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zhèn)江安小學 楊小琴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關鍵階段。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喚醒了學生的感覺,強化了學生的聽力,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某種程度上講,隨著小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的不斷增強,學生借助身體律動能夠更好地感知音樂,這樣做真正實現(xiàn)了身體與心理的二合一。律動教學旨在將學生的聽覺、動覺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通常采用“教師演奏、學生跟唱”這一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挫傷了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也無法將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我們知道,音樂課不同于其他課堂,其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如果教師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是死氣沉沉的,學生也無法感受到音樂課堂的樂趣。鑒于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將音樂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
律動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師可以借助律動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音樂課的主動性。運用律動教學時,活潑的音樂形式、優(yōu)美的音樂歌曲、富有生命力的音樂表演等,都能將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激發(fā)出來,還能鍛煉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要借助音樂劇這一形式,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上,并在音樂課堂上展開表演,鍛煉小學生的表演能力。
當小學生剛剛接觸《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時,他們會被這首歌曲的動感吸引,再加上這首歌曲具有較強的表演性,為此,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律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當小學音樂教師演奏《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時,要將課堂還給小學生,鼓勵小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自主排列模仿列兵行進,舉手投足中要將節(jié)奏點作為標準。在玩耍過程中,小學生深刻感知了《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而且開展一系列表演,在表演中,學生能深入了解本首歌曲的主題,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是活躍的,并且這樣的音樂課堂是富有生命力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學生中,與學生共同感受音樂情景,感知歌曲的魅力。
從某種程度上講,隨著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逐漸提高,會慢慢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節(jié)奏感。為此,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巧用體態(tài)律動,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使教師、學生都能放松身心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當學生主動參與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時,他們能主動接受樂理知識,也能快速消化樂理知識。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通過身體律動游戲這一方式,將節(jié)奏轉換為可以表演的形式,又或者是將音高轉換為可以捕捉的一種形式,這便于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理論知識。
要想學好音樂這門學科,初級識譜教學至關重要。在初級識譜教學中,教師要提前準備好數(shù)字音譜,并通過展示的方式教授學生高音等。當教師教授完基礎理論知識后,要按照教學順序,讓學生參與到表演中,并在律動中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1”和“7”這兩個音選出來,由于這兩個音的區(qū)分度比較明顯,學生能感知到“1”屬于低音,“7”屬于高音。接著教師再將“3”和“5”這兩個音選出來,此時,學生通過站立、跳動的方式將其聽到的音節(jié)反饋給音樂教師。最后,教師借助組合搭配這種方式,為學生演奏樂曲,當學生開展連續(xù)的樂曲演奏時,身體會給出相應的反應,這樣做便于學生掌握節(jié)奏感。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模仿樂曲中的故事情節(jié),在模仿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身體律動進一步感知音樂。
聲勢律動是指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轉化音樂元素,確保音樂元素與舞蹈節(jié)奏保持一致,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表演和動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教學設備,課堂上,教師借助課件這一形式播放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音樂課程。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時,教師可以靈活改變音樂知識的形式,此時,學生接受的音樂知識不再那么抽象,而是具體的、形象的。隨著聲勢律動教學法的運用,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得到了增強,并且學生能從聽覺、視覺這兩個方面接受音樂知識,便于學生深入感知學習音樂的樂趣。
音樂學科中,認知樂器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由于樂曲不同,所以要用的演奏樂器也不盡相同。如果在引導學生認知樂器時,教師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簡單介紹,那么學生并不能直觀、深刻地認知樂器。此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設備,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設備動畫、視頻、圖片等優(yōu)勢,將各種各樣樂器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比如:鋼琴、架子鼓、吉他、手風琴等。
與此同時,當學生看到不同的樂器時,教師要配以該樂器演奏時發(fā)出的聲音。當音樂教師完成基礎教學之后,要為每一種樂器的樂音配合一個相關的動作,這樣一來,學生搭配學習了動作與聲音,便于學生在掌握樂器音色的同時能深入感知樂器的特點。此外,小學音樂教師要將樂器帶到音樂課堂中,如:教師可以將鼓帶到音樂課堂中,并且要為學生表演打鼓,由于鼓點的節(jié)奏感較強,教師打鼓時,學生能快速抓住鼓點,并能深刻體會到節(jié)奏律動這一概念。當教師帶領學生表演時,學生會通過拍手,又或者跺腳的方式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從而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間的合拍。
總而言之,音樂這門學科有助于放松學生的心情,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這門學科有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單一、落后,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會影響到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然而,律動教學法的運用,轉變了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看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中,提高了音樂素養(yǎng),還提高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為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教學現(xiàn)狀,積極探索,靈活運用律動教學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