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卓蕓 by Wu Zhuoyun
題名:【繽紛】 石種:國畫石
題名:【古梅】 石種:國畫石
歷朝歷代詠梅者眾,文人墨客愛它的孤高介潔與疏影橫斜,它隱秘的幽香和它的形象逾越千年長留我夢。皚皚白雪,踏雪尋梅的人,尋的是一縷芳魂、一份清冷。而今柳州的國畫石中梅花石將梅花的姿態(tài)神韻形象的表達出來,讓人睹之如沐春風,思之心馳而神往。
國畫石中梅花石產量稀少,精品更是屈指可數(shù),花形色彩圖案各異。淺粉色的花瓣垂垂低眉讓人覺得可愛可親,胭脂紅的經(jīng)典則更添喜慶愉悅,素縞色的梅,冰肌玉骨,玲瓏冰清。
除花以外,畫面中枝杈橫斜老邁者,有著飽經(jīng)風雪洗禮的厚重感,將春意徐徐推向遠方,意境遼闊。盤虬臥龍者,彎彎曲曲蒼勁有力,藏幽于懷,納才于心,各領風騷。
形色以外,梅花石的妙處自然是梅花香,可石頭能嗅到梅花香嗎?這里的梅花香必然是需要心領神會的,調動通感的運用,看梅賞花、踏雪聞香,才能將有限的畫面空間牽引出無限的想象空間?;蛟S這就是通過賞石所有感而發(fā)的創(chuàng)作藝術,與各人的生活、教育層次及文化體驗有直接關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東坡居士曾用七年研制出一款極美的梅花香:雪中春信,據(jù)說香韻清甜溫潤,無限幽靜,又暗藏生趣,有如梅花初綻、又似薄涼冬雪,需在飛雪最勝的嚴冬取帶雪的梅花才能將冬日的況味留在香里,這樣的香才有靈魂。靜靜的觀賞梅花石的畫面,久而久之那雪中春信清清淺淺的芬芳慢慢襲入鼻腔,香氣夾雜著凝結成霜的雪水和盈盈粉瓣的精華,頓覺通體溫柔。梅香攝人魂魄,梅姿動人情思,難怪宋代和靖居士隱居西湖孤山,終身不娶,許是因為“梅妻鶴子”不需言語,也省去了柴米油鹽的枯燥和繁瑣的絮絮叨叨,抱琴看鶴去,賞梅待云歸,活在魂牽夢縈的詩意的空間里,隱去山水逍遙一世。
冬日里賞梅花石,是恰到好處的,應景應情,梅花石帶給人的思索也是格外深刻和雋永的,由梅所想到的意象之多不勝枚舉,花與風霜相攜,與白雪作伴,凌風留香,當此良辰美景撫古琴一曲《梅花三弄》,再溫上一碗梅花粥,讓感官起舞,魂夢接引仙靈,自然清風朗月前來,人在畫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