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怡,吳家超,李水萍,李妮勵,黃永飛,林青華,2*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2.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廣西壯瑤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200)
腎茶又名貓須草、貓須公[1],傣語稱“雅糯秒”,是唇形科植物腎茶Clerodendranthusspicatus(Thunb.) C. Y. Wu ex H. W. Li的干燥地上部分[2],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廣東、海南、福建和臺灣等地區(qū)。其味甘、微苦,性涼,歸腎經,具有清熱祛濕,排石通淋之功,可用于風濕痹痛,石淋,熱淋等癥的治療。腎茶是壯醫(yī)、傣醫(yī)臨床的常用品種,壯醫(yī)認為其味甜、淡,性涼,具有清熱毒,除濕毒,通水道之效,可治療笨浮(水腫),肉扭(淋癥),尿路結石,膽結石及發(fā)旺(痹病)等病癥[1];傣醫(yī)認為其具有清火解毒,利尿排石,涼血止血之功,屬于解毒的常用藥[3]。
植物化學研究表明,腎茶含有黃酮類、酚類、萜類、揮發(fā)油類等多種化學成分[4],具有調節(jié)腎功能、利尿排石、抗炎、抗氧化、抗菌、降血糖、降血壓等多種藥理作用。本文在查閱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4-6]就腎茶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展開綜述,以期為腎茶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目前,已有28個黃酮類成分從腎茶的地上部分獲得分離,其中包括7個二氫黃酮類化合物(1~7)和20個黃酮類化合物(8~28),具體見表1及圖1。
表1 腎茶中分得的黃酮類化合物
續(xù)表1
腎茶中已分離出的酚類化合物共有14個(29~43)。 此外,Sumayono等[13]從腎茶中分出caffeoyl tartrate(44)、dicaffeoyl tartrate(45)以及4個咖啡酸四聚物(46~49)。見表2及圖2。
表2 腎茶中分得的酚類化合物
圖2 腎茶中分得的酚類化合物的結構
腎茶中分離得到10個三萜類化合物(50~59),具體見表3及圖3。
表3 腎茶中分得的三萜類化合物
圖3 腎茶中分得的三萜類化合物結構
目前,共有50個二萜類化合物從腎茶中得到分離,其中包括37個(60~96)isopimarane型骨架化合物共、 6個(97~102)staminane型骨架化合物、3個(103~105)secoisopimarane型骨架化合物共、2個(106~107) norstaminane型骨架化合物和2個(108~109)secostaminane型骨架化合物。具體見表4及圖4[22-23]。
表4 腎茶中分得的二萜類化合物
圖4 腎茶中分得的二萜類化合物的骨架
腎茶中揮發(fā)油類成分眾多,目前共鑒定出82(110~191)個化合物[24],主要是、烯、酮、萘、酯、醇及烷烴等。具體見表5。
表5 腎茶葉中分得的揮發(fā)油化合物
續(xù)表5
腎茶還含有木脂素類[7,9]成分(丁香脂素、8-羥基-松脂醇、1-羥基-丁香脂素、丁香脂素-4’-O-β-葡萄糖、松脂素)、烷基糖苷類成分[25](腎茶烷基苷A和腎茶烷基苷B)、香豆素類成分[10](秦皮乙素)、甾醇類成分[12](β-谷甾醇、胡蘿卜苷)、有機酸類成分[26](酒石酸、菊苣酸、琥珀酸、苯甲酸、乳酸)、17種氨基酸、3種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27]。
龍賀明等[28]通過體外腎癌細胞和體內移植瘤試驗對腎茶抗腎癌活性成分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腎茶總黃酮具有顯著的抑制腎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其調控細胞周期和凋亡有關。呂旸[29]采用腺嘌呤建立大鼠腎功能衰竭模型,探討腎茶提取物對腎功能衰竭的作用,結果發(fā)現(xiàn)其可以降低模型大鼠的尿素氮、肌酐水平,緩解腎臟病理損傷,其作用機制與提高模型大鼠腎臟內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及B細胞淋巴瘤-2基因(Bcl-2)的表達水平、抑制腎細胞凋亡有關。
蔣維晟[30]通過乙二醇法建立大鼠腎結石模型,對腎茶治療腎結石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其結果表明腎茶水提液通過增加模型大鼠的尿液排泄量來降低尿草酸和尿鈣的含量,抑制腎組織中草酸鈣結晶的沉積。晁玉凡[31]利用乙醛酸鹽建立小鼠腎結石模型,對腎茶的排石作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腎茶乙酸乙酯提取物明顯減輕小鼠腎結石癥狀,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腎茶黃酮類成分通過改善結晶小鼠的甘油磷脂代謝來達到治療結石的作用。蔡華芳等[32]利用乙二醇和氯化銨的水建立小鼠草酸鈣腎結石模型,對腎茶提取物的利尿排石作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能降低模型小鼠尿液中草酸和鈣的含量,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腎茶的利尿活性成分肌醇使尿液排泄量增加,減少草酸鈣晶體在腎組織中沉積來達到治療作用。
黃幼霞[33]等利用次黃嘌呤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癥模型,研究腎茶對高尿酸血癥的治療作用,結果表明腎茶中劑量和高劑量(4 g/kg、8 g/kg)組可以顯著降低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腎茶的活性成分之一,即迷迭香酸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尿酸生成從而達到治療作用。陳珠等[34]利用微晶型尿酸鈉建立大鼠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模型,研究腎茶對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治療作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腎茶水煎液對模型大鼠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有明顯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是腎茶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尿酸生成及抑制炎癥細胞因子血清白細胞介素-1β和白細胞介素-8表達而達到治療作用。
謝麗萍等[35]研究腎茶對慢性腎炎的治療作用,結果表明腎茶組(n=63)的總有效率為84.1%,與陽性藥鹽酸貝那普組(n=62)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腎茶治療組在減少血尿方面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P<0.01),但其作用機理尚需進一步深入研。陳濤等[36]對腎茶在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方面的作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腎茶總黃酮類成分具有抗細菌性前列腺炎的潛在活性,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8(IL-8)的分泌及氧化應激而發(fā)揮作用。
游建軍等[37]利用6-羥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和細胞模型,研究腎茶對PD的保護作用,結果表明腎茶總黃酮對6-OHDA誘導的PD大鼠模型和細胞模型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抗氧化應激從而達到療效。Alshwsh等[38]通過刺激人體外周血單核細胞增殖試驗,研究腎茶水和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結果表明兩種提取物均表現(xiàn)出明顯氧自由基清除活性。
體外抑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腎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大腸埃希菌、赫爾曼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甲型副傷寒桿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對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熱帶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及屎腸球菌、糞腸球菌無抑制作用[39-41]。
劉廣建等[42]利用鏈脲佐霉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討腎茶水提物對糖尿病腎臟的保護作用,結果表明腎茶水提物能夠降低血糖,對腎臟起到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改善氧化應激、抗炎及抑制系膜細胞增生有關。李家洲等[43]采用虎紋蛙為試驗動物研究腎茶提取物對微循環(huán)的影響,結果表明腎茶提取物具有擴張蛙腸系膜微血管、改變血流速度和流態(tài)、維持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但對微血管的管壁結構影響較小。
此外,現(xiàn)代藥理實驗研究表明, 腎茶還具有抗腫瘤[44]、護胃[45]、降黃疸保肝[46]、減肥[47]等多種藥理作用。
腎茶在傣族、佤族、拉祜族等[48]少數民族地區(qū)應用歷史悠久,臨床療效顯著,極具開發(fā)前景,現(xiàn)已在云南被開發(fā)成泡袋茶,對泌尿系統(tǒng)疾病方面的疾病起到治療和保健作用。但目前腎茶藥理作用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簡單的動物試驗與指標檢測的水平,對其相關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還不充分。盡管腎茶分離鑒定的化合物數量眾多,但關于其有效成分的新藥研究仍然是空白。因此,腎茶需加強作用機制以及藥效成分新藥研發(fā)等方面的研究。相信隨著腎茶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應用價值將會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在服務大眾健康的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