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德
看得開與看不開,是兩種活法。凡事看得開,就是這樣也行,那樣也可,盡量往慈悲處去,往寬廣處去,就坡下驢,順?biāo)浦?,這樣的人活久了,往往因平和而慈眉善目。
凡事看不開,就是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怎么別扭怎么來,處處找氣生,覺得全世界都與自己為敵,折騰到最后,事未必改變了多少,面相因怒多而漸見猙獰。
《道德經(jīng)》說,要道法自然。佛家說,要慈悲為懷。其實,說的就是要于內(nèi)在打通自己,這樣五臟六腑才會無阻無滯,周身上下才可通泰通達(dá),自我才能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因此,糾纏不如放手,爭千端不如守一足。平和自會辱少,慈悲必然壽長。
早餐,小米粥就咸菜,吃得津津有味。當(dāng)你突然想到首富們吃什么的時候,剛才的香甜感受可能就沒了。
即便有人告訴你,他們早餐也在喝粥,你依然難以回歸到此前的甘美。因為,在一種強大面前,你已經(jīng)習(xí)慣于自我弱化。物質(zhì)的貧瘠,讓靈魂也變得可憐??傆X得,人家的一定是最好的。即便是喝粥吃咸菜,也是最昂貴的粥和咸菜,而且,華堂麗舍,仆人穿梭,比在自家的小屋里喝得要講究和氣派。
其實,人一輩子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活自己的問題?;钭约旱暮诵?,不是眼里沒有別人,而是心里沒有比較,你過你的,我活我的,廟堂天涯,各自安好。
人是最怕比較的。一旦覺得不如人,就會在情緒上,生發(fā)出諸多的不如意,繼而在心境上日暮途窮,常有不得志之感。
倘若反過來,如果時時覺得人不如我,自然就會快樂了。但事實上,反過來的人總覺得這樣不過是自欺欺人,很快就又重新陷入不如人的泥淖之中。
痛苦很容易,快樂很難。從這個意義上講,他人不是地獄,自己才是。
同樣,讓一個孩子跟另一個孩子比成績是不合適的。最合適的,是比誰更努力。
前者屬于功利主義,后者才是理想主義?;蛘哒f,前者是大人把自己的功利主義遷移到了孩子身上。后者,才是讓孩子的理想回歸到父母的理性。
考上北大的孩子固然值得慶賀,但付出了與考北大一樣辛苦的孩子,同樣值得尊重。盡管,這個世界講究勝者為王,但作為父母,必須具備這樣一種情懷,那就是:只要你的孩子付出努力了,他就是王。任何時候,都值得自豪,也都值得向別人夸耀。
按理說,活到衣食無憂,應(yīng)該是最好的狀態(tài)了。因為,往前一步是貪婪,往后一步是貧窮,這兩者都容易讓人痛苦。
但誰都愿意擁有更多。畢竟,擁有的越多,生活就會越光鮮。至若富貴榮華,前呼后擁,眾星捧月,天下誰人不喜,誰人不愛?盡管最高處可能有最深的痛苦,但有此榮耀的人不想說,仰望的人不相信,于是除了風(fēng)光,也便沒了痛苦。
寧可在寶馬車中痛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歡笑。世俗的向上方式,往往容易這般歇斯底里。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有錢人還想更有錢,當(dāng)官的還愿當(dāng)更大的官。因為,煩惱也許纏身,但風(fēng)光可以療傷。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所思考的。活蹦亂跳的時候,物質(zhì)思考要居多一些,這時候最在意的是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只有瀕死的時候,才容易有哲學(xué)思考,因為這時候其他什么也不重要了,生死比什么都重要。
從思考的角度來看,活著的時候,想的是我還沒有什么,死的時候,想的是,唉,我將什么都沒了。前者是存在的狂熱,后者是寂滅的虛無。所以,向死而生,就會把一切看輕。然而,生之燦爛的時候,人更愿意向生而生,誰也不想活得虛無縹緲。
這是極現(xiàn)實的。但尷尬也在這里,人往往活得越現(xiàn)實,想實現(xiàn)的就會越多,自戴緊箍咒不說,還要自念咒語。
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中,有人還要活得神神叨叨的。本來,一份好的生活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卻總喜歡把這一切歸結(jié)于有好的命運。因為,在他們看來,命運比努力更神秘,更有召喚力,更容易凝固和永恒。
一個人有好命是什么意思呢?這有點像君權(quán)神授。大約是說,其實,我用不著這么努力,也會得到目前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