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懿
摘要: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水彩畫在傳入中國后迅猛發(fā)展不斷壯大。歷經百年,水彩畫在我國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為豐富畫面的表現(xiàn)カ,畫家將中國畫元素融入到水彩畫中,使水彩畫展現(xiàn)出別樣的藝術魅。國畫與水彩畫雖分屬中西兩個畫種,但無論從繪畫過程、材料工具還是技術效果都存在著相似之處,我國水彩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既要繼承傳統(tǒng)繪畫的民族精神,又要汲取國外先進文化的特點。通過對中國畫材料工具在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尋求兩個畫種之間的異同,進行畫種之間優(yōu)勢契合點的融合,從而推動水彩畫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中西融合 水彩畫 中國畫
水彩畫起源于16世紀的英國,伴隨清初“西學東漸”傳入中國,它幾經滄桑,扎根于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當中,經過了百余年的發(fā)展,形成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隨著現(xiàn)代審美需求的提高,以及水彩畫和中國畫諸多的共性,力求尋找畫種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探究水彩畫繪畫過程中中國畫元素的運用。
一、中國畫與水彩畫的區(qū)別與共性
1.水彩畫與中國畫在材料工具上的異同
以水為媒介是水彩畫與中國畫最大的相似之處,水彩畫通過水來表現(xiàn)通透靈動之感,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可見水在兩者中的重要地位。水在畫面上干枯后留下的痕跡,正是水彩畫與中國畫中最顯著的共性;除此在用筆方面,水彩畫和國畫都講究筆的彈性和柔軟度,大多吸水性較好,水彩畫多用于貂毛筆或圓頭筆,國畫多用于狼毫筆、羊毫筆,但隨著兩個畫種的相互溝通,根據(jù)畫面的需要或筆的含水量的多少,形成了工具的互通;在用紙方面,雖然都是在紙張上作畫,卻有著較大不同,水彩畫的紙張比中國畫的紙張質地更為堅硬,分為機制與手工兩種,含棉量也有所不同,在作畫時滲化的速度要慢于國畫的宣紙,而中國畫的紙張較柔軟,分生宣和熟宣兩種,含棉量大,通過滲化更易出現(xiàn)暈染的效果;在調色方面,水彩畫在調色時用調色盤調和水和顏料,而國畫則是用臺調和水和墨;在顏料方面,水彩顏料多為植物性顏料,經水調和后,大部分的顏色是透明的,顏料沉淀較少且不易覆蓋,國畫顏料是礦物質顏料,經水調和后顏色更為厚重,顏料沉淀較大是可以覆蓋的。
2.水彩畫與中國畫在繪畫技法上的異同
水彩畫中較注重于塑造形體,以寫實為主,所看即所得。在中國畫中,謝赫的《古畫品錄》中提到“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氣韻生動是六法之首,描繪形象時注重的是“意”,而非形”;在技法方面,國畫中有皴、擦、點、染等,水彩畫中有撒鹽法、滴油法、噴水法,刀刮法等,根據(jù)兩個畫種材料工具的特性研究的,水彩畫也會融入中國畫技法,使畫面更具表現(xiàn)力;水彩畫和中國畫都有留白的藝術處理,水彩畫中通常會使用遮擋液來完成,但遮擋液有時過于死板,更好的方式是留出空白的紙張,使畫面更加自然,具有美感。大面積的留白有時是為了表現(xiàn)陽光或雪景,畫面對比強烈,更有意趣。國畫有“計白當黑”,河流、天空等大面積留白,營造虛實相生的畫面意境,給欣賞者無限想象。中國畫注重意境,留白處理也是畫家由客觀到主觀的藝術表達;水彩畫和中國畫都有干、濕兩種畫法,但效果大致相同,干畫法力求落筆干脆,多用于塑造形體,濕畫法能夠使顏色自然銜接,表現(xiàn)柔和的效果。
3.水彩畫與中國畫在畫面構成上的異同
在構圖方面,水彩畫遵循西方傳統(tǒng)繪畫的透視學原理,采用焦點透視,以主體物為中心,近大遠小,近實遠虛。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多以散點透視為主,使得畫面視野廣闊,構圖靈活自由,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是中國畫特有的的藝術特征。如北宋《清明上河圖》(圖1),整幅畫面分成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部分,每一個部分都能獨自成畫。結構嚴謹,繁而不亂;在造型方面,水彩畫注重光影塑造形體、顏色的透明等,致力于對畫面整體的概括,對色彩協(xié)調的把握。而中國畫表現(xiàn)物象的基本形式是線條,“描法古今ー十八等”,其本質就是線條的美感特征,中國畫家通過自己的理解,對事物進行高度的提煉,準確的用線表現(xiàn)事物特征。
二、中國畫繪畫元素在水彩畫中的應用與特性
1.顏色的運用
在顏料方面,國畫顏料、水彩顏料與大量的水結合會使畫面出現(xiàn)沉淀,因為國畫料是礦物質料,且不易溶于水,它會根據(jù)水彩紙張的紋路形成肌理并出現(xiàn)明顯的顆粒感,這是單純水彩顏料做不到的,這種調色適用于想要表現(xiàn)老舊質感的題材,大面積渲染天空或背景呼應主體物。國畫顏料與水彩料調和后形成的肌理加強整幅畫面的繪畫質感。
2.技法的運用
皴法”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xiàn)技法之一,大多情況下是對于自然界的山石房舍進行描繪,有時也用來渲染氣氛,早期的表現(xiàn)手法是線條勾勒輪廓,后敷色,隨著繪畫的發(fā)展,為更好地表現(xiàn)山石樹木表面的紋路、凹凸、質地,畫家歸納總結,逐漸形成了皴擦的筆法?!安练ā眲t是將筆的水分降到最低,筆在紙上摩擦,主要表現(xiàn)云霧等。在水彩畫中,可多用于有斑駁質感、色彩豐富的畫面。由于水彩畫筆有一些局限性,加入中國畫的毛筆和中國畫技法會豐富畫面,從而達到畫面想要呈現(xiàn)的效果。罩染法,先鋪底色,顏色厚重一些,層層疊加要表現(xiàn)出顏色層次,再根據(jù)畫面需要平涂一兩次淺色,顏色要透明、淡薄,底色和罩色的選擇也要根據(jù)所描繪的物體特點。目的是使二者和諧統(tǒng)一,產生厚重、鮮明、豐富的顏色效果。罩染法在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中,主要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是罩染可以使畫面統(tǒng)一色調,補救不和諧的部分;二是罩染法的運用要遠比兩種色加以調和后所產生的新色要純凈透明的多,增加畫面層次。
3.線條的運用
從原始巖畫、壁畫、陶繪等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出,線是中國畫的主要造型手段,這是形成中國畫風格的重要元素,線條既能表現(xiàn)物象的形體、質感,又能使畫面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中國畫中的工筆畫,線條靈動流暢,極富韻味,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筆法園轉飄逸;曹仲達的“曹衣出水”筆法剛勁稠疊都可以作為歷史佐證,在水彩畫中運用的線更注重的是對形體的描繪,現(xiàn)在的水彩畫也有借鑒中國畫的線條,既保留了傳統(tǒng)水彩畫用線條描繪形體,又使水彩線條流暢,具有藝術魅力,如查爾斯·雷德的《女人體》(圖2)運用了極簡并富于流動感的線條,輪廓鮮明,水彩畫家王維新的《月初升》(圖3)畫中的船大多用墨色勾勒,寫意性極強。線條是具有精神價值和美學意味的繪畫語言,中國畫中的線條既是客觀物象的概括,也是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水彩畫可以借鑒并融合中國畫的線條,既可以細致的刻畫輪廓又能夠使線條具有流暢的美感
結語
水彩畫在材料工具、用筆技巧等方面與中國畫有諸多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中國畫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特點相互融合,相互借鑒,既有創(chuàng)作模式的沖突,又有異曲同工之所在兩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構思框架都給彼此注入了新鮮血液,呈現(xiàn)出新的氣象。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不論是對于中國畫還是水彩畫而言,都應取其彼此精華部分,了解水彩畫與中國畫的異同和中國畫元素在水彩畫中的運用,加強理論和實踐性操作,在學習過程中加強探索和創(chuàng)新,從而使兩個畫種煥發(fā)出更具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絢爛色彩。
參考文獻
[1]陳曼佳.國畫元素在水彩畫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9,15:71-72.
[2]黎霞.淺談水彩畫與中國畫的相互借鑒和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
[3]錢曉品.中西繪畫交融視域下水彩畫在中國的演進[M].河北?。汉颖笨萍即髮W,2018.
[4]蘇日嘎.宋步云水彩畫藝術研究[M].內蒙古自治區(qū):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5]趙振華.借力筆墨“意趣”的當代水彩畫創(chuàng)新思路[J].美術,2019(5)
[6]閆曦,楊晨.淺議國畫元素在水彩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23)
[7]趙娜.略談水彩畫中國畫元素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8]徐志興.中國書畫美學概論[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6.
[9]姜華.淺談水彩畫與中國畫的相互借鑒和運用[J].藝術教育,2016(7)
[10]陳淑敏國畫元素在水彩畫中的個體特色運用分析[J].藝術科技,2015(6)
注:本文系2020年黑龍江省藝術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新水彩人文主題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研究,課題編號2020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