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雯
地質隊,這個聽起來有點古老的職業(yè),工作情形究竟怎樣?駐地溫州的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一群常年野外作業(yè)的地質人現(xiàn)身答疑。
無人區(qū)作業(yè)十余年,每晚衛(wèi)星電話報平安
地質隊員的主要任務是地質找礦,他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夜宿星辰去尋找的,是國家需要的、緊缺的礦藏資源,比如稀有金屬、螢石礦、銅礦等等。
浙江沿海,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全省11個地市現(xiàn)在大約有3000名地質隊員,常年行走在山海間,出入于無人居住的山野和海島進行地質調查。
以浙江省地質勘查局為例,下屬的十一個地質大隊有2000來名地質隊員常年在野外作業(yè),除了在省內開展地質調查,也會去省外做項目。
比如溫州的第十一地質大隊,有個條件最艱苦的項目組在海拔4000多米的新疆阿爾金山無人區(qū),10來人的團隊常年野外作業(yè)。
項目組的衛(wèi)星電話,每天晚上7點要準時從營地打回溫州報平安,并報告第二天的行程。
每年,氣候條件允許野外作業(yè)的5~10月,地質隊員都會安營扎寨在荒蕪的戈壁灘,在那里手機沒有信號,買菜要驅車 7~8 小時才能找到集鎮(zhèn)。
戰(zhàn)風沙,斗嚴寒,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相當惡劣,而且水源奇缺,隊員們的帳篷一般挨著溪溝邊搭建,但有一年半夜洪水竟把帳篷沖垮了,所幸隊員們都安然無恙。
阿爾金山無人區(qū)的隊員最害怕的是外出汽車拋錨,因為沒法打電話叫拖車,只能靠自己把車修好,才能平安回到營地。
背20斤土下山,經常和民工打交道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的地質隊員,在野外要完成地質填圖、采集標本、追溯礦點等工作。
他們經常背著干糧,出沒在沒有路的山野里,自己割草、砍柴造一條路出來;為了調查取樣還要刨土、鑿石,這些重體力活也都是家常便飯。
十一大隊的地質隊員潘錦勃 1990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從業(yè)30多年的他,作為項目負責人在青田山區(qū)完成了100平方公里鉬礦項目的勘探工作,一做就是8年。
這100平方米公里的土地,是地質隊員一路砍柴、割草、涉水,用雙腳踏遍的。
通常,車子開到山下,隊員至少要步行2小時才能進山,然后對山上各點位的土壤取樣,一直干到傍晚下山。
一天可以取 20個樣品,每個樣品要取400克,下山時就要背著近20斤土回來。因為石頭沙化后會變成土壤,通過檢測土壤的微量元素,可以知道這一帶巖石的情況。
如果點位上碰巧有裸露的巖石,那就要做好標記,然后找工人上山一起來取石樣,一塊石樣要求 10厘米寬、2厘米深、1米長,一般重量40~50斤,在山里折騰一天也只能打2~3 塊樣。
工人一般只能找到本地中老年人幫忙,打石頭 300~400元/天,搬運180~200元/天。
平時,地質隊員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工人,而且這活,一般人還不愿意干,因為實在不穩(wěn)定。
迷路要原地等待,地質隊員如何求生
2015年的一天傍晚,潘錦勃的手機突然收到隊友發(fā)來的 GPS 定位:隊友找不到回來的山路,正在原地等待救援!
接到求救信息,大家馬上聯(lián)系山下村莊,組織了一批村民帶著手電搜山,經歷了2個多小時的尋找,終于在一處巖壁上找到了這位隊員。
必須要隨時攜帶地圖、羅盤、放大鏡等簡單工具。地質隊員走的,都是沒有人走的路,他們早出晚歸,每天步行3~4萬步是家常便飯。
有人會問,手機不是有導航嗎?地質隊員為什么還要帶地圖?那是因為隊員們去的很多地方,手機完全沒有信號,必須要通過地圖和羅盤來辨認方位。他們還會隨時攜帶油漆罐,沿路做標記,防止自己迷失方向。
一位地質隊員告訴記者,并不建議沒有野外生存經驗的人去爬那些陌生的山頭,因為很容易迷路。
要是一旦迷路又沒有手機信號,建議可以通過太陽方位、樹木朝向和水流方向來做簡單判斷,比如水往低處流,順流而下也可以找到下山的路。
路遇毒蛇、野豬夾,風餐露宿苦樂多
出野外作業(yè),地質隊員最擔心遇到兩樣東西,一個是毒蛇,一個就是野豬夾。
對毒蛇的出沒,潘錦勃有著天賦異稟般的洞察力:" 天越是熱,蛇越喜歡在開闊樹蔭下活動,它們會釋放一種特殊氣味,一聞到,你就丟石頭、打草,把蛇嚇跑了再走過去。"
這些年,有潘錦勃在,隊友們從來沒被毒蛇傷過,不過有一次一個隊員被野豬夾夾住了腿。
地質隊員穿的鞋都是高幫的,高幫可以保護腳踝,當時隊友被野豬夾夾到,所幸有高幫鞋保護,只是受了點輕傷。
不過,這種獵夾必須要兩人合力才能打開,這也是地質隊員出外作業(yè)至少要2人一組的原因之一。
青田鉬礦這個項目里,有一片海拔1000米的10平方公里無人山區(qū)。
剛開始,隊員們每天早晨6點抵達山下,要步行3~4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但也只能工作3~4個小時,因為下午3點必須返程,不然天黑會有野獸出沒,山里走夜路遇險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也是因為這樣的工作節(jié)奏,地質隊員的午飯永遠是在路上用面包、地瓜簡單對付一下。
鉆草叢、爬巖壁,風餐露宿的地質隊員,十個有九個是老胃病。
野外遇到下雨甚至下雪天,也只能繼續(xù)前行,隊員們有風濕病關節(jié)炎的也不在少數(shù)。
有人摔下山崖后辭職,“今年招 80 人只招來 40 個”
做青田鉬礦項目時,考慮到在無人山區(qū)每天來回太費時,工作效率也比較低,潘錦勃和隊員曾在山里安營扎寨了半個月。
不過,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卻讓一位團隊好兄弟心生退意。
“那天,大家在山上走,有個隊員不小心摔了下去,我們看他翻滾了很長一段路才停下,找到他的時候,渾身都是血口子?!?/p>
潘錦勃很惋惜,這位隊友業(yè)務能力很強,也很有才華,可能是因為這次意外,讓他選擇了放棄這份工作,不久后離職去了另一座城市的高校當老師。
因為工作條件艱苦,地質隊員大多是男性,在第十一大隊400多名隊員里,只有70來個女性,女同志受到照顧,基本不出野外作業(yè)。
今年,第十一大隊招了40多個新人,原本計劃是要招80人的,但是這幾年愿意來做地質隊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好些孩子都是家里獨生子,父母舍不得他干這個,我們開一萬多元的月工資也不一定有吸引力?!?一位地質隊員對記者說。
摘編自《錢江晚報》202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