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平
摘要: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往往較為枯燥乏味,以教師一人為主,不斷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內(nèi)容,課上通過大量的習題,幫助學生加強記憶。而學生則是被動學習,不斷記筆記,缺少獨立思考和探究討論的時間,對于知識點難以理解,導致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并且受到中考的影響,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學的壓力越來越大,部分學生出現(xiàn)厭學、棄學的現(xiàn)象。然而,信息傳遞著豐富的內(nèi)容,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課本內(nèi)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變得樂于學習,能夠積極投入到語文課堂中。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學習本是一個人不斷鉆研、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通過豐富自己的精神層面、知識層面,能夠逐漸找尋到自己的追求,提升品格,這一過程快樂且富有意義。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與家長只注重書面成績,忽略了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往往只看結果忽略了過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接受知識的速度,有的學生很努力卻一直得到否定,久而久之,信心喪失,興趣降低,不愿意學習。興趣乃是最好的教師。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的時期,教師在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有趣的課件動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充滿好奇心、富有興趣時,會自發(fā)主動地進行學習,特別是語文學科,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程中使用到信息技術,還能夠將抽象復雜的知識轉變成生動具體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掌握語文文言文知識的難點以及難以理解的閱讀問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快樂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開闊視野,提升能力
目前,正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大部分的學科知識都能在網(wǎng)上找尋到。因此,教師應該巧用信息媒介,根據(jù)學生感興趣的點以及教學的目標去拓寬教材的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塑造完整的知識框架,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深層內(nèi)涵,從多角度去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真正理解文章所傳遞的情感,提高語文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課前可以結合網(wǎng)絡去搜集一些相似的文章或者相關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去辨別其中的異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也能夠利用各式各樣的教學平臺,如慕課、學習通、知道等,上傳一些微課程,拓展教學的空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或者較為薄弱的部分觀看微課,及時鞏固語文知識點,豐富自己的知識,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能夠利用這些平臺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集一些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名作片段,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閱讀,對于魯迅的文章特點進行大致的了解,體會魯迅棄醫(yī)從文、拯救當代人民的那份堅定,激發(fā)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被深深吸引,自主探究,逐漸體會到魯迅傳遞的情感,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塑造良好的品格。
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升學壓力較大,部分學生在乏味的課堂教學中,變得不愿意學習,哪怕知道升學對于自己的一生有著較大的影響。即使到了初中階段的高年級,部分學生仍然渾渾噩噩,在課堂上開小差,學習積極性較低,并且由于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為學生在課外報補課班、興趣班,學生課余玩耍的時間較少,再加上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然而初中語文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能夠將課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通過信息媒介播放一些朗誦視頻,表演視頻,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里,體會到文化的無窮魅力,樂于開口,與同學、教師分享自己的想法,促使其自主學習,探究語文知識,學以致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黃鶴樓》一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信息媒介,播放黃鶴樓的相關影視視頻以及朗讀音頻,引導學生進行聆聽、模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教授完文章大致內(nèi)容之后,可以舉辦朗讀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勝欲。
三、衍生課本,加強教學啟發(fā)
隨著年級的不斷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逐漸加深,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斷開拓思維,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教學啟發(fā),引導學生不斷探究知識點,將知識點內(nèi)容相互聯(lián)系,融會貫通。
例如,在文言文《桃花源記》一課的教學中,部分初中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字詞解釋都是死記硬背的,往往課文教授的詞是什么含義,他們就只記得該篇課文中的意思,遺忘了之前所學的含義,導致學生在進行課外文言文閱讀時較為頭疼,看不懂文章的意思。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常用文言文字詞的含義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去回憶這個解釋在哪篇文章中出現(xiàn)過,幫助學生記憶,加強教學啟發(fā)。教師也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積極融入其中,合力完成文言文字詞的解釋匯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順應時代發(fā)展、充分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和年齡特點豐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調動初中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熱情,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需要把握節(jié)奏,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斷調整教學進度,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討論,揚長避短,才能發(fā)揮信息技術應用的最大作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袁志雄.立足生本課堂,構建信息平臺--以《散步》信息化教學為例[J].天津教育,2020(33):120-121.
[2]雷二平.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與效果研究[J].家長,2020(2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