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跳出油鍋的魚》讓筆者關(guān)注到張執(zhí)浩運用的獨特的時間倒流的手法,而在閱讀其他詩歌的過程中,多處都有這種時間意識的存在。張執(zhí)浩筆下有一天的日常性場景,也有一生生命存在的狀態(tài),有今生的回憶,也有來世的幻想。筆者認為張執(zhí)浩詩歌中所反映的時間意識這一主題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本文提取了張執(zhí)浩詩歌中體現(xiàn)出來的兩種獨特的時間意識,分別是生命周期一生與一天的時間、荒誕神奇的倒流的時間,分別以《葫蘆里》 《跳出油鍋的魚》作為代表,筆者希望用新批評中文本細讀的方法解讀這兩首詩,以探求其源于日常卻顯得不同尋常的詩意,分析不同的特殊的時間狀態(tài)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和對生命意識的反映。
關(guān)鍵詞:張執(zhí)浩 詩歌 文本細讀 時間意識
一、選題緣起
活躍在詩壇的湖北詩人張執(zhí)浩,一直保持著高頻率的創(chuàng)作,佳作頻出,獲得過中國詩歌獎、人民文學獎、陳子昂詩歌獎、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等矚目的成就,有《糖紙》《美聲》《高原上的野花》等詩歌作品和其他散文、小說作品。但是我們會以為這樣一位成就矚目的作家,在文學評論界是被低估了的,或者說對他的關(guān)注度不夠。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頒獎詞說道:“張執(zhí)浩的詩歌寫作遵襲著中國詩歌有感而發(fā)的古老傳統(tǒng),在日常性中探尋人性乃至神性?!盿但在閱讀張執(zhí)浩詩歌過程中,最先引起筆者關(guān)注的是一篇反常的詩歌——《跳出油鍋的魚》,這讓筆者關(guān)注到張執(zhí)浩運用的獨特的時間倒流的手法,而在閱讀其他詩歌的過程中,多處都有這種時間意識的存在。張執(zhí)浩筆下有一天的日常性場景,也有一生生命存在的狀態(tài),有今生的回憶,也有來世的幻想。張執(zhí)浩曾說:“在我眼中,古往今來最優(yōu)秀的詩人不是別人,不是那些創(chuàng)造了多么‘杰出詩篇的人,而是西緒福斯,這個被詩篇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造就西緒福斯偉大之處的并非‘地獄這個黑暗的空間,而應(yīng)該是‘一天又一天這樣的時間狀態(tài)?!眀時間造就了西緒福斯的偉大,因此也成為張執(zhí)浩詩歌中的獨特元素。
張執(zhí)浩熱衷于描寫特定的時間段,他捕捉著這樣日常的生活,他寫《女教師的早晨》,寫《音樂學院的秋天》,寫《下午的菜市場》,在他的詩歌中,特定的時間段被展示在讀者眼前。但比起這樣的庸常生活,筆者更愿意關(guān)注詩人的生命體驗和生存狀態(tài),側(cè)重于一些反常因素如輪回、倒流、重疊等時間狀態(tài)。
本文接下來提取了張執(zhí)浩詩歌中體現(xiàn)出來的兩種獨特的時間意識,分別是生命周期一生與一天時間、荒誕神奇的倒流的時間,分別以《葫蘆里》《跳出油鍋的魚》作為代表,筆者希望用新批評中文本細讀的方法解讀這兩首詩,以探求其源于日常卻顯得不同尋常的詩意。
二、文本解讀:詩歌里的時間
(一)一生的時間 張執(zhí)浩的詩歌,最讓我們關(guān)注的是詩人貫穿始終的時間意識。張執(zhí)浩偏愛寫生命從年輕到衰老,《哆嗦》就是這樣的典型,給人一種孤寂消沉的蒼老感,而《葫蘆里》則體現(xiàn)的是另一種思考。詩人寫時間往往不是真的想寫時間,而是借此抒發(fā)自己的生命的體驗和生存的狀態(tài),是對生或者死的感悟。張執(zhí)浩的《葫蘆里》就貫穿著這樣的時間意識。
一只葫蘆在窗前由嫩變老/好多天了,眼看著/青白的皮肉已被褐黃取代
讀這首詩的一開始就讀到了一個葫蘆生命的周期,從它的萌芽讀到它的成熟,又從它的成熟讀到它的枯萎,最后所有“青白的皮肉已被褐黃取代”,葫蘆的一個生命周期結(jié)束,營造了一種浩遠的時空感和深沉的感染力。這首詩表面上是寫一個葫蘆的一生,寫時間的流逝,實際上“由嫩變老”隱喻的是一個生命存在的過程,這個生命是什么,可能是人類本身。而面對時間的流逝、生命的流逝,任何人都是無能為力的,所以詩人的說法是只能“眼看著”。這個時候再回頭去讀,葫蘆就瞬間擁有了生命和靈氣,我們仿佛親眼看見一個姑娘在你面前從俏生生水靈靈變成雞皮鶴發(fā)的樣子。
昨晚又刮了風/今天它從上午搖晃到下午/仿佛有話要說
在用白描歷時描寫了葫蘆的一生之后,開始看一個瞬時狀態(tài)的葫蘆,寫葫蘆的一天。今天的葫蘆“從上午搖晃到下午”,搖晃的原因是昨天晚上刮了風,看上去是葫蘆有話想說。張執(zhí)浩真的非常擅長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我感情投射到其他事物之上,讓情感在作為對象的他者身上流露出來。這幾句詩明義上就是描寫葫蘆搖晃的情態(tài),而詩人賦予了它人的情感,但是葫蘆當然不會思維也不會說話,這幾句的暗義其實是一個經(jīng)歷了生活苦難的沉默的人,躊躇徘徊了一天,最后也不知道如何開口。相比于面對時間流逝的無能為力,無法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是第二層的無能為力。
這個時候再看到這首詩的題目《葫蘆里》,其實乍一看這是個不太恰當?shù)念}目,因為全詩從來沒有提過葫蘆里面有什么,但和這一句結(jié)合起來,我們會知道,詩人想寫的不是葫蘆里面有什么,而是心里、腦海里想說什么。
而我還沒有掌握胡說八道的技巧/還沒有寫出一首詩/讓沉默的人再也不必開口
在最后幾句,脫離了物像,詩人自己終于出場了,承接著上幾句,既然沉默的人想開口但說不出來,那能不能讓詩人作為代筆?但遺憾的是“我還沒有掌握胡說八道的技巧”,所以“我”不能“讓沉默的人再也不必開口”,這是身為詩人的無法為時代發(fā)聲的無能為力。
“胡說八道”是一個特別微妙的詞,給人一種諷刺感?!拔摇钡摹昂f八道”本義是為不想開口的人說話,嚴肅莊重的目的和用詞的隨意兒戲給人巨大的落差。另外一方面,詩人把發(fā)聲視為“胡說八道”,而大多數(shù)人是沉默著無法發(fā)聲的。但我們知道沉默的人一旦被代表,就再也無法開口。詩人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是“讓沉默的人再也不必開口”。所以詩人雖然厭惡著話事人的“胡說八道”,但自己也身在這個旋渦中,推動著這個失語的惡性循環(huán)。而最可笑的是,話語權(quán)是一種權(quán)利,甚至是有一定門檻的權(quán)利,詩人自己也寫不出一首詩,一個詩人連寫詩都寫不出來卻有著為沉默的人開口的宏大夢想。這三重對比之下,就顯得無比諷刺。
整首詩是一個從目擊到思考的過程,目擊成詩,日常所感,都成為詩人抒情的對象。只有對日常生活中有深刻的體會,然后在這里面去體會人生的問題,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整首詩其實是沒有太強烈的情緒的,只有淡淡的無奈感,但是詩人并沒有拘泥于這種無奈中,而是發(fā)出思索:葫蘆里面到底裝了什么?腦袋里面又到底裝了什么?張執(zhí)浩在他獲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時發(fā)表感言里有一句設(shè)問:一個詩人究竟該怎樣開口對他身處的時代說話?我們以為和這首詩有點異曲同工,只是到最后詩人也只是在思索,連質(zhì)問都談不上,也就沒法給出一個答案。
這個時候我們開始認為,詩人要的本來就不是發(fā)聲,而是思考,在信息爆炸時代許多人習慣了被動地接受,而我們要堅守的就是身為人的思想的能力,作為一根有思想的葦草而活著。
可以看到,無論是片斷性的日常現(xiàn)象與場景,還是不同生命階段的生存狀態(tài),都被用來還原詩人的個人深思,那就是對時間的感悟,對生命的思索。詩人寫的是一個葫蘆的一生與一天,但我們能從這首詩中看出詩人的生命體驗,面對時間長河的無能為力,面對時代浪潮的失語無措,我們在這個時空中就是一粒塵埃,生命一次次循環(huán),由生到死,我們都不過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這種抒情方式串聯(lián)了時空,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人類最深層次的焦慮與無能為力。
(二)倒流的時間 《跳出油鍋的魚》是張執(zhí)浩第一首引起筆者注意的詩歌,這首詩明面看來是一首很荒謬的詩歌,從詩歌的題目就開始讓人覺得一頭霧水,魚怎么會自己跳出油鍋呢?從題目開始就透露出的荒誕和不可思議,只能讓人懷著這個疑問,一句一句讀下去,讀到最后才能看到解釋?!短鲇湾伒聂~》是由一條餐桌上的魚而引發(fā)的詩興。
吃過那么多的魚,印象最深的/卻是那條沒有吃進嘴里的——
看這兩句尚且沒有任何問題,像是一句感嘆,敏感的讀者應(yīng)當知道這是要講故事的征兆。詩人回憶自己吃過的那些魚,似乎沒經(jīng)過太多的思考,他馬上就想出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條,并且讀者還沒來得及發(fā)出疑問,詩人已經(jīng)給出了理由,因為那條魚“沒有吃進嘴里”,讓人印象最深的總是自己沒得到的,這個理由讓人非常好接受。但是為什么“沒有吃進嘴里”,就讓讀者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因此詩人在這首詩的最開始,就以一種平淡的語氣,以一個講故事人的口吻,陳述了一個普通的客觀事實,卻制造了一個巨大的疑問,吸引讀者繼續(xù)讀下去。
它從滾燙的油鍋里跳了出去/——在我目瞪口呆的瞬間/魚鱗、腮、內(nèi)臟又迅速長回身體
從這幾句開始,詩歌的內(nèi)容開始向超自然或者說詭異的方向發(fā)展,不符合日常和現(xiàn)實經(jīng)驗了,是很違反常識的,這里一定需要進一步的解釋,如果詩人沒法說通,那整首詩就都是詩人的異想天開。因為符合邏輯的順序應(yīng)當是魚被去掉魚鱗、腮、內(nèi)臟,然后放到油鍋里繼續(xù)烹制,然后神奇就神奇在詩人眼里,一切像是倒帶一樣,從一個日常生活中會有的場景變成了一段荒誕吊詭的時光倒流。任何人見到這樣的情景都會覺得荒誕,所以詩人貼心地幫讀者補充了反應(yīng)——“目瞪口呆”。這一段充滿著奇幻色彩,讀起來甚至讓人覺得很生動。
現(xiàn)在我相信它完好無損地/回到了它熟悉的水域/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在詩人的眼中,時光倒流,一直倒退到魚被捕撈之前,回歸了大自然。但在這一段中,詩人用“我相信”給這一整個奇幻的經(jīng)歷增加了預(yù)設(shè)和前提,相信是一種很主觀的情緒,是詩人的個人價值認定。維特根斯坦論“我相信p”的時候說明引入心理學主體“我”之后,會導致唯我論語言觀,或者使邏輯陷入心理主義泥潭。也就是說“我相信p”是“我”可以相信~p,即“我”可以相信假的和沒有發(fā)生的東西。c“相信”這個詞才是對前面一切荒謬的補充,是不是真的有著一條魚根本不重要,但在“我相信”的層面,讓這條跳出了油鍋的魚可能存在。
詩人自己說過:“我強調(diào)主動生活,被動寫作。也是說我們的文字,我們的每一行詩,都要盡可能真實準確地靠近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呈現(xiàn)我們?nèi)馍頀暝纳畹幕盍蜔崆??!彼赃@樣的反常是對于張執(zhí)浩這種熱衷于描寫日常的詩意的詩人來說是很不尋常的,那么只能說明詩歌更進一步地貼近了詩人的內(nèi)心,描繪他現(xiàn)在內(nèi)心的動蕩不安與塵埃落定。
而詩人“相信”的限制條件是“現(xiàn)在”,“我”現(xiàn)在相信對應(yīng)的就是“我”當時不相信,那么因此又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是什么扭轉(zhuǎn)了詩人的看法?
詩人在反復強調(diào)“完好無損”“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地回歸,有一種隱忍的感情,其實暗地里透露出來的更像是發(fā)生看什么,遭受了油鍋的煎熬。但是之后以這樣一種回歸的姿態(tài),象征著生命的返璞歸真。寫魚的時光倒流,從烹制到捕撈到在水域里,更像是走馬燈一樣回顧人的一生。
春天產(chǎn)籽,夏天浮出水面呼吸/秋天到了,它游到魚鉤附近/在不舍得與不甘心之間打漩
明面上寫魚的一年四季,生命循環(huán),實際上更像是寫人的生存狀態(tài)?!霸诓簧岬门c不甘心之間打漩”尤為傳神,魚不敢咬魚鉤怕被捕撈,又舍不得那魚鉤上的魚餌,人又何嘗不是?人的一生也在不舍得與不甘心兩種狀態(tài)之間徘徊,面對風險機遇惴惴不安不敢上前,事后又是滿臉懊悔。
命運在輪回,我對此深信不疑/我深信油鍋并非萬能/煎熬不過是輪回的一部分
最后一段有點佛家的思想融匯在其中,把生命看作一場輪回,其實給了那條跳出油鍋的魚一個符合日常邏輯的解釋,將一切串聯(lián)在一起,一切都說得通。那條魚并不是擁有能讓時光倒流的能力,它其實已經(jīng)在油鍋中死去,但是生命是一場輪回,在經(jīng)受了油鍋的煎熬之后,它又會在某個春天降生成為魚籽。這樣一句“命運在輪回,我對此深信不疑”就和“我相信”“春天產(chǎn)籽”都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回環(huán)。
當生命成為輪回,那“油鍋”代表的就是死亡,“油鍋并非萬能”說的不過是看待問題的解決方式,因為前文提到“在不舍得與不甘心之間打漩”,詩人這么說立意就又高了一層,有一種智性的寬慰。
“煎熬”一詞更顯得雙關(guān),一方面它是魚的烹飪方式,一方面它也是人在世間遭受的苦難,這一句非常顯機鋒,是很傳統(tǒng)的佛家的觀點,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大概是詩人最純粹本真的生命感悟。詩人跳出了人的生存困境,智性地感悟到時光不僅指向生命的死亡結(jié)局,這大概就是張執(zhí)浩“始于生活的寫作”的意義所在。
三、張執(zhí)浩的創(chuàng)作風格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頒獎詞說道:“張執(zhí)浩的詩歌寫作遵襲著中國詩歌有感而發(fā)的古老傳統(tǒng),在日常性中探尋人性乃至神性?!眃張執(zhí)浩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確實極大地體現(xiàn)了這種抒情傳統(tǒng),日常所感,目擊成詩。三首詩的靈感來源分別是看到的葫蘆藤、餐桌上的一條魚、離開的母親,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見可感的事物,張執(zhí)浩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從日常出發(fā),凝聚著對生活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再運用技巧,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體驗摻雜其中。
有學者認為張執(zhí)浩的離心詩學是將語言從司空見慣的邏輯中剝離出來,重新安排它們表演的順序。也就是說,詩人在內(nèi)心中對已經(jīng)存在的語義關(guān)系有一種深深的抗拒,他總是試圖制造某種語言的“不諧和音”讓詩歌呈現(xiàn)出凹凸不平的圖景 e實際上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技法也是,盡管詩人堅持從日常出發(fā),卻有意地運用技法制造反常,在《葫蘆里》運用擬人,將一生與一天并舉,突出人的無力與無奈;在《跳出油鍋的魚》里運用新奇的想象讓時間倒流,融入輪回的思想。但是這些反常都不妨礙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從詩歌中我們可以窺見詩人的生命感悟,張執(zhí)浩的詩歌是一種朦朧的向上,一種對自然的回歸,一種苦厄中的希望,一種深沉的愛。
四、結(jié)語
張執(zhí)浩是一位非常善于運用時間元素的詩人,他在《葫蘆里》寫一生與一天,在《跳出油鍋的魚》里寫時間的倒流和輪回的宿命,在《與父親同眠》里寫回憶時間與現(xiàn)實時間的重疊,在《是容我喝口井水》里寫遙遠的時間,在《小魔障》中寫來世的時間,還有在《女教師的早晨》《音樂學院的秋天》《下午的菜市場》等等詩歌里寫庸常的瑣碎的時間。詩人有著貫穿創(chuàng)作始終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他對不同時間的把握,都體現(xiàn)著他獨特的生命體驗。從《葫蘆里》的青白到《小魔障》里的棺材蓋,從《跳出油鍋的魚》的輪回到《與父親同眠》的再也不會有,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詩人對生或死的探索和思考。
ad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授獎辭:詩歌獎——專題——中國作家網(wǎng) [N/OL]. 中國作家網(wǎng).2018.09.18[2020.07.1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18/c421452-30300414.html
b 張執(zhí)浩:《從寫作的激情到生活的熱情》,《青年文學》2001年第7期,第99—102頁。
c 徐為民:《維特根斯坦論“我相信p”》,《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
e 楊東偉:《論張執(zhí)浩詩歌的語言策略》,《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 張執(zhí)浩. 歡迎來到巖子河[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6.
[2] 張執(zhí)浩. 我喜歡所有來歷明確的事物[J]. 長江文藝, 2019(5).
[3] 范耀華.時光練習簿中的時光問答——論張執(zhí)浩詩歌內(nèi)涵中的時間意識[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6 (6).
[4] 楊 東 偉 . 論 張 執(zhí) 浩 詩 歌 的 語 言 策 略 [J]. 湖 北 工 程 學 院學 報 , 2015,035 (2).
[5] 張 執(zhí) 浩 : 被 詞 語 找 到 的 人 ——訪 談——中 國 作 家 網(wǎng)[N/OL]. 中 國 作 家網(wǎng).2018.08.20[2020.07.12].http://www.chinawriter. com.cn/n1/2018/0820/c405057-30237684.html.
作 者: 江昱,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本科生。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