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昊
未來若干年,中國和美國在調適雙邊關系時,都將面對一系列政治難題。中國的戰(zhàn)略思考者以及政策精英們認為,美國拜登政府雖然不會和中國展開“新冷戰(zhàn)”,但仍會從大國競爭的視角看待中美關系,其目標仍是要讓美國“跑得更快”,與中國進行“正向競爭”而非“逐底競爭”。中方則要同拜登政府共同調整或者重新定位雙邊關系。比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指出,中美關系新的“希望之窗”已經打開。有“希望之窗”自然是好事,但實際上,雙方將期望值調整到適當的水平,才有利于未來中美關系的發(fā)展。
3月18日至19日,中美外交高層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第一大城市安克雷奇舉行會晤。在出席這場高層對話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參加國會聽證會時繼續(xù)表現出對華強硬態(tài)度,他將與中國的戰(zhàn)略競爭視為美國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挑戰(zhàn)”,強調美國將以“強勢地位”與中國打交道。
拜登政府在調整美中關系方面面臨不少限制,即需要同時應對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和特朗普的政治遺產。因而,拜登政府會選擇性地繼承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目前,其施政的重中之重是抗擊新冠疫情和提振國內經濟等,而在對華關系政策調整方面的“政治資本”不足。
此外,今年1月6日發(fā)生的“占領國會山”事件,表明美國正在經歷本國內部的“冷戰(zhàn)”。民粹主義問題十分嚴重,乃至于數千萬的特朗普支持者至今仍質疑拜登在2020年贏得總統大選的合法性。這種國內政治亂局會給拜登政府的總體外交戰(zhàn)略以及對華政策帶來顯著影響。中國需要密切關注美國國內政治極化的發(fā)展,并思考它對于中美關系的影響。
未來幾年,中國將經歷一系列重大歷史時刻。2021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且特殊的年份,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100周年,今年同時也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2022年北京將舉行冬奧會,中國共產黨二十大也將召開。因此,中國對于國家安全問題愈發(fā)重視,發(fā)展與安全之間的關系尤其得到強調。
上述多種因素會影響到未來幾年中國對美政策的制定。雙方需要對中美關系的很多方面進行調整,如果各方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或是飄忽不定,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困難。如何利用好中美關系的“希望之窗”,事關未來四年甚至十年間兩國“競合關系”的態(tài)勢。
為此,中美特別要注意應對兩方面的挑戰(zhàn)。第一,雙方都要應對好臺灣和南海等熱點問題上的短期風險,避免出現軍事沖突;第二,為管控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戰(zhàn)略競爭關系,兩國要努力構建有效的框架并制定相關規(guī)則。
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yè)研究中心”(CEBR)預測,2028年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就會超過美國。雖然中國在國家總體實力上與美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中國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上的超越,將給美國帶來不可忽視的心理沖擊。
總之,未來10年至15年,中美雙方應本著嚴防沖突、管理競爭、促進合作的目標來開展工作,投入必要的時間、精力以及政治資本,不斷促進雙邊關系的調適,力爭使中美關系重新回到可預期、建設性的發(fā)展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