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北宋有一本奇書,名為《物類相感志》,據傳是蘇東坡所著,不知真假。這本書中記載了許多有趣的生活常識,讀來妙趣橫生:“炙肉以芝麻花為末置肉上,則油不流入火中。煎烏賊研入醬同煎,不出水且口味佳,或入蜜最妙?!焙喍灾诳救獾臅r候,把芝麻花搗碎放在肉上,吱吱冒油卻不會滴落在火中,油只會在肉中噙著,以保持肉的新鮮。煎烏賊的時候,最好放點醬,或者加點蜂蜜,味道會更佳。
我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是在一個秋夜,確切地說是午夜時分,看得人竟然想吃燒烤,立馬翻出手機叫外賣,卻大都已經打烊。今天,很多人號稱生活家,其實,古人才是生活家。芝麻花,現如今,除了會說一些好彩頭于人,還有誰知道竟然有這般妙用?
后來,我讀到明代張岱的《夜航船》時,在“飲食篇”中也有類似的句子:“炙肉,以芝麻花為末,置肉上,則油不流?!币馑际且粯拥模徊贿^文字更加簡約。讀起來,一樣給人烤肉在架子上吱吱冒油的撩人食欲。
我讀到這里時,很是好奇,古人就這么愛吃燒烤嗎?仔細想來,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可能就有了燒烤,那時候,應該還沒有鍋灶,火中的一枚栗子,或是野火燒來時,躲閃不及,被燒死的一只動物的肉猛然被發(fā)現,于是,就有了燒烤。
仔細回憶我們讀過的古代典籍,不難發(fā)現,其實在古書中早已經支起了燒烤架。
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這是《孟子·盡心下》中記載的關于燒烤的文字,公孫丑問孟子:“膾炙和羊棗哪個更好吃?”孟子脫口而出:“當然是膾炙呀!”足見,孟子也是愛吃燒烤的,不然,也不會這么不假思索了。
在已經出土的魏晉墓葬畫中,竟然有燒烤用的三股叉,這像極了現在的竹簽或者鐵簽的結合體,甚至還有燒烤爐子,從工具上來看,燒烤的準備工作已經很足了。既然已經有了隨葬品,足以證明,在古代,吃燒烤是十分日常的事情。
古人到底有多愛吃燒烤呢?
首先,在燒烤的方法上,前人之述備矣。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曾記載了多種燒烤方法,還有一種叫作“腩炙”的,就是把鴨肉剁成碎末,再團成丸子來燒烤……讓人頓時感覺古人不懂怎么吃。切成片兒難道不香嗎?居然要這么吃。除了腩炙法,還有搗炙法、銜炙法、范炙等諸法,讓人看了目不暇接,口水橫流。
除了烤雞、鴨、魚、鵝、牛、羊,漢高祖愛吃烤鹿肉,更甚者,還有吃烤駱駝肉的。《酉陽雜俎》中記述有吃烤駝峰的:“將軍曲良翰,能為驢鬃駝峰炙,味甚美?!瘪橊勅馕覜]吃過,也沒有想吃的意思,但看這段文字,覺得“驢鬃駝峰炙”或許是有異域風味的。
說句夸張的話,也是充滿想象力的話——古書泛黃,一半是歲月的風霜浸染,有一些,也可能是被古書中的“燒烤”給熏染變黃的。這樣想著,燒烤的香氣與滋味又在鼻翼和心間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