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蕓 袁 茵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9)
智力障礙兒童指智力功能和適應性行為具有顯著性限制,即智力明顯低于正常兒童并伴有適應性行為障礙的兒童。智力障礙兒童由于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在認知、溝通、情緒與情感和社會性方面存在局限,與常人相比,教育過程中難度更大,需要借助多種手段進行適應性訓練。繪本作為教育資源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在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中,可以用更直觀的方式提升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溝通、情緒與情感和社會性能力。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1],兒童能閱讀簡單的繪本或兒童文學作品。繪本以獨特的優(yōu)勢在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發(fā)揮重要作用。
繪本是指以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來講述故事情節(jié)的兒童讀物。日本學者松居直認為,繪本不是簡單的圖文相加,而是圖文相乘的形式[2],是一種結合性的特定性的少兒讀物。繪本的內容豐富多彩,在表達上更形象、有趣、直觀且視覺沖擊力強,對智力障礙兒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繪本的圖和文可以分開講述故事,不存在主次和依附關系,繪本中的圖畫可以完整的呈現(xiàn)內容、敘述故事,圖與圖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和交互性,智力障礙兒童在繪本閱讀時可以降低認知和理解過程的難度,即使存在不識字、讀不懂文字等情況,也可以通過圖畫進行閱讀和思考。郝廣才從多個方面探討了優(yōu)秀的繪本具有的特征[3]:兒童化的語言,繪本在語言的設計上呈現(xiàn)簡單性和重復性,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發(fā)展特點,語言文字的表達以有趣和豐富的形式呈現(xiàn),簡潔且充滿童趣,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意性的圖畫,圖畫作為繪本的基本要素具有銜接性和創(chuàng)意性,圖畫的生動展現(xiàn),能夠將求真和尋美完美結合,使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圖畫的魅力,提高想象力;豐富性的情節(jié),繪本主要通過圖來描述故事情節(jié),表達理念。豐富性不是指情節(jié)復雜,而是強調通過圖片給兒童帶來視覺沖擊的,以兒童的視角和發(fā)展特點出發(fā),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4];多元化的主題,繪本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敘事性。繪本能為兒童帶來知識上的獲取和積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以及生活素材。繪本的特點決定了繪本閱讀獨有的價值,在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中,應發(fā)揮繪本閱讀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價值,提高對智力障礙兒童繪本閱讀的教育效率。
智力障礙兒童在心理特征上總體呈現(xiàn)發(fā)展遲緩,速度慢,停滯等特點。在認知方面,智力障礙兒童的感知覺弱于同齡人,感知速度慢、范圍狹窄、信息容量??;注意范圍狹窄、穩(wěn)定性、分配和轉移能力差,更易感知生動形象、色彩豐富的內容;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溝通方面,智力智障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速度和理解能力緩慢,對抽象的詞語理解困難,存在語音障礙、詞匯缺乏和句子運用水平低的特點。在情緒和情感方面,智力障礙兒童往往情緒不穩(wěn)定且調節(jié)能力差,高級情感發(fā)展遲緩,共情能力低[5]。社會性發(fā)展方面,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與人交往能力較弱。繪本閱讀方便可操作性強,適合智力障礙兒童感知、溝通、情緒與情感以及社會性方面的特點。本文從繪本閱讀的特點出發(fā),分析繪本閱讀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價值,進而提出智力障礙兒童繪本閱讀的教育建議。
繪本閱讀是指兒童在教師或家長的引導下,通過繪本作為工具進行的閱讀。兒童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能得到知識上的學習,發(fā)現(xiàn)新鮮的事物,提升兒童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能力,陶冶情操、得到情感上的體驗和共鳴。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中明確指出:“生活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繪本對智力障礙閱讀的作用,將繪本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對智力障礙兒童進行教育?!崩L本在培智學校受到廣泛關注,繪本閱讀適合智力障礙兒童的閱讀特點,在智力障礙兒童認知、溝通、情緒與情感和社會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一)繪本閱讀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等要素,整體上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功能落后于正常兒童。智力障礙兒童的感受性較低,感覺反應較為遲鈍,視覺、聽覺等分辨能力相對較弱;知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恒常性相對較差[5]。繪本閱讀以豐富夸張的圖畫和艷麗的色彩給智力障礙兒童巨大的視覺沖擊,與簡單的文字敘事相比,繪本閱讀將圖畫和文字完美結合,使智力障礙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研究表明,智力障礙兒童視覺敏銳性下降,對物體形狀、大小和顏色的精細辨認能力較低。通過繪本閱讀這一方式,選取色彩鮮艷、視覺沖擊力大的繪本,以增強智力障礙兒童的感受性,繪本中圖畫之間較強的聯(lián)結性可增強視覺注意和視覺追視能力。例如,在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作者大膽運用了紅色和黃色,以大面積鮮明的色彩來描述兒童眼中豐富多彩的世界,運用細膩的筆觸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了不同的動物形象,繪本中的細節(jié)呈現(xiàn)符合智力障礙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同時,更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繪本閱讀將試聽結合,能夠增強智力障礙兒童注意的分配,提升注意保持時間,提升感知覺和注意力。人的思維和想象力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豐富而正確的事物表象的獲得[6]。繪本閱讀可以使智力障礙兒童通過豐富的圖片獲得對事物表象的認知,結合文字發(fā)揮想象力,從而提升智力障礙兒童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認知能力。
(二)繪本閱讀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溝通能力。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能力較差。語言溝通上,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較差,語音表達異常且對詞語數(shù)量的掌握比較缺乏,句子運用水平低[7]。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表明,人的認知發(fā)展主要有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由于自身的缺陷,智力障礙兒童很難達到形式運算階段,這類兒童認知方面的缺陷影響了與人的溝通。而繪本中文字的表達呈現(xiàn)兒童化,多運用簡單的語言,采用較多的擬聲詞、疊詞等,句子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敘述性語言較少。如:繪本《落葉跳舞》中的語言:“沙沙沙,起風了;輕輕地,風停了……我們歡快地跳舞,悠悠地飛起來,自由得滑下去,轉啊轉,轉圈圈,慢慢地停下來……”智力障礙兒童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繪本中語言表達的內容,簡單且兒童化的語言符合兒童的交流習慣,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興趣,更能夠提升溝通能力。智力障礙兒童通過繪本中描述的故事,認識并理解簡單詞匯,學會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夠運用繪本中的句子進行交流。在非語言溝通方面,有研究表明智力障礙兒童溝通手段運用單一,僅會使用身體、手勢動作和面部表情,非語言溝通發(fā)展水平低、品質差的特點[7]。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讀圖讓智力障礙兒童表演圖中展現(xiàn)的事物,如:卡通形象等,通過模擬卡通形象或者小動物的表現(xiàn),提升非言語溝通的能力,以減少與人正常溝通交往的阻礙,增強與人的溝通交往。
(三)繪本閱讀有助于智力障礙兒童形成和保持積極的情緒與情感。智力障礙兒童的情緒不穩(wěn)定,常出現(xiàn)害怕、易怒等情緒問題,對情緒的自控和調節(jié)能力差;與正常兒童相比,智力障礙兒童的情緒和情感發(fā)展緩慢,情感體驗長期處于低級階段,共情能力較差。繪本有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配合簡單易懂的文字,使兒童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更易被其中的故事和情節(jié)吸引,與所要表達的事物產生共情。如:繪本《我媽媽》分別從媽媽的外形、性格和能力等方面來表達“媽媽對我的愛”,以簡單的語言,運用“媽媽真的很棒、真的真的很棒”到“真的真的真的很棒”的直白文字,以符合兒童理解的口吻,層層遞進,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初步、進一步到全面的理解媽媽的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德的熏陶,一步步達到情感升華的效果。繪本閱讀的過程不僅是“讀”,更是一種“體會”的過程,繪本可以讓兒童沉浸在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情感中,通過情節(jié)的展現(xiàn)和教師的表達,激勵、喚醒智力障礙兒童的情感共鳴和美感體驗,幫助發(fā)展審美能力。
(四)繪本閱讀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適應生活環(huán)境,處理人際關系以及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適應行為是人們習得的用于適應日常生活的概念性技能、社會性技能和實踐性技能。智力障礙兒童由于認知能力不足,在社會適應方面存在問題。繪本閱讀作為教育資源,以多元化的內容和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推動智力障礙兒童社會適應水平的提高。從生活適應方面看,智力障礙兒童在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衛(wèi)生習慣方面如:進食、如廁、穿衣、個人衛(wèi)生、出行等方面存在問題,需要在早期教育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而繪本閱讀恰恰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式過于枯燥和機械化的不足,繪本中的故事采用擬人化的演繹方式,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通過生動形象和大膽的圖片及充滿童趣的語言表現(xiàn),多以兒童感興趣的卡通形象或小動物的形象呈現(xiàn),如:繪本《饞嘴的小老鼠》中用小老鼠來代表兒童,通過小老鼠不停的吃東西、最后生病的故事給讀者關于適當進食的引導,讓智力障礙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直觀的認識,不僅了解了什么樣的東西可以吃,也明白吃多的后果,以此增強兒童的生活經驗,循序漸進地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一)選擇合適繪本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能力。教師在選擇繪本時,要綜合考慮智力障礙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和認知方面的特點,由于智力障礙兒童認知能力比較弱,對圖片和文字的感知、觀察和思考的速度較慢,因此教師選擇的繪本要符合兒童認知發(fā)展水平,采取由易到難、符合兒童興趣的原則,保證兒童有閱讀繪本的意愿,可以從情節(jié)簡單、故事短小的繪本入手,繪本的圖案要清晰優(yōu)美、色彩鮮艷,人物要大且形象有趣,內容應是以兒童生活日常為主題的故事,語句少且重復[8],在兒童掌握之后逐漸增加情節(jié)相對較多且復雜的繪本,在繪本的選擇中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合適的繪本后,教師可以采取多重感覺教學法對智力障礙兒童的認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認知能力的缺陷是導致智力障礙兒童在溝通、社會適應方面存在障礙的基本原因,因此有必要對兒童先進行認知訓練。教師在充分了解選取繪本的語言、構圖、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多感官的教學,即:將兒童的視、聽、觸、動等感覺結合進行訓練的方式,以此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繪本最吸引兒童的是圖畫,教師可先讓兒童觀察圖畫(視覺刺激),引起注意,增強兒童的“讀圖”能力,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指出圖畫中的內容(聽覺刺激),訓練兒童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反應速度,根據(jù)繪本的內容讓兒童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表演(動覺刺激),來提升兒童的想象力和參與感,豐富繪本閱讀的體驗。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將示范和引導相結合,通過多種信息刺激兒童的多感官,以增加繪本閱讀對智力障礙兒童認知水平提升的有效性。
(二)采用適當?shù)慕虒W法科學有效地進行溝通訓練。教師在利用繪本閱讀增強兒童溝通能力的訓練時,要以兒童的認知水平為基礎,采用情景式教學法,為兒童創(chuàng)設有利于溝通的環(huán)境,智力障礙兒童往往存在注意力缺陷,在獲取信息時視覺接收性優(yōu)先,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中出彩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如在閱讀繪本《烏鴉喝水》中,采取圖片導入的形式或者以烏鴉玩偶的形式,為兒童創(chuàng)設烏鴉喝水的情景,幫助兒童進入到這樣的角色中。在加強引導的同時,要給予留白,設置簡單的疑問,如:“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呢?”讓兒童產生思考和想象,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兒童大膽溝通,充分調動兒童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兒童的非言語溝通方面,主要通過表情、動作來體現(xiàn),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讓兒童在多閱讀的基礎上,從宏觀到微觀,發(fā)現(xiàn)故事中的細節(jié),并增加兒童的認知深度,在對故事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角色扮演或游戲的方式以肢體動作和表演的形式為大家展示,展示過程中,教師要對兒童進行引導,形成有效溝通,在提升兒童溝通能力的同時,增強兒童的自信心。
(三)加強環(huán)境支持增強智力障礙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增強這類兒童適應社會的本領,積極融入社會。教師在利用繪本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為兒童設置自由輕松融洽、符合愉快閱讀的環(huán)境,加強環(huán)境支持,減少與環(huán)境接觸中的限制,這種環(huán)境支持包括外在的環(huán)境:學校可以設置繪本閱讀教室、繪本圖書館、兒童劇場等,在基本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培育閱讀文化,為兒童營造一個至真、至善、至美的繪本世界[9],形成輕松活潑有效的繪本繪本閱讀文化氛圍。也包括人際環(huán)境:教師自身的能力和對繪本的掌握程度,同伴關系等都會對兒童的繪本閱讀效果產生影響。發(fā)揮繪本閱讀的教育功能,將繪本閱讀融入到兒童的生活和學習中,繪本不應該作為一種訓練手段,它應成為潤化兒童心靈的讀物,通過繪本閱讀使兒童達到知情意行全方面的發(fā)展,豐富智力障礙兒童的情感,增強融入社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兒童社會技能方面的教育,將繪本中描述的復雜的操作性技能進行分解,分解成兒童容易觀察和模仿的動作,引導學生將復雜的社會適應技能轉變成簡單的動作,習得融入社會的技能,增強兒童對繪本中故事的理解,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繪本閱讀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對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溝通、情緒和情感以及社會適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繪本在培智學校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教師在運用繪本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更需要選取合理的繪本內容,結合相關的教育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興趣為導向,充分利用繪本作為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10],使智力障礙兒童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繪本閱讀,促進發(fā)展,更好的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