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和平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如何以單篇課文的教學增加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迫切須要解決的問題。備課過程中,我在網絡上搜索與《木蘭詩》相關的教學實例作為參考,發(fā)現(xiàn)《木蘭詩》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很大?!赌咎m詩》作為經典名篇,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與確定,事關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應該認真探討。
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預設。教學目標統(tǒng)率著教學點,教學點是教學目標的分解和詮釋?!敖處燁A設的教學內容與流程、方法等構成了教師實施教學的教學點?!薄敖處熢O計教學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什么,還要考慮怎么學?!保ㄎ罕緛啠墩Z文教學點:課堂教學的基礎》,《語文建設》,2016年第5期。)魏本亞教授同時認為,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課標精神。教師要主動研究語文課程標準,弄清“課標”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要求是什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參照,讓我們在教學中少走彎路,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教學文本,更準確地把握《木蘭詩》的教學點。
著名特級教師寧鴻彬說,課文的精要之處既是學生的難點,也是課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對教學文本的把握,就是要緊緊抓住課文的精要之處,因為這既是學生的難點,也是課文教學的重點。
有上述的理論支撐,對《木蘭詩》教學內容的把握就有了理論依據和現(xiàn)實基礎。我們認為,《木蘭詩》教學點至少應該包括基礎知識、人物和情節(jié)的處理方式、語言藝術以及對未定點的探究等內容。
一、掌握《木蘭詩》的基礎知識
理解并識記容易讀錯的字音:機杼? 軍帖可汗 鞍馬? 鞍韉? 轡頭? 鳴濺濺? 燕山 胡騎?? 鳴啾啾 朔氣?? 金柝 十二轉?? 霍霍 著我舊時裳??? 云鬢?? 同行十二年
理解并識記容易寫錯的字形:機杼? 鞍韉轡頭?? 朔氣?? 金柝
理解并識記容易誤解的詞義:當戶織?? 機杼?? 唯聞 無所憶?? 軍帖? 可汗 軍書十二卷?? 阿爺? 愿為市鞍馬? 鞍韉? 轡頭? 旦 鳴濺濺?? 胡騎?? 鳴啾啾??? 赴戎機??? 度若飛?? 朔氣??? 金柝? 鐵衣天子??? 明堂 策勛十二轉 百千強? 問所欲?? 愿馳千里足??出郭相扶將
理紅妝?? 霍霍?? 著 云鬢? 帖花黃??? 火伴? 撲朔? 迷離? 傍地走
理解并識記難以理解的特殊句式:問女……,問女……(復沓句)。東市……,西市……,南市……,北市……(互文句,交錯補充)。萬里……,關山……。朔氣……,寒光……(對偶句)。將軍……,壯士……(互文句,交錯補充)。爺娘……,出郭……;阿秭……,當戶……;小弟……,磨刀……(排比句)。
除此之外,對文本的初步誦讀、基本的文學文化常識等也是必須掌握的。
二、分析《木蘭詩》的人物性格
《木蘭詩》作為傳誦千百年的名篇佳作,寄寓著人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理想。在戰(zhàn)亂頻發(fā)、男權主導下的中國古代,廣大女性在精神上普遍處于受壓抑的狀態(tài),《木蘭詩》精心塑造了一位健康活潑、聰慧勤勞、精神明朗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人們對花木蘭明朗性格的欣賞和贊嘆。同時,像花木蘭這樣陽光的女性少之又少,從某種意義上說,《木蘭詩》傳達了人們對花木蘭精神性格的呼喚和期待。
《木蘭詩》以具體的勞動場景開篇,表現(xiàn)了這位陽光少女的憂愁、牽掛、焦慮。緊接著,詩歌以互文和排比的手法,極力鋪陳渲染花木蘭的行動軌跡和性格特征,花木蘭的謹慎、深思、穩(wěn)重的形象躍然紙上?;咎m辭別家人,暮宿黃河岸邊和黑山頭的敘述描寫,巧妙地描繪了花木蘭的細膩心理和女性情懷。
花木蘭奔赴戰(zhàn)場,沙場馳騁,在戰(zhàn)火紛飛中英勇搏殺,置生死于度外。花木蘭勇敢堅毅的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詩歌的結尾別有一番情趣,花木蘭脫去戰(zhàn)袍,重回女兒身,精心梳洗打扮,再次表現(xiàn)了花木蘭是一位熱愛生活、情感細膩的平凡女性。出門看伙伴的細節(jié)描寫,又表現(xiàn)了花木蘭是一位聰明、謹慎、機敏的偉大女性。
三、理解《木蘭詩》情節(jié)的處理方式
《木蘭詩》在詳略處理上異乎精當,令人拍案叫絕?!赌咎m詩》對詳略的把握和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成就。詩歌以互文和排比的手法,極力鋪陳渲染花木蘭的行動軌跡和性格特征,此部分是詳寫。目的是充分表現(xiàn)花木蘭的謹慎、深思、穩(wěn)重的性格特征。
花木蘭奔赴戰(zhàn)場,沙場馳騁,在戰(zhàn)火紛飛中英勇搏殺,置生死于度外。詩歌略寫木蘭投身軍旅,經歷了無數(shù)次慘烈的戰(zhàn)斗,詩歌這樣的藝術處理,是為了表現(xiàn)花木蘭的勇敢頑強,有杰出的軍事才能和膽略,也是為后文寫她不慕榮華、回鄉(xiāng)盡孝做鋪墊。詩歌的結尾以精彩的敘述和描寫,表現(xiàn)了平凡百姓的天倫之樂。此部分是詳寫。
四、欣賞《木蘭詩》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學文本最直接的呈現(xiàn)方式,它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態(tài)度和情感取向。語言是詩歌文本的載體,凝聚著文本的思想與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字詞、修辭,還要關注語法,巧妙地利用教學文本的語言設計教學點,尋找抓手,尋求突破?!罢Z言教學是難點,也是語文教師教學追求的高境界?!保ㄎ罕緛?,《語文教學點:課堂教學的基礎》,《語文建設》,2016年第5期。)
從某種程度上說,《木蘭詩》的語言就是一曲交響樂?!赌咎m詩》語言具有“獨有的音響效果”,大量運用擬聲詞、疊詞,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赌咎m詩》以具體的勞動場景開篇,以花木蘭的織布聲中夾雜著微弱的嘆氣聲,表現(xiàn)了這位陽光少女的憂愁、牽掛、焦慮。
花木蘭辭別家人,暮宿黃河岸邊和黑山頭的敘述描寫,依舊運用聲音的描繪。以擬聲詞的重疊運用,用間隔反復的手法,既寫出了木蘭從軍征程的遙遠,也表明了宿營地的荒涼,表現(xiàn)了木蘭對家人的思念。
對于教學文本語言的把握,除了大量運用擬聲詞、疊詞,還有排比、互文、對偶等修辭手法。例如,以花木蘭的織布聲中夾雜著微弱的嘆氣聲,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花木蘭奔赴戰(zhàn)場,沙場馳騁,在戰(zhàn)火紛飛中英勇搏殺,置生死于度外,多運用排比、互文、對偶等修辭手法。詩歌以歡樂與團聚收束全詩。奠定了全詩的明朗色調,也與花木蘭這個陽光女性相映照,有力地點明了詩歌的主題。
五、探究《木蘭詩》的未確定點
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認為,教育活動要最大限度調動的潛力是對人的靈魂的開啟教育,絕非單單的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引領學生善于學習、學會學習,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地探究問題,并合理地解決問題。波蘭當代學者英伽登的“填充”理論認為,文本存在著無數(shù)的未定點和空白,就像事物的骨架,要使它生氣、豐滿,就需要讀者的想象來填充,讀者也就參與了作品的創(chuàng)造。(參見賴瑞云,《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新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163頁。)語文教學就是要不斷地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教學文本的不確定點,并以此為契機,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潛在智慧,各抒己見。當然,教師也要善于總結和歸納,由統(tǒng)一而多元,再由多元而統(tǒng)一。在考試制度的重壓下,讓學生喜歡語文課,喜歡語文學科。
對教學文本中不確定的教學點的探究,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學點。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對教學文本中不確定的教學點的探究,還能成就教師自我,促其深思,促其發(fā)展和前行。
有些教學案例,已經很好地實現(xiàn)了對教學文本中不確定的教學點的探究,巧妙而準確地找到了《木蘭詩》教學的生長點,可供借鑒。如魏本亞教授的《木蘭當了幾年兵》研究案例,在聽課過程中,其偶然聽到學生詢問教師,表達自己的困惑。學生對“十年歸”和“同行十二年”這對看似矛盾的表述,爭論不休,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點,遺憾的是,執(zhí)教者沒能抓住這個教學生長點,隨口答道:“十二年?!蔽航淌谠诮虒W案例中意在引領學生探究中國古典文學表達中“定數(shù)”和“虛數(shù)”的問題,指出,“三”“六”“九”多是虛指?!赌咎m詩》中的“十年”“十二年”也多是虛數(shù),就是很多年的意思。 此外,徐宏壽的《木蘭詩》教學設計鼓勵學生填寫木蘭履歷表,也是創(chuàng)新之舉,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此,我們還可以反向發(fā)問:“木蘭為何嘆息?”“木蘭買東西為何那么煩瑣?”也可以引領同學們思考:花木蘭作為女人,應該裹腳,這樣就沒有辦法行軍和打仗。還可以啟發(fā)同學們思考,為何花木蘭女扮男裝那么多年,這個驚人的秘密一直沒被發(fā)現(xiàn)呢?等等。這些探究式的問題,都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同學們熱烈的爭論、深思和探究。
細致地走進文本,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嚴謹治學的良好態(tài)度,更有助于教師掌握語文教育教學研究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知道教什么,怎樣教。從而更精準地指導學生學什么,怎樣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唯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