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莎莎 劉為民(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xué))
中國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廳,在廳中朝南擺放兩個座位,一東一西。接待客人時,主人總是先把客人迎到西邊的座位上,然后自己才在東邊的座位上坐下。有的人家更講究,他們在廳門外修東、西兩條并排的路,進(jìn)廳門的臺階也分東、西兩處。迎接客人時,將客人引到西邊的道路,主人則走東邊的道路。主人又被稱為“東道主”,簡稱為“東”。做“主人”,自然就變成“做東”了。如果某個國家舉辦國際性的運動會或?qū)m棻荣?,也可以自稱為“東道主”或“東道國”。
天安門前的那對華表上各有一頭蹲獸,頭向?qū)m外;天安門后的那對華表上,蹲獸的頭則朝向?qū)m內(nèi)。這些蹲獸有什么含義呢?傳說,這些蹲獸名叫“犼”,喜歡四處張望。犼頭向內(nèi)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待在宮內(nèi)吃喝玩樂,希望他經(jīng)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頭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戀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宮來處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歸”。
笄禮,就是古代女子的成年禮。笄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guī)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15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20歲也可行笄禮。受笄即在行笄禮時改變幼年的發(fā)式,將頭發(fā)綰成一個髻,然后用一塊黑布將發(fā)髻包住,隨即以簪插定發(fā)髻。貴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大千世界”是佛教語。據(jù)《華嚴(yán)經(jīng)》卷四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作一個“世界”。累計一千個“世界”,叫作“小千世界”;累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作“中千世界”;累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作“大千世界”。因為以“千”為單位,經(jīng)過三次累計,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中包含十億個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無數(shù)“大千世界”。后來也用“大千世界”形容廣大而豐富多彩的世界。
上古時候,君主的墳?zāi)苟贾环Q“墓”,不稱“陵”。直到春秋時期,許多君主的墳?zāi)谷圆环Q“陵”。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后葬在今陜西鳳翔縣城東南角,自古至今,皆稱秦穆公墓,未見稱陵。中國帝王的墳?zāi)归_始被稱為“陵”,大約是從戰(zhàn)國中期以后,首先出現(xiàn)于趙、楚、秦等國?!妒酚洝ぺw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jīng)營壽陵?!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當(dāng)時封建王權(quán)不斷增強,為表現(xiàn)最高統(tǒng)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zāi)共粌H占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zāi)咕捅环Q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