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中華幾千年,典型的鄉(xiāng)村生活常被視為最理想的優(yōu)美生活。中國人的根大多在鄉(xiāng)村,不忘鄉(xiāng)愁,縱隔千山萬水也要回到鄉(xiāng)村與家人團聚已是常態(tài)。在中國人普遍的意識中,鄉(xiāng)村生活接近自然,能保持一個人體格與道德的健康狀態(tài)。鄉(xiāng)村的樸實與都市的繁華,導致了一些人在認知方面的落差,也導致了人生境界的落差。生活在鄉(xiāng)村里的人大多純真透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也常常露出絲絲鄉(xiāng)愁。因此,一個有清醒意識的人在城市生活久了,會自然而然發(fā)出贊美田園生活的呼聲。而名人家書及家訓中,隨處充溢著這樣的理想,這對中華民族立于不敗之林,有著微妙的滋潤效應。
有一本書叫《鄭板橋家書》,為清揚州八怪之一鄭燮(號“板橋”)所作,系鄭板橋獲乾隆帝封為書畫史一年后,整理往日家書刻印而成。家書主要是寫給其弟鄭墨,是兄弟間互通音訊、縱談人生、討論學問、商量家事的記錄。家書中,有關于房宅的一段文字:“吾意欲筑一土墻院子,門內多栽竹樹草花……清晨日尚未出,望東海一片紅霞;薄暮斜陽滿樹,立院中高處,便見煙水平橋。家中宴客,墻外人亦望見燈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東至小園僅一水,實為恒便?;蛟唬捍说日由踹m,只是怕盜賊。不知盜賊亦窮民耳,開門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無所有,便王獻之青氈,亦可攜取質百錢救急也。吾弟留心此地,為狂兄娛老之資,不知可能遂愿否?”
這一段文字,是鄭板橋在家書中對鄉(xiāng)村生活具象的描繪,其樸實美麗的構想,伴隨他處世為人的風味漫溢于字里行間。在他自在、愜意的歸田情結中,有明顯的貼近自然、以民為本的心緒,明顯抱有對窮苦百姓的同情和憐憫。
細品《鄭板橋家書》,可以讀出鄭板橋的胸懷抱負、情操氣節(jié):他從政時關心民生,勤勉從政;治學時心無旁騖,面壁而居。他不喜結交官府、不愿與俗士為伍,而喜與文士、野老交游。他特別厭惡為富不仁的鹽商,從不為之題字作畫。他囑咐弟弟鄭墨對自己的兒子要嚴加管束,教他忠厚待人,不可凌辱弱小,不可飽食終日。他曉喻兒子要善待鄰里,勤讀好書。作為一代廉吏,鄭板橋體恤他人,暖老溫貧;嚴于律己,不同流俗;平等互愛,誠摯待人。其于家書中的殷殷之情,用心良苦,對于新時代的為政者特別是領導干部去傲氣、親平民、勤政廉政大有裨益。
鄭板橋的田園思想與曾國藩“保家族之生存”的田園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曾國藩在家書中,總是殷切告誡家人:要樸素勤勉,要以奢侈生活為戒。他曾以養(yǎng)魚、養(yǎng)豬、種蔬、種竹為內政四要。可以說,這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田園生活,是每個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骨子里都具有的一種情懷。
曾國藩也好,鄭板橋也罷,他們的心底都蘊藏著勤勉淳樸、崇尚簡單生活的家族理想,因為他們心底最為明了,都認為:只有清淡的幸福才能地久天長。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固守和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田園風味濃郁的生活理想,才被演繹得綿厚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