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杰
(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7100)
水害是制約礦井生產安全的不利因素之一。隨著煤炭資源開采的不斷深入,采煤工作面受水害影響更為顯著[1-3]。當煤層開采引起的導水裂隙與含水層、地面水體等連通后,不僅能增加井下涌水量,嚴重時會造成淹井事故[4-6]。因此,掌握采煤工作面導水裂隙發(fā)育高度,可顯著提高礦井煤炭生產安全保障能力。山西某礦2采區(qū)對應地表有水體,文中以2采區(qū)首采的2501綜采工作面回采為研究對象,對開采引起的導水裂隙發(fā)育高度進行現(xiàn)場實測,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采面安全保障能力。
山西某礦2采區(qū)2501首采工作面開采的5號煤埋深為390~433.8 m,厚度9.0 m,傾角4~10°,夾矸0~3層。采面采用綜放頂生產工藝,采放比為1∶1.87。2501工作面設計走向推進距離2 680 m、切眼傾向長度265 m。5號煤頂底板巖性見圖1。
圖1 5號煤頂底板巖性
掌握覆巖力學參數是預測采面導水裂隙發(fā)育高度的基礎[7]。根據以往5號煤層頂板巖性測試結果(見表1)及其他相關的地質成果,5號煤層覆巖單軸抗壓強度為10~20 MPa,巖性以泥巖、細砂巖、粗砂巖為主。依據表2劃分標準,將5號煤層頂板巖層劃分為軟弱類。
表1 5號煤頂板巖性
依據《煤礦防治水手冊》推薦的計算公式,計算導水裂隙帶高度,具體垮落帶、裂隙帶高度Hm、Hli公式分別為:
(1)
(2)
5號煤層采高M=9.0 m,計算得到垮落帶Hm=45.6~55.2 m、裂隙帶Hli=107.8~121.8 m,因此,導水裂隙帶高度為153.4~177.0 m,約為5號煤層厚度的19.67倍。
表2 劃分標準
3.1.1 探測鉆孔布置
導水裂隙發(fā)育高度采用在地面布置豎向鉆孔方式實測,在采空區(qū)對應地表布置2個探測鉆孔,鉆孔均位于采空區(qū)內,且走向、傾向與采空區(qū)邊緣距離均大于50 m。其中D1與回風巷相距78 m、D2鉆孔與回風巷相距85 m,具體位置見圖2。
圖2 D1、D2探測孔位置示意
當鉆孔穿越松散層時,應下方套管止水,套管應下放至穩(wěn)定基巖含水層內且高度在5 m以上。具體D1、D2探測孔施工參數見表3。
表3 探測孔施工參數
3.1.2 探測鉆孔施工
根據鉆孔設計以及現(xiàn)場實際情況,探測鉆孔施工采用型號XY-5鉆機,動力由功率70 kW的柴油機提供;泥漿泵為NBB260/7型,流量、壓力分別為150 L/min、6 MPa。鉆孔在表面松散層鉆進時,先采用D113 mm麻花鉆鉆進至松散層下基巖,待用D311 mm擴孔器擴孔后,下放D219 mm套管護壁,用水泥漿固管。待固管施工完畢后,采用D113 mm鉆孔鉆進。鉆孔鉆進時,選用低固相沖洗液,主要設備為沉淀池、循環(huán)槽以及水源箱,具體水源箱、沉淀池規(guī)格分別為3.0 m×3.0 m×1.5 m、1.0 m×1.0 m×0.5 m,具體沖洗液漏失量觀測系統(tǒng)結構見圖3。
圖3 沖洗液漏失量觀測系統(tǒng)結構
3.2.1 D1探測鉆孔分析
D1鉆孔從開孔到鉆進至8.5 m位置時,鉆孔內沖洗液漏失量在0.9~1.5 L/s,判斷沖洗液漏失量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地表裂縫影響;在8.5~176.0 m鉆進時,鉆孔內沖洗液漏失量較小,平均在0.21 L/s,沖洗液循環(huán)穩(wěn)定,鉆孔內水位穩(wěn)定,水位與孔口間距離約在38 m;鉆孔鉆進至168 m時,鉆孔內沖洗液漏失量突然增加至1.3 L/s,鉆進至168.9 m后,沖洗液漏失量又降低至0.35 L/s、處于穩(wěn)定循環(huán)狀態(tài),分析在孔深168 m位置巖層中發(fā)育有原生裂隙。
鉆孔鉆進至228.18 m時,此位置沖洗液快速漏失且循環(huán)終止,分析此位置為導水裂隙帶頂部,因此開始加密觀測;探測孔鉆進至228.50 m位置時,沖洗液漏失速度為4.24 L/s;鉆進至229.0 m時,停鉆并探測到鉆孔內水位深度為180.59 m,但是隔20 h后鉆孔內無水位;后繼續(xù)鉆進鉆井液漏失嚴重且漏失無規(guī)律。
鉆孔鉆進至358.60 m位置時鉆孔內不返漿、沖洗液全部漏失,提鉆后鉆孔內無水位且伴隨有明顯吸風現(xiàn)象;鉆進至359.8 m時開始出現(xiàn)掉鉆,后續(xù)鉆進時掉鉆現(xiàn)象更為頻繁,鉆孔鉆進至361.5 m時停止鉆進。具體D1鉆孔沖洗液漏失量及水位監(jiān)測情況見圖4。
結合鉆孔鉆進、鉆孔水位以及漏失量變化情況,綜合判定5號煤層開采后,導水裂隙帶頂界位置為孔深228.18 m、垮落帶頂界為孔深358.60 m。
圖4 D1鉆孔沖洗液漏失量及水位監(jiān)測結果
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可采用公式(3)計算:
HLi=Hi-hi+Wi
(3)
式中:Hi為5號煤層頂板與D1鉆孔孔口距離,取395.5 m;hi為導水裂隙帶頂端與D1鉆孔孔口距離,取228.18 m;Wi縫隙帶鉆進時壓縮值,取0.95 m。
計算得到:D1鉆孔位置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為168.27 m,導水裂隙帶高度為5號煤厚度的18.7倍。
3.2.2 D2探測鉆孔分析
D2鉆孔在孔深0~125.0 m鉆進時,沖洗液漏失量較低且循環(huán)穩(wěn)定,單位漏失量平均為0.19 L/s,鉆孔內水位距孔口距離平均在24.0 m;鉆孔鉆進至125.0~132.0 m時,鉆孔漏失量有所增加,平均為0.25 L/s,鉆進至132.0 m深度提鉆時,鉆孔水位距孔口距離平均為38 m;后續(xù)在132.0~251.0 m鉆進時,沖洗液漏失量0.22 L/s以及鉆孔水位25 m,變化穩(wěn)定。
鉆孔鉆進至251.6 m時,沖洗液漏失量逐漸增加,隨著鉆進深度增加沖洗液循環(huán)中斷,鉆孔鉆進至252.0 m位置時,沖洗液漏失量達到3.75 L/s,提鉆后鉆孔內水位與孔口距離增加至142.65 m,取樣得到的巖芯內發(fā)育有縱向裂隙,提鉆后24 h鉆孔內無水位,之后鉆進時沖洗液嚴重漏失且無返水,鉆孔內雖有水位但水位與孔口距離呈增加趨勢,判定孔深251.6 m位置為5號煤層頂板覆巖導水裂隙帶頂界。
鉆孔繼續(xù)鉆進至382.9 m時,鉆孔內沖洗液全部漏失;鉆進至383.5 m時,鉆具掉鉆現(xiàn)象明顯,提鉆后鉆孔內無水位且有一定的吸風現(xiàn)象,取出的巖芯量較少且破碎。為此,判定垮落帶頂界為孔深382.9 m位置。具體D2鉆孔沖洗液漏失量及水位監(jiān)測情況見圖5。
結合公式(3)計算得到,5號煤層頂板裂隙帶發(fā)育高度為177.05 m,為煤層厚度的19.7倍。
圖5 D2鉆孔沖洗液漏失量及水位監(jiān)測結果
結合D1、D2探測鉆孔數據,綜合判定2采區(qū)5號煤開采后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為168.27~177.05 m,為5號煤厚度的18.7~19.7倍,其中5號煤垮落帶、裂隙帶發(fā)育高度分別為36.9~44.8 m、131.57~132.25 m?,F(xiàn)場踏勘發(fā)現(xiàn)探測鉆孔周邊地表局部位置有地表裂縫,裂縫落差在200~2 400 mm、寬度在50~150 mm,具體見圖6,判定2采區(qū)開采后彎曲下沉帶頂界已達地表。
圖6 現(xiàn)場地表拉伸裂縫
1) 在2采區(qū)2501首采工作面對應地表布置2個探測鉆孔(編號D1、D2),對采面開采5號煤層后引起的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進行現(xiàn)場實測,2個探測鉆孔鉆進深度共計749.20 m,通過分析探測鉆孔沖洗液漏失量、水位以及鉆進過程來判定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
2) 探測過程中,發(fā)現(xiàn)鉆孔鉆進至導水裂隙帶后鉆孔內沖洗液漏失量顯著增加、鉆孔內水位高度顯著下降。通過綜合分析D1、D2探測鉆孔探測結果,判定2采區(qū)2501首采工作面開采后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為168.27~177.05 m、為5號煤厚度的18.7~19.7倍。
3) 對探測鉆孔周邊現(xiàn)場踏勘,發(fā)現(xiàn)地表由于不均勻沉陷出現(xiàn)有拉伸裂縫,裂縫發(fā)育寬度在50~150 mm,表明5號煤層開采后引起的彎曲下沉帶頂界位置已到達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