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喆
7月27日至30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主辦、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和河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承辦的歐洲國家在華青年冬奧行活動在北京和張家口成功舉辦。27日,活動啟動儀式暨北京冬奧故事分享會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舉行。隨后,來自北京、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陜西、四川等10省市的17個歐洲國家各行各業(yè)在華青年代表共52人赴首鋼園、延慶賽區(qū)和張家口賽區(qū)實地參訪交流。各國青年一路歡歌笑語,身后時常有兩個高大的身影忙碌穿梭,他們雖不是那么年輕,卻充滿活力,時而緊跟講解員詳細記錄每一句解說,時而扛起攝像機認真拍攝每一處細節(jié),時而手握麥克風耐心講述每一個故事……這兩位是俄羅斯第一頻道北京分社社長帕維爾·馬特維耶夫和攝影師謝爾蓋·阿克謝諾夫。他們隨行參訪,除了想一睹冬奧籌建的風采,更是要作為俄羅斯人民的眼睛,讓一幅幅京張盛景、一個個冬奧故事化作友好的訊音,傳遍俄羅斯大地。
27日的首鋼園細雨霏霏,歐洲青年走進北京冬奧組委總部和首鋼工業(yè)遺址。這里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備和舉辦的中樞。始建于1919年的首鋼年逾百歲,坐落在廠區(qū)里的高爐、廠房曾是中國工業(yè)的象征。如今,冬奧元素激活了首鋼老廠區(qū),老首鋼的厚重與新冬奧的活力相得益彰。漫步其中,人們仿佛在領略一首“冰與火之歌”。
兩位俄羅斯記者細致觀摩首鋼工業(yè)遺址公園,隨時掏出筆記本記錄:總面積70公頃,“綠軸”景觀長1.9公里,建設周期300多天。令兩位記者驚嘆的,不只是巧妙改造之后重煥生機的工業(yè)遺址,更是中國人民為“還首都一片藍天”、讓鋼鐵巨人毅然轉身的決心與意志。忽然瓢潑大雨襲來,兩位記者用身體護住筆記和器材,沖往室內(nèi)??吹綎|西沒濕,汗水雨水交相而下的臉龐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們懷中所捧的是一串串詳實數(shù)字,一段段生動的素材,將來還會是一篇篇精彩的報道。
在駛往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大巴車上,謝爾蓋蹲在過道架設攝像機,以第一視角從車窗拍攝登山的路途??吹津榭s在一角的攝影師,司機有些擔心,請工作人員提醒外賓注意安全。只聽到在一旁的帕維爾用流利而標準中文回答,“放心吧,他一定會扶好拍穩(wěn)的。這個鏡頭是為了展示中國不僅場館建設得漂亮,道路等配套基建設施也十分完備。只有這個從下往上的視角效果最好,只能委屈我的同事蹲一會兒了”。十多分鐘后,謝爾蓋起身揉了揉蹲麻的雙腿,立刻開始和同事討論如何剪輯能使畫面更加美觀。
來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屋頂外廊之后,兩位記者被這座堪稱2022冬奧會中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建造工藝最復雜的新建場館所震驚,回憶起俄羅斯人民為迎接2014索契冬奧會建造?;┣林行幕ㄙM了何其巨大的心血。為了尋找最優(yōu)的拍攝角度,兩位記者在經(jīng)過工作人員許可后翻身躍入賽道,開始現(xiàn)場報道。報道中的主角不只有這條騰飛于山脊之上的游龍,還有勤勞的中國工人,他們把“綠色辦奧”的理念鐫刻心間,一絲不茍地完成本底勘察和表土回填工作,才讓美麗的延慶在場館修建前后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在張家口太子城奧運村,各國青年熙熙攘攘穿行過奧運健兒即將入住的房間。兩位記者靜靜守在一旁,等大家都離開后,他們正式開始工作:“在我身后就是迎接冬奧運動員的客房,寬敞明亮,裝修和家具擺放已經(jīng)完成。床鋪整潔舒適,身高近兩米的我躺在上面完全不成問題,真舒服……”隨后他們以挑剔的眼光審視剛拍完的影像素材,“這么拍顯得房間不夠方正,再來一遍吧”;“進門的時候攝像機舉太高了,房門看起來很矮,再拍一次吧”;“我剛才好像口誤了,重新再來吧”……不足30秒的鏡頭拍了足足20分鐘,兩位記者也因此錯過了代表團集體合影。當他們手持大件器材匆忙趕到奧運村門口的五環(huán)標志合影處時,大家已經(jīng)散場了。兩人單獨拍了一張相片,然后很幽默地說,沒關系的,兩張照片加在一起就是完整合影了。
短短三天的行程不過須臾,當各國青年踏上返程的大巴車,兩位記者也圓滿完成采編任務,開始收拾行囊。攝像機、錄音筆、筆記本被整齊地收納入箱。謝爾蓋再次以特有的俄式幽默說道,“這箱子好像比來時更沉了”。對呀,怎么會不沉呢,里面有兩位記者辛勤的汗水,有各國青年美好的回憶,還有中國人民張開雙臂迎接世界的冬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