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柱/湖北省黃梅縣苦竹鄉(xiāng)中學教師
“雙減”政策落地,一石激起千層浪。但在筆者看來,只要是一直在堅持著教學研究,便是一直在進行著“減負”研究。因為,真正的教學研究,都是在積極地追求著“利用較少的教學時間,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是教學研究,還是“減負”研究,都與我們曾經(jīng)所提倡的“有效教學”“高效課堂”一脈相承。下面,筆者將從編者、教者、學生三個角度,簡要談?wù)務(wù)Z文學科教育教學該如何“減負”提質(zhì)。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時,一定會有全局觀念。這個全局觀念,既是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又包括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目標。說到底,都屬于“育人目標”,因為學科都是為育人所服務(wù)的。從語文學科來看,便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作為教材編者,必然都考慮了這些要求,并在編寫的過程中盡可能圓滿地落實好這些要求。
統(tǒng)編本初中學段的語文教材,每冊書都只有22-24 篇課文,而原來的教材大多是每冊30 篇。語文學科的課時總量不變,課文數(shù)大幅度減少,多余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什么呢?顯然,我們應(yīng)當主要用在名著閱讀和綜合性學習上,但不少教師卻用于刷題、講題。
以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包括四篇課文:《敬業(yè)與樂業(yè)》(梁啟超)、《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論教養(yǎng)》(利哈喬夫)、《精神的三座小屋》(畢淑敏);寫作:“觀點要明確”;綜合性學習:“君子自強不息”。課文的前兩篇為教讀課文,后兩篇為自讀課文。教讀課應(yīng)以教師講為主,自讀課則由學生自主閱讀。
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里說得非常清楚:“本單元選的都是議論性文章。它們或談人生,或議社會,或論教養(yǎng),無不閃耀著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闡述觀點時,有時直接闡釋道理,有時運用材料進行論證,論述嚴密,說服力強。閱讀這類文章,可以深化我們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提高思辨能力?!薄皩W習這個單元,要了解議論性文章的特點,把握作者的觀點,區(qū)分觀點和材料,理清論證的思路,學習論證的方法?!?/p>
從該“提示”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單元,無論是學科的“語修邏文”,還是育人的“立德樹人”,都指向明確。備課和教學時,教者如果能從“課文意識”逐步上升為“單元意識”“全冊意識”“學段意識”,進而具有“全局觀念”,在用好語文教材、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語文素養(yǎng)等方面,一定能夠駕輕就熟、有的放矢。
關(guān)于有效教學,筆者曾在一些文章里談過。比如《理順開放課堂的辯證關(guān)系》《且翻且轉(zhuǎn)且堅守》《例說層進式閱讀》《“教死”或“教活”,只看“人的發(fā)展” 》等。這里,選取其中的一些觀點供讀者參考。
有效教學“四輪驅(qū)動”。有效教學,就是教學效率高、教學效益實、教學效果好的一種教學方式。有效教學源于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真實的面向全體,源于深入的文本解讀和準確的目標定位,源于科學的教學設(shè)計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源于和諧的教學氛圍和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等。筆者認為,“情感交融”“文本學習”“課堂管理”“習慣催逼”是有效教學最關(guān)鍵的“四輪驅(qū)動”。氛圍和諧,產(chǎn)生內(nèi)驅(qū)力;先學后教,發(fā)揮文本力;動靜相宜,形成課堂力;習慣催逼,養(yǎng)成自制力?!八妮嗱?qū)動”,教學得力;“四力”合一,師生受益。
理順課堂的辯證關(guān)系。曾幾何時,一談到新課改,一些教師便認為,“課改課”意味著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課堂自由生成,讓學生自主生長。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和沉淀,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課堂已步入“中庸課堂”,也就是在“放”與“不放”之間,求取了“最大公約數(shù)”。概括而言,大體包括:“放開展示,不放指導”“放開體驗,不放示范”“放開對話,不放效率”“放開課堂,不放質(zhì)量”“放開過程,不放目標”,等等。“放”與“不放”興味長,細細咀嚼得真味。只有理順這些辯證關(guān)系,堅持理性的課堂思維,有效教學、減負提質(zhì)才能落地生根。
發(fā)揮教者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教學,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學問。墨守成規(guī)、鸚鵡學舌、人云亦云、亦步亦趨,終將難以抵達卓越之境。筆者曾做過一些有益嘗試,這里與讀者分享。比如,臨近中考的前五十天,我承諾,為每位學生寫一篇短文,來表達學生在我心中的印象。此后,我每天堅持寫兩位學生,并在班上有選擇地讀上一兩篇。這樣,幾乎所有學生都在待人接物、聽講作業(yè)等方面更加積極、更加認真。再之后,我用自己所寫的文字,主講了一節(jié)《猜猜他是誰》的作文課,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笑語聲聲,佳作頻頻”。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實現(xiàn)了作文教學和立德樹人的高度統(tǒng)一。再比如,我用《練習冊》上的文質(zhì)兼美文章,就其選題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的某個特點,讓學生品味、仿寫,以此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文學品味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還有,每年的中考調(diào)研考試結(jié)束后,我便開始命制一兩套原創(chuàng)試題。包括閱讀文段,我做到文章自己選、題目自己出、答案自己擬。就這樣,我便可以站在命題者的角度去組織復習應(yīng)考,而課文教學則可以站在自我的角度去使用教材、設(shè)計教案……如此這般,不亦樂乎?
無論是“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還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后者的培植,都得依賴語文教材、依靠語文課堂、依托語文活動、依歸名著閱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括為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這為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語文素養(yǎng)培植指明了方向。這里,筆者就九年級上冊必讀名著《艾青詩選》和《水滸傳》,從素養(yǎng)和減負等角度略作闡釋。
《艾青詩選》:品讀式。教師不妨這樣導讀:一是定好計劃,筆者手上的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6月出版)共收錄了艾青的98首詩歌。可以按數(shù)量或按年代制訂閱讀計劃,分三至四周讀完;二是知人論世,從詩人所處的特定年代、所經(jīng)的人生閱歷著手,了解寫作背景,增加感性認識;三是揣摩意象,緊扣“黎明”“土地”“太陽”等意象,分析詩歌主題,學習閱讀方法;四是品味語言,包括分析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寫作技法等)的作用,體會詞句的精妙。比如《街》,讓學生嘗試品味語言,從而理解該詩通過一條街、一座城、一群人的刻畫,表現(xiàn)戰(zhàn)爭給桂林、給中國留下了滿目瘡痍,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災(zāi)難;并從一個新女兵的身上,體現(xiàn)出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的昂揚斗志和蓬勃朝氣。
《水滸傳》:章回式。也即是“按照章回特點,讀懂梁山好漢”?!氨粕狭荷健薄肮俦泼穹础薄坝⑿勰┞贰?,是《水滸傳》中的三個關(guān)鍵詞。教者可以從這幾個關(guān)鍵詞入手,帶領(lǐng)學生走進這本名著。該書最精彩的部分在“逼上梁山”,一個個好漢個性鮮明,一樁樁事件驚心動魄,可以讓學生通過“魯十回(林十回)”“宋十回”“武十回”“李十回”等梳理情節(jié)、分析人物。人物分析,我們可以著重放在宋江身上。宋江之前的仗義疏財、扶危濟困與后來的口是心非、沽名釣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可以說,水泊梁山,成也宋江,毀也宋江;百零八將,聚也宋江,死也宋江。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閱讀《水滸傳》既不要盲目崇拜某一個英雄,也不要輕易否定某一個好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乃是智慧之舉,亦為讀書之法。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guān)鍵能力?!钡?,如果離開了名著閱讀,恐怕無法完整地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但在課業(yè)負擔依舊很重的情況下,教師在為學生名著導讀時,適當減負,也不失為一種實事求是的教學精神。
教育減負,是為回歸教育本源,更為全面發(fā)展育人。因此,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絕不能簡單地矮化目標、窄化要求、弱化功能。一手抓減負,一手抓增效,我們只有潛心教研、用心育人,才能為學生發(fā)展、民族復興,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正所謂:孜孜修研,擁抱“雙減”;減負增效,滄桑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