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王雷 編輯:黎悅瓣 美編:嚴雨
掌握色彩的藝術(shù)與科學(xué),并創(chuàng)造出沖擊力十足的影像。
作為攝影師,我們只需要對我們認為有吸引力的對象與場景作出反應(yīng),并把相機舉到眼前拍攝。我們開始權(quán)衡構(gòu)圖、焦點和各種元素在畫面中的平衡。我們可能會考慮理想的景深以及需要多高的快門速度。但是當我們談到色彩,它就在那里。一個完整的、固定的部分,像風(fēng)景中的一座山一樣遙遠而不可動搖。但色彩真的不能改變嗎?
在接下來的十幾頁里,我們將深入探討色彩這一核心攝影元素,將為這個看似固定的想法打開大門,發(fā)現(xiàn)它的可塑造性以幫助你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影像。你不僅能學(xué)習(xí)到色彩是如何構(gòu)成的,還能學(xué)會如何選擇、調(diào)整色彩,甚至完全改變色彩以適應(yīng)你的攝影視角。有些技術(shù)取決于你設(shè)置相機的方式,而另一些則依賴于使用RAW文件在后期進行處理。
平面設(shè)計師與藝術(shù)家會積極思考色彩在他們作品中的作用,他們從一張白紙開始,并需要決定使用的色彩搭配以及將色彩放在哪里。作為一名攝影師,你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下面就將學(xué)習(xí)如何去做!
原色與互補色
了解三原色與它的互補色,讓畫面色彩反差最大化。
右邊這張圖,你看到的是一只蜜蜂采完蜜后飛離花朵的畫面。但是完全從色彩的角度考慮,你看到的是一種和諧。洋紅色的花蕊、綠色的枝葉,黃色的昆蟲從中“跳脫”出來。這張照片的色彩搭配之所以很搶眼,是因為它包含一個原色(綠色)以及與它相對的互補色(洋紅)一起產(chǎn)生效果。
光的原色是紅、綠、藍(RGB)。相機還有你的眼睛把這些顏色混合在一起形成你看到的一切顏色。它們相對應(yīng)的互補色是青色、洋紅與黃色(CMY)。青色是綠色與藍色的混合,不包含紅色。同樣,洋紅是紅色與藍色的混合,不包含綠色。而黃色是紅色與綠色混合的,不包含藍色。
使用一個主色與它的互補色可以帶來最大的色彩反差,而且是一種可以立刻讓畫面產(chǎn)生視覺沖擊的方法。記住這6種主要顏色,知道哪種顏色與哪種顏色互補,這是色彩理論最核心的知識。
攝影師的調(diào)色板
它如何改變照片
要想了解哪些顏色是互補色,并且能讓你的影像生動奪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住R-C、G-M和B-Y。那些擁有更多視覺記憶的人通常更喜歡一種表現(xiàn)形式,比如藝術(shù)家的調(diào)色板,讓這些關(guān)系留在腦海里。最好保持一切從簡,盡管相機至少能分辨出1670萬種顏色,但我們的大腦可不喜歡那么長的清單!
實際拍攝中的其他互補色
將你的藍色與黃色混合、紅色與青色混合!
對立色也被稱為互補色,當你看到它們在一起時總會出現(xiàn)驚人的組合。就像上面看到的綠色與洋紅混合一樣,使用藍色與黃色或紅色與青色也能給圖像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當拍攝可控的場景時,你可以對主體與背景負責(zé),并且可以選擇適合的顏色。如果是外出拍攝,無法獲得同等級別的控制力,但是了解簡單的色彩理論可以幫助你找到協(xié)調(diào)的場景。
藍色與黃色
大自然中有許多大膽的黃色。這朵雛菊的花蕊與夏日天空的蔚藍色形成了絕佳的反差。由于天然的藍色物品很少而且相隔較遠,而黃色的物體往往被隔離在一小塊區(qū)域之內(nèi)。反之黃色背景下的藍色主體更難以找到。
紅色與青色
自然界中的紅色相對容易找到,從花朵到辣椒里都有,但青色則要稀有得多,除非你家附近有熱帶海洋。這朵玫瑰是在一間小屋前找到的,它的墻上涂了一層青色油漆,因此雖然嚴格意義上不是天然的,但足以引發(fā)互補色的反應(yīng)!
5種方法捕捉更好的色彩
拍攝出色彩鮮艷飽和、具有最大沖擊力的照片。
拍攝技巧
拍攝時間很重要
當太陽位置較低時指向性更強,因此色彩也比處于高空、光線分散時更加濃烈。選擇早晚拍攝能獲得更強烈的色彩。
我們往往想當然地認為場景中的顏色什么樣拍出來就是什么樣。然而當談及使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時,遇到吸引你進入的某個場景,你可以做幾件事確保能夠捕捉到原汁原味的豐富色彩與趣味性,不論是用JPEG還是RAW文件拍攝。
通過使用一些簡單的配件如圓偏振鏡、閃光燈,或者只是保證光線是從一個適合拍攝的完美角度照射到被攝主體身上,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明顯改善拍攝效果。
當你帶著相機出去探險時,所有這些小提示都能為你帶來幫助,值得牢記在心,直到下一次你希望讓色彩呼之欲出!
1 使用偏振鏡并旋轉(zhuǎn)以獲得更好的色彩
使用圓偏振鏡可以增強場景中的色彩。旋轉(zhuǎn)偏振鏡可以減少眩光、增強藍天的色彩并增加植被的整體色彩飽和度。為了獲得最佳效果,相機在指向被攝物體時應(yīng)該與太陽呈正確的夾角??梢酝ㄟ^取景器或?qū)崟r取景時的機背液晶屏看到調(diào)整效果。
拍攝技巧
考慮色彩的“位置”
當你想要拍攝一張色彩突出的照片時,就要去尋找符合你描繪的色彩種類的拍攝地點。在自然界中這一點相對明顯,不過往往是季節(jié)性的,像薰衣草花田或向日葵田每年都會出現(xiàn)。在城市景觀中,粉刷的建筑或覆蓋著涂鴉的背景,例如滑板公園則更具永久性,并且可以為原本灰色暗淡的世界注入強烈的色彩。
2 使用RAW格式拍攝全面控制你的照片
談到色彩,使用RAW格式拍攝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允許你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對圖像進行開發(fā)。你可以提高所有色彩的飽和度和鮮艷程度,或者針對照片中的某個特定色彩通道進行增強。拍攝RAW文件不應(yīng)該被看做修復(fù)不良曝光的機會,而是充分發(fā)揮色彩創(chuàng)意為你的照片增加沖擊力的一種方式。
3 讓照片欠曝最大限度地保留色彩細節(jié)
盡管不要過度降低曝光使照片太暗,但是通過稍微降低曝光,也許不超過-2/3(或-0.7)EV,就能確保所有色彩信息都被捕捉到。使用RAW而不是JPEG格式拍攝時其重要性會有所降低,但是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過曝,因為一旦過曝,細節(jié)和色彩就會完全消失。
4 利用各種照片風(fēng)格獲得正確的飽和度
相機內(nèi)有照片風(fēng)格選項,能夠?qū)ι十a(chǎn)生影響。如果你只用JPEG文件拍攝,那么照片風(fēng)格尤其重要,但它對拍攝RAW文件的用戶同樣很有用,這些選項可以節(jié)省處理圖像的時間。如果你想要飽和的色彩,可以嘗試風(fēng)光預(yù)設(shè)。部分相機還允許對預(yù)設(shè)進行微調(diào)。
5 利用指向光獲得更鮮艷飽滿的色彩
為了獲得更強烈的色彩,最好背對太陽拍攝。當你逆光拍攝時色彩會變得暗淡。但是強烈的定向光,例如早上或傍晚,當太陽處于天空中很低的位置時,落在被攝物體上總會帶來更加鮮艷飽滿的色彩。用閃光燈對被攝主體打光也能獲得類似的效果。
用冷暖色影響照片的情緒
利用色溫喚起不同的情緒反應(yīng),改變你的視覺故事。
人類天生就能對色彩做出反應(yīng)并受其影響。有時我們對色彩的反應(yīng)可以被自然經(jīng)驗或文化參照物觸發(f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色彩對各種事物與不同情況產(chǎn)生的影響。
在播放廣告時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色彩的心理作用。例如,生產(chǎn)廠家用綠色來說服我們他們的產(chǎn)品是新鮮有機的,或者用紅色讓我們相信某樣?xùn)|西是令人興奮和充滿活力的。在你的照片里,主色彩不論是由場景中的主體創(chuàng)造的,還是由光的色溫創(chuàng)造的,都對觀眾如何看待它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只要改變場景的色溫就能輕易強調(diào)照片中的不同情緒。在一名女性望著落日的照片里,場景被認為是非常溫暖和受歡迎的。這種情緒令人振奮且充滿活力。但是只要把白平衡調(diào)整到色溫表上藍色的一端,我們就能改變故事的講述方式。
由于金色調(diào)被更冷的藍色調(diào)所取代,整個場景變得更平靜,傍晚的光線給人感覺不再誘人,情緒也變得更像是一種孤獨的沉思。
這只是簡單演示了如何運用顏色會對照片的氛圍產(chǎn)生深遠影響,以及它在觀眾中喚起的感受。
白平衡詳解
看看色溫是如何改變圖像的觀感。
色溫是光的物理性質(zhì),用開爾文(K)來度量。自然光的色溫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段會不斷變化,人造光的色溫也不盡相同。
一種白平衡設(shè)置就是在色溫刻度上的一個特定點。當你設(shè)定一個特定的白平衡時,你的目的要么是糾正一種不自然的色偏,從而讓捕捉到的場景顯得“自然”,要么是有意改變色溫讓場景看起來更冷或更暖。
自動白平衡
在AUTO WB自動白平衡下,相機對現(xiàn)場色溫進行猜測。在標準與混合照明下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在部分場景,例如這張日落肖像,就會失去過多的自然氛圍。
日光白平衡
許多時候,日光白平衡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可以獲得自然的拍攝效果。在本例中,它保留了場景中固有的溫暖,但模特的膚色呈現(xiàn)出強烈的橙色。
利用色溫改變你的敘事通過嘗試不同的白平衡,可以改變觀眾通過圖像獲得的感受。在這張照片里,夕陽溫暖而吸引人。
熒光燈
主要在室內(nèi)使用,用來校正人工照明,熒光燈白平衡使場景色溫明顯變冷,留下藍色陰影,但會讓模特皮膚色調(diào)和比較亮的石頭建筑整體呈現(xiàn)出洋紅色。
陰天&陰影
陰天與陰影白平衡都會讓場景變暖。如果場景已經(jīng)像這樣非常暖了,畫面效果可能會有點過頭。這兩種白平衡都有助于提升日落風(fēng)光的氛圍。
自定義白平衡
可以設(shè)置自定義白平衡以獲得自然的拍攝效果,或者可以根據(jù)創(chuàng)意選擇需要的色溫值。本例中我們輸入2800K色溫值,讓陰影部分與皮膚色調(diào)結(jié)合在一起,增添畫面的趣味性。
后期增強色彩效果
使用后期軟件改變色相/飽和度,選擇自己想要的色彩主導(dǎo)你的場景。
下次當你把相機舉到眼前的時候,思考一下是什么吸引你拍攝面前的場景。也許是因為光線、反差、形狀或紋理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但是很可能就是當時的色彩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在后面這種情況下,思考一下哪個色彩占主導(dǎo)地位而且特別突出。放開這種觀察場景的方式能讓你很快獲得一個場景的“個性”色。當你確認哪個顏色占主導(dǎo)地位后,就可以在后期處理中增強這種視覺效果。
呈現(xiàn)一種主顏色最具戲劇化的方式是讓它從黑白背景中“跳脫”出來。如上圖所示,汽車的紅色作為主色被強調(diào),建筑物的藍色和綠色被強制褪色為單色調(diào)。這種效果可以用Camera Raw或Lightroom這類RAW后期軟件中輕松實現(xiàn)。進入HSL面板,選擇飽和度子選項卡后,將所有非主色的色彩滑塊都滑動到-100,使它們變成黑白。為了獲得更微妙的效果,可以只讓非個性色變得更加黯淡,降低它們的飽和度而不是完全抹掉它們的色彩。
這項技法可以強烈突出主色,而不是像傳統(tǒng)手法那樣把畫面的整體色彩全部增強。
深入講解 通過后期處理轉(zhuǎn)換圖像
利用Camera Raw中的HSL調(diào)整面板讓你的照片獲得全新的觀感。
色相
選擇HSL調(diào)整面板中的色相選項卡,可以對全部8個色彩滑塊中的細微色調(diào)變化進行調(diào)整。例如你雖然不能把紅色變成淺綠色,但可以將其更改為一種相鄰的顏色,如洋紅或橙色,用來校正或調(diào)整畫面整體色調(diào)。在本例中,紅色滑塊被拉到-100,將畫面中所有的紅色變成洋紅。其他色調(diào)保持其默認值,使場景中的其他部分達到自然平衡。
飽和度
飽和度子選項卡顯示同樣的8種顏色。這一次,滑塊用于改變單個顏色的強度,從-100(完全沒有顏色)到+100(最大強度)。這樣就可以讓某種特定色調(diào)得到增強或變得暗淡,讓它們更加突出或者不那么突出。本例中紅色的飽和度得到了提高,而其他顏色的飽和度都降低了,這樣就不必讓其他顏色都變成極端的黑白色而紅色依然可以作為主色被突出出來。
明亮度
明亮度子選項卡覆蓋標記的各個顏色的明亮程度或者說亮度,因此你可以用正值給選中的色調(diào)增加更多的白色,或者向相反方向滑動增加更多的黑色。調(diào)整范圍是很細微的并不極端,因此可以在亮度偏移范圍內(nèi)保留細節(jié)。在本例中,紅色滑塊被向右拖用來提亮汽車的色彩,而其他色調(diào)滑塊則被向左拖用來壓暗其色彩混合。
飽和度與自然飽和度: 了解這兩項控制選項的區(qū)別
在Camera Raw還有Lightroom的基本面板底部,有飽和度與自然飽和度滑塊。二者之間的差異經(jīng)常引起混淆。它們都具有相似的效果,當向右或向左拖動時會增加或減少色彩的強度。它們的“全局”特性意味著它們的效果會應(yīng)用于整個場景,但它們之間有一個關(guān)鍵的區(qū)別。
飽和度
基本面板中的飽和度滑塊可以增強或減少圖像中所有的顏色,因此它在施加效果方面是不加選擇的。正因如此,它會因為讓畫面中強烈的顏色過飽和而破壞圖像。
自然飽和度
這是一種“聰明的”飽和度控制。它只增加畫面中最不飽和的色彩強度,而留下那些大膽強烈的顏色。如果你想增強場景中的色彩,可以考慮使用這種方法。
換一種顏色獲得視覺沖擊
顛覆常規(guī),通過隨意改變主體的顏色獲得創(chuàng)造性!
你拍攝的每一個場景都為你提供了大量的選擇。從焦距到焦點,從景深到運動,你的大腦將會忙于過濾所有不同的排列,以達到預(yù)期的拍攝效果。與這些選擇不同,我們往往接受了場景呈現(xiàn)給我們的色彩,但并不一定非要這樣。有一種純粹主義傾向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對色彩進行操控,就不再專注于攝影本身,而是走上了另一條通往“數(shù)字藝術(shù)”世界的偏路。但是如果你樂意為靜物或肖像照片插入不同顏色的背景,那么改變其他任何顏色來拍出你的創(chuàng)意又有何不可呢?
在Photoshop里,處理色彩是一個相對容易的過程。如果你能準確選擇希望改變的物體,只需一個色相/飽和度調(diào)整圖層就夠了。在這里可以改變顏色(色相)、強度(飽和度)和明亮程度(明亮度)來混合出幾乎任何你喜歡的顏色。
有了這項技術(shù),你可以用它微妙的方式來限制你的調(diào)色板,或者也可以非常大膽地創(chuàng)作出一些顛覆觀眾期望的引人注目的照片。不論是希望改變模特顏色來搭配她們的服裝,還是把水果變成與之相反的顏色來吸引眼球,這項技法將向你展示如何操作。
后期技法
如何改變一種顏色
發(fā)現(xiàn)一種對任何圖片都有效的方法。
軟件
這個拍攝項目用到了Photoshop CC,但是任何支持精確選擇以及色彩調(diào)整的圖像編輯軟件都能進行類似方式的操作。
1 選取物體
在Photoshop CC中有各種方法進行選取,但是有一種方法不論什么樣的主體都適用,就是用套索工具進行快速手動選取,然后利用圖層蒙版在邊緣涂刷從而實現(xiàn)手動選擇細微邊緣。首先從工具欄選擇套索工具,然后圍繞你希望選擇的區(qū)域進行繪制,保持在其邊緣范圍內(nèi)。當你回到繪制的起點后,選取就將完成,并被一圈“螞蟻線”所包圍。
2 改變顏色
當粗略選擇的范圍激活時,打開圖層面板(窗口>圖層)。單擊調(diào)整圖層圖標并從列表中選擇色相/飽和度。在調(diào)整面板中,移動色相滑塊將會改變顏色。如果將其調(diào)整到+/- 180度,就能得到互補色,不過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任何顏色。在色相方面,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這種新形式下的色彩看起來不太自然,所以需要調(diào)整飽和度和明度滑塊保留細節(jié),并讓顏色看起來更自然。
3 細化邊緣
現(xiàn)在需要對物體的四周進行微調(diào)以覆蓋邊緣區(qū)域。在圖層面板中,確保色相/飽和度圖層處于激活狀態(tài)。接下來選擇畫筆工具,從選項欄中挑選圓形的軟邊畫筆。將畫筆的不透明度設(shè)為100%,然后按D將前景顏色設(shè)為白色。用快捷鍵[、]改變畫筆大小,從選取區(qū)域的硬邊往外畫,把物體的邊緣部分納入范圍。為了確保操作精確無誤,需要將畫面放大。
4 保存照片
改變顏色并微調(diào)之后,將圖像留在圖層模式。進入文件>保存為,將其保存為Photoshop文件(PSD)。這將保持圖層的完整,圖層蒙版也會保持在此文件里。保存PSD文件后,返回文件>另存為,將其保存為最高質(zhì)量的JPEG文件。完成這一步之后返回分層圖像,很快就能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不同顏色版本的主體,只要調(diào)整色相/飽和度調(diào)整圖層的滑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