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張蕾 劉海洋
2月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fā)布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狈Q號。
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長期擔負飛機播種造林和防風治沙任務,篤定讓沙漠變綠洲信念,在加強戰(zhàn)備訓練的同時,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播撒綠色,為荒漠地區(qū)、沙漠地帶筑起重要綠色屏障。他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飛播為人民,矢志播綠助脫貧,飛播航跡遍布內(nèi)蒙古、川、黔、陜、甘、青、寧等7省(區(qū))130多個縣(市),作業(yè)面積2600余萬畝,播撒草籽樹種萬余噸,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促進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該大隊2019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020年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單位”,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新一代飛播人群像。
春節(jié)快到了,一個包裹從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寄到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
包裹里裝的是牧民去年采摘的花棒籽樣品。大隊長辛嘉乘把這份特殊的禮物擺進榮譽室的種子柜。柜中的種子粒粒飽滿,有油松、梭梭、沙拐棗、花棒……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官兵就是滿載著這些種子,用長達39年的時間,在荒山沙海做著一件鮮為人知的工作——飛播。
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希望。在一大隊飛行員的辦公室里,每個人的桌上都有一個裝滿種子的玻璃瓶。在他們眼里,種子既是播區(qū)群眾的綠色希望,也象征著飛播人的精神品格。
王斐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畢業(yè)分配到部隊,要飛的飛機竟然是一款綠色“老爺機”——服役60多年的運-5運輸機。
“在我的印象里,這款飛機早就進博物館了?!碑敵?,“90后”王斐是懷揣“壯志凌云”夢想招飛入伍的。那一年,剛好是中國新一代殲-10戰(zhàn)機亮相珠海航展,世界矚目。
更讓王斐沒料到的是,他駕駛這款“老”飛機,干的是飛播造林的工作,“說出來別見笑,當時我想的是要不就先在這里‘蟄伏幾年,找機會再改飛別的機型。”
然而,飛播并不是一件誰都能干的事。“團里只有技術最好的飛行員才能執(zhí)行飛播任務?!苯?jīng)過上百次模擬訓練,王斐才獲得飛播資格,“我心中反倒升起去執(zhí)行飛播任務的期待?!?/p>
2018年6月,又到飛播季,28歲的王斐終于可以參加飛播作業(yè)。帶飛的機長是56歲的黃學倫,參加飛播造林28年,這是他停飛前最后一次執(zhí)行任務。
“高度60米,保持好數(shù)據(jù)……”王斐在黃學倫的帶教下,駕駛飛機滿載著種子,掠過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
播撒完第一批種子,飛機返航,安全降落在沙漠深處。王斐順著黃學倫的手指方向眺望,蒼茫沙海里,按年頭區(qū)分的播帶界限分明。黃學倫18年前播種的地方原本寸草不生,如今已是植被茂密,成為沙漠里的一塊綠洲。
“要學種子扎下根,不要學沙子一吹就跑?!秉S學倫教王斐辨認飛播種子長出的植物,“這是沙蒿,小小一株,能把流沙牢牢固住;這是沙拐棗,枝條更密,根系更發(fā)達;這是花棒,植株能達到3米,既能固沙,也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
“黃機長在飛播一線堅守了28年,不就像這扎下根的種子嗎?”親眼看見播區(qū)的變化,看到牧民發(fā)自內(nèi)心對“老飛播”的敬重,王斐的內(nèi)心泛起波瀾,慢慢地愛上了飛播。
飛行員楊茂良曾有過到地方民航工作的機會,薪酬待遇比部隊高出不少?!罢f實話,我也動過心。”楊茂良說,“如果僅僅為了飯碗,很多空軍飛播人都有更多的選擇。最終讓我們堅持下來的,就是這么多年來飛播人鍛造的種子品質(zhì)——播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h3>笑傲風沙,青春染綠荒漠
戈壁灘上,一條在野地里碾壓出的土跑道,長度不到500米。旁邊支起的幾頂帳篷,就是指揮飛行的塔臺和飛行員的空勤宿舍。烈日下,官兵臉龐曬得黢黑,兩臂曬得通紅。
39年來,一大隊官兵就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飛播史上的綠色奇跡。
官兵和草原牧民感受飛播帶來的生態(tài)變化。
不畏艱難險阻,不怕孤獨寂寞——這種笑傲風沙的英雄氣概,彰顯飛播種子的精神內(nèi)核,也融入一代代空軍飛播官兵的血脈。
那年盛夏,老飛行員興偉帶著新飛行員李銅從本場駕機飛往位于播區(qū)的某機場。李銅按興偉的提示目視尋找機場,可是盤旋了一圈,怎么也找不到。
“在那兒!”看李銅干著急的樣子,興偉伸手一指。這時飛機距離機場大約5公里,李銅遠遠望去,機場跑道看起來只有火柴棍般大小。他簡直不敢相信,這里的飛播作業(yè)竟然一直使用如此狹窄簡陋的機場。
這條“火柴棍”跑道不僅窄,而且短。更沒想到的是,降落時大風不期而至,風速達到8米/秒。飛機像一片落葉飄來飄去,興偉拉桿、蹬舵、接地……憑著一套嫻熟的動作,飛機終于在跑道盡頭停了下來。
“咱們一代代飛播人就是在這種土跑道上練出來的?!迸d偉語重心長地對李銅說。
櫛風沐雨,風險重重,但阻擋不了一代代飛播官兵把青春種在荒漠。猶如隨“綠鷹”飛向大地的種子,在風吹雨打中扎下十幾米的根,長出數(shù)米高的莖葉,染綠一片片大漠荒山。
1986年出生的高鵬,當年考上空軍航空大學當飛行員,成為全縣人民的驕傲,地方政府和親朋好友敲鑼打鼓為他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