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小軍
年少時,拼了命想逃離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的農(nóng)村。及至中年,卻朝思暮想著有座小院。閑暇之余,在院里種些瓜果蔬菜,體驗一把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之樂。這不,機會來了!
去年我調(diào)入加油站工作。站內(nèi)油罐區(qū)旁有塊百余平方米的地,稀稀拉拉地長著野草。因為土地瘠薄,收成不好,在前任站長手里變成了荒地。目睹此情此景,我很是心疼,思謀著開墾出來種些瓜果蔬菜,既能減少生活開支又可實現(xiàn)“小院夢”。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清理雜草沒費啥勁,無非是灰頭土臉、汗?jié)褚律?。接下來的刨地工作,才是真真正正的考驗。改造罐區(qū)時使用的機械設備雖然將地表碾壓得硬邦邦地,但土質(zhì)與一墻之隔的農(nóng)田似乎沒有兩樣。
刨地時,掩埋在土里的瓦礫將鋤頭彈起老高,震得手臂發(fā)麻,每天平整2平方米已是最好成績了。幾天后,我的雙手打了好幾處血泡,疼得齜牙咧嘴。
我腰椎不好,又要不停彎腰撿拾土里的磚頭瓦片,甚至整塊的混凈土,大大減慢了速度和進度,也一天天消磨著信心。從春節(jié)到清明,咬牙堅持了兩個月才平整了三分之一的土地。
最早種下的是從岳父家運來的韭菜苗。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熱愛土地的父親、母親,盡管已是耄耋之年,年逾古稀,依然不服老,看到土地沒整理好多次數(shù)落我懈怠。
眼看就要誤了農(nóng)時,無奈之下,他倆匆匆?guī)臀乙圃粤舜笫[數(shù)壟、山蔥一壟。在未及深翻的田里簡單刨了些土坑,備好底肥,點種了7窩南瓜、2窩西瓜、4窩地黃瓜。對了,還有4窩冬瓜。在墻角種了2株雜豆,還移栽了5棵香椿樹苗。
我曾在父親面前贊美過洋姜的味道,父親不知從何處討來些種子,種在旮旯里,又栽了2株花椒樹、2株葡萄。返鄉(xiāng)辦事,看到發(fā)小的院里育有紅薯苗,我就開口討回數(shù)株,見縫插針地栽到了田里。
我不諳施肥、打杈等管理之道,只知賣力澆水、除草。好在有父母指導,這些植物似乎也不與我一般見識,努力地彰顯著生命的活力。
不知何故,花椒樹竟沒有發(fā)芽。2株葡萄倒是活了,旁逸斜出了幾根枝條,病懨懨地,像是水土不服。香椿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生炒煎炸,齒頰生香。我擔心它們不好成活,只采摘了一茬,不敢盡興享用。韭菜綠油油地生長起來,我謹遵“第一年要養(yǎng)根,最好不要收割”的母訓,秋日盛開的韭花卻給了不小的補償和心理安慰。采摘、淘洗、瀝水,用刀剁碎,撒上一勺干辣椒面,烹上一勺熱油,再淋上香油、芥末油、陳醋,那種繚繞不絕的韭花香很是下飯,每頓能多吃半個饅頭,不信你試試!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小小的菜園,讓我對這句話的內(nèi)涵有了更深的感悟。是呀,油站的各項工作,又何嘗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