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 100031)
在俄羅斯這篇廣袤而優(yōu)美的地域上,涌現出了眾多的天賦異稟、音樂思維活頁的音樂大家,例如眾所周知的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等,無一不再世界音樂的長河里留下了璀璨的一筆。他們的音樂包含了俄羅斯民族骨子里的爽朗和堅韌,一區(qū)區(qū)慷慨激昂的交響樂,一曲曲優(yōu)雅委婉的芭蕾樂,每一曲都描繪出了一個經典的故事,為世界音樂史留下了絢爛的瑰寶。而這其中特點最為鮮明的便是俄羅斯東正教音樂,東正教在俄羅斯本土和俄羅斯人民心中的占據及其重要的地位,而東正教音樂更是匯聚了俄羅斯人民及東正教虔誠信徒的智慧和音樂天賦的偉大藝術,他體現出了俄羅斯東正教信徒長期的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及戰(zhàn)斗歷史等眾多因素,全面體現了俄羅斯東正教的文明與發(fā)展歷程。
早在1054年,基督教會的東、西的兩個派別出現了明顯的割裂。將君士坦丁堡作為教會的中心東派,始終認為并宣稱自身信仰的才是正統(tǒng)的基督教義。在東正教的教化上存在的各中教禮活動中,東派的教會很大一部分用語都是使用希臘語,因此該派又被稱為“希臘正教”,但是該派并非強制使用希臘語,也可以使用當地的語言或是民族語言,基于此,東方正教會也時常被人們稱為是“希臘正教會”。但是東正教作為基督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卻始終是最不被人民認同、熟知的存在,這或多或少受到了當時基督教文化中心論的限制,但是實際上,作為東方文化之一的東正教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對俄羅斯、東歐等其他一些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政治、文化、歷史等領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藝術領域的影響更是極為深遠。時至今日,全球領域內的東正教信徒接近兩億人,而單單是在俄羅斯,就有多達七千多萬的東正教信仰者,占據了俄羅斯居民總數的一半,因此東正教對俄羅斯各個領域的影響特別是音樂、藝術方面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不可否認,由于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時代特點、區(qū)域差異和民族特性等眾多因素的作用,東正教的音樂發(fā)展趨于多元化,但其最主體音樂依舊和格力高里圣詠在較高相似度,其中便存在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拜占庭圣詠,拜占庭圣詠和格里高利圣詠在眾多方面都存在眾多共同之處,但是二者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最直觀的一點就是拜占庭圣詠主要出自于圣經中的內容,而它的音樂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伴奏中并沒有運用到各種樂器,而歌唱的方法主要有單聲部的伴唱、對唱以及日后的俄羅斯東正教會所廣泛使用的多聲部合唱等。而格里高利圣詠的內容大部分源自于自由詩。在當時,東方禮儀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是古語,而運用各個民族的特有語言的情況同樣時??梢姟T谡{性和調式的體系方面,它們與西方傳統(tǒng)的八個教會的調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異曲同工之處,同時除東正教之外,還有其他的教會音樂的旋律于其具有極高的相似度。縱觀東方教會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發(fā)現,宗教信仰者們的合唱活動中體現出的儀式感和重視程度,明顯高于教羅馬教會彌撒,同時在當時的還占據了重大的比重,在日后的發(fā)展中同樣存在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清晨和夜班的禱告中的作用和地位甚至超過了他在彌撒中的作用。
俄羅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大國,最早可以追溯到異教時代,俄羅斯當地自己的民族音樂便已經出現,它們與所屬的宗教相互結合、共同繁榮,在共同進步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了風格迥異、特性突出的民族音樂。988年基輔公國的弗拉基米爾正式將東正教設立為國教,而東正教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合唱,特別是圣經的合唱顯得特別正式,東正教信徒們將合唱圣經作為最為重要的儀式,正是因為東正教這一特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俄羅斯的宗教音樂的興起,并僅此機會逐步的發(fā)展、壯大,不僅如此,這一形式在俄羅斯本土和人民的心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俄羅斯的宗教音樂不但融合了拜占庭宗教音樂的成分,同時還吸納了本土的民間音樂的養(yǎng)分,最后創(chuàng)造出了一部充滿了當時民族區(qū)域特色的曲調體系。當然還有另一方面,拜占庭宗教典禮確實是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同樣做出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俄羅斯民族音樂能取得今日輝煌的成就同樣離不開對其傳統(tǒng)的研習。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拜占庭的宗教典禮不會用到任何樂器進行伴奏,只是通過經過專門訓練過的合唱團來進行合唱,從而舉行相應的典禮,而俄羅斯東正教音樂也完整的繼承并沿用了這一傳統(tǒng)特色。
從十二世紀開始直至十七世紀,俄羅斯東正教的禮儀圣詠在按照紐姆譜詠唱的意義上被稱為“符號譜圣詠”。這種紐姆譜是以拜占庭紐姆譜作為原始基礎,并將其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產生的新的藝術,這種新興的形式和早期的拜占庭的音符存在極高的相似度,但是二者之間的差異童謠較為直觀。而發(fā)展到了16世紀時,符號譜所記錄并體現出來的樂譜依然不是明了、直觀的音程,類似這種形式的樂譜通常只是為了幫助歌手便于記憶并加深影響,這而這一問題的產生,直接導致了時至今日,人們經歷了大量的研究與分析,依舊不能完整、準確地翻譯出這些樂譜。在俄羅斯漫長的音樂發(fā)展歷史長河中,東正教的修道院圣詠同樣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當時的俄羅斯境內,無論是規(guī)模較大的教堂亦或是小教區(qū)的教堂的圣歌都有著按照各自情況發(fā)展的歷史。而俄羅斯教會的多聲部音樂是在十六世紀產生的,俄羅斯東正教的圣詠大多數都是二三或四聲部的形式,通過方形符號記錄、譜寫在五線譜上。符號譜旋律圣詠的古旋律是具有和聲的,是根據西方教會圣詠作為模板而創(chuàng)作的,制定的音律被放置于中聲部。
十世紀初,八調唱法在東方的教會中獲得了全面的發(fā)展同時在眾多的活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在這其中位于首都君士但丁堡的各個教堂中都具有極大的宗教感染力的效果;而俄羅斯東正教會的音樂則是另辟蹊徑,朝向了另外一個方向發(fā)展,不同與其他東方教會的是,它更多的是繼承了拜占庭歌調的唱法,除此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保加利亞哥調的特點和風格,最后在融合了來自于俄羅斯民間的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本土音樂的成分,最終共同形成了俄羅斯字節(jié)的符號歌調。
符號歌調是十二世紀直至十七世紀的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傳統(tǒng)禮拜音樂,是通過沒有線譜的特殊符號進行摘抄和記錄的,這就是符號歌調名稱的由來,而符號歌調選用的符號很大一部分是南斯拉夫文,還有一部分則是希臘文的字母,除此之外,符號歌調還可以通過顏色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通過石墨譜寫的黑色的符號,通常是記載不變的音節(jié),而另外一種則是通過朱砂書寫的是紅色的符號,主要記錄的是可以變化的音節(jié),過去,傳統(tǒng)的古老符號音樂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單音的教會樂,是根據拜占庭的八調規(guī)則做為基礎和模板,在經過加工、潤色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而符號歌調則是在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各種宗教日常活動中,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和積累,最后經過多人的傳頌和總結最后慢慢產生的,參加該項活動的信徒包括了俄羅斯各個階級的任命,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到此參與,這充分體現了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地位。雖然符號歌調出自于拜占庭音樂,但與之相比,符號歌調也具備其自身的有點與個性,符號歌調顯得更加柔和、平緩;同時可以不夸張的說,正是經歷了俄羅斯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襯托與生活,才幫助了拜占庭八節(jié)音樂在俄羅斯得到了全新的生命力。
基輔歌調同樣在俄羅斯東正教音樂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也是俄羅斯東正教會音樂的一個新的類別,這種形式從本質來所說也屬于符號歌調,是符號歌調在南俄羅斯的一種分支,后人通過大量的文獻和研究,時至今日,依舊無法確定基輔歌調是在什么時間段產生的,但是大多數研究者給出的結論都認為,基輔歌調是在俄羅斯的符號歌調之后出現的。基輔歌調是十七世紀才開始在莫斯科出現和流傳的,基輔歌調和很多東正教會的歌調具有相同的出處,都是由八調體系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來的,在基輔歌調的音律中時常包含著念涌和歌唱兩種音樂表達手段,并且是二者輪流進行的,除此之外個別詞句或是部分段落循環(huán)出現的現象也時常發(fā)生。但是基輔歌調和符號歌調兩者想不,在唱腔總量上要少了許多。但是基輔歌調的優(yōu)點同樣相對明顯,該歌調的韻律和其他眾多歌調相比,最為明顯的特殊就是韻律短小,同時也較為淺顯,其中也不具備復雜的唱腔的變調加工,這一性質更加展示出了主音的穩(wěn)定與明確性。
到了十六世紀世紀中期,東正教在俄羅斯得到了更加長期的發(fā)展,與時俄羅斯東正教音樂有出現了飽含了隆重節(jié)日氛圍的三種歌調,這三種分別是道路、領唱者、大符號歌調。道路歌調與符號歌調二者之間的管理最為密切,其中的共通點甚多,產生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道路歌調本身就是從符號歌調中發(fā)展出來的。把類似的符號歌調與道路歌調兩者單拿出來進行直觀的比對,不難發(fā)現,二者之間具備很強的一致性,其中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唱段之間的流暢性與整體唱腔的共通性,道路歌調的唱腔對于符號的節(jié)律采取了更加繁雜的處理,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符號的數量,從而使節(jié)拍線變得更加復雜化,所以說道路歌調對于短音的分割處理是在節(jié)律體系當中的一大特色,這一看是無用的處理幫助了歌調產生莊嚴隆重的氣氛下過,正是因為道路歌調這一突出、優(yōu)越的特點,使得道路歌調在眾多重大的東正教會活動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領唱者歌調和上述的歌調相比,領唱者歌調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該歌調并不是出自于八調體系,基于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將領唱者歌調視為是非八調符號歌調傳統(tǒng)的發(fā)展,同時這種歌調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音調較為廣泛,同時在此類歌調中還包含了大量的裝飾音,而它的音律和節(jié)奏特點更加鮮明。綜合上述特點,都為領唱者歌調賦予了激情四射和華麗絢爛的屬性。
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在俄羅斯東正教教會上出現了另一種新的音樂形式,也就是大符號歌調,該類歌調并沒有創(chuàng)新出特定的新記譜法,而是采用了固有的傳統(tǒng)符號記譜法。但是經過了這一次變化,符號記譜法有一次獲得了新的特點,由于大符號歌調的唱腔結構音調較其他歌調來說更加寬廣,這就使得該歌調的部分唱腔之間的差距和分割界限變得相對模糊,八調的區(qū)分也不再像其他歌調那樣明顯。而道路歌調、領唱者歌調和大符號歌調與符號歌調一道,眾多新興和傳統(tǒng)的歌調共同構成了異于傳統(tǒng)歌調的一種全新的歌調體系,而這其中的任何一種歌調體系都在俄羅斯東正教教會活動中占據了屬于自己不可撼動的牢固地位,同時也很好的履行了自身的義務,充分展現除了自身的特點和功能,為俄羅斯東正教音樂的傳播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全面展示了俄羅斯東正教信徒和俄羅斯人民的音樂天賦。
綜上所述,俄羅斯東正教音樂經過了長時間的發(fā)展與不斷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特點鮮明、風格獨特的東正教音樂。俄羅斯東正教不但為俄羅斯人民在政治、生活、文化上產生可深遠的影響,最主要的是俄羅斯東正教的音樂經過了長時間的演化和發(fā)展,不但很好的繼承和弘揚了拜占庭歌調的特色,還在很多細節(jié)中使用了保加利亞歌調風格,最主要的是還融合了俄羅斯民間的本土音樂的成分,俄羅斯東正教信徒通過自己的智慧,將多方優(yōu)秀的特點集于一身,最后創(chuàng)新出了眾多新興、特點鮮明、風格迥異的新興歌調,為世界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絢爛的音樂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