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進入高中之后,學生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散文,但是從他們學習的情況看,不少學生在閱讀散文的時候難以抓住重點,無法深刻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對此,筆者就以《囚綠記》為例,分享開展散文教學的經(jīng)驗,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一、布置前置任務,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不少學生在讀完散文后只知道其大意,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不能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比如,讀完《荷塘月色》,他們只覺得“月下荷塘”非常美麗,不知道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讀完《故都的秋》,他們雖然能夠感受到故都的秋的“清”“靜”和“悲涼”,卻難以察覺作者心中的“悲涼”。原因何在?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閱讀散文時只關注文本,不關注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章的寫作背景,自然難以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
《囚綠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寫景狀物類的散文。要讓學生真正地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就必須讓他們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前置任務的方式引導他們?nèi)チ私庾髌返膭?chuàng)作背景,為后面的教學作準備。
在講解《囚綠記》之前,筆者為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
1.認識陸蠡。(了解他的生平經(jīng)歷和主要作品,能簡單敘述陸蠡的人生經(jīng)歷,介紹其作品的基本特點)
2.了解“孤島文學”,知曉“孤島文學”產(chǎn)生的背景。
3.了解1938年的中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
布置完任務后,我們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預習資料,也可以鼓勵他們在網(wǎng)絡上查閱相關資料。
二、開展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
當學生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閱讀作品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引導其理清文章的脈絡。
開展閱讀活動要緊扣文本。“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讀到此句,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作者用一句話就交待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接著,作者又寫了“我”的居住環(huán)境,提到了“綠”。因為“綠”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帶給“我”的是“慰安”和“快樂”,所以“我”非常喜歡“綠”。于是,“有一種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我”開始“囚綠”。當“綠”被“我”囚禁起來后,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這自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拔摇庇嬎阒拔业臍w期”,開始“釋綠”。離開北平后,“我”又不禁想起了“圓窗和綠友”,這是“念綠”。讀完該文,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是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展現(xiàn)了“愛綠——囚綠——釋綠——念綠”的過程。
結合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不難理解,此時的“綠”所代表的正是華北人民,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華夏兒女。作者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tài)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愿,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qū)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
三、開展鑒賞活動,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的藝術特色
陸蠡擅長從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中挖掘出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展現(xiàn)人性之美。他的作品大都聚焦現(xiàn)實社會,關注普通人民的生活疾苦,歌頌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淳樸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他的散文筆調(diào)清麗、構思嚴謹,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F(xiàn)代詩人余光中曾在《哪一朵云彩在下雨》中提到:“感性散文寫得最好的恐怕就是陸蠡了。他的散文獨創(chuàng)在于斷然割舍繁文雜念,而全然投入單純的情感,務求飽滿的美感?!?/p>
在講解《囚綠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鑒賞活動,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作品的美,把握作品的藝術特色。一方面,學生可以找到“物”與“我”之間的聯(lián)系。在《囚綠記》中,“我”被迫躲到上海,是一個不自由之人。此時的“我”回想起了在北平的生活,想起了那抹“綠”。“綠”本無靈性,但因為“我”的“闖入”,成為了“我”的朋友,便開始具有了靈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作者的語言非常含蓄?!拔摇币驗橄矚g“綠”才“囚綠”,但看到“綠”的不屈后又決定“釋綠”。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情緒始終與“綠”密切相關。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頭,不能不憤怒,不能不憂煩,但他并沒有直接地表露自己的心緒,而是通過“物我互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總之,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作品的藝術特色,提高散文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