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少楠,史軍偉,李志新
(1.中國礦業(yè)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東營供電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近年來,隨著現代控制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控制策略被應用到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控制當中。其中,無差拍預測電流控制(deadbeat prediction current control,DPCC)作為一種基于模型的預測控制算法,既具有預測控制算法普遍擁有的動態(tài)響應速度快和電流諧波小等特點,同時也有著開關頻率恒定、帶寬高和易于數字化實現等特有優(yōu)勢[1]。其基本控制思想是:基于逆變器和電機的數學模型,根據本周期采樣得到的電流值,預測下一拍的控制電壓輸出值。
由于DPCC從根本上講還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其對模型參數尤其是電感的敏感度較高,參數失配會嚴重影響電流的控制效果[2]。針對此問題,文獻[3]在無差拍控制的基礎上,引入了基于Luenberger狀態(tài)觀測器的魯棒電流控制算法,補償電感誤差和電流采樣引起的相位滯后,提高了系統(tǒng)的魯棒性;文獻[4]采用了放松的電流偏差約束條件和平滑的輸出電壓預測方法,使系統(tǒng)在電機電感參數失配時保持穩(wěn)定;文獻[5]設計了擾動觀測器對擾動進行估計并前饋補償,提高了系統(tǒng)對參數的魯棒性;文獻[6]采用了模型參考自適應算法對電機參數進行在線辨識,減小了電機參數偏差引起的電流誤差。
基于前述,設計了速度環(huán)采用PI控制器,電流環(huán)采用基于最小電流誤差的DPCC控制器的PMSM雙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該控制系統(tǒng)具有DPCC策略電流控制精度高、諧波含量少的優(yōu)點。同時,為了克服參數失配以及觀測擾動等引起的電流控制效果降低的問題,結合自抗擾技術[7]抗擾動能力強的特點,在無差拍控制中引入了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觀測擾動并進行補償,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的參數魯棒性和抗擾動能力。仿真及實驗結果驗證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在同步旋轉(d-q)坐標系下,PMSM的電壓方程可以表示為
式中:ud,uq,id,iq分別為定子繞組的電壓、電流在d,q軸的分量;Ld,Lq分別為d,q軸的電感分量;Rs為定子電阻;Ψf為永磁體磁鏈;ωe為轉子電角速度。
對于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SPMSM),有Ld=Lq=L0,式(1)也可化為如下形式:
提出的基于最小電流誤差的DPCC策略控制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DPCC策略控制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DPCC
一般情況下,根據PWM逆變器開關狀態(tài)生成的8種空間電壓矢量(包含2個零矢量)將電壓矢量圓分為6個扇區(qū)。1個采樣周期內,在獲得第k次電流采樣后,首先根據轉子位置角判斷目標電壓矢量所在扇區(qū)N,然后根據該扇區(qū)內3個離散電壓矢量作用下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構建目標函數,確定下一拍控制電壓矢量,進而求解得到各個離散電壓矢量的作用時間,再進行PWM調制,輸出開關脈沖信號。
d-q坐標系下逆變器輸出電壓可由開關狀態(tài)函數表示為
式中:Sa,Sb,Sc分別為逆變器三個橋臂的開關狀態(tài),上橋臂導通為1,下橋臂導通為0;θ為轉子電角度。
將式(3)代入式(2)中可得8個電壓矢量對應的電流變化率如下式:
在1個周期內近似認為電流變化率保持不變,則該周期內在同一個扇區(qū)對應的3個電壓矢量(設為u0,u1,u2;其中u0為零矢量)作用下的總的電流變化量為
式中:t0,t1,t2分別為u0,u1,u2的作用時間。
因此可得在第k個控制周期結束時,d,q軸電流為
式中:id,k,iq,k分別為上個控制周期結束時的d,q軸電流。
DPCC的控制目標為在每個控制周期結束時d,q軸電流誤差最小,可以采用最小二乘優(yōu)化方法構建目標函數為
當式(7)中W取得最小值時,括號內的電流誤差量也為最小值。因此,可用求極值方法求得每個控制周期中三個離散電壓矢量的作用時間,其計算式為
由式(8)可求得兩個非零電壓矢量的作用時間t1,t2,零矢量的作用時間t0=Ts-t1-t(2Ts為單個采樣周期的時間)。求得作用時間后,按照七段式PWM的調制方式即可得到每個控制周期的開關序列。
自抗擾控制技術(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是由韓京清先生基于PID控制“基于誤差消除誤差”的核心思想提出的先進控制技術[7-8]。
作為ADRC的核心部分,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ESO)將被控系統(tǒng)的外部擾動和內部擾動擴張為新的狀態(tài)量——“總擾動”,并進行動態(tài)估計與反饋補償。相較于傳統(tǒng)觀測器,ESO不需要直接測量擾動,也不必知道擾動的精確數學模型,對于參數變化較大的預測控制系統(tǒng),可以提高其參數魯棒性及抗擾性,進而提高系統(tǒng)的控制性能。
下面給出一階單輸入單輸出系統(tǒng)(single input and single output,SISO)的ESO設計方法。
一階SISO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方程如下式所示:
式中:u為輸入;w(t)為外部擾動;f[x1,w(t),t]為系統(tǒng)總擾動函數。
將總擾動擴張為新的狀態(tài)量x2,即x2=f[x1,w(t),t],同時令,那么式(9)的新狀態(tài)方程可以表示為
根據狀態(tài)方程式(10),將一階SISO的ESO構建為[7]
式中:b為控制量增益,可由被控系統(tǒng)參數確定;β01,β02為控制器參數;fal函數為誤差非線性函數。fal函數具體表達式為
其中,參數α滿足0<α<1時,fal函數具有小誤差大增益和大誤差小增益的特性。確定了合適的參數取值后,ESO就能很好地觀測出狀態(tài)量z2,即“總擾動”。
ESO的優(yōu)勢表現在:在實際的控制系統(tǒng)中,無需知道擾動函數f[x1,w(t),t]是否連續(xù)或者已知,只要能確定其為有界函數,且保證增益參數b已知,就可以調整到合適的β01,β02取值,進而估計出狀態(tài)量z2并進行反饋補償。
2.1節(jié)所述DPCC策略中,要求得準確的電壓矢量的電流變化率,需要精確的電流測量值,觀測誤差會導致計算偏差。同時,當電機參數發(fā)生變化時,仍使用標稱值進行計算,也會導致計算結果產生偏差。結合2.2節(jié)所述,可將ESO引入控制系統(tǒng)中,以補償觀測誤差以及參數變化帶來的擾動。
d,q軸的ESO設計思路相同,對于SPMSM控制器的結構以及參數是可以通用的,下述設計方法以q軸為例進行說明。
在式(4)中,將f2=-Riq/L0-ωeid-ωeΨf/L0視為總擾動,令b=1/L0,q軸電流方程可化為
按照前述ESO設計方法,可以得到電流環(huán)的ESO如下式所示:
其中
式中:z1,z2分別為電流iq和總擾動f2的觀測值。
結合式(5),將式(14)進行離散化可得:
式中:β1,β2為離散 ESO 的增益分別為k+1時刻的電流預測值和系統(tǒng)總擾動估計值。將進行反饋可得補償擾動后的電流變化率:
補償后的電流變化率再代入式(5)~式(8)進行計算,即可得到優(yōu)化后的控制電壓矢量。
離散ESO的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9]。從圖2中可以看出,q軸ESO與d軸ESO并無耦合關系,相互不影響。ESO閉環(huán)極點位置和增益β1,β2相關,因此β1,β2的取值會影響ESO的動態(tài)性能和穩(wěn)定性。
圖2 離散ESO結構圖Fig.2 Discrete ESO structure diagram
采用文獻[9]所述方法進行參數穩(wěn)定性分析。由圖2,在z域中q軸的ESO閉環(huán)函數為
特征方程為
通過對系統(tǒng)極點位置的計算,可得ESO的穩(wěn)定條件為
當PMSM的參數發(fā)生變化時,參考電流和實際電流存在誤差。為了實現電流的無誤差跟蹤,基于ESO的DPCC的電壓值u(qk)要和通過式(2)計算出的控制電壓u(qk)相等。式(2)和式(15)得到基于ESO的策略給定電流值和實際值關系為
式中:L為實際電感值;ωr為轉子機械角速度。
當系統(tǒng)運行在較高的采樣頻率下(Ts較小)且采用id=0控制時,式(20)可以化簡為
變換到z域的表達式為
其中
根據以上分析可得基于ESO的離散域傳遞函數為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基于ESO的DPCC策略需要滿足以下2個條件:
1)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收斂條件:0<β1<4,
2)離散域傳遞函數的閉環(huán)極點分布在單位圓內,即滿足不等式:
基于 ESO的 DPCC 算法的穩(wěn)定性與β1,β2,L0/L三個參數有關。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β1,β2來保證ESO的穩(wěn)定性和收斂性;然后,考慮L0/L的變化對其收斂性的影響。觀察式(26)可以發(fā)現在ESO穩(wěn)定的前提下,其魯棒性強弱隨著L0與L的誤差的增大而增強。
下面對上述分析中參數β1,β2取值問題進行討論。假設系統(tǒng)中的參數沒有發(fā)生變化(L0=L)。當β2=700,β1在0~2范圍內變化時,系統(tǒng)極點分布如圖3a所示,其中,T為系統(tǒng)的離散步長??梢钥闯觯敠?由0開始,以0.1為步長,逐漸增加到0.5時,系統(tǒng)兩個極點逐漸靠攏到β1=0.5附近;當β1由0.5增加到2時,一個極點向圓心靠近,另外一個趨向單位圓。因此,0.5≤β1≤1.5時系統(tǒng)的控制性能更好。β1=1.5,β2由0~10 000范圍內變化時,系統(tǒng)極點分布如圖3b所示。當β2逐漸趨向10 000時,極點逐漸向圓環(huán)靠近,系統(tǒng)趨向不穩(wěn)定狀態(tài)。因此,β1=1.5,β2=700時可使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圖3 系統(tǒng)閉環(huán)極點分布圖Fig.3 Closed-loop pole map of system
確定使ESO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β1,β2的值之后,討論電感失配時所提策略的魯棒性。在β1=1.5,β2=700條件下,當電感失配度在0.455≤L/L0≤5時,系統(tǒng)閉環(huán)極點分布如圖4所示。當電感失配度在0.455≤L/L0≤ 5之間時,系統(tǒng)收斂;當L0>2.2L時,系統(tǒng)發(fā)散。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基于ESO的DPCC策略具有較強的參數魯棒性,當電感在較寬的范圍內變化時,有著很好的抗擾作用。
圖4 電感失配時系統(tǒng)閉環(huán)極點分布圖Fig.4 Closed-loop pole map of system when inductance is mismatched
結合前述,轉速環(huán)采用PI控制器、電流環(huán)采用基于ESO的DPCC控制器的PMSM控制策略整體結構框圖如圖5所示(采用id=0控制策略)。
圖5 PMSM控制策略整體結構框圖Fig.5 PMSM control strategy structure block diagram
圖5中,N為電壓參考矢量所在扇區(qū);θe為電機轉子電角速度;ω為電機速度反饋;ia,ib,ic分別為電機三相電流。仿真中采用的永磁同步電機參數為:額定電壓220 V,額定功率0.75 kW,交直軸電感6.552 mH,定子電阻0.901 Ω,極對數4,轉動慣量1.2×10-4kg·m2。
圖6為所設計控制策略的轉速響應仿真。轉速初始給定值為斜坡給定上升至1 000 r/min,空載啟動,0.1 s時加2 N·m負載,0.2 s時轉速給定為斜坡給定上升至2 000 r/min,0.3 s時撤負載。
如圖6所示,轉速響應在電機啟動以及轉速給定改變時均能快速跟蹤給定值,轉速超調較小,穩(wěn)態(tài)運行平穩(wěn)無靜差;當有負載擾動時,轉速有小幅波動并迅速跟蹤給定值。說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靜動態(tài)特性和抗負載擾動的能力。
圖6 采用基于ESO的DPCC控制策略下的轉速響應曲線Fig.6 Speed response curves based on ESO-based current predictive control control strategy
圖7~圖9為傳統(tǒng)DPCC策略以及基于ESO的DPCC策略在與圖6相同的仿真條件下,d,q軸電流分別在電感參數為標稱值、0.8倍的標稱值以及0.5倍的標稱值時的響應曲線。
圖7 L=L0時d,q軸電流響應曲線Fig.7 d,q axis current response curves at L=L0
圖8 L=0.8L0時d,q軸電流響應曲線Fig.8 d,q axis current response curves at L=0.8L0
圖9 L=0.5L0時d,q軸電流響應曲線Fig.9 d,q axis current response curves at L=0.5L0
可以看出,當電感值準確時,兩種控制方式d,q軸電流均能快速跟蹤給定,且穩(wěn)態(tài)時電流紋波小,有較好的電流控制效果。采用傳統(tǒng)DPCC策略,當電感參數有20%的誤差時,電流紋波有一定程度的增大;當電感參數誤差達到50%時,電流響應已明顯畸變,震蕩幅度較大。而在基于ESO的DPCC策略控制下的電流響應雖然也有一定的紋波,但控制效果明顯優(yōu)于前者,說明該控制策略顯著提高了控制系統(tǒng)的參數魯棒性。
為了驗證所提策略的控制效果,搭建了永磁同步電機對拖實驗平臺。實驗平臺示意圖如圖10所示,實驗樣機如圖11所示。
圖10 實驗平臺結構框圖Fig.10 Experimental platform structure block diagram
圖11 實驗平臺樣機Fig.11 Experimental platform prototype
永磁同步電機的功率等級為22 kW,電機參數為:定子電阻0.167 Ω,d軸電感4.5 mH,q軸電感31.7 mH,極對數3,永磁體磁鏈1.23 Wb,黏滯摩擦系數0.000 4 N·m·s。負載為一臺55 kW的直流電機,其控制器型號為SIEMENS 6RA7031。
圖12為永磁同步電機空載啟動到穩(wěn)定運行的實驗結果,其中轉速給定為斜坡給定至n*=800 r/min。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機啟動過程平穩(wěn)且超調較小,d,q軸電流能夠無靜差地跟蹤給定值,在q軸給定電流發(fā)生變化時,q軸實際電流值能夠快速響應跟蹤給定值。圖13為當電機給定轉速由500 r/min變化到900 r/min時的轉速響應??梢钥闯觯瑢嶋H轉速可以快速地跟蹤跟定值,超調較小,過渡過程平穩(wěn)。上述實驗結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穩(wěn)態(tài)和動態(tài)性能。
圖12 空載啟動到穩(wěn)態(tài)運行實驗結果Fig.12 No-load start-up to steady-state runn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圖13 轉速給定變化時實驗結果Fig.13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MSM when the speed reference changes
圖14 電感誤差在50%時的轉速響應Fig.14 Speed response at 50% inductance error
圖14為PMSM在L0/L=2條件下采用基于ESO的DPCC策略時的轉速響應曲線。轉速給定n*=800 r/min,在電機啟動過程完成后進行了突加負載與突減負載操作。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突加負載時電機轉速略有跌落,突卸負載時電機轉速略有升高,但能夠快速跟蹤上給定值,電流過渡過程平穩(wěn)。即使電感參數存在50%誤差,整個控制過程依然具有很好的d,q軸電流以及轉速的靜動態(tài)特性,表明該策略具有良好的參數魯棒性和抗負載擾動的能力。
在PMSM雙閉環(huán)調速系統(tǒng)中,結合無差拍控制電流控制精度高以及自抗擾技術抗擾能力強的特點,設計了基于ESO的DPCC策略,并進行了參數穩(wěn)定性分析。該控制策略不僅具有良好的轉速與電流控制效果,同時解決了傳統(tǒng)DPCC對模型參數依賴性強的問題。從仿真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該策略具有轉速跟蹤性能良好、抗擾動能力強、參數魯棒性強、算法簡單易數字化實現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