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讓弱勢群體被看見,同時,也增加了他們改變人生的可能性。
從來沒有一個“熊洞”能吸引這么多人的關注。
這是上海永康路上的一家咖啡店,不過它沒有門窗、沒有桌椅,只有一堵灰色的墻和一個特別的“山洞”。顧客通過掃碼點單的咖啡飲品,會由一只萌萌的熊爪從灰色的墻洞中送出來。這只熊爪還會與顧客互動,時而握手,時而擊掌,有時還會摸摸顧客的頭,引來一陣歡聲笑語。它不是一家因為門面奇特而走紅的咖啡店,人們爭相在網絡上宣傳的動力,是小山洞背后的暖心故事——在山洞的里面,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店長瑩瑩是聾啞咖啡師,曾獲得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yè)大賽咖啡沖調項目一等獎;帶著熊爪遞出咖啡的店員曾經遭遇面部燒傷,曾經在技術學校受過專業(yè)訓練??Х瑞^的創(chuàng)始人為了給殘疾人提供更多崗位,想出了熊掌的創(chuàng)意。白天,他們做好咖啡,用熊掌跟客人互動;晚上閉店后,他們會在山洞口放一枝花,把燈點亮,給奔走在大城市的疲憊心靈加油鼓勁。雖然身體受限,無法發(fā)聲交流,但他們依然可以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為顧客帶去暖心的服務。熊掌和咖啡還有玫瑰花,組成了他們對生活表達熱愛的另一種“聲音”。這些背景故事,讓市民倍感溫暖。前來“打卡”的粉絲,在寒冷冬日手捧一杯熱乎乎的“熊爪”咖啡,感受到一份溫馨和暖意,也傳遞出一份支持和鼓勵。
這家咖啡店正式營業(yè)的當日——2020年12月3日,恰逢第7個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是關愛殘疾人,讓世界充滿愛。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處于就業(yè)年齡段的殘疾人有3200萬。根據殘聯2019年的數據顯示,包括在家務農的殘疾人在內,一共有855萬殘疾人就業(yè),就業(yè)率不足27%。剩下的2345萬人,還面臨著沒有工作的困境。很多殘疾人想回到社會,他們不想依靠救濟,而是想有一份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幫助殘疾人就業(yè),也是在幫助他們實現社會認同感和人格平等感?!靶茏Α笨Х葹榇蟊娞峁┝艘粋€展示殘疾人才藝的窗口,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殘障群體的就業(yè)問題,這是個很好的方向。在更多的新技術碰撞下,除了讓普通人受益,也會碰撞出這些有溫度的產物?;蛟S很快,新的技術就能讓殘疾人突破更多束縛,擁抱各行各業(yè)。
面對店前絡繹不絕的顧客,店長瑩瑩用手語表示道:“我想讓客人們知道,殘疾聾啞人做出來的事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好?!边@個年輕充滿活力又有手藝的年輕人,希望別人在介紹她的時候,首先認可的是她的能力,而不是殘疾人的標簽。
更為溫情的是,咖啡店還可以為持有殘疾人證的顧客送一杯免費的咖啡。店家還計劃未來招募更多的殘疾人咖啡師,并為殘疾人提供咖啡技能培訓,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我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像“熊爪咖啡”一樣的店出現,能夠讓殘障人士也有一個自己發(fā)揮光和熱的社會舞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豐富精彩多元的,這個世界上的老弱病殘者同樣也應該享有參與這個美好世界的權利。
媒體評點:不因身殘而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他們選擇和健全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速,贏得應有的尊重和價值。他們需要社會認可自己是真正有價值的人,而不是一個成功的殘疾人。對殘疾人格外關注,給予他們追求同樣美好的權利,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有句話說,檢驗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其中一條就是弱勢群體能否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細化到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要撇除對于他們身份的偏見,停止對于他們無謂的同情,并尊重他們特殊的生活需要。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努力的方向。(《工人日報》;邢妍妍《光明日報》)
話題拓展:“熊爪咖啡”的墻洞內,也需要被看見;人格與尊嚴;尊重和價值;改變人生的可能性;熱愛生活;呵護“熊爪”咖啡,彰顯城市溫度;社會文明;公益的力量……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光明日報》;紅網;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等)
編輯/華放 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