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琳琳,楊祺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天津是我國近代開埠較早、擁有外國租界最多的城市,隨著租界和城市的快速發(fā)展,近代的天津吸引了大量的社會精英匯聚于此,他們在這座城市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和人文思想。這里面就有中國近代文人的代表梁啟超,梁啟超身處巨變的中國,寫下了大量勵志改良、復歸傳統(tǒng)的思想著作,這些思想上的革新也能從他的生活足跡中尋找到,梁啟超故居共有三處,其中天津的故居老樓和飲冰室因當時租界的要求設計為西式風格,這兩棟建筑建在意租界西馬路空地上,是梁啟超從日本回國后修建的。老樓建筑面積約1121平方米,赤紅色的屋頂,水泥外墻,是一棟兩層高的磚木結構建筑。飲冰室建筑面積約949.5平方米,也是兩層高,外墻以米白色作基調,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梁啟超在這棟建筑中完成了著名的《飲冰室合集》,也使得這棟建筑聞名于世,兩棟建筑的設計建造梁啟超均有參與。漫步在這兩棟建筑中我們能感受到中國近代文人對生活品味的藝術追求,更深刻地理解這種“中西合璧”建筑與裝飾中蘊含的時代變革。由他親自參與設計的故居“老樓”和他請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設計的“飲冰室”并排而立,兩棟建筑在整體風格上保持一致,但“老樓”采用了早期殖民建筑風格,“飲冰室”的建筑形態(tài)為意式風格,在外裝飾構件和室內裝飾上添加了東方元素使得建筑更加方圓殊趣,這與梁啟超所追求的革新和復歸傳統(tǒng)的思想有著微妙的聯(lián)系。
天津梁啟超故居的建筑形態(tài)雖然以西式風格出現(xiàn),但建筑的裝飾中流露了東方文化的元素,這鮮明的文化特色與梁啟超自身生活趣味相吻合。他在《梁啟超演講集》“美術與生活”中提到了生活趣味,認為建筑作為人們居住的空間,如果帶給人的只有使用功能上的滿足,毫無趣味可言,那其實從本質上也是一種功能的缺失,是在人心理滿足上的功能缺失。梁啟超所追求的“于生活情趣的要求”也映射到了這兩個建筑中。
19世紀隨著西方的入侵,對于中國本土的文化沖擊是巨大的,這一時期梁啟超也開始深入接觸學習西方文化,他認為中國要擺脫困境可以借鑒西方的文藝復興。因此,也從各方面學習文藝復興的思想,其中也包括美學。梁啟超曾多次宣講、推廣他的美學思想,他在《飲冰室合集》中寫到:“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梁啟超在這里探討的是美和真的關系,即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現(xiàn)代西洋文明是從文藝復興時代演進過來的,現(xiàn)代文化的根柢是科學,但是文藝復興的最大貢獻卻是藝術,雖然前者是理性的產物,后者是情感的產物,他認為二者存在因果關系,美術的關鍵在于認識自然,認識自然是離不開科學的,所以兩者不可分割。反過來看老樓的設計和建造過程,認識和理解建筑也離不開“真美合一”,認識建筑離不開藝術,而建造建筑離不開科學,梁啟超把他對于“真美合一”的理解用在了梁啟超故居的建造當中,西方美學對他的建筑審美思維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工業(yè)革命后,在現(xiàn)代主義建筑興起之前西方建筑是各種風格并存,建筑師從建筑形態(tài)、建筑材料和建筑的裝飾等多種角度出發(fā)進行探索,這時出現(xiàn)了古典折中主義復古潮流,折中主義也成為傳統(tǒng)建筑藝術延續(xù)的最后階段,從意租界中就可以看見受到這一時期影響的各種建筑,而梁啟超故居在建筑形態(tài)上幾乎可以說是這個時期意租界建筑變革的縮影和典范。
故居的老樓建筑平面為長方形,正立面采用的是帶有陽臺和坡屋頂?shù)男螒B(tài),早期陽臺兩層都有窗戶封閉,這種陽臺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形式早期與中國廣東等地的建筑樣式結合轉化的一種新形式,在冷氣設備尚未發(fā)明之前,外廊成為家里免于陽光直射并通風良好的休憩場所,所以將其稱為殖民樣式。它的結構也頗具特點,如果剝開洋式建筑的外衣,看到內部的技術,就可以見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工藝,這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工匠并沒有學習過西方建筑的建造方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造工藝,這不僅體現(xiàn)在老樓的結構上,在設計布局時也引入了傳統(tǒng)的風水思維。意租界在修建時用西方城市的建設思想完成了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老樓的朝向被固定在面朝東南的正對民族路上,從傳統(tǒng)的風水角度來看并不吉利,而且中國的風水學認為樓梯不宜正對大門,正對大門而立,樓的上下之氣相通,容易招致?lián)p丁漏財,門內的人走下坡路,意為運勢下滑。故而“老樓”大門的階梯沒有與建筑立面相垂直,改為正對南方(圖1)。在建筑細部建造上也運用了一些傳統(tǒng)思想,如外立面樓梯共九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單數(shù)雙數(shù)分別代表“陽”和“陰”,單數(shù)為吉,同時由臺階進門寓意步步高升。(圖2)
故居老樓的設計并沒有外國建筑師的參與,外來建筑文化對于梁啟超雖影響深刻,但是梁啟超對建筑的設計認識更多只是在與西式建筑形似上,老樓的建筑立面呈現(xiàn)出的第一視覺效果是西式建筑的外輪廓,但很多結構裝飾上都透著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影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算是中國磚木結構向西式建筑轉型的一個作品。建筑本身還帶有磚木結構的痕跡,赤紅色的屋頂也非常有地域性的特點,“中國紅”從傳統(tǒng)文化來說具有很多含義,其中包含了權貴、美好、興亡、驅疫辟邪等,是傳統(tǒng)中國建筑常用的顏色。使用了西式的水泥外墻,整體墻面裝飾細節(jié)較少,但女兒墻和柱頭處都采用了當時流行的附有肌理感的水泥“甩疙瘩”抹灰墻面來裝飾。水泥“甩疙瘩”抹灰墻面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飾面材料的裝飾方式,這種裝飾紋樣簡單,就是用不規(guī)則的凹凸肌理來打破整個立面的規(guī)整感,讓平整的墻面更富層次感。這種裝飾紋樣大多與方柱體相結合,這樣方柱式不僅具有工整嚴謹?shù)臍鈩?,同時也不會顯得呆板。運用這種裝飾是因為當時西方建筑文化進入中國時間尚短,復雜的西方紋樣對于中國工匠過于陌生,而梁啟超對其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把控,因此選擇采用一個簡單的幾何概念肌理來作裝飾。在西式風格建筑的外立面上柱式起著畫龍點睛、增強陰影層次的作用,因此柱式的裝飾紋樣是建筑風格形態(tài)形成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袄蠘恰钡闹接兄袊街奶卣?,柱頭上采用方形不規(guī)整肌理作為裝飾,柱身上規(guī)整的凹面橫線截面使整個柱子顯得更有儀式感和莊嚴感(表1)。
表1“老樓”裝飾樣式
“老樓”所具有的磚木屋頂結構是這一時期中西合璧建筑的一大特點,早期在西方建筑文化大量涌進天津時,不僅是思想上沖擊了天津的本土建筑,在建造工藝上也促使了天津建筑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種磚木屋頂?shù)谋A艟褪窃诰徛霓D變中所留下的本土地域性特征。
天津梁啟超故居的“飲冰室”因《飲冰室合集》而被世人熟知,它是梁啟超的書齋,因是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設計的,所以建筑遵循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特點,整體和諧、穩(wěn)定、對稱。
建筑立面采用的是對稱形式,為了避免樓梯正對正門的問題,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做成了左右對稱的弧狀階梯,大門正中間采用兩柱裝飾,柱間采用裝飾墻把正門與外面相隔開來(圖3)。為了不破壞正立面對稱的型體,飲冰室的外回廊則改在了左側,與一樓的書房和二樓的餐廳相通,工作餐后都可以方便小憩一會兒。(圖4)
飲冰室在裝飾紋樣上比“老樓”要豐富得多,使用了許多的西洋古典花飾作為紋樣來豐富建筑立面,窗邊的立柱上使用了毛茛草葉的紋樣進行雕刻,立面的橫線斷面更多,與“老樓”的斷面形成呼應。立面空間沒有用裝飾圖案和鑲邊塞滿,大面積的橫線斷面使建筑更具工整的儀式感。對稱的方形窗戶,窗邊采用毛茛草葉和甘菊花作為裝飾,旁邊是由對稱的柱型裝飾作為修飾,大門采用半圓拱型的開口,呈對稱狀的階梯使整個建筑穩(wěn)定而扎實。女兒墻上采用了甘菊花的裝飾紋樣,整齊的圍墻上的立柱等距排開,不僅在立面上強化了裝飾和使立面光影更加豐富,同時也突出了建筑在立面上的比例關系,強調了整個建筑的對稱感和工整感。(圖5)
飲冰室的裝飾風格具有折中主義的顯著特點,上面所用的裝飾紋樣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用橫線斷面來豐富建筑立面的這種裝飾形式既簡單而且還能分割建筑立面的比例,很多建筑師都喜歡運用這種裝飾,在西方建筑文化大量涌進天津時,很多裝飾紋樣并不能很快地被本土所接受,并且大多中國工匠也并不能很好的做出西洋紋樣來,但這種簡單的直線分割元素不僅沒有文化信仰或審美方面的沖突,而且在中國工匠不熟悉外國裝飾紋樣時也能很好地建造。
飲冰室的柱式是直接套用的古典柱式,古典柱式中的花飾也直接運用到建筑的各個部位進行裝飾,比較典型的就是飲冰室所使用的西洋古典花飾毛茛葉、甘菊花和以花環(huán)、垂花飾為樣式的月桂。柱式中包含了愛奧尼柱式形態(tài)流線感,同時也有柯林斯柱式中精致的細部設計,在其柱體的設計中也擁有塔司干柱式的簡潔,整個柱式比之前的單一柱式更為復雜、華麗。
圖2 老樓二層
圖3 飲冰室一層
圖4 飲冰室二層
圖5 飲冰室立面
建筑的裝飾中不僅僅承載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同時也滲透著這個城市的歷史人文。梁啟超故居作為名人故居,具有一定的典范作用,前期的老樓從建筑形態(tài)上看是西式建筑,但在結構與裝飾上都流露出中國傳統(tǒng)建造手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算是中國磚木結構向西式的現(xiàn)代建筑轉型的一個作品,梁啟超作為中國近代文人的代表這時期的審美思想還處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與西方美學交融與碰撞的選擇階段。從天津梁啟超故居的兩棟建筑中我們能感受到中國文人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深眷戀。如同飲冰室是非常成熟的西式建筑形態(tài),經典的西洋花飾,配以中式的內部設計,可以說梁啟超在這個建筑中已經有意識地把中西方的文化結合在一起了。
近代的天津乃至整個中國都處在一個動蕩的時期,因此我們在去看待和評價梁啟超這些文人的時候,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了他們的家國情懷和思想啟迪上。這時期文人身份和思想上的轉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梁啟超在中國近代美學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在融匯中西美學的發(fā)展上有非常重要的貢獻,他把他對于美學的思想帶到了建筑的設計中,這些建筑與裝飾匯聚了地域和時代的獨特審美,老樓和飲冰室十年間隔的建筑與裝飾變化也隨著梁啟超個人的審美思想的變化而改變,這也映射了當時中國社會對西方文化的接受、融合的轉變過程。
本文通過對天津梁啟超故居老樓和飲冰室建筑形態(tài)、裝飾的分析引出梁啟超在建筑審美上的思想變化過程,并得出了新的觀點:
中國近代文人對西式建筑的接納過程,驗證了中國近代建筑轉型時期的中西融合存在一個碰撞和融匯的過程,使得中國近代建筑存在中西結合的折中風格,這與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有著直接的關系,以近代文人為代表的中國先鋒階層對于西方外來的文化元素并沒有采取排斥態(tài)度,而是主動吸收并融合再加以使用,產生了很多新的帶有東方趣味的中國近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