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楊晨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武漢 430073)
紅色基因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在偉大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實踐中逐步形成并持續(xù)完善的先進思想因子,是中華民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標識,是民族性和先進性的統(tǒng)一,具有深刻的育人功能。高校作為育人首要陣地,必須將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充分激活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的根本是立德樹人。做好立德樹人,關鍵是要回答好“培養(yǎng)什么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華民族御侮求存、 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奮斗過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思想路線、革命精神和先進文化的深刻總結,在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是黨和中華民族的核心優(yōu)勢,是我們推進各項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法寶,有著重要的育人意義和豐厚的育人價值,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百年之大變局的當前,大學生已經踏上了新時代的新征途,唯有繼承和發(fā)揚紅色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保持紅色基因的底色,才能讓大學生提高“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奮力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來源于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觀念來源于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觀點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規(guī)范來源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紅色基因正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的依據,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分析的理論之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來源于紅色基因[1]。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多元化的,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紅色基因包含的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無數先輩們的崇高精神和偉大故事,是無數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和教材的大合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之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來源于紅色基因。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紅色基因蘊含的最新政治觀點、價值追求、時代文化,這樣才能使得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紅色基因就是讓思想政治教育永遠具有時代性的活力之源。
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要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提高實踐教學的情感性和感染力。首先,承載紅色基因的紅色教育基地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情境教育場所,通過歷史還原、場景還原、情景還原的方式,能夠引起教育對象的共情,從而加深理解,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其次,體現紅色基因的信件、物品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專題研究的對象,有利于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促進教和學效果的更好提升[2]。最后,體現紅色基因的時代典型、 身邊榜樣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合適的互動對象,將這些先進典型引入思想政治課堂,可以將紅色基因拉近現實,激發(fā)大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動力,提升學習實效。
紅色基因蘊含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品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同樣的道德追求,高校做好育德育才工作要堅持將紅色基因融入德育。一是將紅色基因融入德育教師隊伍。教師隊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高校要將紅色基因融入德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造一支傳承紅色基因的教師隊伍,將紅色基因融入教學過程和日常言行,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二是將紅色基因融入德育課程體系。充分發(fā)揮紅色基因的德育作用,開設研究、傳承中華民族高尚道德的精品德育課程,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做好對中國共產黨人民宗旨的闡釋,幫助大學生樹立道德觀念、提高道德水平、明確道德追求,實現以德潤心,以德立行。三是將紅色基因融入德育教材體系。高校要加強傳承紅色基因的教材建設,大力開展紅色教材編寫,將黨和國家的關懷歷史、開拓創(chuàng)新的紅色文化、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英雄人物轉化為育人教材,不斷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在教材選用中,大力選用傳承紅色基因的馬工程教材,推進紅色基因德育功能的實現[3]。
紅色基因不但是政治信仰,更是科學真理,高校做好人才工作,就要堅持將科學的紅色基因融入智育全領域。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智育中的核心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了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是認識人類社會的基礎理論和指導人類實踐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決定了它適用于一切領域,是所有學科都必須堅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因此,高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一切學科中的基礎作用和核心地位,筑牢學習基礎。二是要堅持挖掘專業(yè)學科的紅色元素。專業(yè)教育要將“智育”與“志育”相結合,要將專業(yè)學科的發(fā)展史與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相結合,讓大學生明白學科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息息相關,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激勵學生自覺加強學習。三是要培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學科帶頭人。在學科建設中要大力開展頭雁工程,選擇既有較高的專業(yè)學術水平,更有理想信念的專家擔任學科帶頭人,充分發(fā)揮這些又紅又專的專家學者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專業(yè)發(fā)展上給學生指明前進方向,在個人理想信念上為學生點亮燈塔,將學科點打造成堅強堡壘,通過一個個堅強堡壘,進一步筑牢高校育人育才的堅強陣地。
紅色基因是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和意志,體現在個人身上就是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精神。高校要培養(yǎng)合格人才,就要堅持將紅色基因全方位融入大學體育。一是堅持將紅色基因融入體育課程。當前,大學體育精神不足、鍛煉意識不強,身體素質下滑趨勢明顯。高校要充分認識體育課的重要地位,堅持“育體”與“育人”的統(tǒng)一,在體育課程中加強體育精神的灌輸,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適當融入軍體拳、障礙跑等具有紅色體育性質的鍛煉方式,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加強體育課的育人效果。二是堅持將紅色基因融入體育競賽。高校要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競賽,通過體育競賽提高大學生的拼搏精神,磨煉不服輸的意志和追求更強體魄的動力。三是營造強體報國的校園體育文化[4]。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報效祖國,高校要引導學生樹立強體報國的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鼓勵大學生放下手機、走進操場,通過體育鍛煉健強體魄和精氣神。
美育是引導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yǎng)、 養(yǎng)成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大學生分清美丑、明辨善惡。高校要培養(yǎng)有素養(yǎng)的青年,就要堅持將紅色基因融入美育。一是要堅持將紅色基因融入美育教育。要開齊開足各類美育課,在美育課程中融入紅色影像、歌曲、雕塑、標識等紅色元素,樹立紅色經典的美好印象,加強紅色藝術與美之間的關聯,寓教于樂,以紅色之美滋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廣大學生在美育中獲得熏陶。二是要積極開展紅色藝術進校園活動。要開展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經典的紅色歌舞劇、紅色藝術展、優(yōu)秀文化作品展等有品位、有追求的藝術活動引入校園,營造良好校園審美觀。三是要積極開展校園紅色藝術活動。在建黨節(jié)、國慶節(jié)等重要節(jié)點,組織開展唱紅歌比賽、紅色書畫比賽、紅色文化節(jié)、紅色主題演出等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學生欣賞紅色之美,參與紅色之美,與紅色之美共美。
勞育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勞動觀和勞動習慣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培養(yǎng)崇尚勞動的建設者,就要堅持將紅色基因融入勞育[5]。一是要大力開設社會主義勞動示范課。目前,高等教育的勞育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大多數高校未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也沒有學生參與服務勞動和生產勞動的相關機制,大學生勞動觀念普遍淡薄,對體力勞動存在一定的程度的偏見。二是積極組織開展勞動活動。建立校園服務性勞動機制,通過志愿服務、學院或者班級包片服務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校園的保潔、綠化等各類服務工作中,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結合學校學科特色,與社會相關行業(yè)、單位廣泛建立實習合作關系,為學生參與生產勞動提供平臺,引導學生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三是積極選樹勞動典型。要培育崇尚勞動的校園風氣,在全校師生員工中積極選樹勞動先進集體和個人,講好典型故事,通過身邊的故事激勵大學生向榜樣學習,自覺投入社會主義偉大勞動,在勞動中繼承和弘揚紅色基因。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互聯網+”“大數據”讓信息的傳播更加扁平化、精準化,可以說信息化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并且這種變化還將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加強。高校作為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增量?!备咝Mㄟ^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打好紅色基因育人的組合拳,筑牢線上紅色陣地。首先要打造網絡育人陣地,奪取紅色基因的網絡話語權。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優(yōu)勢和“高校網民”的素養(yǎng)優(yōu)勢,綜合運用各類信息平臺,建立紅色育人專欄,開辟網絡空間的育人主陣地,把牢網絡話語權,旗幟鮮明講政治,態(tài)度堅決維護黨,積極傳播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弘揚正能量。其次要創(chuàng)新紅色基因傳承方式,構建紅色基因的網絡話語體系[6]。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年輕人創(chuàng)新思維和網絡技術優(yōu)勢,激發(fā)年輕師生的創(chuàng)作活力,將紅色基因與網絡話語體系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流行語言、流行方式,借助圖片、表情包、漫畫等形式,將豐富的紅色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翻譯”,以大學生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更加貼近大學生的方式融入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全過程,通過內容的生動性、情感的共通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大地上紅色基因遍布,不同時代、 不同地區(qū)的紅色基因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特征。高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區(qū)的紅色基因,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基因打造為育人品牌,提升育人針對性。第一,高校要加大對地方紅色基因的挖掘。要充分發(fā)揮高校的人文優(yōu)勢和智力優(yōu)勢,組織專門的隊伍,對地方的紅色歷史進行梳理,收集地方的紅色人物故事、紅色民謠民歌,編撰地方紅色發(fā)展史,提煉地方紅色精神、城市紅色精神,將地方紅色基因激活,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高校要與地方紅色教育基地積極開展合作。要加大與省內博物館、革命舊址、烈士陵園、名人故居等單位的合作,通過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將紅色教育基地作為學生實踐教學的課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強人才合作,引進紅色教育基地的相關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學術報告,讓學生加深對地方紅色傳統(tǒng)的了解,選派優(yōu)秀學生擔任基地志愿向導,通過實踐讓學生深刻領會紅色精神的內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國高等學校的發(fā)展歷史,是一部生動的紅色發(fā)展史?!备咝R浞滞诰蜃陨淼募t色基因,將學校的建設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第一,要積極挖掘校史中的紅色歷史。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方,高校要組織專班對自己的校史進行研究,深入挖掘學校成立、發(fā)展過程中的紅色元素,包括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辦學初衷、育人成績、科研貢獻、知名校友等紅色元素,將紅色基因融入學校一脈相承之大學基因。第二,要不斷豐富校園文化中的紅色元素。高校要積極營造紅色育人環(huán)境,大力開展紅色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活動。在物質文化方面,要將紅色基因融入校園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紅色元素,結合學校的發(fā)展,在校內打造體現校園特色的紅色景點、樹立紅色雕塑、張貼紅色標識,以環(huán)境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的人文養(yǎng)成。在校歌、校訓、大學精神的修訂中,積極融入紅色元素,將紅色精神融入代代相傳之大學精神中,把大學打造成紅色基因傳承的堅強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