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軍,龍澤呷,任永軍,王玉霞
(1.四川省新龍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四川 新龍 626800;2.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3.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
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由細粒棘球絳蟲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細粒棘球絳蟲是引起家畜包蟲病的主要蟲種,其成蟲體長約2~7 mm,由1個幼節(jié)、1個成節(jié)和1~2 個孕節(jié)組成,孕節(jié)側囊中含有蟲卵100~1 500 個,頭部有1 個頂突、4 個吸盤,頂突上有兩圈小鉤。
幼蟲主要由囊壁和囊內容物組成。囊壁由角皮層和生發(fā)層組成,生發(fā)層內側有生發(fā)囊,囊內存在大量的原頭蚴。原頭蚴無色透明,呈橢圓形或圓形。
細粒棘球絳蟲生活史分六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成蟲寄生于終末宿主(犬)的小腸;第二個階段蟲卵隨終末宿主(犬)的糞便排到外界環(huán)境;第三個階段中間宿主(牛羊)吞食了蟲卵或孕節(jié)而感染;第四個階段蟲卵在中間宿主(牛羊)小腸內寄生繁殖;第五個階段蟲卵發(fā)育為棘球蚴;第六個階段棘球蚴被終末宿主(犬)吞食后,在終末宿主(犬)小腸部位發(fā)育為成蟲。
犬類動物是包蟲的終末宿主,包蟲成蟲寄生于犬類動物的小腸部位,其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蟲卵對外界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力。牛羊是包蟲的中間宿主,高度易感,一年四季不同年齡、性別的牛羊均易感染本病,其發(fā)病后成為重要的傳染源。感染包蟲病的牛羊死亡率不高,若繼發(fā)其他疾病,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包蟲病主要流行于高海拔、氣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區(qū)及半農半牧區(qū)。
感染犬排出的含有蟲卵的糞便可污染牧草、水源、畜舍,進而導致牛羊感染。人可因飲生水、吃生食等不良生活習慣而感染本病。犬等終末宿主吃了病畜的肝、肺等內臟器官后,棘球蚴在犬的小腸部位生長發(fā)育、繁殖,3個月后便可發(fā)育為成蟲。
感染牛初期無明顯臨床癥狀,中期病牛表現出體瘦毛焦、營養(yǎng)不良、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等癥狀,后期病牛表現為腹部右側臌大,可視黏膜黃染等。包蟲在牛的肺部寄生時,病牛表現出咳嗽、流涕,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發(fā)病嚴重牛會因窒息而死。
包蟲感染羊后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肺、脾、腎等器官表面,初期患羊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中期病羊有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后期包蟲大量寄生在肝、肺等實質器官時,病羊機體功能受到嚴重破壞,個別病羊可發(fā)生死亡。
終末宿主犬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病變主要發(fā)生在肝、肺等部位。病牛羊肝、肺表面有大面積的壞死性損傷,肝、肺器官中含有幼蟲囊泡。
通過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借助影像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技術可進一步確診。
對包蟲病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于治。6.1 加強科普教育 加強包蟲病高發(fā)地區(qū)防病知識的普及、培訓,加強畜牧獸醫(yī)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充分認識該病的流行、發(fā)生規(guī)律。保護好易感人群或動物。
6.2 加強檢疫 包蟲病流行區(qū)定期對犬、牛、羊進行包蟲病檢疫,陽性動物撲殺處理。定期用吡喹酮進行驅蟲,并建立檢疫、驅蟲檔案。
6.3 加強犬只管理 包蟲病流行區(qū)的農牧民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個人防病意識,做到飯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做好犬只管理,家犬盡量拴養(yǎng),不與牛羊過分接觸,不與流浪犬接觸。病畜內臟深埋或焚燒處理,切斷本病傳播。
患病人員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結合用藥。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等藥物均可用于治療包蟲病。犬、牛、羊以防治性驅蟲為主?!?/p>