雷敬羽
從古至今,多少先賢學士、文人墨客感慨歲月流逝、四季更迭,哀嘆“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的悵惘,哭訴“若是初心未改,多應此意須同”的悔恨,抑或是送上“眠云機尚在,未忍負初心”的勸勉。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不忘初心,方能始終。
不忘初心,需要真誠。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魯迅生活的時代,軍閥割據(jù),許多知識分子要么迫于形勢不敢發(fā)聲與之對抗,要么為了蠅頭小利成為喉舌,用謊言洗白反動派的惡行。然而魯迅并沒有選擇用謊言來隱藏。他真誠地寫出他的所思所想,不用謊言來虛構歌舞升平的景象。從發(fā)表抨擊的《狂人日記》,到揭露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他的真誠讓他始終不忘自己棄醫(yī)從文的原因,讓他能夠在那段動蕩的年代引導中國青年的覺醒,為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忘初心,需要樂觀。史鐵生,21歲時就雙腿截癱, 30歲患嚴重腎病,47歲尿毒癥日益嚴重。面對一個接一個的打擊,他沒有放棄,而是“微笑著,唱生活的歌謠”。盡管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但他仍保持著直面生活的樂觀,也正是這份樂觀,讓他直面自己存在的意義,寫出了一部又部優(yōu)秀的作品。即使生活并沒有給予他相應的回報,他也始終對生活抱有期望,沒有忘記為何寫作,把寫作當作與世界、與自己的溝通方式。正是這樣,他才能寫出對生命深層次的思考。
不忘初心,需要奉獻。甘地,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自從他立志為了印度人民的未來而奮斗,就投身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四次運動,都在殖民當局的殘酷鎮(zhèn)壓下破產(chǎn)。他15次被捕入獄,不僅被殖民當局憎恨,還深受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排斥。他沒有怨恨,因為他早就準備好了為這個事業(yè)獻出一切。在70多歲時,為了阻止教派之間的仇殺,他毅然絕食,即使是他的反對者也敬佩他的無私付出。他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指引了許許多多殖民地的獨立道路。
當今的社會信息繁雜,思潮迭起,人們很容易被各種信息所綁架。飛速的發(fā)展動搖著我們的決心,使我們懷疑曾經(jīng)的遠大理想,質疑自己以前對生活的向往。此時的我們要銘記,不忘初心,不能背棄先前的志向。如此才能站穩(wěn)腳跟,奮力向前。
重慶魯能巴蜀中學 (重慶市 4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