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姝苗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統(tǒng)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quán)的國家,影響深遠。在他在世的時候,他主持的3大工程深入人心,其中長城是有目共睹的,秦始皇陵墓也是存在的,但是,阿房宮的存在性卻一直有爭議。
據(jù)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毓芳帶領(lǐng)的阿房宮考古工作隊考證,阿房宮本身并沒有建成。西漢歷史學(xué)家史馬遷在他的作品《史記》中寫到項羽火燒阿房宮,大火三個月不滅,這是一種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寫法;而至于唐朝詩人杜牧的文學(xué)作品《阿房宮賦》則寫得更是離譜,完全出于詩人的想象,他說宮殿綿延三百里,從陜西一直到了四川,這也是不可信的。
本文探討的關(guān)鍵問題并不是阿房宮建成與否——而是要討論如下問題:據(jù)文獻《三輔黃圖》記載,阿房宮的其中一個宮殿的門口,裝了一個磁石門,這個真存在嗎?
那么我們首先假設(shè)阿房宮是存在的,來討論一下磁石門的存在性。
磁石門據(jù)說是秦阿房宮的北闕門。大約建于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因“累磁石為之”,故稱磁石門。這門的作用類似于現(xiàn)代的安全檢查門,思想是很超前的。當時是為了防止攜帶鐵制匕首的行刺者(因為荊軻刺殺過秦王,讓后者心有余悸,當然現(xiàn)在無法考證的是荊軻當年夾帶在地圖里的是銅匕首抑或是鐵匕首呢)。
文獻《三輔黃圖》同時記載,阿房宮“以木蘭為梁,以磁石為門”。磁石是主要含有四氧化三鐵的天然礦物——這種石頭的磁性是很弱的,而且每塊磁石的磁場方向是亂七八糟的,磁場強度也是大小不一。
我們可以從“高溫”以及“堆砌”兩個角度來證明磁石門是不存在的。
如果把磁石冶煉成鐵,需要1500多度的高溫(四氧化三鐵的熔點是1500多度),那么因為冶煉過程中的高溫的影響,磁石里的磁性就會消失殆盡——這就是消磁了,著名女物理學(xué)家居里夫人的丈夫,他在自己的實驗室里發(fā)現(xiàn)磁石的一個物理特性:當磁石加熱到500多度溫度時,原來的磁性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