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 陳曉盼
本文通過對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二年級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的調查研究, 來分析小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時,構建創(chuàng)新型的體適能教學模式,與二年級學生一起進行試驗,分析討論其對7~8 歲學生的體適能影響,找出影響因素,目的在于讓健康體適能理念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為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出一種適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提供理論依據(jù)。
研究對象是隨機選取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二年級的兩個班共80 名學生,每班男生、女生各20人,其中一班40 名學生為對照組,二班40 名學生為實驗組。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教學實驗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筆者通過收集和查閱國內外有關體適能的相關資料與文獻,并且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為后面調查和實驗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同時,針對實驗研究的目標、課程內容等,通過專家訪談進行了論證,并根據(jù)他們的意見進行補充修改。
教學實驗法是本次研究的主導方法。實驗時間為:2019 年3 月至2019 年 6 月,共 18 周,每周三次課程,每次課程40 分鐘。
1.實驗內容指標的選取
心肺功能、速度、身體成分、協(xié)調與靈敏等五個因素構成了健康體適能。而人體身體形態(tài)一般由身高、體重、肌肉適能及身體成分來體現(xiàn);同時,通過協(xié)調與靈敏性、柔韌性及心肺功能來反映人體器官系統(tǒng)機能的情況。所以,本文主要選取心肺功能、速度、協(xié)調與靈敏、柔韌性和身體成分等五項指標進行研究。
2.實驗內容
本次測試采用單盲實驗。在測試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誤差,受試者完全不會知道自己是處于實驗教學中。在教學實驗實施過程中,實驗組采用改善體適能教學方案進行系統(tǒng)教學,施加因素為: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健康體適能基本知識,上課過程中教師將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內容與健康體適能理念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根據(jù)實驗的設計對受試者進行干預,而對照組學習傳統(tǒng)體育課程不進行干預,檢驗計劃方案的實施效果。每周進行三次體能訓練,每次課40 分鐘。
3.實驗變量
自變量:二年級小學生體適能課程教學模式。因變量:二年級小學生體質測試成績。
4.實驗條件控制
實驗過程的實施都由本人主持,同一個教學進度和安排,始終秉承實事求是和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測試,保證在兩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課時和場地器材安排上不存在差異。
5.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在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統(tǒng)一的成績測試,各組之間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并對數(shù)據(jù)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 和Excel 進行處理和分析。
速度素質的評價主要是對兩組受試者的50 米跑實驗前后測的橫向對比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實驗前兩個班的學生無顯著性差異(P=0.496>0.05),但經過實驗后,發(fā)現(xiàn)兩組受試者的平均成績均有提升,其中對照組的平均成績提高0.26 秒,實驗后的實驗組平均成績較對照組平均成績快0.38,并且從P 值上也可以得出P=0.045<0.05,有顯著性差異??梢姡谔岣咝W生的速度素質上,體適能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影響。
協(xié)調性與靈敏性的評價是對體適能教學課程學生的1 分鐘跳繩實驗前后的橫向比較。統(tǒng)計顯示,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組的成績增加了36 個,而對照組的成績比之前的多了7 個,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組比對照組多了29 個。從P 值上來看,實驗前兩個班的同學(P=0.13>0.05)無顯著性差異,但教學實驗后兩個班同學的 P 值有顯著性差異(P=0.04<0.05),所以說在對二年級學生的肌肉和肌力耐力的訓練上,體適能的教育模式有明顯的效果。
柔韌素質的評價主要是對兩組受試者的坐位體 前屈實驗前后測試成績的橫向對比分析。在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前后的成績增加1.22 厘米,對照組平均成績增加0.24 厘米,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組比對照組提升了0.98 厘米。從P 值來看,實驗前和實驗后兩個班的同學(P=0.898>0.05,P=0.148>0.05)均無差異,說明在體適能教學課程下小學生的柔韌素質有一定的提升,但無顯著性效果。
心肺功能的評價主要是對參加體適能課程理念學習的學生的肺活量的實驗前后測試的橫向比較。實驗后的成績比實驗前增加238.1,對照組平均成績較之前增加155,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組比對照組提升了83.1。從P 值來看,實驗前兩個班的同學(P=0.158>0.05)無顯著性差異,但實驗后兩個班的同學(P=0.047<0.05)有顯著性差異,可以看出體適能教學課程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心肺功能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實驗組進行實驗干預,發(fā)現(xiàn)50 米跑與一分鐘跳繩都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體適能教學理念對學生健康體適能的肌力與肌肉耐力的發(fā)展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通過實驗得出,實驗組學生心肺適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對照組學生的心肺適能沒有顯著提高,而柔韌適能沒有明顯變化。運用不同的教學理念方法對兩個班級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評價指標上均值都有所挺高,說明兩種教學方法都是有效的教學,對學生體適能的發(fā)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但增長幅度更顯著的是體適能的教學理念與方法。
有鑒于此,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對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使小學的體育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例如,可以增多一點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活動,像步跑結合、遠足、花樣跳繩、舞蹈、小滑板及一些創(chuàng)新的競技運動項目。此外,還須轉變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學習體適能的教學理念,對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多開展一些可操作性的健康體適能鍛煉活動,如徒手健身操、簡單的力量訓練等。學校也可增加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項目課程,積極宣傳,不斷創(chuàng)新,同時充分地利用體育器材創(chuàng)編不同的玩法,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提升小學體育課堂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