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飛
喜茶、磨邊牛仔褲、“斬男色”口紅、淘寶、抖音、濾鏡、網紅主播、線上知識付費課程、企業(yè)家高管培訓班,等等。在每一個生活場景里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特定產物,可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可能是同事朋友之間交流的談資,還有可能是為了虛榮心和面子而購置。
面對紛繁復雜、日新月異的流行時尚,在這個屬于“后浪”的時代,有人冷靜旁觀,更多人則選擇熱情追隨,迫不及待地參與其中,想要成為潮流的一部分。
就以很多人每天必刷的抖音來說。抖音在推出半年后,用戶量就突破了1億人次,截至2020年1月,日活躍用戶量超過4億。也就是說,每天有4億人次在抖音上觀看、留言或上傳短視頻。這已經成為今天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甚至像上癮一樣,只要打開手機,就有點開看更新的沖動。我有一次回家,看到小區(qū)里的保安站在分類垃圾桶旁邊,一邊舉著手機自拍,一邊微笑著念念有詞。我湊過去一問,原來他是在拍抖音視頻,還熱情地告訴我他的抖音賬號,讓我趕緊去關注。
社交媒體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可以成為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發(fā)聲者,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吸引到欣賞自己的人,也可以由此了解日常生活以外的其他世界。一條15秒的跳舞唱歌的短視頻背后,也可能是某大V的一次千萬級網絡營銷,這種無限的推送更新,構成了屬于我們這個世界的時尚,也深刻地影響了當下人們的消費觀、價值判斷、社會心理。
那么,這樣的時尚可以給人們帶來什么呢?
首先,時尚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人們對于外表的追求,或者說,一種對自我的幻想。比如,穿一件與明星同款的衣服,背一個同款包,可能就有10秒鐘的時間感覺自己和偶像一樣在人群中閃閃發(fā)光。這是很多人努力賺錢“買買買”的動力,是由消費主義推動的。
用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齊美爾的話說就是:“時尚有真正令人感到刺激和振奮的魅力。在過度的刺激面前,現代人逐漸陷入拜物教?!?/p>
其次,時尚在像一陣風一樣迅速俘獲大眾芳心的同時,也讓大眾在潮流中找到了一種歸屬感。在齊美爾看來,人們對于時尚的追求,是一種個體追求能被整體肯定的期待。齊美爾指出:“對某些個體來說,時尚是一座真正的樂園,展示了一些與眾不同、引人注目的東西。時尚也提高了默默無聞者的地位,使他成為整體的代表,而他也感覺到自己負載著一種整體精神?!?/p>
齊美爾的這番言論很好地解釋了今天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并追求在互聯(lián)網上被轉發(fā)和點贊。當把加過濾鏡的照片、視頻,以及精心編輯的文字上傳到社交媒體后,就期待著能夠得到朋友或是陌生人的贊同、羨慕、崇拜,甚至追隨,并且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時尚的推動者,有機會站在時代的巔峰。當然,大多數人只是想借著時尚更好地參與主流的社會生活,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放松和安全感。
那么,撥開時尚的表象,它的本質又是什么?
齊美爾認為,時尚本質上是一種階層劃分的產物。要知道,任何一種時尚的新鮮事物都不是從天而降的,都是由一個群體或階層開始,受到大范圍關注后,再慢慢被其他群體或階層接受、追捧的。就好像現在流行的騎馬、打高爾夫、彈鋼琴、看戲劇等,在以前都是只有貴族階層才能接觸到的奢侈生活方式,但現在已經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甚至成為一種普通人的時尚。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更清晰地理解這種對時尚的“模仿”。生活在北京、上海的“80后”,童年時吃一頓肯德基、麥當勞都覺得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難得去吃一頓,還要拍照留念,可能很多人家里都有大笑著和麥當勞叔叔合影的照片。但在今天的一二線城市,這類消費已經稀松平常,甚至因為有了更多更優(yōu)的選擇,很多人已經不太去光顧了。而在四五線城市以及一些小縣城、小鎮(zhèn),則出現了像“肯麥雞”“康帥傅”“萬事可樂”等山寨品牌。如果站在一二線城市的角度,自然會覺得這很可笑,和時尚完全搭不上邊,是一種消費降級,但如果從四五線城市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一種對時尚的模仿,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升級。
而當小鎮(zhèn)上的人為吃到香脆的炸雞而感到新鮮、興奮的時候,大城市里的人已經開始為了追求健康,形成了吃素菜和深海魚等負擔輕、有營養(yǎng)的綠色有機食品的時尚風潮。所以,時尚讓階層分化這一點尤為明顯。
而在任何一個時代,只有稀缺的資源才可以讓身在更高階層的人獲得心理上的快感、地位上的彰顯,體驗一種鶴立雞群的優(yōu)越感。比如,當中產與精英都能購買名牌手袋、轎車,能負擔起去國外度假的費用的時候,一眼看上去,似乎兩者沒有什么明顯的區(qū)別。中產階層甚至因為更愛在社交媒體上曬、炫,顯得更為高調。但其實這幾年,精英階層已經越來越多地把錢花在無形的、需要堅持長期投資才能看到豐厚回報的地方,譬如給美國頂級大學捐贈以期提升孩子入學的可能性,還有各種自我提升的商學課程,抑或是藝術品和珠寶收藏等。
從數據上來看,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資產凈值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個人)數量的增加,有錢有閑又追求品位的人越來越多,中國藝術品市場這幾年非常活躍。巴塞爾藝術展和瑞士銀行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8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額為128億美元,占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19%,僅次于英國。如果僅從拍賣市場來看,中國的成交額目前位列全球第二。在一些世界級的拍賣會上,也能看到中國頂級富豪豪爽出手。
所以,時尚不僅僅是表面的光鮮華麗,更是齊美爾所強調的一種階層劃分的產物,是個體用來維護社交圈、人脈網的有效工具。
時尚作為階層劃分的產物,正以自身的邏輯和方式重構社會。有人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把時尚當成一種媒介,希望可以通過一款限量發(fā)行的名牌包、一個精英薈萃的MBA班,來實現自己的階層跨越,獲得地位、人脈的提升。
如果說物質上的消費只要不太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還能算是一種現代生活剛需的話,那么,眼下到處可見、已成為一種社會潮流的各種總裁班、MBA班,則是人們被虛名、隱形的圈子文化集中套路的表現。有個朋友告訴我,他認識一個人花高價讀了一個MBA班,但一讀就是好幾年。大家關心他,以為他是因為課程太難、論文不好寫,所以遲遲畢不了業(yè)。沒想到他說,不著急畢業(yè),只要一直在這個班級里,就相當于拿到了一張知名企業(yè)家俱樂部的門票,可以源源不斷地認識一些精英,比起每年多交的幾千塊學位費,這實在是太劃算的一筆生意。
除了時髦的總裁班,還有人趁著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大潮,將公司包裝成一個花哨的PPT,各處演講、營銷,卻遲遲見不到實實在在的產品,不但讓投資人的錢打了水漂,也欺騙了市場,違背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初心??客稒C上位,成功不會持久,靠犧牲大眾利益換來的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過分追求所謂的時尚,再加上野心勃勃的目的,可能會導致從眾甚至盲從的心理,其實反而會帶來個性的消失。換句話說,你以為你追了流行,但其實是被流行套路了。比如,有家長聽說游泳、打高爾夫的特長和參加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夏令營、會做機器人的經歷等,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將來被歐美名校錄取的概率,于是不惜砸重金、當陪練,日復一日地苦訓,又漂洋過海地送孩子去參加各種科學營。姑且不論孩子的身體素質是否適合這些運動,也不論這些孩子是否真的有興趣,只說他們有沒有想過,在未來的招生官眼里,這種千篇一律的特長和培養(yǎng)路徑,真的能讓孩子脫穎而出嗎?
所以,在追求時尚的過程中,有人會被外在的浮華吸引,迷失了自我,在金錢利益和虛名地位里穿行,卻很少關注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才是適合自己的。時尚的本質就是模仿,之后同化,再形成階層分化,這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時尚并不是簡單的物質需求,而是由社會塑造的。社會風潮的更迭雖然短暫快速,但是時尚本身是永不改變的,它會一直存在并深刻地影響人類的生活。
在我看來,時尚作為社會的產物,本身是無辜的,它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尚是一面鏡子,折射了當下的光怪陸離、善惡交織和社會的螺旋式發(fā)展。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掉入一些由時尚而起,卻又因人心而變的陷阱和套路中,擁有植根于內心的修養(yǎng),葆有內心的自由。
(無 隱摘自上海三聯(lián)書店《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一書,王 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