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展
今人讀詩詞,可知詩從何來?
許慎在《說文解字·丌部》中記載:“古之遒人以木鐸記詩言?!?/p>
一部部詩篇,最初便是由樂官搖著這木鈴鐺到民間采集整理匯集起來的。《左傳襄公十四年》引《夏書》云:“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諫?!睍x代杜預(yù)解釋:“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鐸,木舌金鈴。徇于路,求歌謠之言?!蔽鳚h劉歆在《與楊雄書》也說:“昭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民間歌謠特別能反映民情,所謂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則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故采詩是統(tǒng)治者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君王可由此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隨著木鐸聲聲采來的詩,又是怎樣的呢?從典籍與史料記載看,詩歌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渡袝?舜典》即有“詩言志”之說。不僅表明詩的重要性,而且亦為詩定了性。史傳舜繼位之后,便命夔為樂官,并且確定了職責(zé)與詩歌的屬性?!暗墼唬嘿?!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吁!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p>
事實上,詩是伴隨歌、舞、樂而生。原初大致沒有教化之功能,僅為祭祀愉神,以及慶典娛樂之功用。漸趨為教化,春秋后期,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敝劣谥S諫作用,可能是稍后的事了。此舉在《國語》、《左傳》、《戰(zhàn)國策》、《春秋》之類的典籍中較為多見。
悠悠詩詞,文起千秋。今人讀詩時感受到的,與古人并無不同,又不盡相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詩詞的精髓在字句之外。今人若能解讀詩詞,體味其中精妙之處,必將與古人同見天地,同見自己,同見一輪明月照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