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棉 何 勇
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歷史艱難曲折,緣起于19世紀40年代。由于受從1848年開始的淘金熱的影響,我國廣東沿海一代的民眾開始移民美國,并從美國西部的海港城市舊金山登陸,然后散發(fā)到洛杉磯、紐約等北美各地,逐漸形成了華人社區(qū),隨之形成了自發(fā)的華人中文教育和中文學校。由于美國實行種族主義政策等原因,華人的中文教育也歷經(jīng)坎坷。但是,由于華人的執(zhí)著、祖國的支持和世界范圍內(nèi)種族主義政策的廢除,美國華人的中文教育也在風雨中發(fā)展,在20世紀80年代后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顯示了華人語言文化的生命力和中國的軟實力,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達到了高峰。但因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美國部分政客挑動中美對抗,華人中文教育目前面臨重大挑戰(zhàn),美國華人中文教育雖然明前景光明,但也面臨挑戰(zhàn)。
美國的華人中文教育伴隨華人移民美國而出現(xiàn),是華人移民美國的結(jié)果。因此,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進程與華人移民美國的進程在總體上是同步的。根據(jù)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進程和華人移民主體輸出地的變化,本文把它分為5個階段。(1)對于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進程,有多種分法。其中有一種分法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界”。本文覺得缺少依據(jù),因為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2年中美之間沒有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雖然中美建交,但是到1980年代初,中國大陸移民美國,而從美國對華移民的政策來看,并沒有因為1949年而改變。另有一種分法,把1965年以后一直到現(xiàn)在劃為一個階段,本人認為理由不充分,因為僅僅看到了美國“平等移民”的一面,忽視了中國作為移民輸出國的巨大變化。
這個時期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創(chuàng)辦中國傳統(tǒng)的私塾或?qū)p^,對子女進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1.自由自發(fā)的華人移民
華人零星移民美國的歷史比較早。據(jù)美國移民局記載,華人進入美國的最早記錄是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當年有一個中國人入境美國。此后入境的人數(shù)斷斷續(xù)續(xù),如1835年有8名華人入境。1848年美國西部淘金熱興起以后,中國勞工入境美國人數(shù)才開始激增。接著,美國西部大開發(fā),修筑中央太平洋鐵路,中國勞工又成為筑路的主力。到19世紀70-80年代,全美已有華僑10多萬人,其中絕大多數(shù)來自廣東。據(jù)弗朗塞斯科·科爾達斯科的研究:“1850年進行聯(lián)邦人口普查時,加利福尼亞約有500名華人,但還沒到1852年,當兩萬多名滿懷希望的中國金礦工人通過舊金山的海關時,大規(guī)模的移民就已開始。在以后的30多年中,又有近32.2萬名華人(包括再次入境者)來到美國,對于他們,舊金山是主要的入境口岸。其中約有半數(shù)最后又回到中國,而無數(shù)人則長眠于美洲?!?2)弗朗塞斯科·科爾達斯科:《美國的華人移民簡史》,錢梁美譯,《民族譯叢》1993年第1期。另據(jù)史料記載,1860年美國華人為34 033人;1870年為63 199人;1880年為105 465人。(3)戴超武:《美國移民政策與亞洲移民(1849-199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第46頁。由此可見當時移民美國的情況。
2.自發(fā)的、傳統(tǒng)的和《排華法案》后的華人私塾教育
隨著華人入境美國人數(shù)的增加,華人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19世紀60年代以后,美國華人15歲以下學齡兒童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其中舊金山1867年有500人,1900年則增加到4000人。(4)Mary Roberts Coolidge, Chinese Immigra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09, p. 436.19世紀70年代,美國華人集中的地方出現(xiàn)了與中國傳統(tǒng)私塾類似的華文學校。特別是1882年美國頒布《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實行排華政策以后,華人子女進入白人學校絕無可能。該法案規(guī)定,在今后的二十年內(nèi),禁止華工移民美國。盡管此后有過多次縮短時限的復議,但是到1904年時竟然宣布無限期實施下去。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對華人限制移民的法律,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明文禁止華人入籍的法律。它不僅限制華人入境美國,而且實行隔離教育政策。1870年后,加州禁止華人兒童進入公立學校就讀。1885年4月舊金山開辦了一所為華人學生設立的隔離小學。在這樣的情勢下,華人父母就只能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對子女進行教育,私塾或?qū)p^教育也就應運而生。
這時華文學校的特點是辦學規(guī)模較小,且聚集在中國城,教育內(nèi)容也與國內(nèi)一樣,最初主要是識字、寫字,教材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啟蒙讀物,以后逐年提高,學習古詩、古文、四書五經(jīng)等。在此要指出的是,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華人組織特別熱心于子女教育。1884年舊金山市中華會館籌建大清書院,1888年開始招生,有2個班級,約60名學生。教師由各大會館輪流派遣,多為舉人或秀才,其教學水平與國內(nèi)的私塾相當。(5)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校》,《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這一階段正處于《排華法案》頒布后、種族歧視十分嚴峻的時期,華人教育十分困難。也正因為艱難,美國華人中文教育反而受到了重視。從清政府到民國,開始逐漸重視海外僑民的教育。自此,美國華人教育進入現(xiàn)代學校教育階段。
1.祖國關照下的現(xiàn)代學校教育
20世紀初,隨著國內(nèi)外矛盾的加劇,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被迫進行改革,實行新政,派端方、戴鴻慈等五位大臣分赴東西洋考察憲政。在南洋、北美接觸了僑民以后,他們深為僑民的愛國情緒所感染,對海外華人的態(tài)度也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宏教澤而系僑情”(6)端方:《華僑分送肄業(yè)片》,《端忠敏公奏稿》卷7。,從清初的海禁政策到開始保護華僑,開始關注和重視海外僑民子女的教育。本來在美國的華人已受到美國現(xiàn)代教育的影響,而國內(nèi)廢科舉、興學堂的變化,更給美國的華僑教育帶來深刻的影響。美國華人社會掀起了興學熱潮,開始由傳統(tǒng)的蒙塾私館向新式學堂過度,采用新型學制,開設現(xiàn)代課程,逐漸建立起從幼稚園、小學到中學的教育系統(tǒng)。
1908年清學部內(nèi)閣侍郎梁慶桂赴美興學。1909年他與舊金山中華會館合作,在舊金山開辦了第一所新式學堂——大清僑民公立小學。后應華人社會請求,清學部又資助美國各地華埠建立新學堂。其中“每年補助金山學堂美金五百元,紐約美金三百元,沙加免度美金二百元,砵侖美金二百五十元,芝加高美金二百元。”(7)劉伯驥:《美國華僑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第364頁。雖然不久清廷覆滅,但清學部開設新式學堂給美國和加拿大華人辦學以很大的鼓舞,北美華埠由此形成了興辦新學的熱潮,這也標志著美國華人中文教育開始向現(xiàn)代教育方向邁進。
此后民國成立,更為重視華僑教育。1913年教育部委托中國駐外領事兼管當?shù)氐娜A僑教育事務。1914年教育部又發(fā)文鼓勵并優(yōu)待華僑子弟回國就學。1917年,北京政府還向辦學成績顯著的僑校、教育界人士和商業(yè)界人士頒發(fā)匾額或獎章,把暨南學堂改為國立暨南學校。1928年南京政府特設“華僑教育委員會”,負責華僑教育事宜,制定了《華僑學校立案條例》《華僑小學暫行條例》《華僑補習學校暫行條例》《華僑子弟回國就學辦法》等系列法令,開始對僑校進行規(guī)范管理。
這些舉措加強了與海外華人的聯(lián)系,鼓舞了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和辦學熱情。海外華人也克服多種困難,普及華文小學教育,開始創(chuàng)辦華文中學。華人大埠舊金山成績顯著。其中民國初期舊金山中華會館主持的大清僑民小學堂更名為中華僑民公立學校,1920年開始招收女生,1922年增設初中部,1927年擴建并改稱中華中學校。1928年成為北美第一所開設高中課程的華人學校。到1934年,舊金山有10所中文學校,1848名學生和47位教師。(8)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校》,《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此外,美國的其他華埠也都興辦了中文學校。據(jù)麥禮謙考證,“從本(20)世紀初到1941年,在舊金山灣東岸的奧克蘭,至少建立了十所中文學?!?。(9)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不過,因為受到“排華法案”的影響,全美華人人口不增反降,導致華人子女人數(shù)不足等,多數(shù)華埠通常只有一所由當?shù)刂腥A會館主辦的學校。雖然如此,但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華人學校依然達到了全盛時期。
華人學校的上課時間大部分在晚上和周末,課程主要以漢語(廣東話為主)、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為主,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傳統(tǒng)科目,現(xiàn)代內(nèi)容的國文、經(jīng)濟、歷史、地理等課程,都圍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國情而設置,體現(xiàn)了美國華人學校對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不僅如此,美國華人中文學校還緊跟國內(nèi)的教育變革,推進新的教學制度,如1922年舊金山的中華中學校就開始采用國內(nèi)剛通過的“六三三”新學制。中文學校還推廣國語代替各地方言作為教學用語,推廣現(xiàn)代白話文代替晚清的白話文作為新的寫作語言。雖然這個過程極其艱難,但由此可見美國中文學校與祖國的聯(lián)系。
2.現(xiàn)實束縛下中文教育的新動向
由于排華法案對華人學校實行不同于公立教育的隔離教育政策,華人的中文學校沒有被納入美國的教育體系,是私立性質(zhì)的補習學校。這影響了華人中文學校的發(fā)展。此外,一些地區(qū)還對華人學校和教師設置種種障礙。如1921年5月,加州議會通過“取締外語語文學校案”,規(guī)定外國語文學校要譯繳教科書,教師考試合格后方發(fā)給教學證書——考試內(nèi)容為美國文化、歷史、法律等,將這些與中文教育無關的內(nèi)容強加給中文教師。因此,即使在華人學校興盛的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進入華人學校學習的也僅為適齡少年兒童的四分之一。當時全美約有12 000多名5~14歲的華童,但中文學校的學生只有3000多人。(10)王蒼柏:《戰(zhàn)前美國華僑教育初探》,《八桂僑史》1994年第1期。直到1927年,這個法規(guī)才由加州高等法院判決違憲廢除。二戰(zhàn)爆發(fā)后,更因一些華人應征入伍等原因,導致師資缺乏,美國中文學校發(fā)展呈現(xiàn)停滯不前的現(xiàn)象。更應注意的是此階段的中文教育出現(xiàn)了新動向,根據(jù)美國出生的華人史專家麥禮謙先生的研究,可歸納如下三個特點。
(1)承認自己為中國國民,使用中國教育部教材
“這一時期海外華人仍將自己視為中國國民,所以他們希望在美國的中文學校能與國內(nèi)的教育體制保持一致……美國的華人學校基本仍延用中國國內(nèi)的教學模式,并使用部定的中小學課本。”(11)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這表明,因為美國公開對華人實現(xiàn)種族歧視政策,華人在美國難以生存與發(fā)展,因此,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華人也找不到出路,華人家長只能把子女的前途寄希望于祖國,希望子女能回國升學或就業(yè)。
(2)在20世紀初期,華人學校遵守規(guī)定,向教育部注冊備案,但從30年代開始,遵守意識淡化。
“早在20世紀最初的十年,舊金山和紐約的僑民學堂就已向中國教育部注冊備案……1930年,中國駐美領事館敦促各地華人學校向教育部備案,但僅有少數(shù)幾所學校響應。”(12)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校》,《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這表明,當時的中國政府對華人學校的影響力開始變化。
(3)20世紀30年代以后特別是二戰(zhàn)前夕,華人社團、華人學校的領導和學校,都感受到了華人本土化和教育西化的挑戰(zhàn)。
“在本世紀初,仍有很多華人學生把學習中國語言及文化視為謀生的技能。但進入30年代后,在深受公立學校和西式大學教育影響的年輕一代中,美國文化已明顯占據(jù)優(yōu)勢。在數(shù)量不斷增長的土生華人群體中,英文已成為日常用語?!?/p>
“在本世紀的前半階段,華人社團的領導者將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到中文學校之中,以傳承民族的傳統(tǒng)。但在二戰(zhàn)爆發(fā)前夕,這些學校仍面臨著華人本土化不斷增長這一艱難的挑戰(zhàn)?!?13)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客觀地講,美國華人本土化和美國華人教育西化,是這階段出現(xiàn)的苗頭。
1.華人限額移民和土生華人
1942年,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迫使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由此成為反法西斯的盟友。為此,美國國會于1943年通過了《馬格納森法案》,廢除了長達62年的排華法令,允許每年有105名華人移民美國,同時還允許華人加入美國國籍。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戰(zhàn)時新娘法”公布以后,美國的華人數(shù)量逐漸增加,最初是包括大陸、港、臺的中國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留學生)移民美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移民美國的華人基本是港、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留學生)的中國人,也包括此前大陸留學美國的5000多名大學生。他們除少部分回國外,大部分留在美國,完成了碩博學業(yè),成為學有專長的白領階層,開始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另外,土生華人日漸增多,成為戰(zhàn)后移民的第二代。因為華人獲得了相對平等的地位,華人家庭的教育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事實上,一些白領華僑已經(jīng)搬出或本來就不在唐人街居住,分散到其他社區(qū)。而且20世紀40-50年代國際政治關系變化劇烈,改變了美國華人的鄉(xiāng)土觀念。概括地講,他們開始淡化排華時代普遍存在的僑居心態(tài),轉(zhuǎn)而將美國視為本人及后代的永久居留地,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美國學校教育,因此中文教育的必要性大為減弱,中文學校的發(fā)展開始衰落,只是在第一代華人移民的勸說或強制下,華人兒童才去中文學校學習。有的土生華人甚至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就是美國人。如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錢永健說:“我在美國出生、成長,我不太會說中文,我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我不是中國科學家。血統(tǒng)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分?!?14)《他是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后說: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長大》,2020年1月29日,https://new.qq.com/omn/20200801/20200801A0T1E500.html,2020年8月1日。
2.華人教育的衰落
二戰(zhàn)初期,美國本土的中文學校沒有關閉,但自美國參戰(zhàn)后,華人人力資源緊張,中文學校招募教師困難,只得縮短課時。戰(zhàn)后,沿用了戰(zhàn)時的上課時間。例如美國中文學校最為集中的舊金山,課時依然是每周5天10小時,而戰(zhàn)前是每周6天19小時,(15)Victor Low:《不屈的民族:舊金山華人教育抗爭的一個世紀》(The Unimpressible Race: A Century of Educational Struggle By the Chinese in San Francisco),舊金山:東西出版公司,1982年,第62頁。而且教材非常缺乏,從而導致中文學校教學水平的降低。不過,為抗戰(zhàn)熱情所鼓舞,美國華僑華人仍成立了一些新的中文學校。根據(jù)1957年的調(diào)查,二戰(zhàn)以后美國本土新增31所中文學校,其中11所為戰(zhàn)時所建。1946后,又新建了15所,以適應新移民增長和戰(zhàn)后生育高峰的需要。因此,原有的一些華人學校得以保存,有的甚至得到擴展,共有學生4286名和教師152名。其中舊金山有8所學校2114名學生;紐約城有3所學校732名學生,中文學校的數(shù)量在美國本土居第二位,與華人數(shù)量在全美所據(jù)名次相當。就具體學校而言,學生數(shù)量的增長也是明顯的,如中華中學校的學生人數(shù)超過560名。金山協(xié)和學?!f金山3所最大的華人學校之一,也走出戰(zhàn)后學生人數(shù)的低谷,1959年招收學生418名。(16)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但是,由于移民數(shù)額的限制,這階段華人中文教育的規(guī)模和水平還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有的專家將其稱為“戰(zhàn)時及戰(zhàn)后的停滯階段”。(17)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校》,《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這一時期美國華人渴望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迫于同化的壓力大多放棄了華文教育,華文學校一度衰落?!?18)張東輝:《美國華文學校的發(fā)展歷程與最新進展》,2014年7月3日,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_3.shtml,2020年8月3日。上述情況表明,華人中文教育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華僑教育向現(xiàn)代的華人教育轉(zhuǎn)化。
1.配額移民法案下港臺為主的華人移民
由于民權主義的影響,1965年美國通過了《1965年外來移民和國籍法修正案》。該法案允許中國與東半球其他國家一樣,每年可向美國移民2萬人。于是,華人又開始大量移民美國,到中國改革開放前,雖然當時中國大陸基本上還很少有人移民美國,但每年仍有1萬以上或近2萬華人移民美國。如1966年11 379人、1969年15 341人、1975年19 191人。(19)I-Yao Shen, A Century of Chinese Exclusion Abroad, Beijing, 1985, p. 33.這些華人新移民主要是臺灣、香港和印支地區(qū)的華人。其中后者為最大的華人群體,是越南統(tǒng)一后被驅(qū)趕的華僑和被紅色高棉迫害的華人華僑難民。這一時期的移民群體,雖然來源復雜,但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并具有一定技能,這使他們能較快地適應美國社會。
2.多元并存的中文教育
這階段,由于美國華人來源不一,中文教育的特點也是多元并存。首先從語言上看,從19世紀華人私塾開始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華人社會中文語言都是以粵語為主,華人學校也是以粵語授課為主。但是,隨著臺灣移民數(shù)量的增加,雖然部分學校仍然采用粵語教學,但在1960年代出現(xiàn)了用國語作為語言的中文學校,其采用繁體字和注音符號,并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其起初在唐人街辦學,后來由于香港和臺灣移民陸續(xù)增加,開始在唐人街紐約州北部及附近的新澤西州、康涅狄克州、賓夕法尼亞州等地城市郊區(qū)的華人聚居區(qū)興辦學校,而且數(shù)量較多。對此,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大陸留學生和20世紀50年代香港、臺灣的留學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臺灣移民對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有特殊影響,他們的子女也成為這一階段華人學校的主要生源。這類學校大多與臺灣僑委會保持聯(lián)系,使用印有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的教科書。
至于印支華人群體,因為不少人的祖籍是廣東,一開始其子女自然進入粵語方言學校就讀。但不久他們就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華人學校。其中最早的一所華人學校芝華中文學校,乃是由越南華裔聯(lián)誼會所建。后來,類似的學校很快也在美國各地的印支華人社會中興辦,而且大多數(shù)學校用國語授課,也使用由臺灣僑委會印制的教材。其他少量的學校采用漢語拼音、簡體字和普通話教學。
伴隨著中文學校的多元發(fā)展,美國華文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周末華文教育主,暑期教學為輔的多樣化辦學形式。其中周末辦學的形式,符合華人居住分散的特點,很快為美國各地的華人所接受(20)武在爭:《從排斥、隔離到融合》,碩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帶動華人教育的主要形式。
周末華文班從1960年代開始興辦。其中紐約市最早,1962年長島中華協(xié)會開始在星期六開設粵語學習班,學生人數(shù)從1963年的678人上升至1975年的3250人(21)劉伯驥:《美國華僑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第355-356頁。,學生不僅高居美國各地中文學校之首,而且受到了美國其他地區(qū)華人的熱烈歡迎。例如在舊金山灣區(qū),中文學校開始在東部灣和半島的城鎮(zhèn)中出現(xiàn)。1970年代,周末中文班已成為該地區(qū)很多辦學機構的標準模式且為華人所普遍接受。這表明,周末中文學校受到學生家長,特別是居住地遠離華人學校者的認同,而且這種形式,也影響了華埠內(nèi)的中文學校,促使華埠內(nèi)的中文學校從1970年代中開始增加周末課程,豐富了美國中文教育教學形式。
總體上看,這一階段美國的華人中文學校出現(xiàn)了多元發(fā)展的形態(tài),而且國語教學占主導地位。
這階段是華人移民美國數(shù)量和美國中文教育發(fā)展最為壯觀的階段。本文之所以把1980年代初至今作為一個獨立的階段,而不贊成把1965年以來作為一個階段,這是因為后一種分法是單純地以1965年美國頒布《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實行所謂“平等移民”的法案為標準,而忽視了移民主體國家(地區(qū))的變化。實際上,使華人移民美國的生態(tài)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不僅是美國1965年移民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華人移民的來源(主體國家)和數(shù)量及其影響。中國在1978年12月派出50名留學生赴美學習,開啟了新時期留學美國的大門,隨后又開啟了中國大陸人士移民美國的征程。從具體時間上,大陸移民美國應該從1980年代初開始,特別是從放開自費留學開始,但是為了論述的方便,本文以1980年為開端。此后,留美的浪潮一直奔騰不息,同時移民美國的人數(shù)也持續(xù)增長,從而極大地影響了美國的中文教育。
1.史無前例的華人移民美國浪潮
首先看近40年來有關華人移民美國的部分數(shù)據(jù):“根據(jù)美國人口普查局在2008年9月公布的2007年社區(qū)普查數(shù)據(jù),2007年美國常住人口中,華人人口超過353.8萬人,……在全部約354萬華人中,美國本土出生者131萬,非美國本土出生者有223萬,其中44%是1990年以前來美的,26%是2000年以后來美的?!由衔从嬋氲闹袊_灣地區(qū)華人,美國華人總數(shù)近400萬?!?22)王望波、莊國土:《2008年海外華僑華人概述》,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第32頁。非美國本土出生的223萬華人中有132萬已入籍。(23)余東暉、李珍玉:《美國華人生存狀態(tài)大掃描》,《僑報》2008年9月23日,第2版。
表1 1980-2008年美國華人獲得綠卡者(按移民來源地)情況表(24)美國國安部: U. 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2008, 2008年12月30日, http://www.dhs.gov/xlibrary/assets/statistics/yearbook/2008,2020年5月28日。(單位:人)
這表明,“20世紀80年代,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數(shù)量劇增,比70年代增長了十倍。20世紀90年代,來自中國大陸移民的人數(shù)首次超過來自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移民人數(shù)總和。進人21世紀,除個別年份外,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之勢,而來自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移民人數(shù)則呈逐年下降之勢。(25)王輝耀:《中國國際移民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28頁。按移民的出生地,情況也是這樣,如表2。
表2 2003-2012年按出身地統(tǒng)計的中國人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人數(shù)(26)美國國土安全部:《2012年移民統(tǒng)計年鑒》(2012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2012年12月30日, http://www.dhs.gov/yearbook-immigration-statistics, 2020年6月15日。(單位:人)
根據(jù)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資料,“美國共有華裔居民430萬人,其中約一半出生于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qū)。另據(jù)美國人口普查局統(tǒng)計,2011年居住在美國的外國出生移民總數(shù)為4037.8萬人,其中出生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qū)的中國移民為223.1萬人?!?27)王輝耀:《中國國際移民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28頁。美國成為中國移民第一目的國。
可以說,中國大陸移民潮徹底改變了美國華人社會。原有的唐人街已經(jīng)容納不了新的華人移民,在紐約、舊金山等傳統(tǒng)的唐人街之外,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華埠,建立了新的唐人街,如紐約皇后區(qū)的法拉盛等。另外在新澤西州、佛羅里達州等,都有一些新的華人區(qū)出現(xiàn),從而推動了美國中文教育的大規(guī)模開展。
2.移民大浪潮下的中文教育
華人大移民的變化對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十分有利,使得近40年來美國華人的中文教育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文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說中文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中文學校數(shù)量劇增;普通話成為主體趨勢;中文教學形式呈多樣形態(tài)。
圖1 美國人在家說中文的人數(shù)變化趨勢:2009-2017年
第一,說中文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美國2017年社區(qū)調(diào)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美國使用中文人數(shù)為3 278 063(圖1),雖在數(shù)量上遠少于西班牙語和英語,但仍在語言使用人數(shù)上排名第三,且逐年持續(xù)增長。這個數(shù)字和趨勢較好地反映了美國華人使用中文的情況,是中文近年來不斷得到重視和地位提升的有力證據(jù)之一。
第二,中文學校和學生數(shù)量劇增。由于美國的華人移民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及臺港地區(qū),因此,美國的中文學校也分為兩類:中國大陸的中文學校和中國臺灣香港的中文學校,分別以簡體字和繁體字語言教學為主要內(nèi)容。起初,“臺灣移民對中文學校的拓展具有特殊影響,這從90年代中有近60%的華人學校學生家長來自臺灣的事實就可證明?!?28)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罚度A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在紐約唐人街以外的紐約州北部,以及附近幾個州的華人聚居地,也建立了很多華人學校,而且周末中文班盛行。這是因為,華人移民僑居心態(tài)的淡化及對美國認同感的增強,使華人父母對子女在英文學校就讀的重視已超過母國的中文課程。所以周末中文班的出現(xiàn)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學習母國語言、文化的機會,滿足了第一代移民的心愿。到1989年,這些地區(qū)“已有94所中文學校,1.5萬名學生,其中25所在紐約市并且絕大多數(shù)是周末中文學校?!痹谖骱0兜呐f金山灣區(qū),“南僑學校在1985年開辦了三個周末班,而到1995年已增加到16個,學生人數(shù)也從1988年的410人增加到1990年的740多人,其中549人是周末班的學生,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那些在周一至周五每日上課的學生僅有202人”。
根據(jù)1995年全美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所做的調(diào)查顯示, 隨著大陸華人移民的增加,“90年代中,美國已有634所中文學校,教師5500人,學生8.3萬人,分布在全美的47個州?!倍?5.2%的中文學校只開設周末課程。(29)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近10多年來,“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更多的華文學校在美國各大華人聚居區(qū)涌起,反映了美國華人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重視和需求。2005年就讀人數(shù)估算在10 000人左右?!?30)張東輝:《美國華文學校的發(fā)展歷程與最新進展》,2014年7月3日,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_3.shtml,2020年5月29日。
根據(jù)美國現(xiàn)代語言協(xié)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2013年的調(diào)查,美國大專院校學習中文課程總?cè)藬?shù)從1960年僅679人到1980年的到11 366人,之后每年均穩(wěn)定持續(xù)增長,到2013年人數(shù)達到61 055人,其中四年制大學錄取人數(shù)為51 433人,碩士研究生人數(shù)為1149人(如圖2、圖3)。
圖2 美國中文專業(yè)錄取人數(shù)變化趨勢:1960-2013年
圖3 美國中文專業(yè)本科及碩士錄取人數(shù)變化趨勢:1974-2013年
第三,普通話成為主體趨勢。隨著大陸華人移民學校增加,大陸的簡體字和漢語拼音開始推行。此前,只有1972年底最早建立的底特律中文學校等極少的學校教授簡體字和漢語拼音。1980年代末,大陸的華人移民開始建立新的學校體系。自1989年8月芝加哥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建立了教授簡體字和漢語拼音的希林中文學校后,普通話教學發(fā)展很快?!?006年,據(jù)美國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中國大陸華人在美國舉辦的華文學校共300所,計60 000名學生。這些華文學校主要是由華人移民和在海外工作、學習的華僑家長自發(fā)創(chuàng)辦的非盈利組織,目的是為華人后代兒童(涵蓋K-12年級的兒童,5-17歲),在僑居國創(chuàng)造華文的語言環(huán)境,使他們保持漢語和中國文化?!?31)張東輝:《美國華文學校的發(fā)展歷程與最新進展》,2014年7月3日,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_3.shtml,2020年8月4日。
中國大陸移民及所建立的學校對美國中文教學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在國語于1980年代替代廣州話成為華人學校的教學媒介語言后,普通話又于20世紀90年代成為大部分中文學校的語言。國語、普通話均源于民國時期的國語系統(tǒng),差別較小,但是拼法不一樣。根據(jù)美國國家外語中心在1991年所做的調(diào)查,68.1%的美國高中使用漢語拼音授課。(32)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到1995年,按照美國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的調(diào)查顯示,全美有79.7%的華人學校學生是使用國語授課。(33)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實際上大部分是使用普通話在授課。例如,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推行的整套12冊的教材,由于用量巨大,近些年使得原先只用繁體字和注音符號教學的中文學校開始增加簡體字和漢語拼音課程。又如,1995年2月創(chuàng)建的華夏中文學校,以教授中文為主,開設針對美國華裔的中文課程,是當時新澤西州唯一教授漢語拼音和簡化字的學校。學生已由最初的7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名,其22所分校遍及新澤西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康涅狄克州,成為全美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中文學校。在美國,類似于華夏中文學校性質(zhì)的學校紛紛在20世紀90年代后建立,成為美國華人學習中文的新起點。
第四,教學形式呈多樣形態(tài)。近30年來,由于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擴大,中文也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并學習中文,甚至一些非華裔的美國人也走進中文學校,(34)張樹利:《戰(zhàn)后美國華文教育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廣州:暨南大學,2005年。中文教育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中文教學形式、方法也日趨多樣化。
在美國接受中文教育主要有兩個最基本的途徑:一是在美國學校體系里,通過主流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開設的中文課來學習中文;二是通過課外時間在中文學校學習中文。近30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加強和電視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美國的中文教學形式、方法也日趨多樣化。如中文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
AP(Advanced Placement)是指美國大學的先修課程,通過選修AP課程,美國高中生可以在完成課程后,獲得大學學分。根據(jù)美國大學理事會2004年的調(diào)查,有將近2400多所美國高中愿意提供中文的AP課程?;谶@一調(diào)查結(jié)果,美國大學理事會將中文和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一起列為常用教學語言。在學習中文的強烈需求推動下,美國大學理事會與中國國家漢辦共同開發(fā)中文AP課程。2006年AP課程中文項目開始運行,使美國中文教育正式與主流教育體系接軌,為美國中文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
第五,孔子學院的跨國教學。有關孔子學院的中文教育情況,專題性比較強,且專論文章多。在此略。
美國中文教育之所以能在將近200年的發(fā)展中,歷經(jīng)挫折而弦歌不絕,取得巨大發(fā)展,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jié)果。從根本上看,是美國華人的執(zhí)著和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影響。具體地說,推動力量可以分為三方面:一是美國的歷代華人社團;二是美國的美中文化交流組織和基金會;三是中國政府的支持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力。
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儉樸著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主張和諧仁義,講究詩書傳家,重視教育。因此,華人一旦到達外地異鄉(xiāng),很容易抱成一團,應對新的環(huán)境和人生。于是各種同鄉(xiāng)會等團體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進一步發(fā)展成更大的社團組織,如“中華會館”等,美國的華人社團也是這樣,他們不但幫助華人處理生活、工作上的困難,也把中華民族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帶到了異邦。
1.傳統(tǒng)的中華會館一以貫之地執(zhí)著辦學
美國最早的舊金山中華會館,成立于1854年,1876年正式被命名為“中華會館”,也就是中華總會館,英文名為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吨腥A總會館章程》第四條即為“負責主理華僑子弟中文教育事務”。事實也正是如此,華人會館為美國華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持續(xù)的貢獻。如早在1884年舊金山中華會館就籌建大清書院,1888年開始招生。1909年又在清政府的幫助下,開辦了美國華人第一所新式學堂——大清僑民公立小學。其后,美國華人社團的組織和名稱雖然增加、變化,但是興辦中文教育一直是其主要義務。在近200年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上,傳統(tǒng)的中華會館為在美華人的中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現(xiàn)代的中文學校、教師團體的積極參與和主導作用
由于華人所在的美國社會的變化,傳統(tǒng)華人會館的一些功能逐漸消失,新的專業(yè)性的組織開始出現(xiàn)。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華人成立了一些現(xiàn)代的中文學校、教師團體,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大陸移民的增加,華人學校的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為加強校際間的聯(lián)系,一些中文教育團體和教師團體應運而生。下面以成立的時間為序予以介紹。
(1)全美中文教師協(xié)會
全美中文教師協(xié)會(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CLTA)成立于1962年,區(qū)域協(xié)會包括加州、德州、維州、華州、印州、新英格蘭地區(qū)、俄克拉荷馬州、大華府、大紐約地區(qū)和南加州等地區(qū)的共11個協(xié)會。何勇即為大紐約地區(qū)中文教師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現(xiàn)在仍為負責人之一,學會現(xiàn)在有500多名會員,每年舉辦紐約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并和南京大學合作舉辦美國中文教師培訓和開設海外碩士班。
(2)全美中文學校聯(lián)合總會
顧名思義,此總會為多中文學校協(xié)會的聯(lián)合體。1974年,美東6所華人中文學校最早發(fā)起成立了中文學校協(xié)會。1993年,包括大華盛頓地區(qū)、美東10州近百所中文學校都加入了該協(xié)會。此后,1976年洛杉磯地區(qū)成立了南加州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1990年代其成為美國最大的區(qū)域性中文學校組織,有102所會員學校。1978年舊金山郊區(qū)的8所中文學校,成立了舊金山灣區(qū)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后發(fā)展為北加州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到1998年,該協(xié)會已有會員學校90所。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1994年成立了全美中文學校聯(lián)合總會(National Council of Associa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 NCACLS)。目前會員學校遍及美國47個州,學生約有6萬人,是一個以臺灣移民為主體的中文學校聯(lián)合總會。總會多年致力于在美國推廣華文教育和文化,還推動雙語章(Seal of Biliteracy)。(35)“seal”一詞的意思是“圖章”,指的是學生如獲此獎,在他的成績單上就會加蓋一個圖章。學生獲得雙語章有利于大學入學申請與在大學里修讀更高水平的漢語課程。
(3)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xié)會
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xié)會(Chinese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Elementary Schools, CLASS)成立于1987年。該協(xié)會創(chuàng)立的初衷是填補美國大學以下教育的空白,致力于為美國學生提供大學前學習中文的機會和條件。
該協(xié)會為推動美國中小學的中文教育做出了諸多努力。在美國,教學體系中本已具有中文的項目,例如大學中的中文學和中國歷史等。1982年在美國道奇基金會(Dodge Foundation)的大力支持下,中文得以納入美國高中的語言課程。
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xié)會最主要的貢獻,是爭取資金支持和制定關于美國中小學的中文學習標準。該協(xié)會還承擔中文教師的培訓。為鼓勵和支持中小學中文教師,該協(xié)會還設有姚道中優(yōu)秀新教師獎、優(yōu)秀中文教師獎、終身成就獎、推動中文教學獎和中文教學服務獎。
(4)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
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Chinese School Assoc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SAUS)成立于1994年10月, 由中國大陸留學生及新移民創(chuàng)辦的華人學校在華盛頓特區(qū)成立, 其宗旨是加強全美中文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美國的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教育,推動中美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中文學校協(xié)會的會員數(shù)量增長很快,從創(chuàng)建初期的5所發(fā)展到1998年的120所,到最近幾年已有500多所會員學校,分布在美國近50個州,會員學校在校學生人數(shù)達20萬人以上,教師逾萬人。學生主體為華僑華人子弟,即第二代移民為主,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非華裔美國學生學習中國語言文化。
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在推動美國中文教育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1995年,該協(xié)會建立了附屬教育資源開發(fā)中心(ERDC),并得到中國僑務辦公室的支持,在中文教材的編寫和發(fā)行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整套12卷教材已于1999年發(fā)放。 1997年教育資源開發(fā)中心開始出版面向美國華人兒童的雜志 《熊貓》。1998年他們又編輯出版《中國孩子在美國》一書,作為教師和家長的學習指南。
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還組織學生的中文學習程度評估考試,推動美國大學會增設中文AP考試,并以此促進美國各地高中開設AP課程,組織中文SAT模擬考試,組織全國性繪畫、中文作文比賽和中華文化知識競賽,舉辦文藝巡回演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等。該協(xié)會還與中國國內(nèi)華文教育機構和組織保持密切聯(lián)系,例如承辦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等活動。
該協(xié)會還設立了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華文教育基金會。該基金會是非營利性公募基金會,面向世界各地公眾募捐。其使命是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美國華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加強美中文化交流。業(yè)務范圍包括資助與華文教育相關的項目,資助華文教育單位,資助華文教育公益宣傳活動,資助弘揚中華文化的活動,資助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獎勵華文教育優(yōu)秀人才以及為弘揚中華文化做出杰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
中文學校協(xié)會之所以能發(fā)展順利和發(fā)揮推動作用,一個十分有利的因素是致力于推廣簡體字、普通話和漢語拼音,而美國的大多數(shù)高中和大學的中文課程都用簡體字和漢語拼音教學。
(5)全美中華語言文化聯(lián)盟
全美中華語言文化聯(lián)盟(The 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alition, NCLCC)于2013年成立,由美國教育部語言資源中心基金資助,全美的三大中文教育組織——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xié)會、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和全美中文學校聯(lián)合總會組成了全美中華語言文化聯(lián)盟。各組織輪流主持會議及活動。聯(lián)盟的宗旨是“提高美國年輕人運用中文交際的能力,以加強美國的競爭力,有助于全球和諧”。2017年聯(lián)盟首次訪問中國大陸并參加第四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聯(lián)盟連續(xù)兩年參加以社區(qū)為基礎的全美繼承語言大會。聯(lián)盟的主要工作還包括全面升級協(xié)會網(wǎng)站,為會員學校打造功能齊備的學校網(wǎng)站,幫助會員學校在管理、中文教學、教師培訓等方面向標準化、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邁進;與上海市僑辦合作,組織網(wǎng)絡遠程培訓,共享教學資源;在協(xié)會基金會資助下,研發(fā)出中文易趣識字軟件。截至2018年底,聯(lián)盟共設有18個聯(lián)絡中心,代表理事會積極開展地區(qū)性工作,共有500多所會員學校,遍布美國46個州。
在美國中文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致力于中美友好的人士特別是團體,對美國的中文教育做出了長期的努力,其中華美協(xié)進社最為突出。對母語是英語的人士來說,中文通常被認為是最難掌握的語言之一。如何使得人們對中華文化感興趣,推廣中華文化和中文,成為20世紀早期一批來到美國的社會精英所思考的問題。1926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胡適博士、郭秉文博士、杜威(John Dewey)教授、孟祿(Paul Monroe)教授等中美人士在紐約曼哈頓創(chuàng)立的華美協(xié)進社(China Institute),是美國第一個以美國社會為對象,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杜威教授和孟祿教授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知名教授,培養(yǎng)了包括胡適、郭秉文、陶行知、陳鶴琴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中國教育家,并對后來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1930年,華美協(xié)進社開設中國文化和歷史課程,為美國的公私立小學教師提供教學服務。1944年該社被紐約州立大學特許為繼續(xù)教育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教育中心。目前,華美協(xié)進社已成為中國西方人士學習中國文化、藝術、語言以及建立商業(yè)聯(lián)系的重要橋梁,其從事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工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立中文教學項目
華美協(xié)進社的中文教學項目分為成年人和兒童兩類。早在1933年,其開設的教師培訓班正式取得學分認證資格。從此,華美協(xié)進社的課程被計入紐約市教育局所認證的學分。目前為成年人和兒童開設的中文課已多達50班次。與此同時,為使中國文化深入到美國的公私立學校,該社還選派教師去其他學校任教,使美國的學生也能從小接觸到中國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知識。其中兒童中文教育項目涵蓋3歲到10歲以上不同階段、不同中文程度的課程項目。除了學期的課程項目外,還提供暑期夏令營課程、一對一的中文輔導課程。現(xiàn)在每學期有120名學生。成年人的中文教育項目則按照中文掌握程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課程以及短期集中課程。課程內(nèi)容包括商務中文、經(jīng)典文章和文言文等等?,F(xiàn)在每學期有220名學生。
2.與孔子學院開展合作
為提升中文教學質(zhì)量,2006年華美協(xié)進社設立了紐約市第一家孔子學院,合作伙伴是華東師范大學。華美協(xié)進社孔子學院的工作重點是為美國中小學職前和在職中文教師提供高質(zhì)量的教師培訓,包括“未來漢語教師”項目、“優(yōu)化課堂教學計劃”項目、“二十一世紀美國中小學中文教學”短期課程、華美協(xié)進社孔子學院中文教學法講座和China360教育門戶網(wǎng)站,為在華美協(xié)進社的教育項目提供了網(wǎng)絡平臺。2017年,華美協(xié)進社孔子學院被國家漢辦列為示范孔子學院。
從晚清以來,中國歷代政府在推動海外中文教育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發(fā)揮了作用。就清政府而言,其從20世紀初開始,雖然政局不穩(wěn),但是在華人移民美國40年以后的清末新政中終于醒悟,意識到海外僑民教育的重要性,派遣使者赴美國舊金山考察興學,資助當?shù)厝A人興辦學校。民國建立后,雖然政權更迭頻繁,但是民國政府在總的趨勢上仍然關注美國華人教育,給美國華人教育盡可能的支持。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著眼于世界大局,重視發(fā)揮中文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加強了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中文教育。其中與中文教育相關的機構分別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漢辦以及孔子學院和中國僑聯(lián)。
其中國家漢辦是中國教育部直屬事業(yè)單位,致力于為世界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學資源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為攜手發(fā)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設和諧世界做貢獻。國家漢辦所屬的孔子學院是由中國政府出資設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旨在推動漢語加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國語言文化影響力??鬃訉W院最基本的職能即為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jié)h語教學。自2004年開始設立以來,截至2018年12月,孔子學院在全球154個國家(地區(qū))建立共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孔子課堂,注冊學員210萬人,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今年6月18日,《教育部關于孔子學院總部更名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通知》發(fā)布,從此,孔子學院更名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2020年7月,孔子學院品牌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全面負責運行,但是其職能不變。美國的孔子學院最多,達103所,為美國的中文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近年來,有的孔子學院被撤回,但是其貢獻不容抹殺。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教育電視臺首批漢語文化節(jié)目已于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12月15日正式在北美麒麟電視臺播出,12月16日在麒麟電視公司舉行了開播儀式。另外,2008年12月18日,中國第一家電視孔子學院黃河電視孔子學院開始向美洲試播?!包S河電視孔子學院經(jīng)國家廣電總局和孔子學院總部批準成立,通過美國斯科拉(SCOLA)衛(wèi)星教育電視網(wǎng),全天24小時播出。節(jié)目進人美國400多所大學、7000多所中學和50多家城市有線電視網(wǎng),受眾人數(shù)約達1500萬。”(36)王望波、莊國土:《2008年海外華僑華人概述》,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第111頁。
還需要提及的是,隨著國際社會進步的潮流和美國內(nèi)政外交的需要,美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順應措施,甚至通過了一些在客觀上有利于中文教育發(fā)展的特別項目,給中文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例如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語言領航項目。首先應指出,美國出臺這個項目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為了發(fā)展中文教育,而是服從于美國政府國防的需要,但是在客觀上給中文教育增添了一扇窗口。1958年美國政府通過了“國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確定某些外語在經(jīng)濟、國家安全及科技發(fā)展上對美國的重要性。美國聯(lián)邦政府為此撥款促進某些“關鍵語言”(Critical Languages)的教育,中文也被列為其中。在這一背景下,國家安全教育方案(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提出實施語言領航項目(The Language Flagship)。該項目初始僅針對碩士研究生,2006年開始接受本科生申請。以肯塔基大學為例,只有榮譽學院的學生才有申請資格,而專業(yè)背景不限。這些本科生從最初級開始,分別修讀的課程從漢語101、102(初級),201、202(中級),到301、302(高級漢語),然后被要求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以及其他測試。(37)康曉亞:《從漢語旗艦語言項目解讀美國語言政策》,《前沿》2013年第8期。當然,這并不是專門針對中文,除了中文之外,語言旗艦項目還包括阿拉伯語、韓語、波斯語、葡萄牙語、俄羅斯語和土耳其語。該項目于2002年開始實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等12所院校開設中文專業(yè)。南京大學和青島大學是美國國家中文領航項目在中國的語言培訓中心。此外,美國政府實行的“關鍵語言”項目、“旗艦”項目、“星談”項目、“10萬強”項目等都在客觀上促進了美國的中文教學。但是因為這些項目基本和美國華人的中文教育關聯(lián)性不明顯,所以在此不加細述。
對于美國華人而言,中文教育是作為華裔文化認同的根基,尤其父母是美國的第一代移民,都希望兒女能夠掌握中文,從而了解中華文化。因此學習中文,開設和發(fā)展中文學校,成為維系中華文化的最基本手段。對于美國非營利組織和基金會而言,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加強對中文的培訓和教學也符合其核心利益。因此,在多方面力量的推動下,截至2019年,美國的中文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也有一些發(fā)展中的困難,而目前的前景則撲朔迷離。
目前,美國中文教育的困難和危機顯而易見,主要有兩方面。
1.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陰影
到2019年冬天,美國中文教育雖然出現(xiàn)了一些困難,但還遠遠不是危機。但從2020年1月開始,史無前例的全球性新冠病毒引發(fā)的疫情給人類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也給美國的中文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美國的大部分高校因為疫情而停止課堂上課,這使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目前,究竟有多少人回國,還有待統(tǒng)計。但是,中國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在2020年7月31日“全球名校長論壇”做了題為“疫情后的留學教育”的主題演講,他說:“此次疫情,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國有大量的中小學生在海外留學:在英國,我們就有好幾萬中小學留學生;在美國也有好幾萬這樣的學生。疫情之下,他們都無法回國,家長非常擔心。按照美國的一個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37萬在校注冊的留美學生,這一數(shù)據(jù)中就不包含我國成千上萬赴美讀書的中小學學生;此外,還有許多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學校不一定為其注冊。所以,依據(jù)我們的判斷,如果把我國目前在美國學校的所有學生加起來,人數(shù)應不下于50萬;如果再加上那些完成學業(yè)后繼續(xù)留美實習工作的,這一數(shù)量將達到上百萬。”(38)王輝耀:《中國國際學校與全球發(fā)展》,2020年8月1日,http://news.sohu.com/a/410778678_484992,2020年8月5日。根據(jù)美國的疫情,可能會有大量的、數(shù)量不定的中國留學生出于健康安全考慮而回國,而對于還要在美國留學的中小學生而言,他們又能在什么時間再回美國去,還是個未知數(shù)。這嚴重影響了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由美國部分政客挑起的中美對抗,更因疫情的爆發(fā)而加劇,甚至導致中國駐美國的休斯頓領事館和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的閉館。美國在叫停了少數(shù)孔子學院之后加緊對中文教育的限制,嚴重阻礙了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2.美國的中文教育:僅僅作為華人文化、語言繼承的需要
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的巨變,傳統(tǒng)的華僑教育在今天的美國中文教育中已經(jīng)不見蹤跡。受全球化進程和中國國力的影響,美國的中文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與英語的普及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除了少數(shù)人外,學習中文的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將其作為謀生的手段和必要的交際工具。即使是華人,中文也僅僅是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語言的繼承媒介而被學習。
中文的語言繼承和文化繼承是美國華人加強中華文化認同的一種現(xiàn)象和需要,它要求華人子女在具備英語能力的同時掌握中文。語言繼承主要指在家庭中所習得的語言,但由于家庭中使用的語言并不是社會上的主要語言,因此語言繼承不一定非常順利,需要通過家庭以外的學習方式來彌補。比如,許多華人父母要求子女在家中說中文,但由于美國的主要語言是英語,導致許多華人子女會更傾向于說英語而不是中文。例如通過對美國密西西比州杰城華人的個案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4.5%的父母讓孩子學習中文的原因是能與家人和國內(nèi)的親人交流,其次是了解和繼承中華文化,不要忘了中國人的根以及掌握一門語言技能,提高競爭力。有75%的父母認為孩子學習中文存在的最大困難是沒有語言環(huán)境,其次才是孩子沒興趣、意愿不強烈。(39)雷有光:《海外華人民族文化傳承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這表明美國華人學校中文的目的不同于以前,且學校的語言環(huán)境也不利于中文的學習。
對大華府和紐約都會區(qū)的調(diào)查也顯示,華人在與父母交談時用標準漢語的比例雖然比較高:根據(jù)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劃分,分別為9.7%、34.6%和74.5%。相比之下,英語占比要低得多。這說明家庭在中文語言繼承中的作用非常顯著。(40)陳穎:《美國華人社區(qū)的語言使用與語言認同》,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南京大學,2012年。但是,在當今美國社會,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力對美國中文發(fā)展的作用不能高估。也有研究指出父母期望子女學習中文的態(tài)度會很大程度上決定華人子女的中文能力。(41)Liao, Li-Yuan. The Voices of Parents,Students,and Teachers regarding Chinese Heritage Schools in Southeast Texas, 2011.但是,事實上對此爭議很大。
通過對已有的調(diào)查進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是語言繼承在代際間可以不同程度地保留下來,絕大多數(shù)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美國華人具有一定程度的漢語能力;其次是訓練和習得漢語能力的場所,除了家庭外就是周末的中文學校。中文學校是提升華人子女中文水平的主要場所。但是,隨著國際化進程和華人融入美國社會程度的加深,僅僅通過家庭的語言繼承和社會的周末中文學校來完成華人文化語言繼承,是遠遠不夠的。美國的中文教育還將接受新的挑戰(zhàn)。
3.中文教育技術層面的多種問題
(1)美國華人只能通過周末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單一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中文。缺少學習中文的氛圍,社會不重視中文學習,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多數(shù)美國華文學校成立時間不長,經(jīng)驗不足,規(guī)模小,流動性大,穩(wěn)定性差,屬于民辦的補習班性質(zhì),沒有被納入美國體制內(nèi)教育系統(tǒng),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周末學校。這就使得學校華人家長和學生在學習中文的根本目的上不認為這是“必須的”。而且授課時間太少,每周大多只授課4小時左右,因此,難以收獲積極效果。
(2)缺乏高水平的本土化教材。由于長期以來華人圈的實際情況,導致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不一,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結(jié)合不緊密,特別是有的學校還用中國大陸普通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更遠離了美國中文教學的接受度;大陸的簡體字教材和港臺的繁體字教材所造成的不同的漢字系統(tǒng),也給學校的教學帶來了困難。
(3)師資和管理人員不足,水平參差不齊,學校管理和教學水平不一。近30年來,美國的中文學校和學生飛速增長,但是由于華文學校是社區(qū)的產(chǎn)物,是華人自發(fā)組織、自愿成立的教育機構,辦學經(jīng)費也多來源于學費和捐款,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指令性的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雖然一些華人教師團體能夠起到一定的協(xié)調(diào)作用,但是像學校這樣一個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學系統(tǒng),華人民間教師團體有時實在是力不從心。
(4)華人圈極其復雜,學生的語言背景不一,而且中文的起點差異大,學校和班級的教學面臨多種困難。目前,美國的中文教育中雖然大陸的普通話和簡體字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主流,但是港臺的繁體字和注音字母教學依然存在,還有少量的粵語教學。學生中文水平的起點不一,這給生源不同的學校和班級的教學更帶來了困難。
客觀地講,未來的美國中文教育的前景現(xiàn)在還云遮霧障。但是從長遠來看,可能在進入一個低谷期以后會有新的彈升。
1.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對抗是否變緩,是決定美國中文教育前景是否能夠走出陰影,恢復到2020年前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可能需要多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考驗。就新冠肺炎疫情而論,目前形勢依然嚴峻,第二波已經(jīng)出現(xiàn)。更讓人不敢輕松的是,病毒還在不斷變異。就中美關系而論,美國部分政客挑起的中美對抗還會持續(xù)多久,是繼續(xù)加劇還是逐漸淡化,誰都難以料定。但是明智的抉擇只能是:減少對抗,增加對話。這對世界,對中美兩國,對美國的中文教育都有益。就目前的形勢推斷,大約在經(jīng)過一段不定時間以后美國的中文教育將有所彈升、再發(fā)展。
2.根據(jù)華僑教育與華人教育裂變的現(xiàn)實,中國在重視美國華人文化繼承與語言繼承的前提下,更應注重國力的加強和大國形象的塑造。作為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悠久的華夏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有五千年的歷史,因此,無論是從人類文化交流的角度,還是從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角度,美國華人中文教育都天然地承擔著這一職責。但是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這還遠遠不夠。其長遠可靠之法在于:中美增加對話,共同推動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和世界和平;對于中國而言,不僅要強大自身,加強綜合國力,而且要通過在重大國際行動中展現(xiàn)文明大國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國際社會所認可的大國形象,使中文成為國際社會所必需的語言文化,使成長中的華人兒童和青少年產(chǎn)生榮譽感、歸屬感,并對其他族裔的學習者產(chǎn)生吸引力。
3.關于中文教育技術層面多種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繁雜的問題系統(tǒng),但是又并不能都通過技術層面本身來解決。根據(jù)上面所列出的問題,迫切需要改變中文學校的體制,但是在目前幾乎沒有可能。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只能爭取在如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通過華人教育團體來努力,爭取部分融入主流社會的教育體制。以往有效的做法是,通力合作,認可中文學校的成績?yōu)楦咧型庹Z學分。例如,1961年成立于舊金山灣區(qū)的“Pals Alto經(jīng)過三年多的努力,Pals Alto學區(qū)同意經(jīng)過考試后,給予本學區(qū)的華人學校學生以高中外語學分”。(42)賴金佩:《夏威夷華語學校發(fā)展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chool in Hawaii),碩士論文,檀香山:夏威夷大學,1985年。1995在舊金山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的支持下,華埠的5所中文學校也成功地獲得了認可,允許華人學校學生在經(jīng)過測驗后可獲得高中外語認可的學分?!?43)Clarence E.Glick:《僑居和定居:夏威夷的華裔移民》(Sojourners and Settlers: Chinese Migrants in Hawaii),火奴魯魯:夏威夷華人歷史中心和夏威夷大學出版社,1980年,173頁。這是一個成功的經(jīng)驗,值得認真推廣,以解決有關的問題。例如有調(diào)查就發(fā)現(xiàn),51%的孩子希望能夠?qū)⒅苣┲形膶W校的成績轉(zhuǎn)成自己所在學校的學分,70%的孩子希望學以致用,72%的孩子希望老師能在課堂上介紹中國文化。(44)馬慧:《美國新生代華裔子女中文學習的調(diào)查分析》,碩士學位論文,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第二,從傳承中華文化的大局出發(fā),共同促進中文教育的發(fā)展,加強與美國教育機構的聯(lián)系。據(jù)麥禮謙介紹,1990年代初,加州一個亞裔語言工作小組決定推進美國大學理事會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增加亞洲語言資格考試——此為美國全國統(tǒng)一的學術性水平測驗,決定在1994年開設中文考試,考卷則由美國國家外語中心負責。根據(jù)該中心1991年所做的調(diào)查,“此時美國68.1%的高中使用大陸的漢語拼音授課”。因此,考卷不使用民國的注音符號?!叭欢@一做法勢必會使那些使用臺灣課本的華人學校學生處于不利地位。為此,南加州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會長許笑濃(Theresa Chao)與其他地區(qū)中文學校組織一起和國家外語中心進行協(xié)商,成功地將注音符號列入SAT-Ⅱ中文測驗?!?45)麥禮謙:《傳承中華傳統(tǒng):在美國大陸和夏威夷的中文學?!罚度A僑華人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臺灣華人學校使用注音課本,是歷史造成的。對此,大陸華人學校從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大局出發(fā),也沒有提出異議。這種做法,符合國家的對臺政策和美國華人學校中文教育的實際情況。
第三,關于教材和師資不足等問題的解決。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應該解決。建議由教育部和中國駐美大使館及當?shù)氐念I事館統(tǒng)籌并分別解決。教材由教育部牽頭組織,抽調(diào)全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各科專家集中編寫,免費發(fā)放。教師可組織公派留學生或訪問學者支持;也可由國家撥出???,資助美國的華人學校聘請教師。
綜上所述,美國中文教育的歷程久經(jīng)曲折,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達到了高峰。在此期間,主要有三種力量影響了中文教育的發(fā)展:首先是美國各級政府對華人教育的態(tài)度;其次是美國華人的態(tài)度;第三是中國政府的態(tài)度。就美國而言,對作為雙語教育一部分的中文教育,經(jīng)歷了從最初的自由放任,到一度的種族歧視,又到逐漸放開(與對待其他語言如日語等一樣)的過程。就美國華人而言,始終顯示了中華民族重視教育,為爭取正當平等的教育權利而抗爭的精神,為中華文明在美國的傳播做出了長期的貢獻。就中國而言,從清末、民國到當今,總體上都給予了關注,特別是21世紀以來,中國對美國的中文教育給予了更多的重視和支持。中文教育的性質(zhì)也在時間的長河中顯示了不同的特點。從最初開始到20世紀50年代僑居美國的華僑中文教育——中文學習作為其謀生的手段,到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華人中文教育,重視英語,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再到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美國華人中文教育發(fā)生了質(zhì)變,除了極少數(shù)希望將來從事與華語區(qū)域工作有關的人外,學習中文不僅不是因為謀生所必須,也不再僅僅是因為對故國的思念和對中華文化語言的傳承,而是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為了加強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和文化交流。簡言之,由于中國影響力的增強等原因,美國的中文教育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美國部分政客挑動中美對抗,使美國中文教育發(fā)展的勢頭受到嚴重挑戰(zhàn),目前的局勢還撲朔迷離,涉及美國中文教育的數(shù)十萬師生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