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
#春節(jié)里哪個習(xí)俗讓你印象最深刻?#
ORO:除夕的時候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堅持跟家人說除夕夜守歲得一晚上開燈,自信滿滿地說第二天的大年初一凌晨四五點起來放鞭炮,沒想到第二天起不來,在鞭炮聲中被吵醒但卻很開心。除夕夜會蒸年糕,吃雞肉鴨肉,家人會說吃鴨的腿可以走得更遠,所以總是塞大大的鴨腿到飯碗中。大伙兒會一起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伙伴多點的會聚在一起打《王者》開黑,發(fā)壓歲錢的時候依舊用紅包裝,不用微信轉(zhuǎn)賬,年初一的時候到鄰居家喝茶閑聊……
我的老家在陜西關(guān)中腹地,寒冬臘月里萬物瑟縮蟄伏,靜候新春第一聲鞭炮響起,期盼延循千百年的社火在大年初五如約“燃”起。
臘月里,村里的文藝積極分子就開始籌備社火表演了。一到下午,村頭的小廣場熱鬧得像是在給春節(jié)暖場——鑼聲鼓點響起,跑旱船的聚在一起比劃,我們一群舉旗的學(xué)生被吆喝著學(xué)走正步。
初五下午社火正式表演。一上午所有演員都聚在學(xué)?;瘖y、梳頭、穿衣。我們一幫人排隊推搡著打腮紅,許多男孩兒一臉不情愿地被畫上紅臉蛋,一群人相互打趣笑看對方。那些跑旱船的、踩高蹺的,大半天一通描畫,一個個被扮成花臉,再穿上戲服,搞得親媽都認(rèn)不出來。
吉時到,一聲鏗鏘有力的鼓點響起,鞭炮“噼里啪啦”干脆爆開,社火正式開演,街道兩邊早已擠滿了四鄉(xiāng)八村涌來看熱鬧的村民。
打頭陣的是我們學(xué)生組成的彩旗方陣,大家服裝統(tǒng)一,戴上白手套,伸直臂膀舉著五顏六色的旗幟行進。
緊隨其后的是鑼鼓隊,直徑兩米左右的大鼓連同三五打鼓的后生被一輛卡車載著緩緩行駛。打鼓的滿身黃燦燦的服裝,頭上綁著白帕子,身板連帶鼓槌像是一起向鼓面甩去。用不了多久,大家個個滿臉通紅,再一會兒就得脫掉外套敞開膀子打鼓。大鼓行進到哪家,主家的鞭炮就會響起,遇到給打鼓隊披紅掛彩或送上煙酒糖果的,打鼓隊就會多逗留一兩分鐘,以示感謝。
大鼓后面緊隨著十多輛三輪車?yán)男」?,?dāng)然,直徑一米左右,在帶頭大鼓的前面也只能俯首稱“小”了。就這樣,大大小小的鑼鼓以簡單重復(fù)、粗獷有力的節(jié)奏帶領(lǐng)隨后的一隊人馬熱鬧著前行。
鑼鼓隊后面是歡樂的旱船隊,大家畫上濃妝,穿著戲服,下身載著馬狀、船形的“旱船”,做出打馬、劃船動作,與圍觀路人互動逗趣,像一尾尾多彩錦鯉游弋在街頭。
社火隊伍中最吸睛的當(dāng)數(shù)那些踩高臺的,他們被扮成關(guān)公、秦瓊、趙云等英雄形象,各自手擎法器,站在七八米高的特質(zhì)鋼棍頂端,成了眾人敬仰的蓋世英雄。鋼棍另一端會被固定在車廂內(nèi),有專人守護。這些演員都是村上的年輕人或小孩兒,選人標(biāo)準(zhǔn)除了身材輕巧,最關(guān)鍵要膽大,聽說曾有幾個小孩兒因為被架得高而一路哭啼的囧場面。
有些年份,社火表演會加入血腥暴力的血社火,表演者的腦袋上、肩上、腰身上會被剪刀、錐子、斧頭等利器“扎”得血淋淋一片。長大后才明白血社火傳遞的是一種懲惡揚善、威懾惡徒的樸素價值觀,已經(jīng)被納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