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濤
人類走進了集所有藝術門類于一體的全覆蓋敘述形式一一影視藝術時期。編劇講故事,導演說理念,演員扮人物,舞美造天地,基于一個讓各方面都生動起來的整體之中,音樂不可或缺。你能想象《我不是藥神》的主人翁于被捕之際千千萬萬癌癥患者默默送行時沒有音樂的沉重烘托嗎?你能想象《風聲》的留守者追憶逝去女伴的回眸而沒有難以言表的弦樂低徊嗎?你能夠想象《教父》沒有馬斯卡尼《鄉(xiāng)間騎士·間奏曲》的長旋律以及《柔聲輕訴》的歌聲以辨別這不是法國而是意大利西西里島的曲風嗎?你能想象《動物園長夫人》納粹統(tǒng)治下藏于暗室的猶太人聚于一廬沒有低吟禱歌嗎?你能夠想象《一九一七》一片英國士兵在寂靜叢林中傾聽男聲民謠以使戰(zhàn)前壓抑雪上加霜嗎?那是無以言表卻靠聲音堵到心頭的石塊,令畫面平添此時“有聲”勝“無聲”的強力音效。就在《我不是藥神》的送別之際,就在《泰坦尼克號》的男女主角佇立船頭張開雙臂之際,就在猶太人聚于一廬閉目禱告之際,音樂來了!無法觸及的深度,折旋靈魂,溢滿心間。人們心甘情愿上配樂的當,心隨律動,懸起來、掉下去、浮上來、沉到底,精準地踩在各類藝術家與作曲家聯(lián)手埋下的淚點上。畫外音效,呼風喚雨,令千萬雙明眸,朦朧婆娑。對于不只用眼睛感受世界而是整體感受世界的觀眾來說,沒有音樂的電影,就失去了搖撼心靈的縱深維度和強有力的支撐手段。
豆瓣獲得最高評分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那段廣播室擅自播放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的故事,稱得上把音樂推上至境的亮筆。莫扎特空中炸響,囚徒們舉目仰望,常年幽閉的絕望眼神,流露出難得一見的憧憬。為了這一刻,蒂姆·羅賓斯飾演的主人翁安迪,被關了兩周禁閉。同伴瑞德問:你是否度日如年?他回答:“莫扎特一直陪著我。”為了聽一會兒音樂以及由此獲得的靈魂飛升,他付出了巨大代價。整座監(jiān)獄沉浸于莫扎特的畫面,讓我們的目光變溫柔!
“巴拉萊卡”(俄羅斯三角琴)彈撥的《日瓦戈醫(yī)生》主題曲,半音在八度翻高后陡然出現(xiàn),撩撥愁腸。日瓦戈厭惡政治,逃到瓦雷金諾。窗外大雪如絮,北風策策。尤里亞金圖書館里對拉拉的戀情,讓他輾轉難寐,坐以待旦。房外雪光瑩瑩,房內(nèi)燭光炯炯。詩人瞳孔閃爍,筆下詩稿漫卷。那景象交織了“詩與遠方”與“琴與遠方”。我無數(shù)次彈過這首主題曲的鋼琴改編版,每次一身雞皮。雖然如此,依然無法替代巴拉萊卡顆粒般的大珠小珠。一顆顆砸在心坎上的大珠小珠,讓我們的目光變溫柔。
《辛德勒的名單》的小提琴是整部電影壓抑氛圍的支撐點。導演斯皮爾伯格請來猶太小提琴家帕爾曼,把浸透猶太人傷痛的斷腸聲——兩千年前逐出家園、流落世界、歷經(jīng)艱辛且在文化記憶上不忘故土的凄婉——一瀉千里。這首曲子一定要聽帕爾曼,猶太小提琴的每個音符都浸滿心酸,那不是其他民族能做到的?!斑@里的區(qū)別正像雷電中的電的破壞力同電報機和弧光燈的被馴服的電之間的區(qū)別一樣,正像火災同供人使用的火之間的區(qū)別一樣?!保ǘ鞲袼拐Z)電影音樂成功與否,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撩起內(nèi)容所應配置的相同當量甚至超量的情感。帕爾曼的小提琴,就是超乎當量的猶太哀痛。這首樂曲為世人鐘愛,就在于它發(fā)揮了樂器以及演奏樂器的音樂家的族屬潛能,把人類史上最哀痛的聲音傾訴出來。如此斷腸之聲,怎不讓觀眾的雙目變?yōu)橐黄:?h3>二、那時候講究一部好電影要有一首好插曲
一生能夠記憶的好旋律,其實是個位數(shù)的。它們被記憶有意無意地挑揀出來,念念不忘。我們出生時就有一批電影插曲流傳了,所以誰也說不清是什么時候鉆到耳朵眼兒里的。然而,一旦鉆進去,再也拔不出來。這類旋律不多。劉熾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歌唱祖國》,導演沙蒙的話成為作曲家指南:“有一天人們把電影忘了,依然記得這首歌?!倍?一六年十月臺灣龍應臺到香港大學演講,詢問在場者,啟蒙歌曲是什么,全場高唱《我的祖國》,一時引發(fā)熱議。
雖然當代電影不再把打斷情節(jié)插入歌曲當作守則,但十幾年前流行的電影,的確常有一首好歌。音畫同步,源自寓言“高山流水”。聽音辨樂,見山見水,積淀為一種知會或通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如此,古琴的曲如此,電影音樂也如此。審美聯(lián)覺,舉世皆通。中國人的古老情結,被綜合藝術一勺燴了。遂了中國人的愿!所以,影片中有首好歌,并非像有人所貶低的那樣是因為中國人缺乏抽象思維所致,而是源自這個古老意象。別把具象思維形容得多么不好或低級,那也是一條審美途徑。
電影音樂具有藝術普及功能,中國人喜歡俄羅斯套娃般的搭配,巴望著一組鏡頭呈現(xiàn)時配搭一首好歌。老一代導演讓人遂愿!電影《音樂之聲》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像七個活蹦亂跳的音符一樣的七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在馬車上高歌猛進的形象。七聲音階一樣排列的座席,讓所有人都能“看懂”樂理。你能說導演把“抽象樂理”化為七個小蘿卜頭的“具象”不是高智商?與其說那是過目不忘,不如說是過耳不忘!沒有這首讓人一聽便能記住的歌,還真不是中國人想要的。據(jù)說一九八八年《紅高梁》上映,莫言上街聽見有人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偷著樂道:“這片子火了?!蹦菚r,一首歌真的成為判斷一部電影能否火起來的標志。
電影配樂,依功能而言,有烘托背景、調(diào)適節(jié)奏、連接時空、破題點睛等。主要略分三種,第一渲染氣氛,第二推動情節(jié),第三獨立傳世。
先說第一種?!蹲叱龇侵蕖坟灤┝四谹大調(diào)單簧管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這首樂曲是這件樂器的頂峰之作。單簧管的孤獨與非洲景色的寂寥,配合得天衣無縫?;耐饨^域,山高水深,配上單簧管,才能懂得杜牧“何處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鳥沒狼煙”。音效讓森林湖水,貼附人文情懷。等到終有一天走進非洲,面對無聲森林和死寂大湖,才能領略,音樂才是讓竹林“萬竿斜”、湖水“千重浪”的神器。沒有木管的渾厚悠長,自然世界便人味盡失。畫面上的雨,是憂傷還是瘋狂,是“穿林打葉”,還是“風前橫笛”,全看音響怎么配。如同屏幕上的沙漠,配上《新疆是個好地方》便是中國,配上鮑羅丁《在中亞細亞草原上》便是“斯坦”,配上非洲鼓便是撒哈拉一樣。
姜武主演的《完美有多美》,有段主人公獨坐衾席、紋絲不動的鏡頭。讓眼神沒有死的,就是排排涌浪般的柱式和弦。表情不動,聲音翻騰,那是導演要講的另一種表情。有聲讓無聲活起來,動的讓靜的動起來。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鼓點一樣響徹陰森大宅的捶腳聲,幾乎成為幽秘情欲的隱喻。趙季平《菊豆》中京胡拉奏的翻來覆去的單調(diào)過門,變成壓抑的另類表述。前者是單一非單調(diào),后者是單調(diào)非單一。
二0一八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三塊廣告牌》,插曲是老歌《夏天的最后玫瑰》。柔情似水的旋律與女主人的憤怒形象,形成強烈對比。初聽不免懷疑,導演是不是把歌安錯了地方。待到讀完三封信,才心領神會:憤怒的面目之下,藏著一顆柔軟的心?!断奶斓淖詈竺倒濉烦闪私庾x女主人本真的弦外之音,暗合了中國人喜歡美好結局的一縷溫馨。沒有歌曲,無從解讀。畫外音效,無以復加。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美國電影《碟中諜》系列,采用“007”電影的配樂手法,減五度動機,貫穿全劇。一般人唱不準的音程,如同比才歌劇《卡門》的主導動機,增添了緊張度和不祥感?!墩却蟊鸲鳌贰堆獞?zhàn)鋼鋸嶺》以及二0一七年上映的英國電影《敦刻爾克》,都采用沉重低音與圓號群的渾厚音響塑造氣氛。后者的導演漢斯·季默,用重復法——弦樂短弓,拉出鋸齒般的音響。原封不動、數(shù)十次重復的音型,如同趙季平的京胡過門,增加折磨人的痛苦度。這是典型的“節(jié)奏撕扯”。
再看第二種。將音樂元素融入情節(jié),充分調(diào)動演繹故事的功能。德國電影《偷書賊》,小主人公莉賽爾的養(yǎng)父漢斯,有架方形“巴揚”(鍵鈕式手風琴)。莉賽爾到達的頭個早晨,漢斯就在家門口拉巴揚。有了柔軟工具,一老一小,溝通就容易多了。沉悶的日常,漢斯常坐在門口,拉琴解悶。油漆匠的生活,與一件樂器連接,使單調(diào)的生活有了不單調(diào)之處?!岸?zhàn)”期間投奔而來藏匿漢斯家的猶太青年馬克斯,進門第一句話就是:“你還拉手風琴嗎?”最打動人的情節(jié)是,英軍空襲德國,市民躲進防空洞。鏡頭掃過兩壁,人人斂氣息聲,恐懼寫在每個人臉上。此刻,漢斯用手風琴拉起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孤單的旋律,飄浮于長長通道中,把黑黝黝的地下照亮了!不該有的華麗,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地飄蕩地穴,歡快節(jié)奏,透滿凄楚。不起眼的手風琴,打通幽冥,點石成金,變地獄為天堂。
漢斯終因得罪納粹,被罰去了戰(zhàn)場,再末歸來。吵吵鬧鬧大半生的羅莎,抱著丈夫的替身——手風琴睡著了。最后的鏡頭,享年九十歲的莉賽爾,在客廳中心,擺放了一個玻璃罩,里面是演奏過寂寞、演奏過華麗、演奏過風聲雨聲、伴奏過吵吵鬧鬧的手風琴。一個符號,眾力共生,貫穿全劇,無比炫目。漢斯和他的巴揚,擠掉了不快,把生活的雜調(diào),放大為巨響!
第三種的典型是《辛德勒的名單》《日瓦戈醫(yī)生》《獵鹿人》等主題曲,均脫離了電影而獨立存在,成為不再依附其他介質(zhì)的作品。約翰·威廉姆斯是配樂大師,創(chuàng)作過無數(shù)廣為人知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哈利·波特》均出其手。他五次獲奧斯卡獎,二0一六年獲得美國電影協(xié)會終身成就獎。如同二十六歲的呂其明為影片《鐵道游擊隊》所配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劉熾為《上甘嶺》所配主題曲《歌唱祖國》,都成為人人傳唱的歌曲一樣,《辛德勒的名單》的配樂,已被列入二十世紀最杰出的音樂榜單,宣示了視覺不在、聽覺猶存的生命力。
音樂是能以最快的方式找到與觀眾情緒相匹配的渠道。為什么畫面配上音樂更讓人淚目,為什么音樂配上畫面更讓人情不自禁?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完美答案,只知道在上述的情節(jié)呈現(xiàn)時止不住抹淚。電影結束了,還得讓音樂再持續(xù)一會兒。這種感受是在家里看電視播放的電影后立馬插進一段廣告、打斷了“飛一會兒”的感覺時才曉得的。音樂不能停下來,停下來,心會掉下來!許多電影結束了,觀眾還要坐在那里發(fā)會兒呆?;夭贿^神來呀!所以,故事完了,還得讓音樂托著的心“飛一會兒”。
一個時代總有一門藝術最得寵,千千萬萬最具才華的藝術家投身其中,把聰明才智、想象熱情,貢獻于此,讓寵兒錦上添花,讓驕子鳳冠霞帔。在唐宋,這個寵兒是詩詞;在元代,這個寵兒是戲曲;在明清,這個寵兒是小說;在當今,這個寵兒是電影。音樂進入電影,好像失去了獨立性,卻獲得了單打獨斗得不到的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