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霞 莊倩 張鑫 滕飛 韓曦 焦麗
摘要:芍藥屬植物作為我國傳統(tǒng)花卉,其栽培歷史悠久。多年來園藝愛好者及科研人員一直致力于相關研究,使得培育技術不斷進步,新品種不斷涌現(xiàn),生產(chǎn)規(guī)模越來越大,栽培范圍越來越廣,應用形式越來越多樣,豐富了各地區(qū)綠化植被種類,使其商品化、社會化,賦予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跂|北地區(qū)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特征,選擇芍藥屬植物品種時在確保觀賞性的同時,抗寒性為首要考慮因素。多年來我國北方地區(qū)通過引種馴化培育,篩選出無需防寒,或通過簡單防寒即可安全越冬的優(yōu)良芍藥屬植物品種,對豐富高寒地區(qū)綠化植被種類和芍藥屬種質(zhì)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芍藥屬;寒地栽培;養(yǎng)護
芍藥屬(Paeonia)分為三組,即:牡丹組(Sect.Moutan)、北美芍藥組(Sect.Onaepia)和芍藥組(Sect.Paeonia)。我國有兩個組:牡丹組和芍藥組,共約14種,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中、華東地區(qū)。目前芍藥屬組間雜交技術已在世界范圍開展起來,培育出的組間雜種兼具了牡丹和芍藥的特征和優(yōu)點:抗寒、抗旱、抗風、抗病蟲害能力強。芍藥與牡丹組間雜種的植物學特性似芍藥,便于越冬防寒處理,更利于在東北地區(qū)栽培和應用。下面對芍藥屬耐寒品種栽培與養(yǎng)護技術做以詳細介紹。
1牡丹寒地栽培與養(yǎng)護技術
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jù)栽培地區(qū)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中國牡丹品種圖志)。隨著防寒越冬技術的成熟,引種陸續(xù)成功,目前中原牡丹已在黑龍江的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尚志等地露地栽培。紫斑牡丹和遠緣雜種牡丹是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近年來引種成功的新品種,進一步擴大了牡丹在高寒地區(qū)的應用選擇。
1.1牡丹生物學特性
在哈爾濱地區(qū)牡丹物候變化規(guī)律為:4月中旬植株開始萌動;4月下旬進入萌發(fā)期;5月末~6月上旬為花期;自花芽萌動到開花需30d~40d;單花花期5d~7d,群體花期10d~15d;8月下旬至9月初種子成熟。因年份或品種不同,各階段的起始和持續(xù)時間會有差異。牡丹植株從萌芽現(xiàn)蕾到開花需要約兩個月的時間?;ㄆ谶^后50d~60d開始花芽分化,從腋芽原基和葉芽的頂端分生組織開始,經(jīng)歷鱗片分化、葉原基分化及苞片分化,最后分化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雌蕊原基、雄蕊原基等花部結(jié)構(gòu),形成混合芽。
1.2牡丹栽培養(yǎng)護技術
1.2.1栽植時間
牡丹栽植分為春栽和秋栽:春季栽植要求帶土坨,最好在萌動之前。哈爾濱地區(qū)秋栽最佳時間為九月上旬,可以當年生根,成活率高。注意不可栽植過早,以免秋發(fā),影響植株養(yǎng)分積累從而降低抗寒能力。
1.2.2栽植方法
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挖種植穴,規(guī)格要比土球大10cm~20cm,深度應保證土球完全置于穴內(nèi),或根系舒展不窩根,穴底不可太窄。去除包裝物,確定好種植方位(原枝條的南北向)、深度(種植深度應與原種植線一致),保持株體直立,放入穴內(nèi),一次到位。栽后立即灌透水,待土壤微干,填細土覆蓋。隔3d~4d復灌一次,培土封根踏實。
1.2.3田間管理
(1)松土除草
為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促使土暄、地暖、苗壯,防止病蟲害發(fā)生,最好在降雨或澆水后,待土壤略干結(jié)合進行除草、松土,次數(shù)視具體情況而定。
(2)修剪整枝
牡丹定植后應馬上進行定股工作,即決定要保留的枝條數(shù)。生長勢強、成枝率高的品種保留5個~7個枝條;生長勢弱、成枝率低的保留3個~5個枝條。注意枝條的長短、高矮和位置,使所留枝條分布均勻,高矮一致。牡丹根莖處每年都會生出大量的不定芽,并形成土芽枝。除保留用以補充地上枝的萌條外,其余應用利刃隨時剔除。對植株上部生出的交叉枝、重疊枝及病蟲枝等都應予以疏除?;ㄇ?0d~35d 進行抹芽和疏蕾;花后應剪除全部殘花,以減少結(jié)實過程中的養(yǎng)分消耗。
(3)合理施肥
牡丹根系發(fā)達,耐干旱,也耐貧瘠土壤,然而它又喜肥、喜水。牡丹在生長期要適當進行追肥,一般花期過后,用500倍磷酸二氫鉀每周一次葉面噴肥5次~6次,可促進其花芽分化,花朵碩大,花色純正。每年秋季施用一次基肥,9月至10月間施用,以腐熟的豆餅為主。方法是距根部10cm處扒坑,每株施用0.5kg。此次施肥,可加強牡丹樹體養(yǎng)分積累,提高越冬能力,并可減緩在牡丹生長期追肥的壓力,是牡丹栽培中最重要的施肥方式。
(4)合理灌溉
正常年份牡丹有兩次重要的灌水:一是越冬保護前的防寒水,二是早春撤掉防寒后需澆一次透水。如遇降水稀少的特殊年份,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澆水次數(shù)。切忌在花期澆水,尤其是噴淋,會嚴重影響開花效果。同時在追施基肥后要及時灌水,調(diào)整水肥濃度,促進吸收。對于牡丹而言,排水與灌溉同等重要,應避免發(fā)生澇害。
(5)病蟲害防治
白粉?。涸绱汉腿攵?,園內(nèi)枯枝落葉清理干凈后,用48%波爾多液粉劑200倍液對整個園區(qū)進行土壤消毒各一次?;ㄆ谶^后用500倍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混合溶劑噴霧,每7d~10d施用一次,連續(xù)施用3d~5d。
蠐螬:遇干旱年份會有發(fā)生。用300倍50%甲拌磷乳油+300倍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生根劑混合液灌根,一周后檢查。
2芍藥寒地栽培與養(yǎng)護技術
2.1芍藥生物學特性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芍藥的物候期要晚于牡丹,其變化規(guī)律為:4月中、下旬植株開始萌動;4月下旬進入萌發(fā)期;6月上旬為花期;自花芽萌動到開花需50d~60d;單花花期7d~10d,群體花期15d~20d;9月初種子成熟。因年份或品種不同,物候期各階段的起始和持續(xù)時間會有所差異。
2.2芍藥栽培養(yǎng)護技術
2.2.1整地
選擇地勢開闊、高燥,寬敞通風,光照充足,且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塊。深耕25cm~30cm,去雜,耙細,婁平。
2.2.2栽植
秋季是栽植的最佳時期,有利于植株早發(fā)新根,成活率較高,可與分株同時進行。方法是:挖種植穴,大小應保證根系舒展,將芍藥根垂直放入穴內(nèi),邊填土,邊用細棍夯實根系中部,或小幅度搖晃、上提根苗,使根系內(nèi)部充分填滿土,而不至于懸空,因此,栽種時土壤應是干爽而不黏膩。栽植深度應使根頸與地面平齊或稍低。栽植株行距70cm左右。
2.2.3田間管理
芍藥不需要經(jīng)常澆水,每次水量也不宜過多,通常寧干勿濕。澆水過勤會造成根系腐爛。
芍藥每年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生時,第二次是花謝后半月內(nèi),第三次在秋冬季節(jié)。肥料以基肥為主。施肥的方法通常采用環(huán)狀或輻射狀開溝交替進行。
3芍藥屬的越冬防寒養(yǎng)護
通過多年實踐摸索,總結(jié)出芍藥屬牡丹的簡單、有效的防寒方式主要有三種:1草片包裹法:整株用草片包裹,根部堆土固定。此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但防寒效果略弱。2紙箱包裹法:整株罩于紙箱內(nèi),內(nèi)部填充樹葉,上部封頂,下部堆土固定。此方法防寒效果優(yōu)于草片包裹法,但成本不增,且便于操作,建議推廣使用。3整體防寒法:將較為集中的植株區(qū)域,先在地面上覆蓋10cm厚樹葉,區(qū)域范圍搭建拱架,上面用草片覆蓋,再用防雨布封嚴。整體防寒處理效果理想,枝條、芽體存活率都達到95%以上。但是這種防寒方式要求植株必須集中栽植,且不易操作,成本相對較高。耐寒芍藥無需防寒或覆土防寒即可。
參考文獻
[1]康耀祖.芍藥的繁殖栽培管理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20,43(17):95-96.DOI:10.14051/j.cnki.xdyy.2020.17.047.
[2]阿依努爾·斯拉木.芍藥在庫爾勒市區(qū)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2(23):67.
[3]曹振嶺,梁藝紅,曹春瑞,馮宇.芍藥及繁殖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03(03):46-47.
莊倩(通訊作者)
第1作者簡介:石艷霞(1981-),女,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植物科學與技術管理。
通訊作者簡介:莊倩(1971-)女,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培育、植物引種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