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女工群芳圖
管飛
《女工繪》,劉慶邦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8月
《女工繪》以20世紀70年代的礦山女工為主角,塑造了華春堂、周子敏、陳秀明等風姿各異的青春女性形象,繪就了一幅后知青時代礦山女工的群芳圖。作品對眾多女性形象的命運有著深入細致的理解和體察,尤其是對主人公華春堂的描寫,準確繪制了煤礦女工命運多舛的多面形象,并以對小人物的書寫折射時代特色。華春堂雖然身材瘦小,也不美貌,但從容、智慧,對人事很有心。她從小失去父親,極早成熟,有當家的意識和責任感;她精于謀略,工于心計,“愿意跟周子敏接近,一個主要的心理動機,是想有朝一日能調(diào)到化驗室工作”;她內(nèi)心要強,找對象因為個子矮小被嫌棄,卻促使他果斷找了礦上最高的小伙子……華春堂所顯現(xiàn)的不屈不撓、勤謹務實又不乏溫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華令人動容。在經(jīng)歷了多次戀愛的失敗之后終于和人訂婚,但就在準備婚禮的時候,發(fā)生了車禍。故事至此戛然而止,令讀者不勝唏噓。在悲與痛之外,人們掩卷沉思,又分明能體會到一份溫情,這份溫情便來自作家對善與愛的信仰。
看到世界,看到自己
□?劉英
《目光》,陶勇、李潤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10月
陶勇醫(yī)生的專業(yè)崗位在眼科,幫助許多人治愈眼疾,恢復光明,看到世界?!赌抗狻分械脑S多文字,卻是他在不幸遇襲重傷之后的反思,關于善惡、生死、理想。特殊的經(jīng)歷能夠讓作者去發(fā)現(xiàn)和思考人們平時忽略的一些東西。他曾醫(yī)治過的一個小孩,一次次病情的惡化、一次次手術的疼痛,他以為從醫(yī)生的角度可以理解這孩子所承受的痛苦。但當他以傷者的身份面臨手術、面臨生死,親身感受到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種種壓力時,那個小孩堅韌而強烈的求生欲就像回饋的一粒種子,瞬間在自己內(nèi)心被喚醒,并轉化成了他抵御痛苦的勇氣。這些感受可能是普通人日常中不會觸及的,但同樣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如今,這些感悟都通過文字,傳遞給了我們。陶醫(yī)生不是職業(yè)作家,下筆直白坦率,這些不事雕飾的細節(jié)記述卻能直抵人心。完成這些文字的過程,既是反觀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也是自我治愈的過程,并且最終成就了這樣一本值得細讀和深思的好書。看清了自己,也便看清了世界,更重要的是向人們示范了該怎樣去看。
春天里的逆行
□?王天孜
《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組織編寫,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0年6月
本書從全國抗疫工作者中征稿,經(jīng)過三輪評選,篩選出三百篇稿件,按照逆行、身影、戰(zhàn)友、家書、手記五個主題收錄一百篇文章。全書真實記錄了醫(yī)生、護士和防疫工作者們與病毒抗爭、與時間賽跑的真實故事,以最大的努力還原了抗疫第一線人員的生活,表達了他們的心聲。他們中,有年過花甲的抗疫老將,也有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90后。他們分別以不同的視角,講述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瞬間,冷靜地講述自己經(jīng)歷的事件和當時的真實感受,從而展示出整個戰(zhàn)疫過程的曲折與復雜、折射出武漢乃至全國抗疫的大場面和大全局。書中文章的文筆或許并不優(yōu)美成熟,給人傳達的卻是真實的力量和希望,質(zhì)樸平實的語言中描繪出的是刀光劍影般的驚險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源自真愛的兩次寬恕
□?劉??英
《藝術家們》,馮驥才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0月
《藝術家們》以唯美的筆調(diào)塑造了內(nèi)涵豐富的當代藝術家形象,從青年到晚年的時間跨度描寫他們的生活狀況和藝術追求,折射近半個世紀的時代巨變。如此宏大背景的敘事,卻以楚云天兩次情感驛動與被寬恕的過程串起了整個故事。隋意與楚云天是青梅竹馬的神仙眷侶,但田雨菲和白夜又都能讓楚云天感受到親切而朦朧的美好。田雨菲后來走到了拍賣行,可楚云天最終與商業(yè)拍賣絕緣。白夜從美術展到研討會都很“厲害”,但她的小把戲被看穿之后,就再無聲息。此間的象征與隱喻意味頗深?!包S金時代”的藝術家們可以用作品的純真力量撼動大眾,這種轟動效果的背后是人們對藝術之美的渴望。但商業(yè)化興起,大眾對藝術作品價值的認定掛鉤到了拍賣行情上。而在專業(yè)領域的圈子里,評論家則有了為藝術價值背書的強大話語權。為了活在自己的藝術中,有人以藝術的名義逃避現(xiàn)實,而有人則以藝術去積極參與現(xiàn)實。萌動、堅守或犧牲,歸根結底都是想把個性的魅力變成個性的藝術。楚云天未能免俗地先后兩次誤入歧途,所幸及時醒悟,而又得到了真愛的諒解與寬恕。
推陳出新的中國史
□?王天孜
《圖文中國史》,樊樹志著,中華書局,2020年10月
面對浩瀚的中國歷史,如何能夠充分地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使自己變?yōu)橐粋€聰慧通達的人?樊樹志先生的這本《圖文中國史》,延續(xù)了以前的講史風格,用最精簡的篇幅、最生動的語言和最精美恰當?shù)膱D片,將中國歷史講得清楚明白、雅俗共賞。本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博采眾家之長。例如,寫到傳說時代,引用了張蔭麟的美文;寫西周文明的時候,引用了楊向奎的觀點;寫到宋朝科技時,引用了李約瑟的高見。如此的引用,提升了全書的高度,增添了全書的亮點。此外,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很多具有新意的觀點。例如,關于古人類起源的觀點,關于封建的本意,關于大航海時代中國在全球化貿(mào)易中的地位等,這些新的觀點引人入勝,發(fā)人深思。全書筆法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既有骨架也有血肉,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者,都能從中去粗取精,各取所需。
從文物回溯歷史
□?管飛
《博物館里的中國歷史》,羅米著,天天出版社,2020年10月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各族文化絢麗多彩,而博物館是我們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好去處?!恫┪镳^里的中國歷史》是一套面向少年兒童的文化通識類作品,從審美和歷史的角度向廣大少年讀者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叢書在分冊的劃分上,與其他同類圖書多按文物類型分類不同,本書按地域劃分,介紹每個館內(nèi)獨具代表性的文物,通過它們,讀者不僅可以一窺各個地域的獨特風情,如中原的莊嚴、楚地的浪漫、江南的靈秀、嶺南的活潑、大漠的蒼涼等,也能讀出當時當?shù)厝藗冇兄鯓拥牧曀祝瑢γ烙兄鯓拥目捶?。書中選取的文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同時兼顧特殊性和稀缺性,既有《清明上河圖》、兵馬俑這種具有高知名度的文物,也挑選了銅坐龍、金馬鐙等雖然知名度略低,但具有極高文化、歷史價值,甚至影響世界文化進程的重要文物,其中許多文物在此之前很少被進行專門的介紹。作者特意采用幽默生動的寫作手法,在介紹知識的同時融會貫通了大量故事,如中國古人怎么“送快遞”?新年的第一聲鐘聲來自哪里?肚子疼寫下的千古奇作長什么樣?古典小說里的“交椅”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些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謎團,也一一得到了妙趣橫生的解讀,增強了圖書內(nèi)容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