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少女S
徐志勝拿到了某脫口秀節(jié)目年度第四名,成了本屆脫口秀當之無愧的黑馬。坦白講,在大眾的審美體系里,徐志勝的臉絕對算不上好看,但在他身上,你完全看不到對長相的過分在意。在他聲名鵲起的第一場突圍賽中,就足足講了5分鐘調(diào)侃自己相貌的段子。整季看下來,徐志勝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容貌焦慮”。
但以前的他,并不是這樣的。他也曾經(jīng)因為長相遭遇過漫長的校園霸凌,變得敏感又自卑。幾乎從有記憶起,徐志勝就知道自己長得很丑、很不起眼,三年級的時候,同桌直接評價他:你長得真丑,眼睛小,嘴唇厚;六年級的時候,有人對他說:志勝,你長得像只怪物;學校廣播體操比賽,徐志勝因為個子矮,站在第一排。但老師看了他一眼,就把后面那位跳得比他還差的男生換到了他前面;和朋友一起聊天,都不敢去上廁所,因為害怕朋友從沒發(fā)現(xiàn)他離開過……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是容貌焦慮,我是容貌絕望?!?/p>
徐志勝第一次體會到存在感,是在高中的一個課間十分鐘。他無意間給幾個女生講了個笑話,把她們逗得哈哈大笑。從那以后,每個課間,都有同學去找徐志勝聊天。他仿佛有一種天賦:同樣的事情,由他講出來,就變得很有趣。與此同時,他也從同學們的笑聲中感受到了“被關注”。讀大學后,自由的學校環(huán)境讓他更加堅信這一點,他找到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地方:辯論隊,學生會,支教……這些事情讓徐志勝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不是只存在長相這一種評價體系。
畢業(yè)后,徐志勝選擇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他選擇脫口秀,是為了逗笑其他人,而不是對這份職業(yè)的渴望。他真正獲得治愈,是他的職業(yè)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我最開始講脫口秀是因為想要獲得那種笑聲,獲得一種存在感,但后來慢慢地,就更喜歡在那個舞臺上的自己了。”
站在臺上,他第一次講了真正想說的內(nèi)容:別人對他長相的同情。這是他真正想表達的情緒,是他自我接納的開始,也是他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一次演出中,他上臺后一句話都沒說,但觀眾竟然看著他笑了5分鐘。他回憶那次演出:那種笑其實不是嘲笑或者諷刺,你能感覺到他們對你的喜愛,大家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笑,那一刻看到你就想笑,你給了觀眾笑的空間。他把這次經(jīng)歷寫進段子里:“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p>
幽默,不再是他隱藏容貌焦慮的手段,而是他和容貌焦慮和解的開始。
(摘自微信公眾號“心理0時差”,有刪節(jié))
【素材運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徐志勝用親身經(jīng)歷詮釋了這句話的豐富內(nèi)涵。從“長相奇丑”到“相貌優(yōu)勢”,能讓兩者之間實現(xiàn)完美過渡的,是徐志勝“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坦坦蕩蕩地直面自己的弱點,努力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才是與“容貌焦慮”和解的最佳途徑。外貌跟學歷一樣,充其量就是個“敲門磚”,實力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算吐槽自己長得丑,也需要超強的心理實力。一個能與缺點和解的人,終將所向披靡。
【適用話題】幽默;成長;自信;成功;接納自己;戰(zhàn)勝容貌焦慮
(特約教師 王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