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月
瓦房店第三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300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發(fā)病率高、起病急、危害大、預后差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治療不及時,及時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也很容易留下后遺癥。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手段,阿替普酶是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也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溶栓藥物,具有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但臨床研究顯示[1]:在不同時間窗應用阿替普酶,臨床療效也存在差異。如何選擇最佳的治療時機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文比較了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發(fā)病<3h、3~4.5h兩個時間窗實施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8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為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間入院治療,且全部符合《急性腦梗死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標準》[2],經影像學檢查明確確診,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最近三個月行大型外科手術、合并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仡櫺苑治?6例患者發(fā)病后到治療時的時間間隔,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為發(fā)病后3h內接受治療的,實驗組為發(fā)病后3.0~4.5h接受治療的。對照組43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15例;年齡范圍46~81歲,平均(57.84±3.26)歲;梗死部位:額葉19例、小腦10例、基底節(jié)腦室旁17例。實驗組43例,男、女分別有30例、13例;年齡區(qū)間47~80歲,中位年齡(58.14±2.86)歲;梗死部位:小腦9例、額葉17例、基底節(jié)腦室旁20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本組8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全部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案。實驗組的治療時間為發(fā)病后<3h;對照組在發(fā)病后的3.0~4.5h內接受治療。
用藥方案:靜脈推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110051),劑量:0.9mg/kg;推注1min后,再連續(xù)靜脈滴注剩余的藥物,在60min內滴注完。溶栓治療開始的最初2h,每隔15min測量一次患者的血壓,24h后,確認患者無腦出血癥狀后,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30078),劑量100mg/次,1次/d;口服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產;國藥準字J20130083 ),劑量75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10d。
1.3觀察評定標準[3]于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d、治療后7d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價指標包括視野、意識、語言、指令、肢體共濟失調、構音、面癱、凝視、忽視、上下肢運動、感覺等,評分區(qū)間0~42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兩組患者的NIHSS量表評分比較:實驗組、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d的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但實驗組治療后7d的NIHSS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NIHSS量表評分比較(分,
急性腦梗死的病灶主要包括缺血中心區(qū)域和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缺血病灶會改變局部腦組織的血流狀態(tài),病情嚴重時會在中央壞死區(qū)域引起壞死,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對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均造成嚴重威脅。發(fā)病時間越長,病灶的缺血程度就越嚴重,缺血性半影范圍就越大。資料表明:因腦血流供應急劇下降,腦細胞的存儲能力降低,所以患者極易出現(xiàn)酸中毒癥狀,繼而促使炎性反應以及大量自由基的產生,對腦部細胞造成嚴重損傷。同時,在缺血再灌注狀態(tài)下,各種炎性因子還會誘發(fā)局部炎性反應,進一步加重腦部微循環(huán)障礙。
靜脈溶栓是促進閉塞腦血管迅速開放的有效手段,溶栓治療能夠迅速有效的促進局部缺血區(qū)域的再灌注,盡可能的恢復可逆性損傷的神經細胞,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從而實現(xiàn)改善預后的效果。阿替普酶是一種內源性酶,屬于第三代溶栓藥物,盡管在沒有纖維蛋白的環(huán)境中很難激活纖溶酶原,但藥物進入血栓體內后,卻能輕易的激活纖溶酶原,繼而轉化為纖溶酶,促進血栓的溶解,最終起到局部溶栓作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的出血情況,科學的把握用藥劑量,將藥物對患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發(fā)病后3h內采取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其效果要優(yōu)于發(fā)病后3.0~4.5h治療(P<0.05)。說明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的早期實施溶栓治療能夠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在不同時間窗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也不同,建議發(fā)病后3h內盡早采取治療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