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秀云 陳炳周 魯文文
摘要:村文化室是我國基層文化事業(yè)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強力抓手。本文以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為例,分析貧困地區(qū)農村文化室建設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基于此著重探討加強農村文化室建設的對策,促進農村文化建設不斷向前邁進。
關鍵詞:文化室;質量;貧困村;對策分析
村文化室是農村基層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開展教育活動、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供信息服務、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職責,對提高農村群眾的整體素質、發(fā)展基層文化、促進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村文化室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之一,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和加快“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偏遠貧困山區(qū)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作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因為歷史和現實的各種主客觀原因,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都相對落后。認真研究該縣村文化室建設質量面臨的困難與對策,既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又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甘洛縣村文化室建設的現狀
通過實地調研和人物訪談,結合縣級部門組織的文化室建設聯合大排查以及文化室培訓,及時深入地了解了甘洛縣文化室建設的具體情況。一是硬件設備初具成效。在各級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扶持下,這幾年甘洛縣農村文化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甘洛縣已實現行政村文化活動室的全覆蓋,村級農家書屋為農民提供實用的圖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超過1500冊,實現了廣播系統和無線應急廣播設備全覆蓋。二是職責分工基本明確。安排專人負責村文化室管理,明確村文化室的主要職責,確保村文化確?;鶎庸参幕铡白詈笠还铩睍惩o阻。形成了多方式、多途徑、全方位的信息發(fā)布平臺,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的普及和共享,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精彩豐富的文化大餐。三是民族特色充分凸顯。結合彝區(qū)實際,對照四川省貧困地區(qū)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內容和指導標準,甘洛縣率先整合民俗活動場所項目,開展的文化活動或建筑風格都體現當地濃郁的民族特色,彝族的民族文化元素幾乎無處不在。
二、甘洛縣村文化室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村文化室硬件存在短板。在甘洛縣227個行政村中,有199個村文化室前期已達標,剩余的在2019年進行了重建或完善。一是極少數村文化室還未全部完善,原因為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未完工、老活動室被拆除,個別村未找到合適的場地作為專門的村文化室。二是部分已脫貧退出村文化室的廣播系統損毀較嚴重,應急廣播遠程操作故障率高、擴音器故障率高。三是部分老綜合體建設時間較早,文化室面積太小,文化活動開展受限。四是文化室場地被占用現象較為普遍,部分文化室被當作駐村工作隊的臥室。
(二)村文化室管理不到位。具體表現為:一是部分村文化室的圖書擺放不規(guī)范、未進行分類貼標簽。二是部分村文化室制度未上墻。三是部分村文化室無開放時間標牌。四是部分文化室的圖書借閱不規(guī)范、借閱率低。五是部分文化室農家書屋開放時間太少或很少開放。六是部分文化室宣傳欄無宣傳內容或信息更新不及時。七是文化室配送的光盤大多沒有拆封。八是廣播系統使用率太低,整體來看,除了重大事情通知外,廣播系統并沒有真正的發(fā)揮作用。
三、促進甘洛縣村文化室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整體推進,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基層干部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認識到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的關系,切實把文化室建設納入到村經濟和村發(fā)展的規(guī)劃中去,用健康、先進、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村干部(包括駐村工作隊)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營造良好氛圍,明白文字是傳播文化的主要途徑。二是加強培訓力度,特別是文化室管理意識、管理內容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訓,提升基層干部的業(yè)務素養(yǎng)。三是加深引導力度,村干部要引導村上的學齡兒童主動借閱圖書、培養(yǎng)閱讀習慣,并及時做好借閱登記等圖書管理工作,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狠抓落實,健全農村文化制度。村文化室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各項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一是鄉(xiāng)鎮(zhèn)要高度重視,成立文化工作領導小組,指派專人分管文化工作,明確責任,制定村文化室建設的中長期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并督促村級貫徹落實。二是村級要嚴格按照《文化活動室管理制度》,夯實責任,指派專員負責村文化室的日常管理運營工作,及時做好各項記錄,做到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建立文化活動檔案,及時記錄和規(guī)范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提供經驗支撐。
(三)細化舉措,助推農村文化建設。針對目前村文化室存在的問題,要細化工作舉措,切實提高農村文化建設的成效性。一是有必要對部分老文化室,特別是前幾年退出的貧困村文化室,進行舊房改造或重建并科學合理的布局。二是對廣播系統要進行全面排查,采購足夠的配件,每個鄉(xiāng)鎮(zhèn)可以配置部分備件,村鎮(zhèn)(鄉(xiāng))干部要堅決消除“等、靠、要”思想,與相關職能部門一起及時排除故障,確保系統的正常安全使用;三是要把廣播系統充分應用起來,不僅起到日常通知的作用,更要做好早晚節(jié)目和新聞播報,使之成為農村思想文化宣傳的主陣地,同時還要確保應急廣播的正常使用。四是配備相應的光盤播放設備,讓購買配置的光盤有效利用起來。五是優(yōu)化文化室建設,充分利用好文化室資源,注重創(chuàng)新農村文化內容、形式和手段,適當增加農民喜聞樂見的內容,比如樂器、棋牌等,要讓村民有興趣到文化室來。
參考文獻
[1] 劉琳. 農村文化室建設模式初探[J]. 農業(yè)科技管理, 2007, 34: 59.
[2] 朱日保. 農村文化室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 辦公室業(yè)務, 2016, 18: 64.
[3] 中共甘洛縣委辦公室 甘洛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甘洛縣“22+1”扶貧專項2019年實施方案》(甘委辦發(fā)〔2019〕68 號). 2019.
作者簡介:原秀云(1989-),女,博士,河南林州人,由四川大學選派赴涼山州甘洛縣掛職扶貧,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扶貧;
陳炳周(1972-),男,博士,河南淮濱人,由四川大學選派赴涼山州甘洛縣掛職扶貧,研究方向為高校扶貧和民族地區(qū)黨建;
魯文文(1988-),男,本科,四川安岳人,2018年10月起在中共甘洛縣委辦公室工作,研究方向為民族地區(qū)文化和黨建。
(四川大學軟件學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四川?成都?610065;中共甘洛縣委辦公室?四川?涼山?61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