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遙
往來不絕的僧侶
數(shù)百位僧侶正在聆聽誦經(jīng)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上寺廟的金頂,我來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扎什倫布寺。它坐落在日喀則市尼色日山下,意為“吉祥須彌”,也是該地區(qū)最大的寺廟——興建于明朝正統(tǒng)十二年,后由四世班禪加以擴建。
從某種角度來說,扎什倫布寺可與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其建筑結(jié)構(gòu)也深刻影響了其他藏傳佛教建筑,如五當召。
進入寺內(nèi),陽光下的寺廟給人一種安詳愜意之感。隨處可見前來朝拜的藏民、參觀的游客,還有坐在凳子上休息的僧侶。主殿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這里是班禪向全寺僧侶講經(jīng)以及僧侶辯經(jīng)的場所。
踏入殿內(nèi),眼前是一片黃色的海洋,只見殿內(nèi)數(shù)百位僧侶正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人誦經(jīng),絲毫沒有受到過往游客的干擾——原來我們運氣“爆棚”,碰上了比較正式的“法事”。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在西藏拍攝人文作品,尤其是拍攝僧侶,還是要以簡單的表情或動作向?qū)Ψ绞疽馐欠窨梢耘臄z。不過,相比西藏其他一些地方,扎什倫布的僧侶幾乎都不介意旅行者的長槍短炮,大家在拍攝時注意分寸和禮貌即可。
家山是江孜城的天然屏障
也許你也跟我一樣看過1996年上映的《紅河谷》,這部電影由馮小剛導(dǎo)演、寧靜主演,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初的中國西藏,一支入藏的英國探險隊遭遇雪崩,被寧靜飾演的藏族姑娘丹珠救起。探險家羅克曼在西藏養(yǎng)傷并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姑娘。然而,當探險家去而復(fù)返時,卻是隨著英國軍隊入侵西藏。成千上萬的西藏人民不畏強暴,為保衛(wèi)家園,與入侵的英軍展開了浴血奮戰(zhàn)。影片最后,英軍潮水般涌進古堡,面對所謂“文明的使者”、自己曾經(jīng)搭救過的人,丹珠含笑打燃羅克曼送給她的打火機,拋向遍地的火油。一聲巨響過后,古堡在一片濃煙烈火中消失。
家山古堡外觀
這座古堡的原型,就是江孜的宗山。宗山孤聳在江孜市區(qū),地勢險要,是江孜城堅固的天然屏障。這里曾是“江孜宗”(1960年撤銷,改置江孜縣)所在地。藏語意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權(quán)縣級行政單位的名稱。歷史上,這場反侵略戰(zhàn)爭發(fā)生在1904年,守山軍民堅守陣地達三個月之久,打退了英軍多次進攻,但最終彈盡援絕,寡不敵眾。
雖然地處海拔4000多米的地區(qū),但宗山古堡的相對高度卻并不高,不過100多米。這全因江孜是盆地,周圍地勢平坦,宗山也就顯得鶴立雞群,十分搶眼。在這么一座拔地而起的石山上,白墻紅頂、錯落有致的古堡群雄踞在山頂,自然是格外雄偉震撼。
十萬吉祥多門塔
宗山腳下,還有一處大名鼎鼎寺廟——白居寺。白居寺藏語稱“班廓曲德”,意為“吉祥輪大樂寺”,南、北、東三面環(huán)山,寺院四面臨水,距拉薩南約230公里,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公里,海拔3900米,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共存的寺院。
白居寺在當?shù)匦疟娦闹袚碛泻芨叩牡匚?/p>
提起白居寺,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十萬吉祥多門塔”和寺內(nèi)的壁畫。它們的名氣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建成年代更早的措欽大殿,以至于當有人提及西藏的佛塔,很多人頭腦中浮現(xiàn)的第一個印象便會是這座白塔。
佛塔一至四層逐層向外拓展,佛塔內(nèi)大量的空間被藏族建筑師充分加以利用,形成了擁有108個門、77間佛殿、十萬余身壁畫佛像和近千尊塑像的塔中之寺,故又稱“十萬佛塔”。
整座佛塔采用的全部都是最基本的幾何形狀,但這些本身存在沖突的幾何形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沒有顯出絲毫的不協(xié)調(diào),反而使十萬吉祥多門塔的外形顯得簡捷而充滿韻律。
在白塔前拍照駐足,懷著虔誠來此的藏民信眾絡(luò)繹不絕,足見其在當?shù)厝诵闹械牡匚恢摺?/p>
倒影著雪山和白云的多慶措
在西藏,湖被稱為“措”,西藏有“一措再措”之說,可見湖泊之多。從江孜開車前往亞東,沿途也會經(jīng)過不少“措”。比如康馬縣南部的沖巴雍措,做為喜馬拉雅冰川運動的產(chǎn)物,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天使的眼淚。但我們這次的主角不是她,而是距離其半個小時車程的亞東最美湖泊——多慶措。
多慶措,又名“多情措”,這里是一片鮮有人煙的高山湖泊,碧藍色的湖水波光粼粼,水鳥肆意地翱翔在湖面之上。牛馬悠閑地在岸邊吃草,一派寧靜安詳?shù)母咴L(fēng)光。近處的康城達雪山,海拔6678米,和遠處的卓木拉日雪山遙遙相望,雪山倒影在美麗的多慶措湖面,雪山與湖水顧盼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壯麗而絕美的畫面。
卓木拉日雪山位于亞東縣帕里鎮(zhèn)境內(nèi),距日喀則市250公里。又名“神女峰”的她山頂終年積雪,白雪皚皚,是亞東民間傳說的與珠峰并列的七仙女之一。
在這趟旅程中,為了能夠一睹她的真容,我前后兩次來到卓木拉日。第一次到的是位于道路邊的觀景臺,但是運氣不太好,整個山頂都被云霧所籠罩,而且觀景臺雖然離雪山近,但并非最佳攝影機位。次日一大早,我另選目的地,再度出發(fā)拍攝,終于在9點左右趕到了雪山前,將帕里草原作為前景,拍出了滿意的作品。雪山、湖泊、草地,這里充滿太多的美好,一切都只能讓人感嘆一句——渾然天成!
薩迦南寺
薩迦位于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的南岸,有著一座千年歷史的老城,那里有一座城堡式的寺院建筑——薩迦南寺。
薩迦南寺用象征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征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征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涂抹寺墻,所以薩迦派又被俗稱為“花教”。
寺內(nèi)的精美壁畫
行走于薩迦南寺內(nèi),很難不被它豐富的歷史文物所吸引。釋迦牟尼開光過的白法螺,高達10米的經(jīng)書墻,重達千余斤的經(jīng)書《布德甲龍馬》,傳說裝藏著佛牙舍利的釋迦牟尼像,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到信仰的重量。
據(jù)估計,薩迦南寺的經(jīng)書墻約有8.4 萬卷經(jīng)書
“薩迦”系藏語音譯,意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貢卻杰布(1034—1102)發(fā)現(xiàn)了奔波山南側(cè)的一個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澤,現(xiàn)瑞相,即出資建起薩迦南寺,逐漸形成薩迦派。
薩迦南寺以經(jīng)書、佛像、瓷器和壁畫著稱于世,被譽為“第二敦煌”,1961年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jù)專家的估計,寺中的經(jīng)書墻約有8.4萬卷經(jīng)書。這些經(jīng)卷中,有一部世界罕見的夾板式經(jīng)書《布德甲龍馬》,重達千余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書。此外,這里還藏有世間已存數(shù)極少、極其珍貴的稀世珍寶——貝葉經(jīng)。
當?shù)毓ぷ魅藛T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有關(guān)這面經(jīng)書墻的傳說。當?shù)厝松钚牛_迦南寺的經(jīng)書墻可以預(yù)示災(zāi)難。當世界和平,薩迦南寺的經(jīng)書墻就會平整,但假如世界發(fā)生混亂,薩迦南寺的經(jīng)書墻也會隨之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