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棟
隱士,多指有治世之才而不愿為官,安居山林,以耕讀為樂者。史上最著名的當屬姜太公,其隱釣于渭濱,終盼來文王,成為千古佳話。嗣后,還有義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兄弟,辭官歸隱南山的陶淵明……以此衍生的“畫隱”,則指以畫自娛,不圖仕途,不求聲名于世者,如元代的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等。而今天我們提及的“畫隱”,實指那些精擅筆墨、修養(yǎng)深厚,但卻長期偏居一隅,不以繪畫為主業(yè),且未被主流畫壇認可者,諸如陳子莊、黃秋園、陶博吾、劉知白、王憨山、尤無曲、朱豹卿等人。他們雖擅畫技,卻因非科班出身,或非專業(yè)畫家,或非達官顯貴,或未居藝術圈中心而被逐漸“邊緣化”,寂寞無聞,鮮為人知,畫畫也只是其精神上的需求和內(nèi)心的傾訴,從不奢求名利之回報。而在這些當代畫隱中,黃秋園、尤無曲就曾終身或一度隱逸在銀行。
尤無曲(1910—2006),江蘇南通人,名其侃,字無曲,晚年自署鈍翁、鈍老人等,齋號有古素室、后素齋、光朗堂等。系當代著名國畫家,詩書畫印兼擅,且通園藝,晚年頓悟用“水”之道,衰年變法,創(chuàng)“筆墨水融”法,進而將中國畫用水的理論與實踐推至新高度,對新世紀國畫藝術的發(fā)展和走向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有《榮寶齋畫譜·尤無曲繪山水部分》《尤無曲畫集》《尤無曲畫松技法》《尤無曲潑墨山水技法》《尤無曲畫花卉清供技法》《近現(xiàn)代篆刻名家印譜叢書·尤無曲》等行世。
尤無曲出生書香門第。其父尤金鏞供職于南通女子師范、翰墨林書局(受學部優(yōu)貢執(zhí)照),故極為重視教育,見尤無曲喜歡畫畫,在他5 歲時便讓其開始正規(guī)學習繪畫與書法,自此勤學苦練,筆耕不輟,待19 歲便考入上海美術??茖W校中國畫科,接受學院教育,并因基礎好、畫技高,直入二年級學習,受業(yè)于黃賓虹、鄭午昌、樓辛壺等名師大家;1930 又轉(zhuǎn)入中國文藝學院學習,同年加入蜜蜂畫社1蜜蜂畫社是中國畫團體,1929 年冬創(chuàng)立于上海。由鄭午昌、王偉、謝公展、賀天健、陸丹林等發(fā)起,社友有錢瘦鐵、王震、張大千、顧坤伯、朱文侯等百余人。每年花朝日舉辦社友作品展覽會。??箲?zhàn)爆發(fā)后,他由南通流亡上海,有幸遇見著名實業(yè)家、書畫收藏家嚴惠宇2嚴惠宇(1895—1968),民族工商業(yè)者、實業(yè)家。名敦和,以字行。江蘇鎮(zhèn)江人。新樂府昆班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出身商人家庭。幼讀私塾,后攻讀政法,曾任揚州法院書記官。后定居上海,歷任上海金城銀行副經(jīng)理,大東煙草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華東煤礦公司董事長,四益農(nóng)產(chǎn)育種場常務董事、總經(jīng)理,上海溥業(yè)紗廠、杭州福華絲廠、南通大生紡織公司、揚州麥粉廠、鎮(zhèn)江水電公司常務董事等職,成為上海灘上頗具影響的實業(yè)家之一。,且備受其青睞。嚴不僅拿出自己所藏精品供尤無曲臨摹,還引薦其拜入陳半丁3陳半?。?876—1970),即陳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畫家。自幼家境貧寒,學習詩文書畫,后拜吳昌碩為師,40歲后到北京,初就職于北京圖書館,后任教于北平藝術??茖W校。其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代表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圖》《莫負此生》等。1956 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當代中國畫全集·陳半丁》行世。門下。
后陳半丁回京定居,尤無曲亦追隨而去。為解決尤的生計問題,使之能安心習藝,嚴惠宇還介紹他進入金城銀行北京分行。這樣他不僅能得到一份固定的薪水,而且還有銀行提供的公寓可住。其實,當時部分有眼光和遠見的銀行或銀行家,都會向一些有影響或有潛力的書畫家、文化人伸出“橄欖枝”,幫助其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謀一份差事,使之衣食無憂,可以專心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當然,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一部分會被銀行收藏,亦有部分會作為禮品贈予重要客戶,用以維護客戶關系。此舉往往備受歡迎,效果也勝于傳統(tǒng)的維客之道。筆者以為,這種做法也算是早期國內(nèi)銀行業(yè)探索藝術與金融融合之道,進而發(fā)展藝術金融的有益嘗試吧。1944 年,尤無曲又進中南銀行擔任文書,除起草一些文書信函外,閑暇時主要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由于工作穩(wěn)定,不用為生計發(fā)愁,使尤無曲在這一階段得以靜心研習書畫篆刻,藝事日進。1952 年,他離開上海,歸隱故里,進入南通醫(yī)學院繪制教學用圖,自此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沉潛磨礪的畫隱生活,亦漸漸被畫壇所“遺忘”,成為當代畫壇的“盛世遺賢”。
尤無曲諸藝兼善,成就多元。除繪畫外,詩、書、印乃至盆景藝術無不精通,且同品一律,取法頗高。當然,其成就最高者當屬國畫,其中又以山水畫為最。中國山水畫發(fā)展至今,無數(shù)畫家為之皓首窮年,經(jīng)過筆冢墨池般地錘煉與究尋,自宋元明清逮至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李可染終成經(jīng)典,高原連綿,高峰無數(shù)。而尤無曲竭畢生精力總結前規(guī),繼其清芬,以師人、師物、師心之法則,將中國山水畫又帶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尤無曲的山水畫師承,首先得益于黃賓虹,因熱愛黃師的藝術,他甚至隨師轉(zhuǎn)學。特別是黃賓虹“渾厚華滋”的美學理念,對他影響極深,其晚年提出的“筆墨水融”論亦源于其中。另一位對其產(chǎn)生很大影響的業(yè)師無疑是陳半丁。陳半丁的山水畫取法石濤,而石濤恰恰主張“畫者,從于心者也,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闭窃谶@樣的師從背景和藝術觀照下,石谿的生辣樸茂、龔賢的厚重嚴謹、黃賓虹的渾厚華滋,于其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均有所體現(xiàn)。
應該說,尤無曲既不同于簡單的“中西融合”派,也有別于與時沉浮的淺學逐流者。他對臨摹前人作品高度重視,對意境筆墨有極致追求,使之與時人拉開了差距。從技法層面來看,中國畫之筆法最見情性,一落筆便知高下和優(yōu)劣。尤無曲作畫無論一塊碎石一棵小樹一株小草,還是一縷煙一片云一潭水,都喜拙重鈍入,中鋒緩行,筆筆相錯,層層疊加,筆墨之厚,卓然獨立。讀尤無曲之作,筆筆皆需細細回味。以畫水為例,他常說“畫水應一筆就是一筆,切忌一筆有停頓,用筆不流暢,這樣水就不活了”??梢哉f,在他筆下的線條不僅是一種造型藝術,更是一種心靈的再現(xiàn)。這也是他比同時代畫家高出一籌之處。再從哲學層面來看,“干”與“潤”是對立統(tǒng)一的,潤之愈甚則干之愈烈,反之亦然。尤無曲的山水畫之所以給人以空靈之感、朦朧之美,就在于“水”與“墨”的完美結合,達到了“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的境界。以畫樹為例,雖多用沒骨法,但加入水后濃淡干濕俱在其中,陰陽向背一任自然,使筆下雜樹頓時鮮活起來,成為“尤家法”;畫山亦如此,雖用墨稍重,但輔之于水后,枯筆不澀,濕墨不滯,使畫面中的樹木山石潤澤協(xié)調(diào)、氣韻生動,近、中、遠景既有空間層次感,又渾然一體、華滋淋漓。故其曾不無得意地在畫上題道:“穎禿青山潑寫出,新生新貌重新來;輕松意境成突破,筆墨縱橫更暢開。”最后從精神層面來看,中國山水畫一直是文人雅士羈絆于現(xiàn)實人生困惑,借此超越現(xiàn)實,穿透人生迷障之載體,可謂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尤無曲晚年變法,創(chuàng)獨潑墨寫意大山水,并倡“筆墨水融”說,從而將水墨山水畫中的用“水”法提升到與用筆、用墨同等重要的高度,強調(diào)筆、墨、水三要素之間的融合,從而將古代的人文精神與當下的時代精神相融,推動中國畫真正進入了有“水”有“墨”的新水墨時代。難怪,有識之士認為:“尤氏是二十世紀筆墨技巧發(fā)展最全面、藝術功力最深厚的山水畫藝術集大成者,是二十世紀山水畫家中意境與畫品最為高遠高尚的大師,其藝術成就在山水畫大師傅抱石與黃賓虹之上,是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第一人。”且不論這樣的評價是否過譽,但筆者堅信能將繪畫技法、藝術哲學與人文精神達到如此統(tǒng)一者,在近現(xiàn)代畫壇實不多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τ葻o曲晚年變法影響最大的是“三上黃山”,使他徹底悟到了“水”的重要性。初上黃山,面對群峰峭峙,云煙競秀,他沒有急于動筆,而是偶見好景或險峰、怪石、美泉、奇松,心有所動,思有所悟,方取筆勾勒之。尤其是黃山那云霧繚繞、水汽氤氳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內(nèi)心與靈魂,讓其真正體會到了“水”的奇妙與神韻。故黃山歸來后,他開始嘗試潑墨山水畫法,作畫時或不假思索或稍作預想,便將墨有意無意地潑在生宣上,任其自然流淌滲化,形成雛形,稍干后乘濕勾出山石之結構,并見機生發(fā),順勢畫出樹石、屋宇、流水等,再略作“皴、擦、點、染”,必要時甚至可以根據(jù)需要重復潑墨,從而使作品還未動筆,就被首先賦予了“水”的底蘊,打破了故有山水程式的束縛,使畫面變化無窮,開創(chuàng)了潑墨山水之新境界,至90 歲后更是達到了理與行、筆與墨、人與藝合一的境界,實現(xiàn)了“驚人一躍”。有人將其畫法與張大千的潑彩相提并論,而在筆者看來,不僅尤無曲的筆墨功夫更勝一籌,而且在意境的營造上,他的潑墨也以內(nèi)斂、含蓄為主,而張大千的潑彩則以張揚、外露為多,一靜一動,一雅一艷,孰高孰低,已見分曉。
除山水畫之外,尤無曲亦擅花卉,且受李方膺、陳半丁的影響較大,多文人逸筆,以物遣興,尤以畫松獨步天下。眾所周知,梅蘭竹菊松,古往今來被畫得太多甚至畫“爛”了,故這類題材若畫不出自己的風格與品味就易流俗。這就不得不提到尤無曲的另一個身份——盆景藝術大師。他在長期的盆景藝術實踐中形成了具有很強辨識度的“曲園盆景”,這也是中國20 世紀盆景史上獨以個人命名的一個藝術流派。無論是黃山松,還是盆景中的五針松,尤無曲都爛熟于心,信手拈來,松干虬枝多用篆籀之筆,豐厚結實;造型各異,賦予“人”性,或坐或臥或舞,尤其妙在用墨,濃淡兼施,且濃得晶瑩、濃得剔透,透中還帶著諸多層次,非死墨、焦墨一團;同樣,淡也淡得潤澤、淡得隱約。
筆者雖閱畫無數(shù),但每觀尤無曲的畫,覺得每一筆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敢放過,且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背后正是其深厚的書法功底,他每天要花半天時間練書法,至中午不輟。所以,盡管今天尤無曲的書法沒有像他的畫那樣為人關注和贊譽,其純粹的書法作品也面世不多,但僅從其繪畫上的落款來看,水準絕對不亞于專業(yè)書法家,特別是他常用的篆書,以石鼓為基,用筆方圓隨性,略帶草意,莊重而不失靈動,與其繪畫風格渾然天成、相得益彰。晚年因?qū)憽稌V》,又注入了一股晉唐氣息,綿厚與秀雅得到高度統(tǒng)一?!皶鵀楫嬛?;筆墨水融;繁而透,空而厚,畫之真境界?!边@也是尤無曲戲稱自己為“鈍老人”留給我們的思考,特別是伴隨著“筆墨等于零”的叫囂與關于筆墨大討論的展開,他以自己的實踐為這場爭論增添了一個最有力的注腳和最生動的詮釋。
尤無曲的成功告訴我們,中國書畫家要達到“人書(畫)俱老、天人合一”的境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方面,要有擺脫物欲的人品情操和精誠之至的真性靈。歷覽前賢,在文學藝術上有大成者很多都是遠離塵囂、隱逸鄉(xiāng)野者。如最早的畫隱南朝宋4南朝宋(420—479),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正統(tǒng)王朝,也是南朝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傳四世,歷經(jīng)十帝,享國59 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相區(qū)別,故又稱為劉宋;又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故又稱水宋。的宗炳,朝廷屢召其為官,他皆不應允,一生樂居山林,過著飲溪棲谷、與世無涉的日子,故其所作山水能夠“以形媚道”,并寫出了中國第一篇山水畫論——《畫山水序》;五代荊浩因避亂,長期隱居太行山中,與山水朝夕晤對,故其山水畫“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凇?,在宋已被奉為典范;自“元四家”開始,乃至晚清,畫而能隱者,或隱于山林,或隱于市井……今尤無曲雖一度活躍于京滬畫壇中心,但在42 歲后歸隱故里,長期生活在江蘇南通這個三線城市,游離于主流畫壇之外,才得以不為時事、世風所惑,矢志不渝地傳承中國畫的美學思想與核心價值,以一己之力捍衛(wèi)發(fā)揚了中國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書畫家除了比藝技、學問、品操之外,還要比健康比壽命,因為“衰年變法”是諸多藝術家功成名就并名垂青史的原因,而很多才華橫溢本應有大成的藝術家卻英年早逝、抱憾終生。尤無曲無疑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大奇跡,他是目前展示創(chuàng)作歷程最長的一位書畫家,留下了從5 歲到97 歲長達92 年時空跨度的作品,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史上的奇跡。
如今,隱逸時代已成過去,便利的交通,繁榮的藝術品市場,數(shù)不清的官方或非官方藝術社團與展覽,數(shù)量龐大繁多的出版物及報刊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興起,使彰顯個人才華、體現(xiàn)個人價值等有了諸多平臺、載體和路徑,只要你畫得好,只要你有真才實學或過人之技,就不可能像黃秋園、尤無曲那樣“藏在深閨人不知”,更不可能被埋沒。筆者以為,這也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之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