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會產生很多疑惑,解決學生疑惑的辦法也多種多樣?,F(xiàn)如今學校的班級人數(shù)通常比較多,每個班有五六十人,可以每五六個人分為一組,每個小組由學優(yōu)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每個組由一個小組長負責,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查閱資料、求助老師,這樣既能兼顧學生的差異性,又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競爭和合作,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一、“讀前”環(huán)節(jié):布置導學任務,在合作中預習課文內容
所謂預習是指學生在課前對教材課文內容和相關素材事先進行自學和準備。有效的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高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來解決預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問,從而切實將自己變成學習的主人,真正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做好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掃清詞匯障礙,使其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要領。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高中生的日常學習壓力比較繁重,預習對于他們來說,似乎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錯誤的思想,導致他們忽視了預習的重要性。然而,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制,促使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全身心地參與到預習中去,一方面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書本中疑難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學習、互動交流,達到合作釋惑、共同受益的目的。
【案例一】譯林版高中英語M 3 U 3 Reading:Lost Civilizations
該板塊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語篇閱讀,了解龐貝古城和樓蘭王國等失落文明話題的相關知識,學習旅行日記的語篇特點,增進對保護和探究歷史文化遺產的情感。由于話題內容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比較陌生,為了幫助他們掃清閱讀障礙,筆者利用課前預習的契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以Lost Civili zations為文化明線,利用圖書館資料和互聯(lián)網平臺,自主探尋龐貝古城和樓蘭王國等失落文明的蹤跡。在小組成員進行互動交流后,小組代表對所搜集材料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課件ppt,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由每個小組的代表上講臺,結合ppt向其他同學講述小組了解的古老文化。這樣有利于拓展學生對失落文明的了解,而且互動和交流,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并深刻意識到保護歷史遺跡的重要性。相比于學生學習的個人預習,小組合作的預習方式,能減輕預習的難度,學生的預習效果將能得到大大提升。
二、導入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在合作中激發(fā)閱讀興趣
高中生的心智并未發(fā)育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及諸多因素的影響,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可以通過不斷設置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通過積極思考、梳理閱讀材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迅速掌握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和質量。
【案例二】譯林版高中英語M 1 U 1 School life
在課堂教學伊始,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回憶和復習上節(jié)課的知識,并帶領他們認真閱讀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引導他們進行尋讀,在學生初步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設置四個問題引領學生逐層進行閱讀:
Q1.What do you think of school life?
Q2.Is the current school life different from your imagination?
Q3.What is the difference?
Q4.Please try to write this feeling as an essay.
在此過程中,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問題,首先小組中每個成員認真閱讀課文,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自主學習結束后,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提取課文中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合理地規(guī)整和綜合,最終以完整的語句呈現(xiàn)問題答案。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對學生進行重新分組,每兩人一組,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一人提問,一人回答小組最終整合的問題答案,然后再由兩人共同探討答案是否正確、是否完善,之后再一次交換合作對象,再次進行一問一答。這樣不僅有利于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能夠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目的,最終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三、閱讀環(huán)節(jié):繪制思維導圖,在合作中把握文章脈絡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是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思維本身是無法被看到的,而思維導圖能讓隱性思維顯性化。在以思維導圖為主要載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最為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學習形式。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借助繪制思維導圖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實現(xiàn)生生、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與同伴們一起把握文章脈絡。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
【案例三】譯林版高中英語M 4 Unit 2中Reading: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本文是單元“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語篇,介紹了有效人際交流的重要性。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文章思想脈絡,筆者在進行短暫的課堂導入后,首先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文章,以同桌兩人為一組,找出以下問題的相關信息,并形成有關文本基本結構信息的思維導圖。
Q1.What is this passage about?
Q2.What is the type of writing?
Q3.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ecture?
Q4.How is the lecture structured?
這樣利用思維導圖將作者的思路變得可視化,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再次兩人一組認真閱讀課文,并繪制課文的結構流程圖,其目的是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信息結構化,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和段落大意的同時,培養(yǎng)其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于一篇篇幅較長的英語文本,要想依靠學生自身的力量在短時間內理清文本思路是比較困難的,而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既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合作、溝通和交流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讀后活動,在合作中促進語言輸出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頭戲”。目前,大部分英語教師將閱讀教學分為了“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讀前”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讀中”階段的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消化和吸收閱讀素材“內容”;而“讀后”階段主要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實現(xiàn)語言的輸出。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語言的運用,提升閱讀效率,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增進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學習,也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和互幫互助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
【案例四】譯林版高中英語M 3 U 3 Project The father of Western philosophy
在讀后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通過積極交流和表達,集思廣益,了解Socrates和Confucius兩位大家的異同之處,并填寫表格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深化和鞏固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使其能更加精準地把握文本主旨。與此同時,通過合作交流和對話,激活學生對于 Confucius 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圖式,實現(xiàn)知識的互補,既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知識的認識,增進學生對相關文化認知的正向遷移,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自信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實現(xiàn)學生在知識、技能、文 化、思維和策略等多方面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姜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