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體君
(廣東海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湛江 524088)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盵1]其中就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鄧恩銘烈士。2015年9月2日,在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盵2]總書記在這里強調了英雄人物的事跡和精神的重要性,所以研究挖掘鄧恩銘精神的內涵顯得尤為重要。
2021年1月5日,是鄧恩銘烈士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近年相關問題的講話,特別是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3]。因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展對“鄧恩銘精神”內涵的研究,其意義十分重大。
2005年6月21日,習近平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中指出:“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條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4]從此“中國共產黨沿著紅船的航向,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fā)展的潮頭”[4]??梢哉f,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貫穿在鄧恩銘的青少年時代及中共“一大”前的革命活動中。
1901年1月5日,鄧恩銘出生在貴州省荔波縣一個水族人聚集的寨子里。為躲避匪患,1905年,鄧恩銘姊妹兄弟6人隨父母一起搬到荔波縣城居住。1915年,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與日本簽訂了出賣國家利益的“二十一條”,以換取日本人的支持。一時間在全國掀起了反袁浪潮,當反日討袁的愛國消息傳到閉塞的荔波縣城時,14歲的鄧恩銘以敢為人先的精神積極投入到運動中。一次在街頭講演時, 為表達抵制日貨的決心,鄧恩銘將自己用的日貨當眾燒毀。受民主思想的影響,對黑暗、不平的社會現(xiàn)象,鄧恩銘更是嫉惡如仇。當時的荔波,封建陋習濃厚,婦女備受歧視和虐待。一次,在放學的路上,鄧恩銘看到一位粗壯的漢子毒打妻子時,一位長輩模樣的人站在一邊不僅不勸架,反而是不停地數(shù)落那位遭毒打的婦女,說什么女子出嫁不從夫就是失德等話,鄧恩銘看不下去,當即走上前質問那位長輩模樣的人說:“現(xiàn)在是民主共和的天下,提倡男女平權,你還講古代前朝的三從四德,這不是反對共和、復辟專制嗎?這成不成體統(tǒng)!”[5]7那位長輩被問得目瞪口呆,男人也悻悻地住了手。一時間,這件事很快傳遍了荔波縣城的大街小巷。
由于荔波地處偏僻,交通隔絕,為了讀到更多新鮮的書籍,敢為人先的鄧恩銘決定“到外地去求學,去領略那更為廣闊世界的風光”[6]。1918年,鄧恩銘考入山東省立一中,其父母、親屬尤其是資助其讀書的二叔黃澤沛都非常高興,希望鄧恩銘能安分守己,埋頭讀書,將來博得個一官半職的,并借以改換門庭,光宗耀祖。針對當時動蕩不安、黑暗透頂?shù)纳鐣?,鄧恩銘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開始越來越關注起了國家的命運與前途來,特別是俄國的十月革命和民主、科學的新思想引起了鄧恩銘的極大興趣。
1919年5月4日,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fā)后, 鄧恩銘又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投入到這場運動中,在整個5月,他都格外繁忙。5月5日,他聯(lián)合多所學校的學生,有組織地到濟南城內城外進行露傳演講,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7日,他參加了山東各界國恥紀念大會。10日,他帶領山東省立一中學生與濟南城內外20所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不顧反動當局禁令,沖破軍警阻攔,在省議會舉行學生聯(lián)合大會,并成立濟南學生聯(lián)合會, 以統(tǒng)一領導學界愛國運動。23日,他又帶領一中學生參與濟南學生總罷課,并根據(jù)《罷課宣言》,將一中學生組成若干個講演團,分赴濟南城內城外進行露天演講,勸同胞速醒,以救國危。29日,他與其他學校的學生領袖共同發(fā)表宣言,痛斥警察廳甘心媚外、阻遏民氣、禁止各界愛國活動的丑惡行徑,并對警察廳發(fā)出的布告逐條進行駁斥。在活動中,鄧恩銘與山東省立一師的王盡美相識,并成為親密戰(zhàn)友。
1919年6月,鄧恩銘參與策劃組織濟南全市商人的罷市斗爭,并與省立一中學生沖破軍警封鎖,走上街頭,勸說各商店關門罷市,并與前來阻撓的軍警展開說理斗爭。罷市勝利后,6月15日,鄧恩銘與濟南各校學生數(shù)千人一起,冒著傾盆大雨在商埠和城內游行慶祝?!恫詧蟆肥潜毖笸钕弟婇y操縱的政客集團安福系所辦的一份報紙,該報經常為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外交辯護,并極力詆段學生運動,說什么“國家大事,無知孺子焉能過問”[5]21。1919年7月21日,鄧恩銘與省立一中部分學生參加在省議會召開的濟南各界痛斥《昌言報》賣國的各界救國聯(lián)合大會,會后,鄧恩銘還帶領群眾包圍《昌言報》館,將其搗毀,并將該報經理張景云、主編薛惠卿、法律顧問張謙齋等一一綁縛,背插亡命旗,并游街示眾。同年8月,為反對馬良及山東督軍署鎮(zhèn)壓愛國運動、殺害愛國人士馬云亭等人的倒行逆施,濟南及各地掀起了驅逐反動軍閥馬良的“驅馬運動”,在“驅馬運動”中,鄧恩銘“始終站在斗爭前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5]22。
齊魯通訊社是山東省議員、中國國民黨黨員王樂平創(chuàng)辦的,設在濟南院前大街2號,經銷全國各地出版的進步書刊。從1919年10月始,鄧恩銘、王盡美、王翔千等就經常到王樂平創(chuàng)辦的齊魯通訊社購買、借閱進步書刊,探討救國教民、改造社會的道路和方法,并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8月,“中共上海發(fā)起組負責人陳獨秀函約王樂平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王樂平就委托王盡美、鄧恩銘與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聯(lián)系,籌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7]141。接著,鄧恩銘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開始了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chuàng)建工作。1920年夏秋之際,鄧恩銘聯(lián)絡在齊魯通訊社售書部結識的一批向往共產主義的進步青年,并秘密成立了康米尼斯特( Communist,譯為共產主義)學會,學會的宗旨是研究共產主義。1920年秋,來中國的共產國際代表維金斯基的翻譯、山東平度人楊明齋,從上海回山東平度省親,途經濟南時, 楊明齋與王盡美、鄧恩銘等共商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一事。1921年春,楊明齋再次回故鄉(xiāng)省親,在濟南與王盡美、鄧恩銘再次共商建黨事宜。
1921年6月底,鄧恩銘、王盡美等同前往上?;I備中共“一大”路經濟南的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張國燾,在濟南大明湖游船上會面,就建黨事項詳細交換了意見。同年7月23日,鄧恩銘、王盡美代表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會議期間,鄧恩銘除了與王盡美一起報告了濟南的政治形勢、黨組織的簡況及開展工人運動方面所做的工作外,他還與其他代表一起討論《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并參與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
上面通過對鄧恩銘革命活動的梳理與介紹,可以清晰地看出,鄧恩銘從青少年開始,做事就具有敢為人先的精神,而且出席了中共“一大”,并自始至終參與了“開天辟地”的建黨偉業(yè),他不僅是一位敢為人先的革命先驅,更是一位開天辟地的建黨者。綜合起來看,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應該是鄧恩銘精神內涵的第一要素。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以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不斷前進”[4]。“中國共產黨人不管風吹浪打,不怕急流險灘,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壓倒一切敵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大船劈波斬浪、不斷奮進?!盵4]而作為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鄧恩銘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這個群體里面最重要的成員。
正是因為鄧恩銘有著堅定的理想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一生被捕三次、越獄兩次,在獄中與敵人斗爭時始終堅強不屈,充分展示了其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1925年1月,鄧恩銘赴青島發(fā)展黨團組織,并積極開展工人運動,同年4月19日,鄧恩銘領導青島大康紗廠工人罷工,并親自起草了《青島大康紗廠全體工人泣告書》,宣傳工人的悲慘狀況,揭露日本廠主的野蠻行徑,呼吁青島各界予以援助,同時公開宣布成立工會。大罷工堅持斗爭22天,并獲得勝利。4月21日,鄧恩銘指導四方機廠工會發(fā)動全廠工人舉行怠工,抗議膠濟鐵路管理局未踐約行為,怠工堅持到25日,迫使路局答應增加工人工資等三項條件。4月23日,鄧恩銘又派人到青島各紗廠活動。很快鄧恩銘的行蹤就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1925年5月4日,鄧恩銘第一次被捕。后經中共山東省委與青島地方黨組織的積極營救,被關押一周后,鄧恩銘獲釋“被驅逐出青島,并被勒令不得返回青島”[7]151。
1925年11月7日清晨,作為山東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的鄧恩銘與委員會的其他同志在濟南東關機關開會時,被敵人知曉,他第二次被捕入獄。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活動中,鄧恩銘已患上嚴重的肺結核,“入獄后,酷刑、重病交加,始終堅強不屈”[7]153。鄧恩銘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與信仰,在敵人多次動用酷刑時,以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在敵人不知道他真實身份的情況下,經黨組織與家庭的多方營救,最后由兩名貴州籍的官員作保,鄧恩銘以“保外就醫(yī)”[7]153而被釋放。
鄧恩銘出獄后,不顧家人的勸告,以小學教員的身份為掩護,到淄博礦區(qū)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他一面養(yǎng)病,一面指導礦區(qū)黨組織工作。1926年春節(jié)前,鄧恩銘又離開淄博到壽光開展黨的工作,在壽光期間,鄧恩銘與當?shù)氐霓r民交朋友,很快鄧恩銘就引起了壽光縣當局的注意,隨后,壽光黨組織就把他秘密送出壽光。
1927年,在山東黨內擔任重要職務的王復元,因侵占中央給山東黨組織的10000元活動經費,在受到鄧恩銘的嚴厲批評后,王復元與王用章竟投靠了國民黨。在這種情況下,鄧恩銘“不顧個人安危,及時通知在濟南二王認識的一些同志,并想辦法把二王叛變的消息告知其他地方同志”[7]141,為黨組織減少了損失。1929年1月9日,因叛徒王復元的出賣,沒有來得及轉移的鄧恩銘第三次被捕。被捕后,鄧恩銘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在獄中面對敵人各種刑具及威逼利誘,始終沒有屈服,與敵人英勇斗爭,“挑起了組織獄中難友進行斗爭的重任”[7]157。隨后,便組織領導了以下兩次越獄活動。
1929年4月19日,趁國民黨從日本人手中接管濟南之際,鄧恩銘組織了第一次越獄活動。當時獄中關押的除共產黨外,還有土匪與直魯聯(lián)軍的官兵,鄧恩銘就對他們進行宣傳并分析形勢,讓他們知道不越獄就沒有任何生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因有叛徒告密,只得匆匆起事了。4月19日晚7時,直魯官兵打倒看守后,15個人沖出監(jiān)獄,但由于經驗與準備不足,最后只有共產黨員揚一辰一人成功越獄。
隨后,鄧恩銘又以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組織第二次越獄。1929年5月,國民黨當局把在山東各地抓獲的共產黨員集體押到濟南,一時間,監(jiān)獄里人滿為患。獄方便把變質霉爛了的高粱面給囚犯吃,把水泡過的霉爛的大米給囚犯吃,因而造成了許多人生病。在此情況下,鄧恩銘秘密恢復黨的組織,“領導獄中共產黨人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斗爭。把黨員組織起來,相互幫助;采取多種方式對黨員進行教育;重視同一囚室中一般犯人的爭取工作;為改善獄中生活條件和政治待遇,在獄中發(fā)動領導了兩次絕食斗爭”[7]157。7月21日晚飯后,鄧恩銘“與紀子瑞、王永慶等5人組成越獄領導小組,周密計劃,組織了第二次越獄斗爭”[7]157。鄧恩銘他們把用于清潔廁所的石灰裝在一個個信封里,然后秘密分發(fā)到各個囚室。趁星期天大部分看守回家之機,鄧恩銘一聲令下,他們把“石灰信封”投向看守,隨后,18名共產黨人與獄警進行了英勇斗爭,沖出獄門,有6人成功脫險。鄧恩銘卻因受刑過重,體弱多病,行動困難,第一個被抓回了監(jiān)獄。第二次越獄斗爭震驚了國民黨當局,第一監(jiān)獄看守長因“瀆職”被槍斃,山東省高等法院還受到南京國民政府的“戒飭”。隨后,國民黨山東監(jiān)獄方面加緊了對監(jiān)獄的看護,此后,越獄便成了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件。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中說的那樣,“黨的‘一大’會議在白色恐怖中召開,由上海轉至嘉興,在南湖紅船上完成締造中國共產黨的使命,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4]。鄧恩銘作為中共“一大”代表參與了建黨的全過程。隨后,他又伴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經歷了領導工人運動及大革命的失敗,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歷經曲折而不畏艱險,屢受考驗而不變初衷,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靠的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4]。而鄧恩銘同樣是這一時期共產黨這個群體里面最杰出的一員,特別是他三次被捕后在獄中的表現(xiàn),充分詮釋出了其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因此,堅守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自然也就成為鄧恩銘精神最重要的內涵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偉大建黨精神的四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3]。作為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鄧恩銘,其身上同樣具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3]建黨精神的元素??梢哉f,這種精神根植于鄧恩銘的農民家庭出身,具有深厚的底蘊與基礎。
鄧恩銘出生時,祖孫三代8口人,僅有3間草房、2畝田。2畝田一年產糧食800多斤,一家人難以糊口。好在鄧恩銘的祖父鄧錦庭和父親鄧國琮懂些醫(yī)術,就常到盛產藥材的瑤山苗嶺采些藥材,再拿到荔波縣的九阡、恒豐等大集鎮(zhèn)去賣,農閑時節(jié)還走街串寨行醫(yī),掙些錢以貼補家用。后來,為了躲避匪患,鄧家就在荔波縣城租了一棟木房,開始掛牌行醫(yī)。進城后的鄧家,為了維持生計,與親戚合伙開了一個小鋪,經營中草藥,兼營糖果等雜物。為了貼補家用,鄧恩銘的祖母每天到街上賣點酸菜換回些錢,鄧恩銘的母親每晚挑燈做鞋,因制作成本高且費工,無利可圖就改生發(fā)豆芽、磨豆腐出售。可以說青少年時期的鄧恩銘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小時候就同情勞動人民。清末,貴州三都的潘簡王曾領導水族人民在荔波一帶起義,并與苗、布依、侗、漢等族農民軍相互配合轉戰(zhàn)于黔東南一帶,同治五年攻下荔波縣城,殺貪官污吏、惡霸豪紳,委派縣長,并堅持斗爭10多年,所以潘簡王就成了鄧恩銘兒時的偶像。為此,鄧恩銘作《潘簡王》詩,以贊揚潘簡王,詩曰:“潘王新簡應該稱,水有源頭樹有根??倿榍逋⒄瘮?,英雄起義救民生?!盵7]135由此可見,鄧恩銘的“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始于其青少年時代,與他出生成長的過程關系密切。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宗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一個政黨的顯著標志”[4]。1919年10月,鄧恩銘從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到1920年“夏秋之際,與王盡美等秘密成立了康米尼斯特( Communist,譯為共產主義)學會”[7]141,確立共產主義信仰,再到與王盡美、楊明齋共商建黨,從此,他便確立了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奉獻精神。1920年初,鄧恩銘在他負責編輯出版的《災民號》上公開發(fā)表政論性文章《災民的我見》。他在文章中首先指出災民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一般軍閥、官僚、政客,資本家,‘橫征暴斂’‘窮奢極欲’才有災民”[7]10-11。鄧恩銘從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視角,對災民抱有強烈的同情心,要求人們關注災民問題。對此,他在文章中寫道:“社會上既有這般無衣穿,沒飯吃,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的災民,我們有衣穿、有飯吃,一家團圓的,對于這些災民應當怎么樣?我想我們四萬萬同胞,彼此都是親兄弟,難道我們就忍心看他們餓死、凍死嗎?萬不至于這樣!一定想法子去救他們?!盵7]11對當時各種賑災的辦法,鄧恩銘也提出了批評:“我們單就賑災一方面說,現(xiàn)在賑災的辦法,真是多極了。但是總括說來,大概都是不徹底的多,徹底的少,是目前的辦法,不是將來的辦法。我以為這種賑災法,萬辦不到好處。何以見得呢?我要說他做不到好處,先要說他們如何的辦法。他們的辦法不外施錢、施米、施衣等等一些皮毛辦法罷了,何曾想到根本的打算。試問一般沒有家、沒有糧、沒有錢、沒有牲口、全體破產的災民,每人給他十元、八元,就能養(yǎng)家活口嗎?況且還得不到十元、八元呢?這種辦法,我敢下一個武斷的批評,這種徒顧目前的辦法,一定勞而無功的。那末死的還是死,餓的還是餓,賣子女的還是賣子女,做土匪的還是做土匪,變?yōu)殒郊说淖冩郊?結果災民依舊是災民?!盵7]11-12在鄧恩銘看來,只有災民“徹底覺悟”[6]12起來,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對此,鄧恩銘寫道:“我們?yōu)槭裁唇K年的勞動,一般軍閥、官僚、政客、資本家,終年的安樂?為什么我們就窮的沒吃沒穿妻離子散?一般軍閥、官僚、政客、資本家就坐汽車,打麻鵲牌,吃花酒呢?他們的衣食住一切都是他們的嗎?不是,是我們一般苦同胞的。是我們一般苦同胞的血汗。那末我們就永遠應該受他們的支配嗎?要知道,若是再不設法子來對待他們這一般豺狼似的軍閥、官僚、政客、資本家,以后就沒有我們苦人過的日子了!”[7]12關于如何才能徹底改變現(xiàn)狀,鄧恩銘認為農民應當以“組織農團、設立農事改良所、設立鄉(xiāng)村銀行和鄉(xiāng)村醫(yī)院”[7]12-13等辦法來進行斗爭。
1925年8月,根據(jù)中央指示,山東各地黨組織在濰縣召開會議,成立新的山東地方委員會,由鄧恩銘擔任地委書記。隨后,鄧恩銘住在濟南叔父家中,每天出出進進,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奉獻精神,為革命事業(yè)而奔波。恰在此時,鄧恩銘的六弟從貴州荔波給鄧恩銘寄來一封信,信中詳細講述了家中貧寒的狀況,一家人都渴盼著鄧恩銘寄些錢回去。當時,作為中共山東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的鄧恩銘手里掌管著中共山東黨組織的活動經費,但他卻在《致弟弟》的回信中寫道:“知道家鄉(xiāng)米貴。但是我沒有分文匯回去,使老少少受點窮苦,實在是罪過!”[8]此后,直至英勇就義,可以說鄧恩銘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綜合起來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奉獻精神應是鄧恩銘精神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1年9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為荔波鄧恩銘烈士故居寫下“學習鄧恩銘烈士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7]插圖的題字,提出了鄧恩銘烈士的崇高精神,并把鄧恩銘烈士的崇高精神概括為“追求真理、獻身革命”[7]插圖。1994年6月,喬石委員長為鄧恩銘紀念館題詞:“弘揚烈士精神,開拓前進,振興荔波?!盵7]插圖再次提到鄧恩銘烈士精神。2001年1月5日,貴州省舉行紀念鄧恩銘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貴州省委領導在講話中說:“江澤民總書記曾于1991年題詞:‘學習鄧恩銘烈士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精神’?!非笳胬?、獻身革命’,是對鄧恩銘烈士光輝一生的最好寫照。”[9]2011年1月6日,為紀念鄧恩銘誕辰110周年,貴州省舉辦多項文化活動,緬懷革命先烈。中共黔南州委書記黃家培在紀念鄧恩銘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致辭中說:“鄧恩銘烈士犧牲至今雖已80年,但他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盵10]由此可見,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犧牲精神應該是鄧恩銘精神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說:“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盵1]可以說“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1]。鄧恩銘從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就確定了共產主義信仰,而且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xiàn),從此堅守共產主義信仰,并為此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白色恐怖,有不少共產黨員退卻了,還有的變節(jié)投敵,而鄧恩銘則是堅定地選擇繼續(xù)跟著黨走。1927年4月27日,鄧恩銘出席了在武漢召開的中共“五大”,并向黨中央?yún)R報了山東省黨的工作。在武漢期間,他還被邀請到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授課,并把山東的工運、農運情況詳細介紹給學員。6月19日,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在漢口召開,鄧恩銘出席了會議。隨后,鄧恩銘離開武漢回到山東。不久,根據(jù)中共“五大”修訂的黨章和山東的實際情況,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中共山東省委,鄧恩銘當選為山東省委書記。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政變發(fā)生后,白色恐怖籠罩著山東,為了鄧恩銘的安全,9月15日,中共山東省委曾致信給中共中央,要求中央把鄧恩銘調出山東。中央經過考慮后,本計劃派劉少奇接任鄧恩銘的職務,但當時的劉少奇因生病住院,無法前往。面對險境,鄧恩銘不顧個人安危,繼續(xù)留在山東堅持革命斗爭。
在鄧恩銘第三次被捕,其真實身份暴露后,他就已做好了為革命獻身的準備,在獄中他強忍著傷痛與病痛的折磨,給遠在貴州荔波的母親寫了一封家書,家書中還附有鄧恩銘寫下的一首悲壯的《訣別》詩:“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7]136《訣別》詩充分展示出鄧恩銘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犧牲精神。
綜上所述,通過對鄧恩銘革命活動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出,鄧恩銘從青少年開始,做事就具有敢為人先的精神,而且自始至終參與了“開天辟地”的建黨偉業(yè),所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應該是鄧恩銘精神內涵的第一要素。隨后,又伴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經歷了領導工人運動及大革命的失敗,用行動詮釋了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此后,直至英勇就義,鄧恩銘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詮釋出了其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奉獻精神。在第三次被捕時,鄧恩銘的真實身份被暴露,此時他就做好了為革命獻身的準備,在獄中寫下的《訣別》詩就充分展示出了其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