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丹 王一旺
摘要:讓·巴蒂斯特·西蒙·夏爾丹是法國洛可可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畫家以生活中常見的器皿作為描繪的對象,通過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美,把藝術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賦予靜物以豐富的內涵,給人以哲學性的思考。本文以夏爾丹的靜物繪畫作品作為切入點,目的是通過對繪畫形式語言的深入研究,結合當代審美意識與價值尺度,從夏爾丹靜物繪畫中尋找他對生命印記的描繪,揭示畫家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關鍵詞:夏爾丹;靜物畫;生命哲思
一、夏爾丹帶領平民藝術走進大眾視野
17世紀初,尼德蘭革命成功,在歐洲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共和國。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開始追求精神文化上的享受。此時的歐洲畫家把注意力轉向對現實生活和居家環(huán)境的描繪,繪畫的主題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以荷蘭小畫派為代表的畫家開始對獨立的靜物主題進行描繪。17世紀的荷蘭小畫派將歐洲靜物繪畫推向了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而荷蘭靜物畫影響的法國畫家讓·巴蒂斯·西美翁·夏爾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則把靜物畫的發(fā)展推向了第二個高峰。
1699年,夏爾丹出生于法國的一個“第三等級”家庭,父親是一名普通的木工,家庭生活環(huán)境對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與描繪貴族奢華生活的畫家截然相反,他把視角放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事物上,把生活中常見的碟盤、刀叉、瓶罐等生活器皿作為描繪的對象,通過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美,賦予靜物以豐富的內涵,給人以哲學性的思考,把藝術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真切地傳達了畫家對生活的熱愛。
1728年8月,夏爾丹創(chuàng)作的《鰩魚》(圖一)在皇家美術學院首次展出,成功地吸引了畫壇的視線,因為這幅靜物畫,他被當時權威的法蘭西藝術院納為院士?!饿庺~》描繪了一幅平民百姓家中廚房的日常景象,畫面中心是掛在黯淡墻壁上被開膛破肚的鰩魚,桌上是凌亂的桌布、撬開的牡蠣、貪腥的小貓。畫家把一個普通的后廚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充滿了生活氣息。畫面色彩沉穩(wěn)樸素,明暗對比清晰,每一個物件都充滿了趣味,都是平淡生活中的點滴。啟蒙運動巨匠狄德羅被夏爾丹質樸無華的畫面深深吸引,他說:“畫家在靜物畫里表現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藝術理念,他所畫的靜物,不是雕金鏤銀的茶具和精美的珍饈,而是平民階層日常普通的食物和簡單的器皿,這些平淡無奇的東西,經過藝術家的處理竟構成了極具魅力的畫面,體現了一種樸實的生活情趣和熱烈的情感,從而使這些無生命的東西變得親切、活躍而富有生活氣息?!雹傧臓柕ぐ哑胀ㄊ忻裆钪械拿勒宫F出來,使人們恍然知覺,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也可以是充滿煙火氣的下里巴人,對平凡物件的描繪一樣可以富有詩意。
二、夏爾丹靜物畫中的生命印記
夏爾丹通過描繪靜物的體量和質感,使其作品形成了獨有的生命印記,賦予了靜物一種無聲的生命力。生命印記是對靜物存在于客觀世界的肯定,更蘊含著畫家的情感;也是自然中各種事物經歷歲月流逝留下的痕跡??陀^物體的存在,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夏爾丹把繪畫視角放在平凡的鍋碗瓢盆上,以斑駁的靜物作為證明時間流逝的載體,將生命印記融入其中,賦予靜物生命。
夏爾丹筆下的靜物大都普通、陳舊,甚至銹跡斑斑,可見充分經受了歲月的洗禮。描繪器皿的多是其使用過程中的某一狀態(tài),記錄著生活的瞬間。畫家截取生活的節(jié)點進行描繪,將其作為生命的印記。畫作中的器皿如同人一般獨立存在,經受歲月變遷,變舊、開裂或是留下使用痕跡,正因為如此,這些使用過的器皿比嶄新的更具生命力和活力,將觀者帶回似乎帶有古舊濾鏡的回憶之中。在作品《銅壺》(圖二)中,夏爾丹真實地再現了反復使用銅壺的痕跡,那是歲月流逝對銅壺產生的難以磨滅的印記。破損的狀態(tài)給予銅壺生命感,在柔和光線的映照下,銅壺更顯莊重,散發(fā)著生命的氣息。銅壺極其普通,是生活中常見的器皿,正因為它的普通,人們往往會忽視其作為個體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而通過夏爾丹賦予銅壺生命印記,強調其存在的真實性,并揭示潛藏在物體背后的人的活動。一個真實的世界在他的畫作中被構建出來,他把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隱喻在畫作之中,這是他對底層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的肯定,畫作撲面而來的煙火氣息打破了以往畫家在藝術作品中描繪得遙不可及的世界②。夏爾丹靜物畫中的生命印記即客觀物體的真實特性,也是被賦予生命力的時光印痕。
三、生命印記構建共情的橋梁
夏爾丹的藝術是對真實的描繪,“真實”是肉眼所見的,時間的流逝使物件產生自然磨損,留下生命印記,記錄著人們生活的痕跡。畫家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與審美創(chuàng)造相結合,通過畫作,在藝術家和觀賞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將藝術家的思想和感受傳遞給欣賞者,達到共情。夏爾丹對靜物生命印記細節(jié)的深刻描繪,映射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實際場景,讓欣賞者融入其中,與真實世界相對照,從而對畫家所傳達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產生認同感。這些難以用語言描繪的真實感受和濃厚熱烈的情感,被融入簡單的物件和溫柔的色調之中,呈現在畫作中。
夏爾丹所創(chuàng)作的靜物畫《鮮花》(圖三)給人一種寧靜、肅穆的美感,畫作渲染出歲月靜好的氣氛,在桌面中央擺放著精致的青花瓷花瓶,花瓶里精心插滿的花束,含苞待放的花蕾和燦爛盛開的花朵高低掩映,錯落有致?;ㄆ績蓚壬⒙渲ò?,暗示著這束鮮花正處在生命的“進行時”,富有生命力。柔和的光線落在畫面的正中間,花朵散發(fā)著淡淡的光暈,瓷器花瓶映射的光線也十分柔美。欣賞者沉浸于畫面里的安靜與美好,這一刻仿佛時間靜止,所有的物體都被寧靜的氣氛所包裹,駐足畫前,仿佛還能聞到花的芬芳。畫家把情感傳遞做到了極致,就如夏爾丹所說:“顏色固然重要,但畫畫還是要靠情感?!毕臓柕ι∮浀纳鷦涌坍嫞菫榱藢⒆约旱恼鎸嵡楦斜磉_出來。通過畫家傳遞的情感,欣賞者也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內在氣質和生命力。生命中的美好或許很平凡,但只要留心觀察,終會遇見。
四、技巧與思想營造“神性”光輝
夏爾丹將物體真實地再現于畫面之上,把握細節(jié)刻畫,讓靜物瞬間“活”起來,富有生命。畫作中對生命印記的刻畫體現了畫家高超的油畫創(chuàng)作技巧,畫家通過精致的筆觸、色調和肌理,描繪出不同物體的質感與量感,從而達到“真”的境界。他用藝術語言展現了時光的深度與生命的厚度,賦予冰冷的靜物以生命的溫度。欣賞者可以對生命重新作審視,以一種從容、淡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時光與生命的聯(lián)系,體會生命的意義。在夏爾丹靜物畫《煙斗和水壺》(圖四)中,斑駁的暗紅色箱子、磨損的金屬把手清晰可見,箱子前擺放著白色罐子和陶瓷杯子,也有歲月磨損的痕跡。畫面色調深沉而質樸,營造出歷經滄桑的年代感。畫家在筆觸和色彩的運用上都恰如其分,質樸的物件在夏爾丹筆下卻有著“神性”的光輝,塑造出寧靜與靜穆的氛圍。時間停留在當下,在這一刻,欣賞者透過畫中的生命印記,感受到隱藏在細節(jié)之中的時間流逝。
五、結語
絢麗奪目的藝術作品雖然吸引眼球,但往往那些質樸、平凡的作品,更能傳遞出生命的真諦,令人感同身受。夏爾丹是18世紀法國的優(yōu)秀畫家,他把平民藝術帶入大眾視野,通過描繪平凡的事物表達思想感情,作品中流露出對生活的關注,讓觀者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靜態(tài)的器皿在他筆下被賦予了“生命的印記”,真實描繪出靜物在時間流逝下的變化,使每一個靜物都擁有其獨特的氣質與個性。夏爾丹的畫作宛如一股純凈清澈的小溪,流過觀者的心田,讓觀者感受到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純粹且真實。
基金項目
福建師范大學2020年本科教改項目;課題名稱:基于0BE理念“油畫保護與修復”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項目編號:I202002070。
作者簡介
王伊丹,1998年生,女,漢族,莆田仙游人,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202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畫。
*通訊作者:王一旺。
注釋
①(法)狄德羅,著;張冠堯,譯:《狄德羅美學論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23頁。
②于文慧:《淺談夏爾丹油畫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藝術》,《美術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第18-19頁。
參考文獻
[1](法)狄德羅.狄德羅美學論文選[M].張冠堯,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23.
[2]閆書領.解讀夏爾丹的靜物畫[J].美術向導,2012(2):65-66.
[3]曹元.基于現實的夏爾丹的繪畫藝術論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3):243-244.
[4]程瑞.夏爾丹靜物油畫的語言與審美價值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42-143.
[5]吳建青.夏爾丹研究—趨小的描繪[J].美與時代,2014(4):42-44.
[6]王子明.熱衷于描繪平民生活的大師—夏爾丹[J].美術大觀,2014(11):6-13.
[7]莫雄,李志強.畫出心聲,靜物才能回響—夏爾丹靜物藝術研究[J].美苑,2015(2):66-68.
[8]于文慧.淺談夏爾丹油畫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18-19.
[9]徐衛(wèi)波.夏爾丹的情懷[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2.
[10]董睿.樸素與平凡[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