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子軒
泱泱大國,悠悠華夏。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烙印在華夏赤子的骨髓里。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更應(yīng)該懷揣家國熱忱,點燃奮斗火種。
漫溯歷史長河,我不禁沉思,有多少中國人心懷家國,于不同時代發(fā)光發(fā)熱!無論是用碧血丹心報效祖國的方志敏烈士,還是急國家之難,以赤子情懷,回報祖國的朱光亞院士,抑或逐夢新時代的大學生宋璽……他們都踐行了一寸丹心唯報國,今生有幸入華夏的錚錚誓言。他們身上,有獻身祖國的民族大義,有忠誠為民的情懷和擔當,有舍小我為大家的奉獻精神。每當想起他們,愛國情懷就在我心中激蕩。
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笔堑?,身為華夏兒女,我們怎能不用智慧和汗水去回饋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沃土呢?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這是有情有義的中國人。君不見,涼山森林火災(zāi)中,24位“90后”消防戰(zhàn)士勇敢逆行,用生命詮釋了烈火青春;君不見,馳援武漢抗疫,無數(shù)“90后”白衣戰(zhàn)士挺身而出,用擔當點燃了青春之火;君不見,國外維和戰(zhàn)場上,33位“90后”藍盔英雄義無反顧,用盡職盡責譜寫著和平的樂章。不懼是青春的模樣,不退是青春的擔當。這些青年,用奮斗為青春做了最美的注腳。夜深人靜,我時常自問:“我的青春該怎樣度過?是虛度光陰,還是努力奮斗?”現(xiàn)在我終于有了明確的答案。
然而,揆諸現(xiàn)實,喪文化大行其道,利己族、佛系族、巨嬰族越來越多。這些青年人似乎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忘記了肩負的責任,只求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囿于小我的小船中。然而,他們的小船終究會被時代巨浪卷入大海,被時代所唾棄。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愿中國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辈徽撋硖幒螘r何地,愛國的旗幟一定會烈烈作響,報國的火把一定會高高擎起。只要青年都能努力奮斗,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終能匯成璀璨銀河。
作為青年人,我們當以赤子之心,逐夢新時代,用奮斗譜寫青春華章。
(指導教師? 焦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