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磊
(安徽師范大學 皖江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對聲樂表演者來說,氣息和音色的運用通常要以演唱者的演唱技術為基礎,以確保演唱質量。這便需要演唱者在平時的訓練中注重氣息和音色的運用,將氣息和音色合理運用于聲樂演唱之中?;诖?,演唱者在進行聲樂演唱時,必須對氣息以及音色的運用內涵進行深入了解,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將其運用于聲樂演唱之中,以此提升其演唱質量。
氣息作為聲樂演唱的核心部分,對其演唱質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演唱技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演唱過程中,合理運用氣息對提高聲樂作品的藝術美感以及感染力十分重要。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氣息需根據曲目的具體音量、音色及音高進行合理選擇,即便是每一個詞匯,在其吐字時也應該選擇最佳的氣息方式,因此,氣息被認為是音樂表現力最為廣泛的一種形式,其運用種類十分豐富。聲樂演唱中氣息的運用不僅重要,而且選擇上也十分復雜。演唱者只有對氣息進行大量的練習和研究,才可以更好地掌握氣息的運用方式。氣息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通常會經歷以下過程:其一,吸氣。通過口鼻將空氣吸入,此過程的目的在于擴大演唱者的腹腔容量;其二,保持。即將吸入的空氣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時間;其三,呼氣[1]。此部分十分關鍵,需把保持的氣息以均勻的方式呼出并撞擊聲帶;其四,恢復。即以調節(jié)的方式為再次吸氣做準備。
音色主要指聲音性質,由于不同的聲音其高低長短也不同。其中,董忠良將音色定義為聲音的色彩,是由發(fā)聲體在振動方式、形狀、成分和品質等方面特征決定的。而黃本固則將音色定義為聲音品質及具備的色彩特征,是由聲波波形所決定的??偠灾?,聲音音質屬于先天形成,是相對固定的,而音色則是能夠變化的,如同鋼琴在其音質方面是固定的,即便是相同的音,如果著力點不同,則最終的音樂效果也不同。人的聲音亦是如此,盡管音質是固定的,但在具體運用時,通過對聲音進行調節(jié),便可以產生各種變化,這便是音色。相較氣息和力度,音色的概念更加廣泛、更加綜合,其內容也更豐富多彩。首先,要從認知上對聲色和音質進行區(qū)分。音質是演唱者所具備的先天條件,而音色則是其在先天條件的基礎上采取各種發(fā)聲訓練所形成的表演條件。音質是無法改變的,但音色卻可以通過演唱者不斷的練習和不懈的努力得以發(fā)展。其次,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的呼吸方式、采取的力度高低、選取的共鳴部位以及演唱語言種類等因素都會對其音色表達產生影響,其音色上的差異還體現出演唱者不同的唱法和不同的風格。
在聲樂演唱中,氣息是其源動力,也是發(fā)聲的源頭。精通音律的演唱者可以對氣息進行有效控制,對一個演員而言,對氣息的控制程度是評價其唱功的重要標準。假如氣息控制得好,則演唱效果就會好;假如氣息控制得不好,不但無法獲得較好的演唱效果,甚至會破壞作品原本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對氣息進行有效控制,使呼氣和吸氣相互協調,結合發(fā)聲要求,形成各種所需的聲音效果。有時,聲音要求平穩(wěn)有力,有時則要求抑揚頓挫。按照發(fā)聲的具體要求,需調整氣息控制方式,如高低、強弱等。因此,氣息控制是音樂演唱技巧中的一個難點。與此同時,演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演唱技巧有所突破,必須加強氣息訓練。
氣流同聲帶摩擦后便會產生振動,而聲帶振動便產生了聲音。所以,聲音的持久度同氣息量大小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聲樂演唱中,不同的人,不僅其聲音力度不同,其音量也不同,所以,不可過于苛求。只有良好的氣息才能獲得良好的聲音,換言之,所有的聲音都是以良好的氣息為基礎發(fā)出的。例如,以氣息為基礎的聲音如同籃球著地,富有彈性;而缺乏氣息基礎的聲音,則如同鉛球著地,沉悶且僵硬。由此可見,氣息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大部分人在唱歌時,都比較依賴喉頭,其實解決此問題的關鍵便是氣息。當氣息到達丹田并逐漸形成支點后,高音便能夠獲得有效支持,如此,喉頭部分便能得以解放,逐漸放松。發(fā)聲時將氣息作為基礎,主要是因為氣和聲帶不同的接觸方式將決定聲音所具有的不同色彩[2]。通常情況下,聲音的走向是由氣息決定的,其中氣息比例要比聲音比例小,此外,如果聲帶閉合較嚴密,則其聲音會顯得更加堅韌而且富有耐力。在“先出氣,后出聲”的情況下,其聲音質感通常會稍差些,而聲音色彩也具備暗而虛的特征。對漏氣點進行合理控制,可以使聲音顯得暗淡且柔和。因此,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合理控制氣息,不僅可以調控聲音的明暗,還可以調節(jié)其柔和度。由此可見,對聲音而言,氣息具有控制其音色的作用,在演唱時,可以利用氣息來調控音色及音質。
氣息在聲樂演唱中的合理運用通常需注重以下幾方面:
1.合理調節(jié)和控制氣息的深淺
在聲樂演唱的吸氣過程中需合理控制和調節(jié)氣息的深淺,演唱者演唱時需合理控制吸氣深度,可保證在演唱過程中聲音既不會顯得過于生硬,也不會太過蒼白。在實際演唱過程中,要求演唱者結合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來對氣息深淺做出合理調節(jié)與有效控制。
2.合理調節(jié)和控制氣息的收放
在聲樂演唱中,吸氣環(huán)節(jié)和呼氣環(huán)節(jié)對于氣息運用十分關鍵,其中吸氣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利用調節(jié)共鳴腔的方式來平衡人體內的各種發(fā)聲器官,屬于“收”的方式;呼氣環(huán)節(jié)則是人發(fā)聲的主要方式,屬于“放”的方式,對收放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能夠保證演唱過程中氣息穩(wěn)定。
3.合理調節(jié)和控制氣息的粗細
雖然就本質而言,人們無法在視覺上感知氣息,但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卻是客觀存在的,并且還具備不同的粗細形態(tài)。然而,不管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形態(tài)是粗還是細,都需演唱者通過丹田部位和小腹部位來達成共鳴。這通常和音樂情感聯系十分密切。因此,需要演唱者有效調節(jié)和控制氣息形態(tài),進而促進其情感表達。
4.合理調節(jié)和控制氣息的斷連
對聲樂演唱而言,其中的斷和連其實是指演唱中的停頓和連續(xù),而在氣息實際應用過程中,其斷和連則主要指演唱者在演唱中氣息運用所表現出的連貫性,通常會對演唱節(jié)奏產生直接影響。在實際演唱中,通常需結合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來合理調節(jié)和控制氣息的斷和連。
相較氣息,音色在聲樂演唱過程中的運用通常更注重音色和作品及演唱者之間的適應性,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從演唱者的角度出發(fā),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每個演唱者都有其自己所屬聲部以及所負責的角色,因此,其所表現出的音色也各不相同。就其聲部而言,因為每個人的發(fā)聲體是不一樣的,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其原有聲音在音色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不同演唱者所表現出的一般是不同的聲部。而對于聲樂演唱而言,演唱者采取多音色運用時需確保這些音色同自身聲部的適應性;從角色角度出發(fā),因為演唱者在性別方面、年齡方面等都存在差異,因此,在音色上也會有所不同,故而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演唱者通常要結合自身的演唱角色來對音色進行有效調節(jié)和合理控制。
對于聲樂作品來說,不同的樂曲其所具有的品格和內涵都不相同,都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演唱者要將這份獨特完美表現出來,必須對音色進行有效處理。有時即便是種類相同的作品也會不同,如同樣是民歌,《烏蘇里麻木》這首民歌便要求音色深沉、厚重,其音色和美聲中的次女高音比較類似[3]。而《大河漲水沙浪沙》這首民歌的音色則需要表現得更加輕快、明亮,其音色和花腔中的女高音比較類似。所以,需針對具體的聲樂作品進行分析,切忌生搬硬套。因為音色會因為性別、年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在具體演唱時,需結合角色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音色。在西方國家的歌劇表演中,對劇中每個角色的音色要求各有不同,例如,猶大這一角色的聲音需采取尖銳難聽的音色,以凸顯其性格,而天使角色的聲音則要甜美。而我國的戲劇表演中也是根據音色不同來體現角色的不同性格和年齡。
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演唱者在進行聲樂演唱時需做到聲情并茂,如此,才可以通過歌聲和觀眾產生情感共鳴,才可以真正打動觀眾。不論是聲樂演唱,還是平時說話,在表達情感上其聲音處理是相同的。如表達高興和愉悅的情感時,其聲音色彩都是歡快明亮的;表達情緒低落的情感時,其聲音色彩主要是暗淡沙啞的;表達憤怒情感時,其聲音色彩則會嘈雜急促;表達緊張情感時,其聲音色彩則是尖銳干澀的。在聲樂演唱中,其情感表達方式和日常生活是相同的,所以,演唱者要善于觀察生活中各種音色的變化,并將其發(fā)現運用于自己的演唱中,以此提升自己在演唱中的情感表達能力。人的情感通??梢员憩F為喜怒哀愁四方面,通過音色來表達情感時,一般也有明亮及暗淡兩種。有些歌唱藝術家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了部分音色在演唱情感表達上所具有的共性。例如,a(啊)音,其音色效果不僅鮮明,而且充滿光彩,其中母音成分居多,因此,形成了愉悅的音色;W(烏)音的音色則比較暗淡,其中亦是母音成分居多,因此,形成了悲痛的音色;具有音色較暗的特點,也是母音成分多,形成了痛苦的音色;“O”音由于母音成分再加上胸聲,便形成了悲傷、憤怒的音色。
所謂歌曲語言,指的是歌詞。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有些音色需利用咬字的方式來體現,這點在我國民族音樂中體現得十分明顯。相較其他國家音樂,我國的民族音樂對于吐字方面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這主要是由于漢字具有聲調的原因。同一個漢字,如果聲調不同,則其表達的意思也不同。在演唱民歌時,歌曲語言在其音色上包含兩方面:其一,歌詞本身具有的韻轍色調;其二,演唱者因為自身咬字發(fā)音習慣所形成的演唱風格。通常歌詞本身具有的韻轍色調是保持不變的,但不一樣的咬字發(fā)音則會使歌曲產生不一樣的風格。這便是為什么一首流行音樂,聽眾通常更喜歡原唱的原因,其中因為聽眾帶有先入為主的感覺,在情感上已經接受了原來演唱者的咬字發(fā)音,所以,無法接受后來演唱者的咬字發(fā)音。通過音色來表現歌曲語言時,一般存在可變性,主要是由于人們的發(fā)聲器官存在先天差異,每個人的音質都有其自身特點,所以,不同的演唱者在咬字發(fā)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每個人在發(fā)聲習慣、演唱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在語音上形成個人特色,使得歌曲在語言色彩方面也存在可變性。
有時,當人們聽到一首歌曲,即便不看說明,也能分辨出演唱者是誰,這便是風格。對于成熟歌者而言,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不僅有其先天音質特點,還有對音色做出的處理,如演唱者對作品內在情感的表達,還有便是咬字發(fā)音所形成的獨特風格。例如,20世紀我國著名歌手李娜,其音質渾厚粗獷,其演唱的作品《嫂子頌》《青藏高原》等都表現出豪邁、大氣的特點。在歌曲《嫂子頌》中,李娜采取近乎吶喊的聲音凸顯東北大嫂如同男子般的胸襟與勇氣;而在歌曲《青藏高原》中,李娜的音色又變?yōu)閷ξ《雺延^的青藏高原的真情贊美,演唱出青藏高原的博大胸懷,給人以容納萬物的感覺。再如,歌手宋祖英,其音色十分甜美,而且吐字流利,非常適合演唱一些節(jié)奏較快的歌曲,具備歡快跳躍的演唱特點,這在其演唱作品《小背簍》和《辣妹子》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些成功的歌手,其風格形成并不僅僅是因為其先天的音質條件,而是其精通音色運用,能夠根據不同的作品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音色處理。
氣息和音色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十分關鍵,對演唱質量和演唱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在聲樂演唱中,合理運用氣息和音色不僅是演唱者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一種體現,更會賦予音樂作品豐富的藝術美感。因此,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需對氣息和音色的運用方式進行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將二者有機融入演唱中,以此提升演唱質量和藝術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