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燕
2021年3月1日起,《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正式施行,《規(guī)則》的實施,讓教育懲戒有了依據(jù)和標準,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根據(jù)程度輕重,可以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兑?guī)則》的施行,在社會上引起探討,教育懲戒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呢?曾經(jīng)盛行的“賞識教育”,也有其過度和不當之處,適度的懲戒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幫助其意識到并改正自己的錯誤。那么,我們何不成為“手里有戒尺,心中有分寸”的教師呢?
一、教育懲戒的必要性
1.學校層面
近年來,由于懲戒違紀違規(guī)的學生,教師和學校遭到投訴、問責的事件屢見不鮮,甚至有教師因此而受到處分被停職。在此過程中,確實存在部分教師懲戒處罰方式不妥當,他們受到處分也無可非議。但也有教師合理教育懲戒學生卻反遭家長無理投訴,久而久之,教師的工作熱情受到打擊,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教師面對學生的過錯不敢懲戒,這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讓學生失去了及時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面對部分不服從管理的學生,他們擾亂校園秩序、教學秩序,導致教學工作難以開展,通過賦予學校和教師教育懲戒權,能夠有效規(guī)范教學秩序。
2.家庭層面
當前社會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也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第一,由于父母或者祖父母對孩子過于嬌慣和溺愛,舍不得責罵和管教,學生犯錯了也僅僅是一句話帶過,不做任何懲戒,長此以往會讓學生覺得沒有人能管住自己。第二,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管教,學生的是非意識勢必會減弱,父母甚至會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覺得虧欠,短暫的親子時光更多的用來滿足孩子,而不是管教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第三,家長不會管教,缺乏經(jīng)驗。有些家長會包庇、寵愛孩子,無條件信任孩子,甚至“護短”,導致教師不敢對犯錯的學生施加懲戒,這會催生“熊孩子”的誕生,他們難以管教,甚至不斷犯錯,一步步走向歧途,最終釀出大禍。
3.學生層面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十分提倡和強調(diào)賞識教育,但是賞識教育需要把握一個度,當前不少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以一味地贊揚為主,尤其是口頭表揚“你真棒!”“你最近進步很大!”這類稱贊的語言大多沒有針對性,長期下去,學生勢必會對這類賞識無感,甚至覺得自己無論做得如何,都能得到肯定,這樣反而導致學生面對學習敷衍塞責。我們的教育要讓學生懂得明辨是非,學生犯了錯,不該一味鼓勵和包容,錯誤就是錯誤,一定需要教育者們?nèi)ゼm正,學生明白什么是錯的,什么樣的行為會受到批評,什么行為才能得到贊同和尊重。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這三個教育場景。作為被人們寄予厚望的學校,大家都要求其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卻沒能賦予其懲戒犯錯學生的權力,讓學校和教師無權有效地管理教育學生,卻需要對學生的出格行為擔責,這是典型的權責不對等。
二、教育懲戒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個別差異性等規(guī)律,這些特性就需要我們?nèi)リP注學生發(fā)展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對于他們產(chǎn)生的不當行為進行糾正,引導他們發(fā)展為獨立、獨特的個體。
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guī)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懲戒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育人的一種方式。
例如針對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進行點名批評并課后教導,符合《規(guī)則》的要求,也讓該學生明白,課堂上應該遵守紀律,配合教師完成課堂任務,這就是對學生進行了方式較為合理的懲戒,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2.適度性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以懲戒為名,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是絕對不允許的,《規(guī)則》也劃出了七條“紅線”。例如“不得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不得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不得因個人情緒、好惡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教育懲戒”,以此規(guī)范限制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因此,教師在實施懲戒時應謹慎,有理有據(jù),重視方式方法,把握好戒尺的“度”,既要讓犯錯學生接受相應懲戒,更要讓他們認識到自身錯誤,避免重蹈覆轍。
三、教育懲戒的建議和反思
對于教師而言,不能因為《規(guī)則》的施行,我們就企圖依靠懲戒權讓學生服從教師。教師使用懲戒權,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框架內(nèi)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
如何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不濫用教育懲戒權,通過懲戒讓學生自主自覺地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這是每個教育者都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第一,對學生的懲戒一定是以愛為目的。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而濫用懲戒權。只有切實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并從心底明白教師的懲戒是為了幫助和引導學生,才會取得有益的效果,否則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關系的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對學生的懲戒不要為了泄恨、出自私心。教師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學生的錯誤而影響到自己,這樣會失了判斷,濫用懲戒。教師在處理違紀違規(guī)的學生時,應該保持情緒冷靜再進行理性處理,把握分寸,讓學生心服口服。
第三,對學生的懲戒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古人云“揚善于公堂,規(guī)過于密室”,這也是我們在懲戒學生時應該注意的方面。盡量單獨對學生進行懲戒,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如果在課堂上或者較多學生的情況下,對某一學生實施懲戒,則會使學生覺得不受尊重,丟失顏面,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產(chǎn)生沖突,更有甚者,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來越不服管。
愛和懲罰,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條腿。我們應該盡量讓兩條腿并行,不可偏頗。教育懲戒就像是一把戒尺,讓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這把戒尺是必須的,尤其是在教師社會地位飽受爭議的當下,對于極個別品行惡劣的學生,甚至侵犯教師的安全,有了規(guī)則才能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保證教師的人身安全。也因為它,才能夠讓學生看到規(guī)則的底線,主動自覺地不去觸犯;同時,把戒尺不該隨意使用,否則會讓教育的底線一再降低,失去權威,失去懲戒和引導的作用。
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學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讓我們都努力成為“手里有戒尺,心中有分寸”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