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鳳舉 廣西象州人,著名山水畫家,漓江畫派促進會常務理事,廣西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東盟藝術研究院、東西方美術院榮譽教授,廣西藝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文學學士,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在職研究生,廈門大學軟件工程碩士?,F(xiàn)任廣西藝術學院黨委委員,建筑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師從全國著名畫家黃格勝先生研習中國山水畫,深受導師影響,鐘愛寫生,作品深沉大氣,筆墨酣暢,感情充沛,多次參加國家、自治區(qū)級展覽并被多家權威機構收藏。著有《黃格勝與教育》《黃格勝與漓江》《藝術的使命》《問道榕蔭樓》等多部理論著作。
記得好像是2014年的“格物致知”展覽,不知道誰因為偷懶出的主意,叫每一位參展畫家寫一句話,湊到一起作為展覽的前言,我寫的是“畫畫而已”。現(xiàn)在想來卻覺得汗顏,那時候我剛剛拿起毛筆,對畫理和技法一竅不通,不知道哪來的底氣??蛇@句話又確確實實是我當時的真實想法,聽到這個提議,這四個字一下子就從我的腦子里蹦了出來。是初生牛犢,還是無知無畏?
現(xiàn)在的孩子都那么金貴,我是從小在農村“放養(yǎng)”的,沒有規(guī)矩,也不需要太多規(guī)矩。兄弟姐妹六個,一天從早到晚一大鍋白粥,水多米少,清澈可鑒,沒有點“競爭”意識,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哪還顧得了那么多規(guī)矩。
村前有個幾十畝的大池塘,洗衣洗菜、養(yǎng)鴨養(yǎng)鵝、飲牛喂馬都在這口塘里,農村沒有排污管道,生活廢水都往這排放。當然,人畜糞便是舍不得丟棄的,要攢起來用做莊稼肥料。池塘有水利渠水補給循環(huán),水質還不算太糟,也就成了孩子們戲水的天堂。農村孩子學游泳無師自通,自打我懂事起就在這個池塘里泡著,孩子們個個是“浪里白條”,從來沒發(fā)生過溺水的事情。夏天滿塘荷葉撐起來遮天蔽日,我們就鉆進荷葉間去采蓮子、摸蓮藕,滿是污泥的蓮藕用水沖沖就生吃,也沒聽說哪家孩子鬧肚子。荷葉的桿是帶刺的,加上螞蝗、水蛇出沒,受傷流血是常有的事,對這些“野蠻生長”的孩子來說,從來都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我六歲開始放牛,還沒牛屁股高,背著斗笠走起路來直敲腳后跟。老牛通人性,不會欺負小孩,任我騎在它的背上撒歡。村邊有河,水牛好水,夏天看見河遠遠就飛奔過去玩水,我也跟著下去游泳,日復一日,竟練就了過人的水性,四五十米寬的河面我扎個猛子就能潛到對岸,不帶換氣的。朝夕相處我和老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我玩得太累在野外睡著了,天黑了老牛尋我不著徑直回家通風報信,父母見老?;丶椅覜]回急壞了。農村迷信,整個家族打著火把,敲鑼打鼓到我平時放牛的荒郊野外找我。說來有點瘆人,竟然是在我家祖先的一個墳堂前面找到睡得正香的我。以至于后來這頭老牛耕不動田了被賣給牛販子的時候,我傷心地哭了三天,至今不能釋懷。
放牛娃更沒規(guī)矩,山上什么果子熟了就摘什么,地里什么莊稼熟了就吃什么,花生、黃豆、玉米、紅薯、芋頭,在田間地頭生起火燒熟了就吃。農村人淳樸,掰個玉米、刨個紅薯是不能算偷的。十天半個月見不到肉腥,饞了就自力更生整點野味,飛鳥走獸河鮮,青蛙、老鼠、蝗蟲、蜂窩,上樹掏鳥蛋,下河摸魚蝦,被蟲咬蜂蜇是常有的事。倘若遇到毒蛇就是走了大運了,毒蛇值錢。農村成年男子不會徒手抓蛇是沒出息的,所以類似人遇到毒蛇要躲開這樣的基本安全常識在當時看來都覺得是懦弱的,更不用說下河游泳。現(xiàn)在我走村串寨去寫生,大家都很好奇,為什么農村的土狗看見我都會搖頭晃腦走過來示好。因為我讀得懂狗的情緒,甚至精通“狗語”,可見學會一門“小語種”有多重要。
最可怕的是“雙搶”,那時候沒有機械耕作,全憑肩挑背負。三伏天在火爐般的烈日下?lián)屖論尫N,泥水和汗水濕了干,干了濕,沒有人叫苦,因為不能按時令耕種下去,就意味著下半年沒有收成,一家人就得餓肚子。這種魔鬼般的歷練讓我在后來的人生字典里再也沒有苦字,相對于“雙搶”,加點班熬點夜都不值一提。
這種“野蠻生長”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苦不信邪。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有點“渾不吝”,這種愣勁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吃虧,但對于做學問來說,不諂媚權勢,不迷信權威,卻讓我受益匪淺。
1996年,我背著發(fā)白的牛仔包來到南寧參加考前培訓班,先浪跡于津頭各畫室之間,當時考前培訓還很不規(guī)范,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大量失去學校監(jiān)管的藝考生匯聚到津頭,在民房出租屋里放飛自我,與其說是追逐夢想,不如說是因為文化成績不好想通過藝考謀求出路。在狹小的出租屋里睡地鋪,橫七豎八擠滿了人,臟亂無序,地痞橫行,小偷出沒。眼看這不是我想象中的景象,果斷退班,徑直來到教育路七號廣西藝術學院求學。我先在美術師范系考前培訓班學習,后為考設計專業(yè)又參加了一期工藝美術系的培訓?,F(xiàn)在想來何其幸運,給我們上課的老師竟有劉繼陶、覃忠華、徐川克、陸紅陽、劉南一、閉理書等,他們都是當時廣西美術的中堅力量,真是良心辦班。歲月無情,他們中有的已經故去,有的業(yè)已退休,有的還活躍在廣西乃至全國藝術的舞臺上。慶幸當時的明智選擇,這么多良師益友相伴,讓我喝到了自己藝術人生純正的第一口奶,遺憾的是我后來高考竟鬼使神差地填報了設計專業(yè),與畫畫夢想失之交臂。
其實我也考了繪畫專業(yè),因為當時設計專業(yè)更熱門、更好就業(yè),“功利”性的選擇令我錯失了系統(tǒng)學習中國畫的機會。科班學習中國畫,一般從基礎造型能力開始,老老實實按照《芥子園畫譜》古人總結的圖式入手,山、石、樹,云、水、氣,然后是筆墨技法,想再提升一個層次,就需要去研究晦澀的中國畫論。中國美學的源頭是中國哲學,從《山海經》到孔孟老莊,從天馬行空的浪漫神話到云山霧罩的陰陽虛實,從三遠到六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氣韻是什么?傳移怎么傳?春山是怎么笑的?冬山是怎么睡的?這些被奉為寶典的畫論,基本上沒有操作性,全憑畫家悟性。遺憾的是,高考兩三百分的藝術生要讀懂這些玄之又玄的文字實在太過勉為其難。所以,畫家最后比拼的是學養(yǎng),文學、史學、哲學、美學、社會學,要融會貫通,還是董其昌那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進大學之前學了點素描色彩基本原理,進了大學就開始用鼠標做設計,再也沒有機會拿起畫筆。畢業(yè)后在學校從事宣傳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份責任推著我去研究馬列,關心時政。十多年下來,按部就班當了科長、處長,年輕時曾經迸發(fā)的藝術激情早被沒完沒了的會議、材料、加班、應酬消耗殆盡。
正當我以為畫畫這扇門已經徹底關死的時候,命運之神又給我悄悄開了個縫。2012年,我在校團委書記位子上干得風生水起,學校一紙調令把我派到桂林校區(qū)工作。廣西藝術學院桂林校區(qū)坐落在桂林市雁山鎮(zhèn)的一個小山坡上,校園面積只有30多畝,學生200多人。這點工作對我來說不在話下,習慣了忙碌的我一下子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我不甘寂寞,帶領兄弟們開辦了國家畫院和漓江畫派研究院黃格勝高研班,創(chuàng)辦了漓江畫派學院。黃格勝先生經常在這里傳道授業(yè),耳濡目染,我內心那顆藝術的種子又開始悄然發(fā)芽。我向黃格勝先生求教,像我這樣沒有造型能力,也沒有任何國畫基礎的“小白”,38歲了,起步這么晚,還能不能學習中國畫?他回答說:“只要想畫,什么時候都不晚。你起步晚,但是你起點高,有誰一開始就能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直接學畫畫?”他感慨道:“學習中國畫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畫家不在少數(shù)。我在30歲考上研究生之前,只有初中文憑,在小縣城里沒有老師也沒有資料,拜師無門,求學無路,就憑著一腔熱情,靠抄大字報畫領袖像自己摸索,國、油、版、雕、連環(huán)畫我都嘗試過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畫畫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關鍵是你是不是真愛!”
我如醍醐灌頂,開始背著畫夾跟在老師后面和高研班的畫家們一起四處寫生。半路出家,這倒讓我少了很多負擔,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輕裝上陣,所以我敢于丟臉,甚至熱愛丟臉,走到哪里畫到哪里,畫好了是驚喜,畫不好是情理。起步晚了就比別人更勤奮一點,每天早上六點鐘起床在校園里寫生兩個小時再上班,中午練字,晚上臨摹傳統(tǒng),工作之余的零星時間看畫論,節(jié)假日有整塊的時間就外出寫生。有恩師耳提面命,我在一大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高研班畫家們的熏陶中慢慢領悟到中國畫的人文氣息和筆墨精神。
睡晚一點,起早一點,見縫插針畫畫練字、讀書寫作,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天道酬勤,不出兩年,我的作品漸漸入選全國、全區(qū)的一些重要展覽,除了創(chuàng)作,我在桂林期間對黃格勝先生和漓江畫派的研究成果也已陸續(xù)出版。
2017年,我從桂林校區(qū)調回到南寧工作,開始接觸到不少職業(yè)油畫家。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油畫的繪畫形式十分豐富,生活中目光所及的材料幾乎無所不能入畫。綜合材料的運用豐富了繪畫的語言,也大大提升了油畫的表現(xiàn)力。油畫可以是二維的,甚至也可以是三維的,相比而言,中國畫幾乎就是平面的。廣西很多油畫家都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找到寶藏,比如張冬峰畫的是油畫,讀者卻分明感覺得到中國畫的氣息和內涵,因為他的作品傳承了古人的畫卷脈絡,富含我國的傳統(tǒng)審美意識,也展現(xiàn)出他對于油畫技巧與中國畫方式的融合。又如油畫家楊誠一直研究齊白石、八大山人、徐渭及宋元山水作品,對中國山水畫講究意境、氣勢、寓意與情境的山水精神由衷尊崇,并將其融入自己的油畫創(chuàng)作中。他用古人觀察和表現(xiàn)山水的方式重新闡述南方風景,用地道的中國畫式的皴、擦、點、勾繪畫語言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南方山水故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故鄉(xiāng)就是別人的他鄉(xiāng),腳下就是別人的遠方。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神能為西畫所用,西方繪畫藝術的優(yōu)點為何不能在中國畫中閃光?油畫能夠用綜合材料,國畫憑什么就不能?
說干就干,系上圍裙,光著腳丫擼起袖子開始搗鼓,嘗試各種材料在中國畫中運用的可能。但一開始就陷入了困境。油畫用的是布面、紙板或者木板,國畫用的是宣紙,普通宣紙一濕水就軟了,根本不能承載材料的重量,如果不用宣紙又會失去水墨的韻味,那就不能稱為國畫了。經過不斷嘗試,我將目標鎖定在粗纖維手工宣紙上。在實踐中慢慢熟悉材料特性,尋找各種材料和水墨之間的最大公約數(shù),畫面既要有綜合材料的視覺性,又有傳統(tǒng)文人山水畫的人文意境,還要確保相對統(tǒng)一的藝術風格,多種材質做到深度融合,沒有違和感。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試著創(chuàng)作了一批抗疫題材的綜合材料作品,逐漸有了一些體會。2020年,全區(qū)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及紀念昆侖關大捷81周年藝術作品展征稿,我很激動。因為我爺爺參加了昆侖關戰(zhàn)役,小時候常常聽爺爺說起這場戰(zhàn)役的慘烈和悲壯,是他們用自己的錚錚鐵骨捍衛(wèi)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每次到昆侖關采風寫生,面對巍峨的雄關和延綿的群山,我都心潮澎湃,仿佛看到英雄們踏著鏗鏘的步伐從城門里走出來,義無反顧地奔赴戰(zhàn)場。我以此為主體構思了一幅《千古雄關》。為了表現(xiàn)戰(zhàn)爭給人類文明帶來的戕害,我在紙本水墨的基礎上融入了雙灰粉、乳膠、泥漿、礦物顏料等材料,用草木灰營造出令人窒息的戰(zhàn)場硝煙氛圍,使被轟炸后殘垣斷壁的質感更加逼真,用泥漿直接潑撒泥濘的道路,利用水墨與材料的沖撞,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刻畫城門細節(jié)和戰(zhàn)士們冷峻的表情,再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提醒人們不忘國恥,珍視和平。小試牛刀,作品順利入選,同行和評委老師們對我的認可,令我更加堅定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慶幸我們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十八大后黨中央吹響脫貧攻堅的號角,歷時九年,在疫情疊加的情況下錨定目標,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舉國歡騰。我是70年代生人,參與和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從扶貧到脫貧,從脫貧到小康的全過程,幾代人接續(xù)奮斗,許多人拋家舍業(yè),為之付出青春熱血甚至生命,他們的精神感天動地。作為畫家,我們有責任去還原這段歷史,定格這段畫面,讓作品去珍藏歷史,讓后人在品讀這段歷史的時候能從中汲取到前進的力量。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廣西藝術學院是廣西文藝人才聚集地,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和社會主義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是高校責無旁貸的使命。黨的百年華誕在即,2021年初學院決定聯(lián)合廣西書畫院創(chuàng)作一幅百米長卷《八桂脫貧攻堅圖》,畫作高1.5米,全長135米,是中國美術史上除了《長江萬里圖》和《漓江百里圖》外,為數(shù)不多的百米長卷,堪稱史詩般的鴻篇巨制。篇幅之大歷史罕見,難度之大也超乎想象,脫貧攻堅題材涉及人物、花鳥、山水等多個畫科,需要采用寫意、工筆以及兼工帶寫等多種技法和寫實主義、浪漫主義等綜合表現(xiàn)手法,而且必須趕在“七一”之前完成創(chuàng)作,向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從文學腳本到創(chuàng)作小稿,不斷修改增補,選材取舍,真正畫正稿的時間不到兩個月。這么短的時間還要保證畫卷的敘事性、思想性、藝術性、民族地域性,做到畫家風格統(tǒng)一、畫面銜接和節(jié)奏韻律流暢,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我受命負責第一部分“偉大決策”的開篇,畫的是天安門城樓和萬里長城,紅日初升,群山延綿,遠處是廣西南寧的地標建筑會展中心,表達黨中央脫貧攻堅的偉大決策傳到廣西。當時創(chuàng)作組在討論誰來畫這一段的時候,我頭腦一熱就“揭了榜”,動起手來才暗暗叫苦。由于天安門城樓的建筑結構十分復雜,在網(wǎng)絡和圖書資料里根本找不到足夠清晰的圖片。倉促上陣,第一稿畫到一半的時候,拿去給我的導師黃格勝先生指導,他一眼就指出我的建筑透視和結構問題。于是我請北京的朋友跑到天安門廣場,用長焦在相同角度拍了照片傳過來,才又重畫,所以現(xiàn)在我的手上還有一張“偉大決策”的副本。天安門城樓氣勢的恢宏、顏色的鮮艷、結構的復雜都是我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我不是專職畫家,白天有繁重的行政工作,只能晚上加班畫,全身心投入其中,常常熬到深夜,畫好了就帶著興奮入睡,遇到困難解決不了就帶著苦惱入睡,夢里全是天安門的畫面。
參與創(chuàng)作《八桂脫貧攻堅圖》,我遭遇了很多困難,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突破了一些繪畫材料的界限,形成了一些新的作畫技法,增強了信心。于是我決心用我自己努力探索得到的雖還顯稚嫩的技法創(chuàng)作一批關于廣西紅軍題材的作品,舉辦一次個人展覽,用實際行動講好廣西故事,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上自己的祝福。
回顧我學畫的經歷,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習繪畫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少走彎路就是捷徑,但是每一條路都需要自己去跋山涉水,從荊棘中踩出一條路來。并沒有規(guī)定先讀萬卷書還是先行萬里路,如果沒有農村“放養(yǎng)”的經歷就沒有我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可以一身泥水玩材料,可以烈日下?lián)]汗寫生,沒有大學設計思維的訓練就沒有我的創(chuàng)意精神和空間思維,不守成規(guī)大膽逾矩,沒有行政工作的經歷就沒有我掌控畫面的全局觀和文以載道的使命感。
不怕苦,作品就有了難度;敢創(chuàng)新,作品就有了高度;有擔當,作品就有了深度。所以畫畫不需要有太多的規(guī)矩,畫畫而已,沒有什么金科玉律是不可逾越的。傳統(tǒng)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只有打破傳統(tǒng),才會形成新的傳統(tǒng)。但是打破傳統(tǒng)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必須先了解傳統(tǒng),站在傳統(tǒng)的肩膀上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大量的讀書實踐,厚植傳統(tǒng)學養(yǎng)以期薄發(fā)。亂云飛渡亦從容,相思湖畔慢讀書,在浮躁的繁華中熬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需要持久的動力。動力從哪里來?正如黃格勝先生說的,要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