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婷
摘要:當代文學史離不開當代社會生活,當代社會生活寓于當代文學史中,當代文學史是當代社會生活的升華與反映,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主題思想等融入了當代文學作家對社會生活的仔細觀察與感悟。人文精神充斥在每一篇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在不同流派、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人文精神皆有體現(xiàn)。
關鍵詞:人文精神,具體體現(xiàn),當代文學
一.人文精神概念
人文精神最早在西方被提出,意為關注人的生存發(fā)展,關注人的精神狀態(tài),關注人的權利。傳入中國后,在中國也有同樣的韻味,同時還意味著關注人與現(xiàn)實,推崇理性,尊重人的價值。
二.人文精神在當代文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
1.人文精神在社會主義初期文學中的體現(xiàn)
進入共和國之后,文學逐漸規(guī)范化,文學逐漸從屬于政治,為政治生活服務,反映和歌頌人民群眾的生活與情感。當時,頌歌歌頌新生祖國。賀敬之的《祖國頌》贊揚了新生祖國;他的《雷鋒之歌》歌頌了祖國的偉大無私的建設者,傳達出愛與奉獻的精神。在聞捷的《種瓜姑娘》中,那位姑娘對情人的要求便是肩上有一眉獎章,作者將描寫對象與祖國及榮譽相聯(lián)系。郭小川的《閃耀吧,青春的火光》,傳達了一種道德感染力,對純潔與真誠的向往之情,表達了理性精神與獻身精神。蕭也牧的《我們夫婦之間》中的妻子,歷經(jīng)艱苦不失樸素善良,時刻關心著廣大農村群眾的生活。瞞著丈夫給貧苦農民捐款,作者這樣描寫,傳達了一種人文關懷。
2.人文精神在激進文學中的體現(xiàn)
激進文學比較重視的是某個體的內在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路過程。楊沫的《青春之歌》、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和《三里灣》,都細致地刻畫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和心理狀態(tài)?!肚啻褐琛分兄魅斯值漓o最初是一位普通的學生,她慢慢地成長為了一位無產(chǎn)階級共產(chǎn)主義者,以刻畫林道靜為代表,作者強調了無產(chǎn)階級共產(chǎn)主義者的英雄形象和正面形象。趙樹理是一位特別的作家,他生活在農村,他對農村的一切都很關心,關心農民的狀態(tài)。他為了讓大眾能看懂而創(chuàng)作,作品面向大眾,通俗易懂;同時,其作品還有民族化的傾向?!缎《诮Y婚》描寫了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瑣事,歌頌了只有在新社會農民才能享受自由戀愛,歌頌了農民的覺醒,懂得為命運作斗爭,歌頌了農民懂得開明進步?!度餅场吠瑯邮敲鑼戅r村與農民,反映了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其中穿插了青年的愛情故事,刻畫了農村所有制變革中農民們的思想矛盾。
3.人文精神在紅色文學中的體現(xiàn)
紅色文學主要描寫革命歷史,謳歌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謳歌光輝的革命者形象?!都t旗譜》和《紅巖》是紅色文學的重要代表作。《紅旗譜》中主要描寫了農民與惡霸的持續(xù)的斗爭,最終演變?yōu)檗r民革命斗爭。作品突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偉大的親情、愛情和友情。歌頌了以朱老忠為代表的農民形象:豪爽正直、剛毅不屈、善用智謀、講義氣、重團結、救危扶困,舍己為人,肯定了偉大而質樸的農民。《紅巖》中的英雄們面對嚴刑拷打,承受著令人唏噓的傷痛,卻寧死不屈,他們表現(xiàn)出的是堅定的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和意志,植入讀者心理深處,作品散發(fā)著巨大的思想魅力與道德感染力。
4.人文精神在革命文學中的體現(xiàn)
革命文學反映了革命歷史,肯定了革命者的價值。文革期間,文藝上貫徹革命路線,文學作品塑造典型的工農兵英雄形象,強調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中心人物?!都t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等作品,雖然帶有故事化的夸張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了獻身革命的英雄形象,宣揚了其精神價值。
5.人文精神在80年代文學轉型中的體現(xiàn)
在80年代文學中,傷痕文學注重人們的命運與心靈創(chuàng)傷,代表作品有《傷痕》、《班主任》?!秱邸分?,主人公王曉華因為文化大革命失去天然的親情,批判了政治形態(tài)對于自然人性的摧殘,控訴和暴露了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傷害;作品采用了倒敘與回憶的寫法,強調了心靈的傷痕。《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對于人們的精神上的迫害,揭露了四人幫毒害腐蝕青少年純潔心靈的罪行。
在80年代,還有一個文學流派是尋根文學。尋根文學則關注民族文化,強調重新認識自我、尋找自我、超越自我,鄉(xiāng)土、婦女平等與解放、城鄉(xiāng)對立、反封建等通常作為尋根文學的主題思想。尋根文學代表作品是韓少功的《爸爸爸》,韓少功將主人公丙崽作為文化符號的載體,通過對丙崽的刻畫,勾勒出傳統(tǒng)文化的某種畸形病態(tài),表達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與批判。
6.人文精神在90年代文學中的體現(xiàn)
90年代文學趨向大眾化,文學與市場聯(lián)系更加緊密,文學以流行為主要特征。瓊瑤、三毛、金庸等人的小說與散文,關注日常生活,滿足廣大讀者的心理需求。甚至作者王朔主動承認自己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迎合大眾口味是為了發(fā)一點財。在90年代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家們則重點關注女性個人,描寫他們的情感生活,心理狀態(tài),生存境況。
參考文獻:
1.楊荔.淺析當代文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01.
2.趙秀芝.人文精神在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滲透[J].群文大地,2012(24):54.
3.唐先田,陳友冰,岳毅平.中國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與當代價值重構[J].江淮論壇,2005(1):93-106.
4.孟繁華,程光煒.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梁斌.紅旗譜[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6.楊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